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609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609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罢,萧奕辅端起茶盏,准备送客。

    “且慢!”没想到老头脾气如此暴躁,一言不合就要送客,赵无忌只得匆忙开口道:“本官的话还没说完,此事干系到万千本地百姓的福祉,萧大人听后却依旧无动于衷,则本官自会乖乖走人。”

    “你且说来。”萧奕辅放下手中茶盏,做出一副侧耳倾听的样子。

    “组建团练之事,本官已上奏皇上,一切听凭皇上做主便是,这一点,萧大人你我二人对此应是都无异议。”

    萧奕辅点了点头,虽然他心里笃定崇祯不会答应赵无忌的请求。

    作为广西的镇南侯,赵无忌贸然『插』手福建事务,崇祯皇帝肯答应他,才是怪事。

    “除此之外,本官还有一事,此事利国利民,萧大人肯定会感兴趣。”赵无忌继续说道。

    “本官主政青州时,曾试用过一番‘收费公路’模式,乃是由民间缙绅商人出资,修建水泥道路,修好之后,收取过路费,用于返还那些商人的投资,此举大获成功。”

    “最终既方便了百姓,又给那些商人带来了大量的利润,并且也改善了整个青州府的交通情况。”

    “最关键的是,这也能给当地的那些流民创造工作机会,安置他们,让他们赚到钱,吃上饭。”赵无忌尽量通俗易懂地向萧奕辅解释着。

    “你打算在福建也试行此种模式?”萧奕辅听了,顿时便有些心动。

    这法子好啊,一分钱不用朝廷掏,最终百姓得利,商业发展,商人获利,还能给当地老百姓创造就业机会。

    这事怎么看,都是一件包赚不赔的生意。

    不过一想起自己手下的那些只会索贿受贿的贪官污吏们,萧奕辅心中顿时又有些沉重。

    这主意虽好,但也要看具体实施的人,自己手下官员的德『性』,萧奕辅一清二楚,说起捞钱人人都是一把好手,争先恐后,要说具体干活……,那还是算了吧。

    不派他们去管理,可能结果还能好点。

    沉『吟』片刻后,萧奕辅终于有些心疼地犹豫开口:“这个,此事虽然很好,但老夫手下,却是没有这等人才,如何募捐,如何修筑,如何收费,这样的人才,老夫手中并无一人。”

    “哈哈,”赵无忌轻笑两声,道:“萧大人误会了,此事将由本官一力主导,如募捐,修筑,收费之事,全部由本官派人实施,萧大人只需在官府层面上,给予配合就好。”

    “啊?”萧奕辅怔了一下,猛地抬头,迎向了赵无忌那两道清澈的目光,“此事你全权负责?”

    “正是如此,只需萧大人在官府层面上,对修路事宜给予方便即可,其余事情,交给本官。”赵无忌给了萧奕辅一个确定的眼神。

    幸福来得太突然,萧奕辅一时竟有些犹豫。

    “你,”萧奕辅想了一想,突然恍然大悟,随即他便是面『露』喜『色』,道:“既如此,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此事本官便拜托赵大人了。”

    “好说,好说。”赵无忌脸上也『露』出了轻松的笑容,“将来若是皇上下旨,命本官派人主持此地团练乡勇的组建,到时还请萧大人多多行个方便。”

    “那是自然,”萧奕辅的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语气相比刚才,也亲热了许多,“只要皇上的旨意到来,本官自是无有不从,不过,这修路一事,赵大人可千万要放在心上。”

    “既如此,那冯锡范的事……”赵无忌含笑看向萧奕辅,问道。

    豪爽地一挥大手,萧奕辅哈哈大笑,“老夫马上放人,马上放人。”

    两人四目相对,顿时便爆发出一阵不约而同的大笑声。

    只不过一旁的商敬石和夏允彝,总觉得这两人的笑声中,都隐藏着一丝丝的『奸』诈。

    “既如此,那本官便暂且先告辞了,日后无论是修路还是团练之事,夏先生都会作为本官的代表,出面处理此事,还望萧大人到时行个方便。”

    萧奕辅急忙笑『吟』『吟』地上前,握住夏允彝的手,道:“先生大才,本官也早有听闻,日后先生若是有事,便可来寻本官,本官绝不推辞!”

