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好丈夫 >

第904章

明朝好丈夫-第904章

小说: 明朝好丈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高贵和低贱;没有什么凤子龙孙;铅弹是不长眼的;无数的弹子乱飞;只是一轮齐射。
    那些被打成了筛子的藩王、大臣、武官、随扈便已是天昏地暗;天是血红的天;地面是硝烟和血泊;便是他们的眼睛;都蒙上了一层血红。
    朱佑阮不可置信。
    直到那浑身的痛感传至全身;他才真正相信了这个事实。
    他不甘;可是他的身子却是出卖了他;他站立不住了;蟒袍上全部是焦黑一片;鲜血洒在这大红的礼服上;代表的不再是尊严;而是死亡。
    “我……我乃成化皇帝之孙;天潢贵胄;贵不可言;尔等……尔等安敢……”
    他倒了下去;已经没有了气息。
    ……………………………………………………………………………………………………………………………………………………
    第二章送到。
    (。。 )
 
 
    
第九百七十七章 :大明不会亡

  
    
    
    
  
    京师的空气令人窒息。
    其实朱佑阮的支持者依1日不少;至少在这京师里;仍有人奉他为神明。
    只是当一队队的军马上了街;各处的要害城门和街道被人控制;整个京师全部戒严;可是依1日;有人在焦灼的等待消息。
    对于那些塞入门缝的报纸;有不在少数的人表示出了不屑于顾;是非曲直;还不是报纸想什么就是什么。
    可是……当那火铳声传出;却是浇灭了这些人一切的希望。
    是火铳的声音;只有新军;才能如此整齐的发出如此整齐的火铳;新军动手了。
    新军是对谁动了手;莫非是有军马勤王?又或者是;这些新军胆大包夭;竞是对摄政王动了手吗?
    柳乘风当真是丧心病狂;居然……居然……坐立不安的人依1日只能等待消息;他们心里还存着希望;柳乘风定是要谋反了;要谋反了;他怎么敢。
    国朝百二十年;国朝百二十年哪;大明朝不会亡;不会亡的。
    这些人心思复杂;心思复杂到了极点。
    紧接着;令人窒息的消息传出来。
    摄政王朱佑阮如野狗一般;被人当街打死;与他共同殉难的;还有三十一名朝廷大臣;上到户部左侍郎;下到吏部给事中;其中还有个顺夭府的推官。
    可是……内阁大学士杨廷和呢?内阁大学士李东阳呢?
    绝望的人不可置信;为什么名单里没有这两个人物;难道不是他们力保摄政王;难道他们跑了?
    这些虽然困在家里的人;哪一个都有自己的耳目;所以虽是戒严;仍然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虽然未必能保证消息的准确性;可是像杨廷和、李东阳这样的大人物;不可能出差错。
    误国;真是误国o阿;杨介夫、李宾之该死
    更加令人绝望的消息是;京师里数十万的武装;居然一点动静都没有;所有人都成了看;有人蠢蠢欲动;可是居然没有一个人有死国的勇气。
    大家都在千等;都在期望着奇迹出现;当然;他们所期待的;都是别人给出的奇迹;至于自己……那还是留待有用之身;至于这有用之身留来何用?却都各有打算。
    接下来的消息又传了出来;以英国公张仑为首的一批公侯;已经人宫觐见了太后;到底这些人谈了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这些人定是支持柳乘风的。
    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一批人里;还有张家兄弟;还有成国公的世子;这些人都是和柳乘风穿一条裤子的。
    ‘仁人志士’们又愤怒了;该死;这些人统统该死;因为一点蝇头利;居然连社稷都不顾了。
    仁人志士们绝望了;为什么只有这么些人死国;为什么?人心不古哪。
    显然;武官们比文人清醒的多;或许会有人心里倾向摄政王;可是一旦答案揭晓;这些人就没有再什么了;楚王其实也不错;楚王殿下改制;给了武人不少好处;而且这些年;东征西讨;也确实令人敬佩;那么接下来他们要考虑的问题;无非就是如何巴结的问题了。
    千万别以为武人就是大老粗;其实理论上来;武人比文人更懂得变通;武人虽然没有花花肠子;却也没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规矩束缚;他们信奉强者;现在的强者摆明了楚王。
    大明门的血还没有擦拭千净;这里已经成了禁地;仍然还有军队在这里巡逻;京师也没有解除戒严;到处都是缉事、都是厂卫。
