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权臣 >

第81章

大宋权臣-第81章

小说: 大宋权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他回到垂拱殿的东阁子内,看到赵恒正靠在卧榻上闭目养神,他还没有来得及行礼,就听赵恒缓缓地道:“卿家不用多礼,你我君臣二人说说话,看坐。”

    “谢陛下。”王璇在坐下的时候,脑子里在想赵恒倒底怎么了,把他留下来到低为了什么。

    “卿家从头到尾看的通透,朕想听听卿家对此事的看法!”赵恒在王璇刚刚坐下后,就来了这么一句。

    王璇明白自己再次得到赵恒的认可,尤其是在王继忠之事上赌对了,看来赵恒的确是有情有义之人,这或许是个好兆头,他想了想,说道:“不知陛下做何打算?”

    赵恒猛然睁开眼睛,坐起身来,道:“看来这场仗,朕必须要打下去,但有些时候意气又不能决定一切。”

    王璇稍加沉吟后,说道:“陛下说的是,契丹虽说要以打促和,却也是气势汹汹,不打好这一仗,会牵动西北局势。如今但李德明仍割据六州之地,上表臣服又能说明什么,一日不交出灵州,一日不交出兵权,一日不举族迁居汴京,西北就断无宁日。”

    “李德明对朝廷也算是恭敬有礼,爱卿或是有些言过了!”赵恒听的心怵不已,但嘴上开始向好的地方说,也算是来安慰自己。

    王璇心思仍然在西北,他毫不客气地道:“李继迁夺兄李继捧位反叛朝廷,李德明身为李继迁子归顺朝廷,那李德明之后又会怎样?臣认为一个李子,吃到肚子里才是自己的,拿在手里也许会被别人夺走。”

    “嗯——”赵恒沉沉叹了口气,他何尝不明白其中道理,但大宋面临契丹的压力,很难全力对围剿党项。

    “陛下,契丹虽然攻势猛烈,但在臣看来,只要陛下御驾亲征,把他们往河边一堵,形势就会彻底倒向朝廷这边,到时候陛下是战是和,全在一念之间。”

    王璇的笑有点奸诈,但他脸色好像一顿,又正色道:“臣认为应当痛打落水狗,毕其功于一役。”

    “你倒是会说,虽说契丹有议和意图,但战和却取决于战场态势。卿家的方略,朕知道用意,但也太过冒险,一旦契丹主力突破大河,河南之地必然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创。”赵恒看了王璇一眼,神情间很无奈,他仍然忧心战争的后果,这也是他迟疑不决的主要原因。

第159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 
“陛下,神京可以调动禁军有二十万之众,各地禁军、校阅厢军,在乡签发弓箭手正在汇集。完全可组建三十万大军,必要时也可从陕西各路抽调部分兵马,有回鹘牵制,党项决不可能做出反应。”

    “就算他心有不甘,等摸清形势,河北的事情早就解决,陛下的大军就可以放到陕西,好好玩一玩党项了。”王璇在最后有几分调侃。

    或许,是因为不用面对那些强势的宰相,赵恒倒是很冷静,他在考虑之后,颇有兴趣地问道:“解决河北战局,朝廷能有多大把握抚平党项?”

    王璇见赵恒被勾起几分兴趣,他用非常肯定的口吻道:“陛下,只要稳住契丹,小小党项只需几年就可以抚平,到时候臣愿请命西去。不过,臣以为最好先解决蓟北十三州,最起码应付时局后再说。”

    赵恒对王璇的态度很满意,能够为他开疆扩土自然是好,王璇积极地态度与朝廷中沉暮的气氛形成鲜明地对比,虽说仅仅一问,还不曾完全拿定主意,但他至少真正认可了王璇。

    “卿家有这么心思,朕心甚慰!”

    “陛下,朝廷还需要派一使臣,应付契丹,或能拖延几日。”王璇的笑很坏。

    今天,王璇无论如何都是第一大赢家,他几乎是毫不计后果的冲动,为他赢得怎样的今后,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但他知道应该好好规划一下西北了。

    就在他告退出了垂拱殿之后,赵恒仍然陷入深深地思虑之中,他脑海中依然回荡着王璇出去前的那句话:“陛下,不妨派一使臣先去应付契丹,或能拖延几日。”

    在君臣之间谈话没过多久,王璇就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当然是对赵恒在政论方面的影响。