    “哦,对了,本官打算在十日之后,在府中大宴本地的诸位缙绅贤达,并会在宴席之中,提及募捐练兵、修路这两件要事,还望萧大人到时也能前来。”赵无忌满面含笑地邀请道。

    “哦,本官一向事务繁忙,恐怕到时无法前去,”萧奕辅脸上『露』出一副遗憾的神『色』,“赵大人办事,本官一向是放心的,这两件事,便拜托赵大人了,本官不再过问。”

    又上演了半晌的宾主尽欢的戏码后,在萧奕辅殷切的目光中,赵无忌终于告辞离开。

    眼看远方赵无忌等人的身影消失,萧奕辅身后,闪出一名中年文士的身影。

    “大人,赵无忌此人极为聪明,而这修路之事,无论对大人,还是对本地的所有百姓和官员,缙绅,都是大有好处,只有赵无忌自己,似是从中并未获益。”

    “大人,属下担心其中藏有『奸』谋啊。”师爷模样的中年文士,小心翼翼地提醒着萧奕辅。

    “哼,”萧奕辅当即就是一声冷笑,“此子『性』情『奸』猾,老夫如何不知他打得主意?”

    “此人无非是打算用修路作为交换条件,想让皇上同意他『插』手此地的民间团练之事,只是当今皇上雄才大略,慧眼如炬,定不会如其所愿,此人最终,只会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中年文士顿时便一脸恍然大悟状,翘起大拇指,道:“大人见地深远,属下佩服,皇上定能看穿此人『奸』谋,但这修路之事,他虽已答应,大人却要小心他到时反悔。”

    “嗯,这一点倒是不可不防。”萧奕辅脸上『露』出思索之『色』。

    “大人,属下有一计,可令那赵无忌不得不哑巴吃黄连,虽然吃亏,却也要给咱们修路。”中年文士阴阴一笑,准备如电影中的大反派般,献上毒计。

    “你且说来。”阴暗的书房中,萧奕辅的脸『色』阴晴不定,看上去也不像是什么好人。

    “大人不妨派遣手下,将赵无忌打算在此地修路之事,大肆渲染出去,尽量地渲染他的仁心厚意,把他高高捧起,让福建的百姓都知道,他赵无忌要来免费给咱们修路了。”

    “这样一来,他若是敢反悔,此人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名声,可就会损失殆尽,属下听闻此人最爱收买人心,是以最终,哪怕是发现上当,属下相信他也会捏着鼻子,把修路这件事做下去。”中年文士阴阴说道。

    “哈哈哈哈哈。”萧奕辅亦是一阵『奸』笑不已,“好,好,本官得黄先生,真乃如鱼得水也,此事便交由黄先生,速速实施,不得有误!”

    “属下遵命!”中年文士谄笑着答应了下来。

    正午阳光下,正带着夏允彝和商敬石漫步走在街头的赵无忌,突然毫无征兆地连续打了好几个大喷嚏。

    嗯,仿佛是本官又被人给念叨了,赵无忌暗自想道。

    “大人,”夏允彝面『露』忧『色』,“那萧奕辅十分的『奸』猾,大人修路这一招棋虽好,却走得有点早,万一皇上不答应大人在此地练兵,那这生意,大人岂不是赔了?”

    嘴角上勾地瞥了夏允彝一眼,赵无忌微微一笑,“夏先生放心,本官昨日便给皇上递去了折子,团练乡勇之事,皇上一定会答应的,当然,就算皇上不答应,修路这事,咱们也不会赔。”

    赵无忌的语气十分肯定。

    当然不会赔,不但不赔,还能大赚特赚,用现代人的商业头脑去跟古人斗,简直不要太轻松。

    只不过此时,却是无需跟夏允彝解释太多。

    数日之后,京城,紫禁城中。

    前陕西巡抚,现为一普通囚徒的孙传庭,在一名提着灯笼的小太监的带领下,默不作声地一路前行,连续穿过数个宽大院落之后,终于到达了崇祯皇帝的御书房。

    小太监转过身来,微笑着向孙传庭点了点头,示意他在此等候,孙传庭急忙弯腰作了个揖。

    如今的孙传庭,早已不是当初力擒闯王高迎祥时那个意气风发的三边总督了,两年多的牢狱生涯,让他的身体消瘦了很多,昔日有棱有角的『性』格,也变得有些收敛起来。

    他已经如崇祯所愿,变得比较听话了一点。

    没多久,小太监的声音便从御书房中传出:“皇上宣孙传庭觐见。”

