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559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559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批士卒将会担任起工兵的任务,在清兵挖就的壕沟前,用背上的木板,为后来的枪骑兵们铺出一条坦途来。

    至于这些木板的来源,赵无忌当初初到杏山城之时,可是命虎大威率人在城外砍了不少树木。

    所有的明军士卒,除了身背弓箭,火枪,而枪骑兵马上还挂着陌刀外,每个人的腰间还有一个不算太大的布袋。

    袋子里面装满了手榴弹。

    赵无忌今夜打算故伎重演,如同当日袭杀豪格一般,趁夜突袭敌军主将皇太极,只不过这一次他将手下的一千枪骑兵转职成了火枪手。

    想起清兵挖就的三道大壕,赵无忌的脸上『露』出不禁一丝不屑的笑容。

    可笑清兵居然还以为枪骑兵是自己手下最精锐的力量,既然如此,本官今日便让你们领教一下,什么是来自后世,先进的步兵打法。

    火枪队使用的好了,威力并不会逊『色』枪骑兵多少。

    当初在训练这批枪骑兵之前,赵无忌便曾吩咐过陈国宝,要求这批士卒的训练重点,放在火枪『射』击上面,练习火枪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他们学习骑马的技术。

    这样的一支军队,上马是枪骑兵,下马是火枪手,才是赵无忌最想要的现代化部队。

    一支现代化的火器部队,攻打另一支全部使用冷兵器的敌方部队,虽然敌军兵多将广,但赵无忌认为此行明军依旧有非常大的取胜几率。

    在三千黑旗军后面的,则是两千名原大明官军组成的队列,他们同样全副武装地站在那里,很多人的脸『色』都是十分沉重,神『色』中带着一丝丝的紧张和害怕。

第九百四十七章幸福生活() 
由于杏山城距松山城非常近,是以当初洪承畴出征时,将大量的兵械存在了杏山,而将屯粮之所设在塔山,洪承畴兵败之后,及时赶到杏山城的赵无忌,接受了这一大批兵械。

    明军现在缺的是士卒,而不是装备,赵无忌用库存的铠甲和武器,将这两千官军也给武装到了牙齿,他们的装备相对普通的大明官军来说,非常之好。

    人人身上都有铠甲覆盖,手中武器也都是经过反复检测合格的长枪和大刀,此外这其中还有五百弓手是虎大威的嫡系部队,是虎大威多年训练,并一直跟在他身边的亲信家丁,战力极强。

    经过这些日子以来的不断挖掘修建,整个杏山城内到处都遍布着犹如蚁巢般的地道洞『穴』,因清军拥有重炮,城门被毁后,继续在城中困守,并不需要很多的正规军。

    所以将百姓们都转移到了地道内之后,赵无忌只留下了七八百名士卒在城中防守,而将其余士卒,全部投入到了今晚的这次夜袭之中。

    面对实力依旧数倍于己方的清军,赵无忌此番几乎是动用了所能调动的所有兵力。

    望了望天空中的月亮,赵无忌在心中暗自估算了一下时间,便吩咐手下坐地休息,暂且耐心等待。

    清冷的月光自晴朗的夜空倾泻而下,映照在每一位明军将士的身上,默默不语地抚慰着这些即将登上战场,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的汉家儿郎们。

    正所谓,月『色』如水照铁衣。

    徐三此刻也是全身披挂,手持一杆钢枪,站在两千官军的队列中。

    徐三一只手探向怀中,摩挲几块温暖、坚硬而光滑的金属,那是发给他的十两银子兵饷,被他郑重其事地贴身藏在心窝处,抬眼看向不远处正被几位将军团团簇拥中的年轻大人,徐三的心情很复杂。

    所谓当兵吃粮,徐三当兵,其实只是想混口饭吃,但是在赵无忌手下的这十余天里,徐三才算真正领教了吃粮的滋味。

    徐三觉得赵大人十分慷慨大方,这些日子来,徐三破天荒地吃到了每日三餐的伙食,他从前当兵时,经常是有了上顿没下顿,一日一餐都是奢望,却没想到在这远离家乡的辽东,吃到了他有生以来吃过的最丰盛伙食。

