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96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96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人,把城中的尸体运到城外,掩埋起来,以免发生瘟疫,此外还要派人清扫街道,扑灭火患,这些都有劳夏先生了。”

    夏允彝说道:“大人说的这是哪里话来,夏某这就使人前去寻喻主簿。”

    赵无忌点了点头,又说道:“既然如此,便劳烦夏先生在此主持,此间也再无他事,本官先返回神木了。”说罢,便与夏允彝告别,带着众人,向神木而去。

    赵无忌回到神木之后,陈子龙便前来汇报说道:“恭喜大人,大胜啊,大胜!”

    赵无忌挑了挑眉毛,说道:“懋中兄,战果如何?”

    陈子龙说道:“此战杀死敌军六千一百二十七人,其中后金鞑子一千八百三十七人,俘虏敌军两千六百五十二人,其中后金鞑子三百一十人,缴获敌军财物粮草辎重无数,拯救被敌军劫掠的百姓两千多人,其中四百多名女眷。”

    陈子龙把数字说完后,看向赵无忌,说道:“请问大人,该如何处理?”

    赵无忌想了一会,说道:“俘虏的后金鞑子,捆绑起来,神木县留一百人,其余送到府谷县,所有的后金鞑子都交由百姓自行处理。”

    “至于其他俘虏的敌军,伤员一律斩首,其余都送到庆记的煤矿和铁矿中,终身不得释放。”

    “所有百姓释放,女子派人送回原籍,就先这么办罢。”

    陈子龙看着赵无忌干裂的嘴唇,和乌黑的眼圈,才想起赵无忌这几天就没好好休息过,于是说道:“大人保重身体,此间事了,请大人速去休息罢,这里交给我和宁人,彝仲便可。”

    赵无忌确实也有些乏了,于是冲陈子龙点点头,说道:“如此,却是辛苦懋中兄了。”说罢便与陈子龙告辞,径自回到县衙。

    陈圆圆见到赵无忌完好无损的回来,又得知了明军取胜的消息,欢快的如同一只小燕子般,扑入赵无忌怀中,说道:“夫君好生厉害,所向无敌的后金兵也被夫君给打败了啊。”

    赵无忌到了家里,这才觉得如释重负,心情一旦放松下来,只觉得上下眼皮不断打架,眼皮似有千斤之重,只说了一句:“我想睡觉。”随后便踉踉跄跄走到床边,倒了下去,不一会鼾声便起。

    陈圆圆看他困成这样,一时也是心疼的不得了,于是便喊来春桃,两人齐心合力帮赵无忌换下衣服,又给他盖上被子,陈圆圆把被子给赵无忌盖的严严实实的,这才推门出去,随手将门紧紧关上……

    赵无忌这一觉,直睡的天昏地暗,浑然不知睡到何时,方才悠悠醒来,赵无忌睁开眼睛,只觉得浑身酸痛,看着外面,夜色已黑,不由得喃喃自语说道:“居然睡了一下午……”

    赵无忌话音刚落,便听见身旁传来一阵喜悦的声音:“大人你醒啦?你可是不止睡了一天一夜呢,昨天中午回来,今日晚上才醒。”

    赵无忌听得是春桃的声音,欲要起身,谁知睡得久了,手脚有些乏力,一下竟没起来,春桃连忙把他扶起,靠在床边,随后说道:“榆林卫的萧远指挥使,今日中午到了神木,听闻大人尚在休息,一直在等候大人呢。”

    赵无忌闻言,急忙说道:“怎可让萧大人久等,本官这就起身。”

    赵无忌话音未落,便听到陈圆圆的声音:“萧大人已经去驿站歇息了,他知你操劳军事,身体乏累,特意说道不要叫醒你。”

    赵无忌起身下地,顿时听闻腹内一阵雷鸣般的声音,这才想起自己也好久没吃饭了,陈圆圆早已吩咐厨子做好了饭菜温着,当下便使人将饭菜端了上来,赵无忌一顿狼吞虎咽,刚刚吃完饭,便有仆人上前说道:“大人,萧远指挥使求见。”

第一百九十三章商议() 
萧远今年四十六岁,他家世代将门,镇守榆林也有几代人了,萧远膝下无子,只有一女,所以对萧承勇这个侄子格外看重,将他视为自己的继承人,而萧承勇也不负他叔叔的厚望,虽然今年只有二十七岁,却已经是武艺精熟,久经军阵。