    无论是新军还是厂卫;亦或者是经常出人聚宝楼的商贾;柳乘风的果断无疑是给了他们一针强心剂;他们跟着柳乘风;已经没有了退路;与柳乘风共荣共耻;若是柳乘风稍有迟疑;对他们来并不是好事。
    安陆王毕竞是名正言顺;毕竞是凤子龙孙;将这个人留着;迟早会是个隐患;与其如此;倒还不如来个痛快。
    坤宁宫里。
    张太后已经见过了英国公为首的王公;她的表现很镇定;完全没有其他人所想象中的脆弱;甚至她的思路也极为清晰;倒不像是王公们安抚她;最后却是她来安抚大家。
    紧接着;三个内阁大学士觐见。
    除了焦芳;杨廷和和李东阳都是面无血色。二人木然坐着;总是走神。
    这是一种畏惧和羞耻夹杂在一起的复杂心情;他们仿佛像被抽空了一样;时而感到畏惧;时而感到羞耻;时而恨自己当时没有死国难的勇气;时而又木然不动;似乎认为自己没有死的必要。
    唯一神色如常的;只剩下了焦芳。
    焦芳将外头的情形简略的介绍了一遍;当然;这一遍介绍自然都是倾向于楚王的;无非就是朱佑阮图谋不轨;无非是楚王在劝无效之后下令进击。
    杀人……似乎有极为正当的理由;至于张太后信不信;那么就是另一回事了。
    张太后脸色平静;侧耳倾听;并没有显出愤怒;有的只是平静;一种令人窒息的平静。
    她沉默片刻;随即道:“哀家召朱佑阮人京;本意是希望他能暂摄朝政;可是不成想;他还未人宫;就已是胆大妄为;只是现在闹出这么一桩丑闻;实在可叹。毕竞是先帝的兄弟;给予厚葬吧;仍1日以亲王之礼下葬;不可简慢。”
    张太后一席话;焦芳的眼珠子却是转了转;随即道:“太后;不可。”
    张太后慢悠悠的道:“焦卿这是何意?”
    焦芳欠身道:“凡事必须名正才能言顺;若是准以厚葬;岂不是告诉夭下人;安陆王无罪?若是无罪;那么岂不是这平叛有误?若是朝廷不能果决;只怕人心浮动;有人会有非分之想。”
    狠;够狠;人都已经死了还不肯放过。
    杨廷和又愤怒了;只是这愤怒来的快去的也快;现在;他还有愤怒的资格吗?
    张太后踟躇;语气平淡的道:“那么焦卿以为如何?”
    焦芳正色道:“立即传召夭下;伸张朱佑阮的罪行;既是图谋不轨;窥窃神器;就当与宁王罪同。应削了王爵;派锦衣卫立即前往安陆;捉拿其家亲眷;至京师治罪;只不过……”焦芳在这里顿了一下:“只不过将来太后如何处置;是否念在宗室份上斟免一些处罚;却又是另一回事。”
    张太后似乎也被动;她叹了口气;道:“好端端的亲戚;闹成这个样子。”随即道:“内阁来拟旨吧;一切就按你的办;不过押解到京时;不要怠慢了;定罪是定罪;可是哀家将来还要酌情斟免的。”
    焦芳忙道:“微臣遵旨。”
    焦芳见张太后不话;又道:“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安陆王既然已经死了;是不是该另委他人;代君摄政?”
    焦芳突然提出;让杨廷和和李东阳都不禁抬眸看他;现在刚刚弄死了一个藩王;这家伙居然还好意思提出这个事;莫不是这人就是楚王的;这楚王想来做摄政王了?
    想到这里;杨廷和和李东阳都是鄙视的看了焦芳一眼;做人走狗做到这个地步;还真是大开眼界;外头的血都还没洗刷千净呢;现在就已经急不可耐了。
    张太后显得心烦意乱;却还是顺着焦芳的话道:“那么你有什么意见?”
    焦芳正色道:“眼下正是多事之秋;若是无人主持大局;大大不妥;微臣以社稷江山计;窃以为应当再择选宗室人京师摄政。”
    杨廷和和李东阳听到宗室二字;也是觉得奇怪;原以为焦芳会直接提出让楚王摄政;若当真如此;二人已经做了准备;便是拼了命不要也要反对了;可是焦芳居然了宗室二字;倒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了;这焦芳;到底想搞什么鬼?
    张太后显然也是赞同;情理上;她是不愿意再闹这摄政的;可是现在刚刚杀了个宗室藩王;若是不表示一下只怕宗室相疑;于是点头道:“谁来摄政为好?”
    焦芳道:“德王有一子;名朱祐榕;礼贤下士;为人庄正;又是近亲宗室;或可人京主持大局。”
    眼下成化皇帝这一脉除了皇上外;已经再无人选了;那么近亲来;就只有成成化皇帝的兄弟德王最为尊贵;德王本来受封于德州;后来嫌那里不好;随即又迁往济南;与先帝同一辈分的是王世子朱祐榕;此人有些倒霉;他的爹活的时间太长;现在都已经年过七十;仍然身体康健无比;所以现在年界五旬;仍然还只是个世子的身份;焦芳提出他来;倒算是颇能够让各方面都觉得满意。
    杨廷和原本准备好的辞一下子全部吞回了肚子里;显然对于这个德王世子;他是无话可的;按礼仪来也确实没有错;几乎挑不出任何毛病。杨廷和甚至在幻想;那柳乘风和这焦芳是不是也觉得自己做的太过份;所以才提请出这个人选出来。
    (。。 )
 
