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权臣 >

第51章

大宋权臣-第51章

小说: 大宋权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对于王保和善态度,并不是十分杀价满意,又知道宅子是作为王璇供养战死禁军遗孤用的。人多少都有良心,在公平买卖后,多会说句公道话。

    再说了,就这点破鸟事,想使坏,价钱却放在那里,宅子也就值这钱。所以,他干脆地表示一桩公平的买卖。

    事主都说没事了,有房产契约,又有买卖凭证,还有开封府的官凭,最后那办事官员私下对王璇说:“史闱宽心,不过是持斧翁太急,要省下那两千骚铜而已。”

    王璇刚开始倒是一惊,很快也就坦然处之了,又没做亏心事,怕他个球,不过是某御史乱咬人而已。

    但是,他心里还是有些不甘,如今的御史都跟疯狗一样,逮谁咬谁,整天让官员们提心吊胆,日后得想个好法子,改改风气才行。

    改变御史风闻奏事,哪里是件简单的事,不要说别的,赵官家那里铁定过不去,王璇不过是想想而已,感慨一下。其实,他真正关心却是枢密院设北面、河西两房,甚至以两房为基础,成立一个半独立的情报机构。

    在他印象中枢密院四房,在仁宗之后才逐步扩大,却没想到在他的影响下,两房提前横空出世,历史已经在他的介入下,有了较大的改变。

    可惜的是,赵恒听进去他的建议,却没有卡到点子上,真正的情报机关,绝不是分散的几个职事司,而是真正统管大宋对外间谍的机构,他已经开始写奏章了。

    枢密院这边,枢密使王继英、周莹对两房设置,明确表示支持,冯拯对此亦是有所赞赏,陈尧叟却反对多设职事。

    他比冯拯的眼界要深一层,毕竟常年做地方大官,敏感许多,从消息中得知赵恒在王璇提醒一下,才有所动,立即判断王璇可能有意枢府,但他并没有说出来。

    而此时,陈尧叟和冯拯主要关注也不在枢府,北方连年战乱,西北党项猖獗,各地灾情不断,国用不足,冗员太多。

    北方战事刚刚结束,他就上书,毫不客气地指出三司不仅冗员过甚,有事相互推诿,竟然成为惯例,要办的公务竟然有五六年办不下来的,影响到朝廷救灾、抚军等要务,各路都转运司也办事拖拉,毫无效率。

    他请求赵恒严令各官抓紧办理公务,如各司、各路官吏再不改变,就要下重手处置,且一定要裁撤那些光拿俸禄、不干事的官员。

    赵恒对此很是赞赏,传召陈尧叟与冯拯举荐常参官中有才能者,会同三司裁剪冗官,提高办事效率。

    陈尧叟和冯拯身在枢府,不能亲临其境,他们请以秘书丞、直史馆、判度支勾院孙冕操刀上阵。结果令人大为震惊,竟省去烦冗文帐二十一万五千余道,裁减河北路冗官七十五员,引的各路人心惶惶,埋头处理公务。

    大宋地方行政效率,得到了一次飞速提升。

    三司亦是鸡飞狗跳一阵子,尤其户部司,热闹之极,令人捧腹,盐铁司好一些,却也笑料百出。

    更令人惊爆眼球的是,度支司问题最少,孙冕竟被御史台某位给咬了口,罪名‘假公济私,维护近人’,结果又是唾液横飞,一地鸡毛。

    对于陈尧叟、冯拯两人的才干,王璇是不否认的,他们都是当代标准的士人,在治理国家上绝对有一套。

    甚至可以说现在的他,根本无法同两人相比,至少两人在处理三司拖拉政务,裁撤冗官手段上,做不到两人的老辣。

    吕夷简和欧阳颖谈论的时候,说道:“枢府设北面房、河西房用意颇深,我却断定王子正,不会善罢甘休。”

    欧阳颖淡然一笑,饶有兴致地看着吕夷简,道:“坦夫兄高论,小弟愚钝,愿闻其详。”

    揣着明白装糊涂,吕夷简有些不满地翻个白眼,反问道:“难道王子正谋划战事,甘心屈居三司,当言利之臣?”