    萧远亲自教授侄子兵法韬略,萧承勇也算了得到了叔叔的一身真传。

    当听闻萧承勇派人回报,赵无忌打算和他见面的时候,萧远敏锐地感觉到,一份泼天的功劳,正正砸在自己侄子头上,他当即便连夜从榆林卫赶来神木,没想到赵知县因多日劳累不休,如今正在沉睡。

    听闻消息,萧远也不禁莞尔,虽然他嘴上说不要打扰赵知县休息,实际心中也是着急,赵无忌分润功劳之事,必须先于朝廷派人前来,与赵无忌敲定此事,统一口径,方可正式向朝廷报捷。

    是以当他留在县衙的手下向他通报,赵知县刚刚醒来的时候,他毫不迟疑,马上带着随后赶来的萧承勇,来到神木县衙,求见赵无忌。

    萧远坐在客厅左首处,面露微笑,打量着对面的年轻知县,只见对面的年轻人,也是满面笑容,看向自己,两眼炯炯有神,丰神俊朗,自有一种举重若轻的神态。

    萧远虽然是三品指挥使,比赵无忌的七品知县品级高,然而大明一向以文驭武,文贵武贱,七品知县对三品武将颐指气使之事也是寻常,萧远见赵无忌对自己彬彬有礼,毫无轻慢之状,不由得对这位年轻人产生了极大的好感。

    萧远轻咳一声,开口说道:“萧某虽然远在榆林,却也听说葭州出了一个年轻干吏,才智高绝,据老夫所知,西北诸县,只有你神木一县能正常上缴秋粮,商税,而无需朝廷补助,以赵大人之才,做一知县,实在屈才,想来赵大人来日封侯拜相,指日可待。”

    赵无忌连忙微微欠身说道:“萧大人谬赞了,下官实不敢当。”

    萧远笑着继续说道:“然,现在老夫才知道到底还是小觑了赵大人,没想到赵大人不但是个难得的干吏,更是不世出的名将,以两千兵马,痛击两万后金精兵,斩首万人,多铎鼠窜,便是戚少保在世,恐怕也不过如此。”

    赵无忌连忙谦让道:“萧指挥使此言差矣,若不是萧将军与在下里应外合,齐心合力,焉能得此一场大胜,名将之名,赵某实不敢当。”

    萧远微微点头,小声说道:“请赵大人屏退左右。”

    赵无忌当即以眼神示意,于是客厅的仆人纷纷离去,最后只剩下赵无忌,萧远,以及站在萧远身后的萧承勇三人。

    萧远这才看向赵无忌,对赵无忌微笑说道:“赵大人之意,萧某已经明白了,虽然不知赵大人为何功成不居,要将功劳分润出去,不过想来赵大人也必于萧某,有所要求,明人不说暗话,不知赵大人有何见教?”

    赵无忌哈哈一笑,说道:“萧指挥使果然爽快,赵某确实有求于萧大人。”

    萧远看着赵无忌,微微点头,心想此番击破鞑虏,功劳甚大,足以使承勇连升三级,只要面前这个年轻知县的要求不是太过分,自己便一定答应他。

    赵无忌正色说道:“赵某只有两个要求,第一,赵某对火器很感兴趣,需要榆林卫的各类火器都给赵某十份样品,以供研究,此外还向萧指挥使讨要一些火器,火药的工匠。”

    “其二,神木县城墙低矮,年久失修,修缮城池乃是指挥使分内之事,还请指挥使拨下人手,加固神木城。”说罢,赵无忌端起茶杯,轻轻喝了一口热茶。

    萧远没想到这两个条件如此简单,他讶然问道:“赵大人只有这两个要求?”

    赵无忌说道:“嗯,今后赵某或许还有不情之请,还望老将军出手相助。”

    萧远眯着眼睛,沉吟片刻,突然厉声转头对萧承勇说道:“孽障,还不速速给赵大人跪下!”

    萧承勇闻言,当即上前,跪在赵无忌面前,赵无忌急忙上前扶起萧承勇,看向萧远,讶然说道:“萧指挥使,何以如此?”

    萧远看着萧承勇,开口说道:“承勇,今日赵大人送你一场泼天富贵,如此恩德,你切记要铭记在心,此后行事,务必要以赵大人意见为先,听从赵大人吩咐行事。”萧承勇急忙点头应允。

    赵无忌讶然说道:“萧大人这是为何?折煞下官了。”

    萧远看着赵无忌,说道:“所谓无功不受禄,承勇幸得大人所赠一场泼天大功,赵大人日后若有事情,尽管来榆林卫寻萧某便是,只要萧某能做到的,必不推辞!”