    孙传庭听了,急忙快步上前,走进了御书房。

    低着头来到崇祯面前,孙传庭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罪臣孙传庭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罢,孙传庭便磕了几个重重的响头。

    片刻之后,崇祯皇帝冷清中又带着点疲倦的声音从上方传来,“起来罢。”

    孙传庭当即站起身来,垂眉低目地恭谨站在一旁,等待崇祯发话。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出乎意料(第六更)() 
崇祯扫了一眼孙传庭,很是满意。

    两年没见,此人看上去恭顺了很多,原本的桀骜之气,也消减了不少,看来朕对他的打磨,总算是没白费。

    璞玉虽好,也需打磨,杨嗣昌已死,也该到了再度启用此人的时候了,崇祯在心中暗自想道。

    “孙传庭,你推脱塞责,贻误军机,本应斩首,但朕一向宽宏大量,是以迟迟未对你做出惩处,前几日又有镇南侯上书,为你求情,说你人才难得,朕念及你昔日功劳,这才将你放出来,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臣叩谢皇恩。”孙传庭听了,又惊又喜,急忙再度跪倒在地,重重地磕了几个头。

    “孙卿平身罢。”崇祯冷淡地说道。

    初始的兴奋过后,孙传庭突然注意到一个细节,适才崇祯说是镇南侯上书替自己求情,可是自己记得很清楚,大明并没有这么一位侯爷。

    而自己也并不认识什么镇南侯。

    像是看出孙传庭心中疑『惑』般,崇祯突然冷哼了一声,“镇南侯,便是赵无忌,他因在辽东与满鞑作战有功,被朕封为镇南侯。”

    “孙卿,赵无忌居然会主动为你开脱,看来你们二人,关系当真是很密切啊。”崇祯貌似无意地说道。

    “哦,”孙传庭一时语塞,但他很快便反应了过来,急忙开始为自己辩解。

    “皇上,臣与赵无忌只有数面之缘,平时更是连书信往来都没有,他为何会替臣求情,臣自己也不太清楚,请皇上千万不要误会。”孙传庭有些诚惶诚恐地说道。

    这两年多的牢狱生涯,确实已经打磨掉了孙传庭的一些锋锐之气,面对崇祯,他心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敬畏之感

    崇祯似是对孙传庭的这个回答很满意,脸『色』也稍稍变得缓和了一点,这一点,和崇祯通过锦衣卫得到的情报,是一致的。

    赵无忌和孙传庭,平时并无瓜葛。

    “如今陈新甲主持兵部,兵部这边事务繁杂,千头万绪难以理清,是以朕便打算启用你暂任兵部侍郎,替陈阁老分忧,不知孙卿可还愿意?”

    “臣听凭皇上吩咐。”得知自己再度获得启用,孙传庭心中顿时便是兴奋不已,“臣愿为皇上分忧。”

    “好,”崇祯看了孙传庭一眼,正待命他退下,眼角余光无意中却瞥见了桌面上一封打开的奏折,心中当即就是一动。

    “孙卿,这份奏折,你且看看。”崇祯随即示意旁边的小太监,将案几上的奏折递给了孙传庭。

    不过这份奏折下面,还有一封密信,这封密信,崇祯却是没有让孙传庭看。

    孙传庭不敢怠慢, 当即取了奏折,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

    没花多少时间,孙传庭便已将这份奏折看完。

    这份奏折,来自镇南侯赵无忌。

    赵无忌在奏折里提到了施琅余孽,也就是曾德,如今正率领海盗和倭寇,在沿海一带频频侵袭百姓和民众,同时也在海上,不断地攻击大明出海的商船,抢夺货物和财宝,非常的猖獗。

    曾德此举,已经极大地影响到了福建当地的治安情况和商业发展,老百姓人心惶惶,商人被吓得不敢出海,朝廷的税收亦是大受影响。

    赵无忌在奏折中提到,自己斩杀谋逆的施琅后,暂时还没有离开福建,看到倭寇和海盗如此猖獗,只觉心急如焚。

    所以赵无忌在奏折中向崇祯请示,表示自己愿发动福建的缙绅和商人,号召他们集资募捐,用来组建团练乡勇,安定地方,作为当地官军的有力补充,并且赵无忌还表示愿意派遣手下得力大将,前去福建,负责团练乡勇的募集和训练。

    赵无忌最后在奏折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