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97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97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骑士说道:“听说敌军共有一万人,主将姓赵,使用火器十分犀利,白甲兵都是折在了他的火器手里。”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多尔衮在一旁说道:“野战中以一万兵马击败多铎的两万兵,这个明将不简单啊,你刚才所言,可是属实?”

    那骑士连连磕头说道:“奴婢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口出虚言,以上所言句句为真。”

    多尔衮自言自语说道:“明军的火器厉害?难道他们又发明了什么新式火器不成?”

    皇太极阴沉着脸,说道:“多铎呢?”

    骑士跪在地上,不敢抬头:“贝勒如今手下只有二百多兵,如今正在蒙古三部的陪同下,向大汗的方向而来。”

    范文程上前说道:“大汗,如今我军缴获良多,不如见好就收,保住战果,若是被陈奇瑜主力并关宁铁骑追来,我军大批辎重,行动不便,交战之时,颇不方便。”

    皇太极沉吟了半晌,又想起那支击败多铎的神秘明军部队,这才说道:“范先生言之有理,那便通令全军,拔寨起营,退出大明境内,将粮草奴隶辎重先运回去。”

    宣府总兵杨国柱眼看皇太极围城心意甚坚,原本也做好了万一城破,以身殉国的打算,没想到今日皇太极竟然不战而退,大喜之下,四出派去侦骑,唯恐敌军实施诱敌之计,杀个回马枪。

    侦骑一番侦查后,回报杨国柱,后金鞑子确已撤退,大队人马带着劫掠来的财物粮草,正向蒙古境内缓缓而行,宣府之危已经解除。

    京城,紫禁城内,啪的一声,大同巡抚焦源溥的奏折被崇祯皇帝狠狠地摔在地上,建极殿平台上,看着面前战战兢兢的诸位阁老,崇祯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之情,他随即一脚踢飞这份奏折,大声咆哮道:“朕一年一千多万两银子养着兵,危机时刻,竟然没有一个能替朕分忧的,都是一群猪,只知道跟朕要饷!”

    崇祯冷冷一眼扫过诸臣,继续说道:“焦源溥说道,敌酋如今将宣府团团围住,攻打甚急,宣府一破,敌酋便可长驱直入,直抵京师!七月十八日,多尔衮攻破灵邱,自知县蒋秉采以下,守备,把总,典史,教谕俱都战死,七月十九日,多铎攻破府谷,知县贾垣把总刘朋双双殉国,这时候,朕的军队在哪里?就这般任由鞑子在我大明境内为所欲为吗?”

    首辅温体仁紧锁眉头,心里一片惶急不安,皇太极此番入侵,兵力较以往更众,胃口也比以往更大,除了宣府大同这样的坚城,几乎附近所有的州县都惨遭荼毒,财物民众被洗掠一空,势如破竹之下,恐怕鞑子还真有了攻破宣府镇,进击京师的打算。

    想到这里,温体仁只好出列说道:“皇上,事到如今,为稳妥计,老臣以为可以急调关宁铁骑入关,拱卫京师。”

    崇祯望了温体仁一眼,他何尝不想调关宁铁骑入京,只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关宁铁骑就是个吞金的巨兽,一番调遣下来,怕不又是百万两银子的军饷,如今大明财政入不敷出,加征三饷早已惹得天怒人怨,调兵说来简单,军饷又从何处而来?

    想到这里,崇祯看向温体仁,说道:“饷从何来?”温体仁闻言,一时语塞,眼珠一转,又说道:“皇上,兵事不利,乃是张阁老的职责所在。”

    兵部尚书张凤翼在一旁暗道不妙,眼看崇祯阴沉的目光向自己看来,张凤翼急中生智,猛然爆发出一阵笑声:“哈哈哈哈哈哈……”

第一百九十五章提防() 
张凤翼嗓门甚大,陡然开口大笑,当时就把温体仁吓了一跳,心想这姓张的匹夫,不愧是曾上过战场的文臣,这大嗓门倒是跟那些武将们有一拼。

    张凤翼一边色厉内荏地大笑着,一边脑子高速思考,想着应对之策,只是他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什么太好的办法,只得把心一横,心想大不了老子不干了,这兵部尚书谁愿意干谁就干,如今四海不平,乱贼蜂起,主管兵事,费力不讨好!