    赵无忌抚掌大笑道:“老将军果然是爽快人,既然如此,下面咱们便研究一下这功劳分配罢。”

    三人一番合计,最后赵无忌将军功几乎都让了出去,只领了在城头以火炮火枪打死敌军,以及里应外合出击敌军的功劳,其他军功都给了萧承勇,此战萧承勇为首功,斩首敌酋邑尔汉,火落赤的功劳也都让给了他。

    萧承勇对赵无忌感激万分,再三拜谢不止,赵无忌也只好连声谦让,一切细节都商量完毕后,萧远这才带着萧承勇,连夜悄悄地返回了榆林,第二日,萧远报捷的文书,以及赵无忌报捷的文书,双双向上报了上去……

    被赵无忌命令交由百姓自行处理的后金俘虏们,刚被带到府谷城门口,便被问讯赶来的百姓们用手挠,用木棍打,用石头砸,全部被活活打死了,有的家人死于战火的百姓,甚至还上前用牙咬,说是要活吃了这些鞑子,结果不到半个时辰,这些鞑子就变成了一堆谁也认不出来的肉泥。

    萧远走后的次日,得知神木遇袭的商敬石,心急如焚,带着一千士卒日夜赶路,终于在萧远走后的次日,赶回了神木城,眼看神木县不但安然无恙,赵无忌还亲自率军击破敌军,杀伤无数,商敬石顿时也是一副不敢相信的神情,他看着面前的慕容先,说道:“两千破两万!大人居然如此神勇?”

第一百九十四章皇太极退兵() 
皇太极远远看着宣府镇,意气风发,这明朝的九边镇之一,如今已被他率军团团包围,一只蚊子都飞不出去。

    他这次进攻大明以来,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明军无人能挡,即使是大明有数的悍将,宣府总兵杨国柱,此时也只能退守坚城,不敢出城一战,崇祯寄以厚望的曹文诏,与多尔衮大战一场,也是铩羽而归。

    皇太极率军劫掠山西一带,所获颇丰,劫掠无数财物粮草,并汉人奴隶,后金几旗各个抢的钵满盆盈,跟随皇太极的蒙古诸部落,跟在后面也没少捞好处,一个个喜笑颜开,不胜欢欣,只感觉跟这个主子真是跟对人了,比跟林丹汗那个只知道打打杀杀的莽汉要强多了。

    皇太极此行,号称十万之众,后金野战,号称无敌,明军人数虽多,但是多为分散各地驻守,无法形成合力,很容易就被皇太极一一各个击破。

    宣府内驻军三万精锐,但杨国柱也不敢贸然出城与皇太极一战,若是战败,则宣府必然不保,几十万军民身家性命毁于一旦,是以杨国柱只是固守待援,等待援兵到来,在伺机内外夹攻,与敌军交战。

    皇太极一路扫荡宣府大同附近各个县城,获得财物无数,此时,大明境内,附近能抢的大一点的目标,也就是宣府和大同了,大同乃是几百年来的坚城,绝非皇太极所能轻易攻下,于是皇太极便选择了宣府镇,率领大军,将其团团围住,日夜攻打不休。

    只是明军火器厉害,宣府也是经营多年的坚城,皇太极消耗了很多人命,暂时却也拿宣府镇没有办法,双方就这么一时僵持了下来。

    皇太极手持马鞭,遥看宣府镇,身边蒙古诸部落首领,马屁如同不要钱一般汹涌而出,吹捧大汗文治武功,听得皇太极不断点头微笑。

    皇太极正得意间,突然看到远处奔来一骑,那骑士望着皇太极大帐而来,不多久已来到皇太极面前,马上骑士翻身下马,跪到皇太极面前,说道:“启禀大汗,大事不好!”

    皇太极眼睛微微眯起,露出一丝不悦之色,慢慢说道:“怎么了?难道关宁铁骑来了吗?吴三桂还是祖大寿?”

    那骑士急忙说道:“不是他们,是多铎贝勒那边的消息……”

    皇太极听闻,内心闪过一丝不好的预感,急忙说道:“多铎怎么了?”

    骑士颤声说道:“多铎贝勒大军于神木城外,为明军所败,白甲兵全军覆没,全军只有四千余人,现已撤回蒙古境内。”

    皇太极闻言,当场吃了一惊,身子猛地一晃,差点从马上掉下来,他厉声说道:“多铎手握两万精兵,又是野战,明军又有谁能打败他?难道是陈奇瑜的主力倾巢而出了?”

    骑士说道:“听说敌军共有一万人,主将姓赵,使用火器十分犀利,白甲兵都是折在了他的火器手里。”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多尔衮在一旁说道:“野战中以一万兵马击败多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