 
    
第九百七十八章 :就是你了

  
    
    
    
  
    这件事是焦芳提出;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张太后沉吟了片刻;也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于是立即让内阁代曱办。
    今日的事出奇就出奇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事情仿佛都没有发生过;到了下午;京师又恢复了正常。
    内阁仍是内阁;新军依旧是新军;宫里也平静的很;便是柳乘风也回到了楚王府;甚至根本没有去和张太后会面。
    一切都回到了几天之前;只不过上一次是等着安陆王赴京摄政;这一次是德王世子而已。对于有的人来;并没有什么区别。
    其实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里头还是有很多分别的。
    懿旨连夜到了济南;派去的钦差发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德王府对于钦差的到来;自然来无比的心非奉承;七旬的德王亲自出来迎接;只不过钦差问这世子的下落时;德王却露曱出了为难之色。
    “不瞒钦差;犬子病了。”
    未来的摄政王病了;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去的钦差顿时紧张起来;忙道:“不知是什么病。”
    德王却是一副羞于言词的样子;最后道:“疯了。”
    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会疯;钦差可不是傻曱子;来之前他是做过功课的;大致了解了一下这位世子;就在几个月前;这位世子还上了一道奏书庆贺朝曱廷凯旋得胜呢;这才几天的功夫;怎么疯就疯。
    钦差自然不信;对德王曱道:“殿下;朝曱廷正在多事之秋;太后垂青世子;欲请他入京操持国器;这可不是玩笑。”
    德王却是道:“大人不信;但可明辨。”
    这一辩不要紧;真正辨下去;还真是吓人一跳。
    朱佑榕确实是疯了。疯的太厉害;比如现在接近入冬的天气;这位大曱爷居然夜里不好端端的在被窝里躺着;而是光着屁曱股直接上了房顶;白日的时候他在花园里玩泥巴;其实玩泥巴也没什么;玩了泥巴他还撒尿;往泥巴里撒尿之后他继续玩。
    口味太重。
    钦差这时候只能目瞪口呆。只是这事太大;他不敢轻易回去;只得继续观察;结果更恶心的还在后头;吃饭的时候他突然跳到桌上;直接掏出家伙就往酒桌上放水。放完了水又大快朵颐;还不忘大叫痛快、痛快。
    德王老人家只是一副痛曱心曱疾曱首的样子;这钦差一琢磨;顿时明白这里头的关节了。
    人家不是疯;而是压根就不敢进曱京;当年燕王在京师的时候;不也是装疯吗?为何?保命而已。
    论与皇家的亲疏;安陆王显然比德王一系要亲近的多;结果安陆王是什么下场。不但人死了;还要祸及家人;天下人都知道锦衣卫跑去安陆是做什么的;而德王一系好端端的在济南;过的虽然不是神仙般的日子;可至少也算是称孤道寡的人;生活还算是乐无边的;这个时候进曱京;要嘛就是给人做傀儡玩偶。要嘛又落一个安陆王的下场。不但朱佑榕倒霉;德王一家几百口也要倒霉。
    所以这朱佑榕才会有这一幕。他不能抗旨;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人恶心走;这个摄政王谁愿意谁当;德王一系的人反正是不上这个当的。
    可是钦差就算是明白这一对恶心父子的心思也没有办法;难道还能把他绑走不成;这朱佑榕要是铁了心;跑到朝殿去拉开裤腰带放水怎么办?他反正是不曱要曱脸了;可是朝曱廷毕竟还是要脸。
    对付这种不曱要曱脸的人;钦差只能逃之夭夭。
    这钦差一走。
    德王府就清静了;年迈的德王唏嘘的坐在堂中;用手轻轻捋着颌下的白须;眼里现出无奈之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