    第二天,朝廷就颁旨河朔军民凡是击杀契丹军队的人,积极增援被围关防的军民,一律由朝廷记功,日后再论功行赏。

    在军情紧急的日子里,朝廷执政大臣不断被外放,从参知政事王钦若出判天雄军开始,张齐贤兼青、淄、潍安抚使,丁谓兼郓、齐、濮安抚使,主要负责汴京东面的京东防线稳固。

    因为是要行军打仗,武将方面的人事也要做一番调整,除了张奢、王继忠等人没有动之外。

    山南东道节度、同平章事李继隆为驾前东面排阵使,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石保吉为驾前西面排阵使,天雄军都部署周莹为驾前贝、冀路都部署,侍卫马军都指挥使葛霸为驾前邢、洺路都部署。

    在西北方向,朝廷传旨厮铎督为朔方军节度、灵州西面巡检、西凉府六谷大首领,在王璇看来,这是赵恒听取了自己的建策,对李德明有所防备。

    但王继英举荐的使臣,让赵恒大为光火,有一种受到侮辱的感觉,当即就不悦地道:“难道朝廷养士多年,竟然还要枢府区区走马承受担当大任。”

    王璇在惊诧之余也相当的无语,他惊讶地发现后世响当当的人物——曹利用,如今仅是枢密院都承旨坐下的一名殿前承旨、走马承受,负责联络陕西鄜延路的军务,说白了就是副科级的低等官员。

    一个人的人生际遇变化莫测,他没想到仅仅几年功夫就窜至重臣的曹利用,如今还是个很低的官员。

    不过,他能理解赵恒的愤怒,没有一个文官愿意涉险,而曹利用却自告奋勇,敢于担当。

    赵恒也没有办法,在王继英极力劝说下,他加封曹利用为阁门祗候、崇仪副使,北上与契丹接触。

    他对于瀛洲失守的流言,并不以为意,毕竟瀛洲方向拥有数万大军,又有坚固高大的军城,李延渥又是身经百战名将,这一点他还是有信心的。

    王璇与赵恒的心思差不过,天雄军上万兵马由周莹率领驰援贝州、冀州等处,贝州、冀州等处兵马也前出声援瀛洲,整个环环相扣,成波浪形调遣兵力。

    契丹人本不擅攻城,他们要是能拿下瀛洲大城,那才是开国际玩笑。

    当王继忠第二封书信到来的时候,王璇仅对赵恒说道:“隐隐间有威逼嫌疑,想来必不会是王太尉本意,此时正是生死之际,陛下全旧义尽国事亦可。”

    赵恒第一次对王璇投去真正欣赏的目光,在他看来王璇一言之下解决了他的难题,让他从友情的矛盾中走出来,毕竟他担负的是整个大宋江山,友情不可能取代的社稷。

    随着天子亲征的的日子不断到来,赵恒组织了一次禁军大阅兵,上四军闪亮登场,给军民极大地鼓舞。

    同时,颁诏雍王赵元份为东京留守,并宣诏设置龙图阁侍制的馆职,耐人寻味地是,没有任命大臣担任此清要职事。

    “看来你是对的,下一步陛下定然是要决议亲征了!”

    相对于热闹的开封夜晚,王旦的府邸还是很清冷的,这也和王旦淡定喜静的观念有很大相关,赵夫人和子女们也习惯了这份冷情。

    在王旦面前,王璇无论怎样,都不敢有丝毫造次,其中有晚辈的尊敬,更多的是王旦的人格魅力,王璇自认自己无法做到。

    “哎,垂拱殿中,你是有得有失,把寇平仲得罪的不轻,是该想个法子缓和一下才是。还有,你虽然持中而论,毕竟点起了王定国外放的引子,他这个人虽然迂腐,却也有几分手段。”

    王旦的口气有些忧虑,做为与寇准同年进士,他非常了解其为人,为人忠直不假,但性情太钢,每每有仇必报。王璇在睿思殿明显的驳斥寇准建言,令他非常担忧,至于王钦若,即便不如寇准,在他看来也不是王璇所能惹的。

    王璇对于伯父的担忧心存一念温存,虽说王旦对他的前程并无帮助,有时甚至刻意的疏远。但他明白这都是王旦一贯的处事原则,决不为亲族谋取私利。

    他有些激动地道:“伯父放心,既然侄儿赶在寇相公面前说话,就不会怕事。”

第160章 亲征() 
“你自有主见,那是最好,不过老夫还是要告诉你,冤家宜解不宜结,凡事但留一线,不要把事情做下了,就不闻不问,孰知有时候,官家也不能保全大臣!”