    想到这里,张凤翼便停了笑,开口说道:“皇上,臣……”他正准备引咎辞职,忽然殿外跑进一人,一边跑一边还气喘吁吁地喊道:“皇上,皇上,西北的急报!”众人抬头看去,正是兵部给事中秦朗。

    一听又有急报,崇祯皇帝顿时觉得心中一紧,他现在最怕听什么急报,最近不论是哪方面的急报,不论内容如何,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几乎都是坏消息。

    崇祯强打精神,竭力使自己的声音变得沉稳有力一些:“西北?可是陈奇瑜送来的文书?”

    秦朗两膝跪地,双手高高举起文书,说道:“恭喜皇上,西北大捷!五省总督陈奇瑜报,榆林卫千总萧承勇,亲率四千精兵,并神木县知县赵无忌,内外夹击,大败后金多铎大军,斩首敌军六千余人,敌军丧胆,如今已狼狈逃离我大明境内!”

    崇祯闻言,怔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当即激动地声音都变了声:“多铎被打退了?”

    秦朗说道:“不错,陈大人的文书,还附带了榆林卫指挥使萧远以及神木县知县赵无忌的捷报。”

    崇祯一拍桌子,激动地说道:“果然,我大明还是有能打的将军的!”兴奋之余,崇祯环顾群臣,一眼看到出列的张凤翼,这才想起刚才的事情,不禁疑惑地说道:“张阁老刚才为何大笑?”

    张凤翼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他楞了一下,这才说道:“老臣刚刚大笑,是想宽慰皇上,请皇上不必担忧,只管放心便是,我大明兵多将广,能将强兵数不胜数,只是俱都分散各地,无法形成合力,但是精兵强将还是大有人在的,只要集中起来,鞑子不足为惧。”

    崇祯重重点了点头,说道:“阁老言之有理,谁能想到我一名千总,并一名知县,竟然就能里应外合,击溃凶悍的敌酋呢,以四千之众,斩首敌人六千人,戚少保在世也不过如此,萧承勇,朕记得了,朕要重重赏他!”

    秦朗说道:“皇上,文书中所言,有两千敌军乃是赵知县守城时以火炮轰死,萧将军斩首四千人。”

    崇祯说道:“即使斩首四千,也是难得可贵了,嗯?赵无忌一介文官,也有两千人的军功?”

    秦朗说道:“正是,后金拼命攻城,赵知县亲冒矢石,于城头指挥若定,安排部下以火枪火炮,打死敌军不计其数,大挫敌军士气,此时萧将军率精兵突击敌酋多铎大帐,赵知县看到援军来临,也亲率守城官兵并乡勇冲杀出去,内外夹击,一举击溃了后金军队。”

    崇祯点了点头,说道:“朕晓得了。”

    秦朗退下后,崇祯身边诸位大臣纷纷上前祝贺,崇祯近来耳中所闻都是各地明军溃败,后金大肆劫掠的消息,骤然听到明军大捷,心情畅快非常。

    崇祯想起赵无忌乃是自己破格提拔的知县,于是便说道:“赵无忌一介文官,居然能奋勇守住城池不失,此后又能率军配合萧将军里外夹攻敌军,以至大胜,其胆气可嘉。”

    温体仁急忙说道:“老臣记得赵无忌乃是当初皇上破格提拔于他,现在老臣方才知道皇上识人之明,见识之远,老臣自愧不如啊。”崇祯闻言,甚是得意。

    吏部尚书李长庚出列说道:“皇上,萧将军以四千之众,虽然又有赵知县的守城官兵相助,但是据说后金多铎所部足有两万人,以寡击众,取得大胜,臣以为,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崇祯闻言,心情又紧张起来,暗忖道:“莫非陈奇瑜谎报军情?是了,上次他也跟朕奏报流贼已经被包围,陷入绝境,结果半月后流贼又跑了。”崇祯越想越觉得紧张,就在这时,殿下又有一人,一路小跑而来,喊道:“皇上,有急报。”

    崇祯仔细看去,又是兵部给事中秦朗,当即说道:“秦爱卿,怎么?陈奇瑜又有文书了?”