    伙食确实十分丰盛,顿顿有肉,吃得徐三这几天满嘴的油光,原本瘦弱枯黄的脸庞,如今也慢慢地变得有些圆润起来。

    肉食的来源是缴获的敌军受伤战马和战场上死马的尸体。

    果然还是打胜仗才有肉吃,徐三想起马肉那香甜的滋味,禁不住嘿嘿笑了两声。

    那被他珍藏在怀中的十两银子,也是钦州伯发下来的兵饷,刚进杏山城时发了五两银子的饷银,今日夜袭,每名士卒也都领到了五两银子,『摸』着怀里的银子,徐三感觉无限的满足和温暖。

    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不过虽然拿了赵大人的饷银,徐三的心中依旧在犹豫不决,今夜的战斗究竟是出死力还是磨洋工。

    望着远处的少年将军,徐三眼中『露』出羡慕的神『色』。

    这几日,在士卒们的口口相传之下,徐三已经基本知道了自己大人的种种传奇经历和身世。

    风流才子,绝世名将,得道高人……,种种辉煌的光环笼罩在赵无忌的身上。

    他有七八个绝美的妻妾,这其中有郡主,有福晋,也有公主和名门之女,几乎每一个都是貌美如花。

    他是名动江南的第一才子,他作的诗词便是当今的皇上也是欣赏不已;他是大明的不败名将,自神木县出道以来,身经大小十余场战役,未尝一败;他是仙家子弟,病中得仙人传授仙法,曾千里之外,以天雷击破夷人战舰;此外他还是朝中高官,年仅二十余岁,便已是伯爵身份,官任兵部侍郎,总督辽东兵马。

    不过这些身份都不值得徐三羡慕,徐三最羡慕的,是赵大人的另一个身份,超级富豪。

    嗯,虽然徐三是山西人,但他也听说过庆记、和记商行以及万达茶楼的鼎鼎大名,更何况铁打的事实就在眼前。

    钦州伯一手供养的家丁,也就是那三千黑旗军,如今就站在徐三的前面不远处。

    如果拿后世的汽车做对比,徐三这一身装备好比奥拓,而前面黑旗军的一身装备,则是奥迪。

    能养得起这样一支异常烧钱的军队,你说钦州伯能没有钱?

    或许是穷怕了的缘故,自从得知赵无忌的经历之后,羡慕不已的徐三经常幻想,若是自己有了赵大人那么多的钱,会做什么。

    嗯,先娶上二十房,不,四十房媳『妇』,再买上一万亩地,自己天天在家大鱼大肉吃着,无需下地干活,所有的一切自有下人去做。

    这就是徐三的究极梦想。

    所以徐三钦佩之余,也有些看不懂远处的那位年轻大人。

    明明有了这么多钱,那么多的产业,还有那么多的如花美眷,为何不留在南面享福,却要跑到辽东这个风刀霜剑之地,跟这些一身臭汗的厮杀汉混在一起,过这种刀尖『舔』血的日子。

    这个问题徐三琢磨了很久,不过他一直没有得到答案。

    他时而『摸』『摸』怀中带着体温的银子,时而望一眼不远处的将军们,更多的时候,则开始憧憬怀中这十两银子的用途。

    『乱』世人命贱如狗,只要给口饭吃,有的是年轻女子肯跟徐三走,娶一房婆娘都不用花钱,用这十两银子,去乡下买上几亩薄田,过上婆娘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岂不美哉?

    若是婆娘还能给他徐家留个后,那徐三觉得自己这一生,简直不能在奢求太多。

    徐三半张着嘴,脸上带笑,沉浸在自己的美好憧憬中,浑然没注意时间的慢慢流逝。

    城门处,佟报国指挥着几十名民壮正在小心翼翼地将堆在这里的沙袋一一搬走、挪开,以便明军接下来的夜袭,李定国,商敬石,虎大威等人都是一脸的肃然之『色』,静静侍立在赵无忌的身旁。

第九百四十八章有进无退() 
“大人千金之体,岂可轻身犯险,不如此番便由末将等人前去,大人只需在城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便是,冲锋陷阵之事,自有末将等人服其劳。”即将出发之际,虎大威禁不住再度进谏道。

    赵无忌听了,淡淡看了虎大威一眼,没有说话,李定国与商敬石两人见状,于是也纷纷开口,劝阻赵无忌。

    看了苦劝不止的三人一眼,赵无忌摇了摇头,“非是本官喜欢轻身犯险,实在是如今敌众我寡,为鼓舞振奋士气,本官不得已而为之,洪大人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此时已由不得本官退缩。”