    “子正经商倒是好手。”欧阳颖心下嘀咕,他真的有些羡慕王璇,一年多来,连续转了两官,如今已稳在陈尧咨和他之上,自己亦是有见解之人,可惜一直在京城中无法施展。

    对于欧阳颖不接招,吕夷简也不再向下说了,只是笑道:“改日我约行简和王子正吃酒。”

    几天来,王璇似乎很忙,有些小烦恼,也有大欢喜,婚期已定下来了,明年吉日迎娶新妇过门。

    让他大欢喜、大兴奋的是,天子诏众位宰执、翰林商议边事,肯定是那份奏章起了作用。

第100章 年末闲情() 
果不出王璇所料,赵恒被他的奏折触动,才有年前汇集大臣,进行咸平四年最后一次廷议。

    应该说,他成功引用成例,在元旦在即的喜庆日子,给了赵恒深深地震撼。

    具体的内容,外界不得而知,显然是一次保密性极强的御前会议,连侍候的宦官也仅有刘承归、周怀政二人,并被宰相严令封口。

    几天后就是春节,大家并没有过分关心这场朝议,都在忙碌的准备过节,从元旦到十五,好好放松放松。

    节庆里,王璇也放开那些不愉快,好好享受一下,不过这可是商家一年中最赚钱的时候,刘掌柜作为“子午商铺”的大掌柜,这个节忙碌的一塌糊涂。

    在他眼中,元旦、元宵就是上天赐予的赚钱大好时机,偷懒简直罪无可赦。他用重金留住一些伙计,商铺除了初一之外,照常开业。

    王璇的府邸很热闹,张家兄妹、韦家兄妹、席氏姐妹和其他孩子们,都换上他专门用绢帛定制的新衣,连家里的兰嫂、孙寡妇等人也给置办新衣,一应酒食外加份一月工钱。

    这些禁军遗孤的孩子们,都是先没了母亲,或是老爹独自带着,或是有后母的,哪里穿过上等绢帛做成的新衣,吃过专门给他们做的精细饭菜。

    另外,还有爆竹、烟火供他们玩。一时间,两处院落一片童戏声,仆人们也感受到主人对他们的关心。

    跟着王旦祭过祖之后,由于王璇是堂侄,在外有了家业,也就回到自己府邸过节。晚上,仆人们也不干活了,孩子们聚集起来一起吃,连明秀师徒也过来了。

    大一点的孩子放炮竹,贴桃符,一起在院落里玩。

    他还出了个新鲜手段,用红纸包了两钱小银块,分发给所有孩子,包括张家兄妹他们,让他们在节日里买些果子零食吃。

    整个元旦到元宵之间,整个开封城一片欢庆,到处是穿着一新的人,往来往去,熙熙攘攘。

    王璇趁机去拜会朝廷中的大臣,还有欧阳颖、石贻孙等朋友,大家都是一团和气。

    整个节日过的快快乐乐,尤其是元宵节,最得孩子们欢迎。

    从冬至那天起,开封府便雇人在御街宣德楼前搭建彩山架子。元宵那天晚上,灯山上彩之后,“金碧相射,锦绣交辉”。还有临时搭建的“横三门”,也就是这天晚上,御街直道上才允许百姓走动。

    家家户户也都张灯结彩,王璇有钱,更想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节日,除了饮食衣着,最重要的是让失去双亲的孩子快乐,让他们的童年,有值得回味地方。