    秦朗跑到前面,跪下高举文书,说道:“皇上,大喜啊,宣府总兵杨国柱报,贼酋皇太极已经率军撤退,宣府之围已解。”

    “哈哈哈哈。”崇祯放声大笑,心中阴郁被一扫而空,显然西北大捷是真的了,由于多铎兵败,皇太极受到震慑,不得不提前退兵了。

    崇祯得意了一会,便温言说道:“敌酋撤退,显然西北大捷属实,礼部牵头,拿出一个奖赏章程出来,有功之士便要重赏,切切不可寒了功臣之心。”礼部尚书王应熊连忙领旨。

    赵无忌送走萧远后,次日一早,便听闻杜红儿求见。

    杜红儿见了赵无忌,便说道:“大人,属下刚刚查探到一个很重要的消息,与喻文州喻主簿有关。”

    赵无忌听了,讶异地问道:“喻文州?他能有什么事?”自赵无忌来到神木以后,喻文州一直给他一种精明干练,兢兢业业的印象,是个不错的下属。

    杜红儿正要开口,忽然进来一个仆人,说道:“大人,喻主簿求见。”

    赵无忌没想到说曹操,曹操到,于是只好说道:“哦,唤他也进来罢。”

    杜红儿急忙说道:“大人,要小心行事。”说罢,转身悄然躲进客厅屏风后面,不想与喻文州见面。

    喻文州进来之后,施礼完毕,这才开口说道:“大人,下官按照大人的吩咐,带领府谷城民众,花费两天时间,已经把府谷县的尸体一一拉到城外,挖坑掩埋起来,此外也组织医者,为府谷县的伤者进行治疗,并对街道进行打扫,如今府谷城内已经初步清理干净。”

    赵无忌说道:“不知死者人数几何?”

    喻文州面露沉痛之色,说道:“死者人数三千四百六十三人,其中两千一百五十四人乃是被刀剑砍死,其余都是死于火灾之中,鞑子凶残,令人发指。”

    赵无忌微微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他又想起杜红儿刚才的话语,于是便说道:“这两日喻主簿也辛苦了,快回去休息休息罢。”

    喻文州环顾四下无人,竟然扑通一声,对着赵无忌跪了下去,赵无忌大吃一惊,说道:“喻主簿,你这是何意?”

第一百九十六章喻文州() 
喻文州跪在地上,低头说道:“其实属下有事一直瞒着大人,如今想来,心中不安,不瞒大人说,其实下官是锦衣卫的人。”

    赵无忌闻言,大吃一惊,说道:“你是锦衣卫的人?”

    喻文州点点头,伸手掏出一块腰牌,赵无忌伸手接过,只见腰牌不知是用什么材质的木料制成,入手颇觉沉重,外观呈椭圆形,上面刻着“锦衣卫百户喻文州”几个字。

    赵无忌端详了一会腰牌,这才将腰牌还给喻文州,说道:“想不到喻大人还是锦衣卫百户,锦衣卫的百户,职权犹胜军中千总,想不到喻大人还是个深藏不露之人。”

    喻文州额头微微冒汗,说道:“大人说笑了,属下实不敢当。”

    赵无忌沉吟片刻,今日喻文州主动坦承身份,显然是打定了主意要投靠自己,坦白身份便是他的投名状,这人精明强干,是个难得的好下属,他肯投靠,那是最好不过。

    想到这里,赵无忌便上前扶起喻文州,说道:“喻主簿快快请起,过往之事便不要再提了。”

    喻文州这才站起,但仍然是小心侍立一旁。

    赵无忌问道:“锦衣卫乃是天家鹰犬,为皇上效力,为何你会向本官自承身份?”

    喻文州长叹一声:“今日横竖只有大人与属下二人,属下也便放胆直言,俗话说,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如今种种乱象,这朝廷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赵无忌听了,默不作声,所有所思,喻文州看了赵无忌一眼,继续说道:“如今局势,官吏贪得无厌,索贿无度,官军比贼军更像贼军,百姓畏惧官军更胜流贼,本朝太祖当年曾言,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便是好官。”

    “而如今,不爱财的文官,满朝锦袍,竟无一人;不怕死的武将,如满桂,赵率教,早已化为一抹尘土,兵败身亡,今日朝堂之上,皆是又爱财又怕死之辈。”

    “如今皇上眼高手低,又刻薄寡恩,有忠臣良将而不能用,臣子犯错之后而又惩戒过狠,以至于如今满朝大臣,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只有庸庸碌碌之辈而得幸免。”

    “而今饥民竟然以人为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敌酋来袭,我军领兵大将竟然闭门不出,坐视大明子民生灵涂炭,文官爱财,武将怕死,请问大人,此非乱世乎?”

    赵无忌低头不语,来自后世的他当然知道,喻文州所言不错,十年之后,大明最后一个能打的将帅孙传庭被崇祯强行催促,不得不仓促迎战闯王李自成的大军,结果不幸战死,以至大明北方再无一支能战之军,随后短短半年,便是闯王破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