    眼看赵无忌心意已决,三人只得停止了劝说。

    “大人,”商敬石迈步上前,抱拳禀道:“兵贵精而不在多,属下以为,此战有虎将军五百弓手助战即可,其余人等不如留下守城。”

    大明官军的德『性』,一贯是擅打守城战,擅打顺风仗,而今日的夜袭属于敌众我寡,商敬石担心这两千官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临阵溃败,反而会拖低已方士气,冲『乱』已方阵型。

    “据瞭望哨白日所见,清兵尚有四万余人,今夜苦战中多一分人手,便多一分帮助,更何况,能够在溃败中幸存下来的这些士卒,都有几分过人之处,更何况在这几日的训练中,他们的表现并不逊『色』,是以末将以为,还是带上他们较为稳妥。”说这话的是虎大威。

    商敬石刚才的一番言语,让虎大威感觉脸上有些发烫,商敬石将这两千官军视为累赘的想法,使得虎大威心中有些不快。

    一旁的李定国皱眉不语,官军的战斗力,李定国心知肚明,这几日虽然这些官军在训练时表现不错,但在战场上,很难确定他们依旧能发挥出不错的水平。

    赵无忌沉思了一会。

    “虎将军,你手下这两千士卒,这几日的训练表现如何?”赵无忌问道。

    “表现都很好,末将以为,他们都是值得信赖的士卒,如今正是用人之际……”

    “可他们曾是溃兵,”商敬石有些不以为然地说道,“便是这些人能力再强,一旦战场上局势对我军不利,他们若是率先崩溃奔逃,岂不拖累我军士气,涨敌军之威风?”

    虎大威的脸『色』有些发红,他嘴唇动了动,却没能说出话来,商敬石这番话,说中了他的软肋。

    静静地看着两人在一旁争辩,赵无忌皱眉想了想,便笑了笑,道:“既然虎将军认为他们可用,本官便选择相信虎将军,此次夜袭,敌方兵力远胜我军,能多一些助力,总是好的。”

    “此刻距离子时还有半个时辰,商将军,虎将军,你二人将这些士卒皆都召拢过来,大战之前,本官有些话想和他们说。”赵无忌温和地说道。

    片刻之后,三千黑旗军士卒和两千官军士卒纷纷聚拢而来,在几位将军的面前排成队列,分列两侧,从衣甲、士气和队列的整齐程度上看,两方人马显得有些泾渭分明。

    明显黑旗军站成的队列更整齐,士卒的身姿也更为笔挺,而他们的装备,看上去就是一副很强的样子。

    赵无忌站在城中一处高台上,李定国,商敬石,虎大威等人站在他的身后,看着下面黑压压一片的人群,赵无忌的心中突然有些感慨。

    他突然想起了当年的神木之战,他初出茅庐的第一战。

    那一战的战前,他面临的也同样是远远比自己强大的敌军,同样地,自己为了取胜,不得不孤注一掷,亲自率军突击远比己方强大的敌军。

    望着下面一张张面孔,赵无忌缓缓开口。

    “城门已破,敌军有四万之众,我方只有五千兵马,困守下去的话,我军必败,是以本官不得不在今夜,率领你们前去突击敌营,目标则是敌军大汗,皇太极。”

    “此战,本官便会亲自上阵,冲锋在前,带领你们前去和强大的敌军厮杀,力争取得最后的胜利,求得我等和满城百姓的一线生机,也为困守锦州的袍泽兄弟们解围;

    此战相信会是极其艰苦的一战,不过在此之前,我想和诸位先讲一个故事。”

    “你等可曾听过三个和尚的故事?”赵无忌环顾下面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沉声问道。

    右侧黑旗军士卒们依旧如雕塑般纹丝不动,而左侧官军队伍中,明显因赵无忌的这个问题,引发了一些『骚』动,那些原本显『露』着畏怯、紧张和恐惧的眼神,如今却是多了几分好奇之情。

    “很久以前,曾有一座深山古寺,那里住着一名和尚,因山上无水,故他每日都要下山打水取用,虽然有些疲累,但日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

    “然好景不长,随后寺庙中陆陆续续又来了两个和尚,时间长了以后,三个和尚都希望对方去下山打水,而自己则乐享其成,因此他们互相推诿前去打水的任务,谁也不肯下山,以至于寺庙中虽然多了两个劳力,却反而没有水喝了,因为他们谁也不肯自己吃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