    王璇默默地点了点头,他不能不承认王旦这番语重深长的话。有着无限的亲情,更含有高深的政治力学底蕴。

    在这个时代,文官势力不是后世人们所能想象的,如果寇准真要是恼怒成羞,他的日子可真不好过了。

    看来自己还真要想法子和寇准缓合一下,闹僵了对谁也没有好处,何况自己还有事情要寇准来周全。

    “五哥,上次去洞元观,是不是见到了景家六姐?”王旦忽然有此一问,他的双目紧紧盯着王璇。

    王璇没有防备有此一问,不明白王旦是何用意,只好灿灿道:“只是办些公务,并不能去见”

    “嗯,无论你存有任何用意,毕竟与景家六姐还有婚约在身,要善加维持,不要牵连她才好。”王旦口吻意味深长,目光也变的很祥和。

    王璇心下一动,说道:“伯父说的是,小侄会周旋的。”

    “嗯。”王旦慢慢颔首,似乎在自言自语道:“契丹死间的事情,御史台那里还未曾放手。”

    王璇心中一动,御史台的朱文没有找过他,这些日子他倒是险些忘了这事。

    经过王旦一提醒,倒是警觉起来。越是平静越代表着诡异,朱文虽被转移目标,却不可能善罢甘休,他还需要小心应付,更深深领会王旦提起景影的话意,无论如何,不能让无辜的人受到牵连。

    至于他和萧无笙之间,王旦不做评论,一切顺其自然,有事自己处理,没事安心办事。

    正当王璇想着心事的时候,王旦又徐徐说道:“还有瑞仙宫那位刘美人,你也要退避三舍。”

    王璇这下子就犯糊涂了,他与刘娥接触并不多,当然也知道刘娥对他的支持,为何伯父很郑重地提醒他?难道自己和内宫最有前途的女子保持联系不好,心存疑问之下道:“小侄不知伯父何意?”

    王旦若有所思地道:“一个身份微贱的女子,靠狐媚迷惑君王,单凭这一点,就要退避三舍!”

    王璇明白了王旦意思,也非常感慨士人对刘娥本人的看法,在他看来刘娥自身有什么错,错的是士人保守的观念。

    刘娥可是日后的强势女人,在这个女人编制权力网之前靠上去,对于他实现理想极有帮助,他还想等到战后,静下心来规划一下思路,能够得到刘娥的认可。

    “伯父说的是,小侄知道。”

    “哎,你年纪轻轻,就有此成就,也是自己的本事,但满则溢的道理,你应该明白。”王旦轻轻一叹,他可不认为王璇会听他的,后辈的路由后辈去走,他也不能多加强求。

    王璇体会到王旦作为长辈的好意,他心中当然是暖洋洋的,但他又有自己的理想抱负,和王旦的人生恪守又不相符之处。没有竞争、没有权谋,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甚至可以说他和王旦是同路不同行的人。

    在告退出来后,他想了很多,不知道自己要走的道路有多艰辛,也不知道能不能走下去,既然开弓就没有回头箭,想罢,他深深吸了口气,快步走去。

    大宋景德元年十一月二十日,赵恒面对内忧外患,决然昭告天下率军北上。

    老天仿佛推了一把,钦天监司天上奏:“日抱珥,黄气充塞,宜不战而却。”

    殿前司,侍卫马、步军司集结精锐将士八万余人,战马一万八千匹,京畿、京西、京东组织乡军、民夫三十万人转运钱粮,一场空前的亲征开始了。

    王璇没有想到自己在赵恒心目中,竟然有了特殊的地位,被点名作为近臣随驾亲征。

    他在接旨之后在想,或许这是自己的宿命,自己没有想过得到皇帝的宠信,更没想到能够在国事上和天下事上。这么快有所为。

    但他却在有意逞强、无意飙涨的时候,成为了咸平三年之后,朝廷重臣眼中备受关注的人物,树立了自己赢得的权威,当赵恒宣布他随驾之后,没有一名宰执有异议。

    而且赵恒按照他的提议,在诏谕河东诸将率军奔赴行在之后,车驾也开始了北上。

    由于是全套的依仗,行路很慢,又可能他心中已经有了底,存心就要以逸待劳,等候承天后和契丹主的到来,到了十一月中旬之后才过了韦城县北上,期间王继忠数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