    他奢侈了一次,府邸中挂满了灯笼,把整个府邸照亮,让孩子们尽情的戏耍。

    节庆后,大家仍是意犹未尽,但都开始忙碌各自的营生,刘掌柜在调阅账本后,小眼睛散发招牌式的笑。不用说,今年又大大的赚了一笔。

    十一那天,王璇应约到了吕夷简的小宅子里吃酒,吕夷简在京为官,自然有自己的小宅子,再说他又当值,无法回去。

    这天算是了结那日许诺,置下几样小菜,备下几壶好酒,把王璇、欧阳颖、石贻孙、吕从简、冯立越来吃酒。

    对于没有功名的冯立,吕夷简并不歧视,在交往中他知道冯立不在意功名,但其才学比进士不差。

    几人决口不谈国事,只是说些风花雪月之事,由于王璇曾经说过,不再吟诗作对,众人也不便勉强。

    倒是吕从简调笑王璇,年后就要小登科,说出一番滋味,让在场一众男人放肆的大笑,进士也罢、文人也好,他们总归是男人,在男人世界、好友中间,女人是永恒的话题。

    王璇反倒是爽快,一杯杯的喝着美酒,把身心彻底放松,完全沉浸在与朋友们的欢乐中。

    他也很感激吕夷简,细细体察吕夷简的用心,知道吕夷简目的在于加深他们的友谊,或许有自己的目的,但这又有什么关系,自己反倒能利用吕夷简的心情,再与朋友们修复关系。

    倒是在元宵节上,王璇却有意外的发现,准确地说,是令他的想法,发生了一些改变。

    晚上,孩子们都不太大,王璇不放心他们出去,外面毕竟人山人海,万一走失了怎么办。所以,在家中制作很多灯笼,让孩子们在府邸门前玩耍,他自己一身便装来到御街。

    御街两边扎起鳌山,街边楼上“笙簧聒耳、鼓乐喧天,灯火凝眸,游人密密麻麻,他感到自己不让孩子出来是对的。

    威虏军大捷,元宵灯会办的异常奢华,他当然要好好享受,完全沉浸在时代的繁华中,细细领会人文文化的精髓。

    正当此时,却听到街角落里一阵女子的呵斥声传来,好像在喊:“你们做什么,御街上你们敢欺凌别人。”

    王璇一怔,他顺着声音看去,却见御街旁边一处楼阁下,灯光中一名看不清模样的女子,正怀中抱着一个小叫花子,另一个女子正好站在灯光下,显然是个丫眷,正对几名男子怒目相向。

    又是老一套,恶霸看中游玩的美女,结果出现这一幕,他很不感兴趣,元宵佳节就不能换个花样。

    “这小贼偷了我家公子的钱,怎么,想袒护?”

    “看这小娘子长的俊俏,不如陪陪我家公子。”

    “放你娘的狗屁。”那丫眷显然很生气,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灯光下双手掐腰。

    有点意思,通过不断地叫骂、对话,王璇渐渐明白怎么回事,看来是小乞丐偷了别人的钱,两名女子看到小乞丐可怜,刻意维护,这与当初他遇到张克用兄妹如出一辙。

    小乞丐在元宵佳节还在街头,想想心中一片凄凉。

    当今虽有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系统,但在纷乱的天下,到处是流离失所的人群,为了生存买卖子女,丢弃子嗣时常发生,可惜他却无能为力,凄凉之外又生出一抹不甘。

    “给脸不要脸,放在以前,本公子断然不与你好看,给我把这两个小娘子拉开,既然要管,那就让小娘子用身子作为赔偿了。”

    王璇眉头一蹙,暗道这人也太霸道,借着理由要占女子便宜,不悦的心思一闪而过,却又心念一动,声音很熟悉啊!难道是?

第101章 竟然是她() 
王璇听着熟悉,却不能十分肯定,一阵不怀好意地狞笑传来,其中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传来道:“元宵灯会,你们竟然如此放肆,要知天子脚下是有法度的。”

    这个声音,对于他而言非常的遥远,也非常的熟悉,无数次在梦中徘徊,多少次一闪而过的梦回,早就深深可在他的脑海中。

    咸平二年,开封城外、马车、小丫眷、小偷,还有那惊鸿般地一瞬,历历在目,他彻底的迷茫了。

    当那群人开始动手动脚,他才惊醒过来,马上抢上两步,厉声道:“大胆,周立成,我看你是狗改不了吃屎。”

    那肥胖官人身躯一颤,果真停下手上的动作,以极快的速度回过身来。

    果然是周立成,看到王璇缓步走来,急忙陪笑道:“我当时谁,原来是王大人。”

    王璇没想到这个纨绔还是这副德行,心中厌恶,没有理会。

    周立成却七上八下,上次在潘家酒楼冒冒失失,没想到踹门后,竟遇上石贻孙,被大大地削了面皮,回去后自然不会有好果子吃,结果老爹整惨了,禁足了很久。

    好不容易在元宵节才能出门,调戏一下美人,却不想怕谁遇谁,刚刚洒脱一下,就遇到了王璇。

    王璇的名声在汴京很响亮,威虏军一战的光环,被天子恩赐转迁为著作佐郎,就让开封士庶传播了一阵子,虽然周立成不服气,但面对天子宠信的臣子,他真是没有一点脾气。

    “王大人好雅兴,在下还有点事,就此告退。”周立成可不愿触上霉头,何况两个手下看到王璇,早就打了退堂鼓。

    王璇没有看那女子主仆二人,眼看周立成想走,显然是怕了自己。也是啊!这伙计压根就没和他较真的资本,充其量也就是富二代。

    他有心玩一玩,半笑不笑地说道:“既然大家都来赏灯,何必匆匆离去,那乞丐不就是因为饥寒交迫,顺手拿了你的钱,大家都不容易,何必欺负人家。”

    周立成立即暴汗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