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558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558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无忌虽然用后世的种种先进技战术,打了清兵一个措手不及,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清兵的猝不及防之下。

    而今清兵若是有了准备,采取今日占一点,明日占一点的稳扎稳打之计,兵力上处于劣势的明军,还真没有什么太好的方法。

    毕竟战场上,强大的实力完全可以一力降十会,强大实力的碾压,可以让任何阴谋诡计都失去效用。

    你城头上的守军再厉害,我用数千甚至上万兵马,一面以弓矢掩护射击,一面以云梯攀爬登墙,这样下来,李定国的那五百人肯定是抵抗不住。

    李定国率领的五百人,在以汽油封锁城门,将两万清兵牢牢锁死在城中时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次清兵不着急了,皇太极打算先消灭城头的守军,再攻进城内,这样一来,赵无忌也只能干瞪眼而无可奈何。

    随后的巷战,清兵若是能一点点的占领,一点点的破解诡雷和屋中的地道,那人数上处于劣势的明军也依旧是只能干瞪眼却没办法。

    毕竟清兵如今还有四万人马,而赵无忌手下却只有五千人。

    汗帐中的气氛,随着皇太极的话语,也慢慢地变得积极热烈了起来,众将亦是纷纷献计献策,提出了不少有针对性的对策,听得皇太极频频颔首不已。

    多尔衮再度出列,禀道:“大汗,所谓兵贵神速,臣打算今夜就班师返回,前去围剿那些入侵我大清的明军,不过在此之前,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大汗恩准。”

    皇太极望着站在下面,气度泰然的多尔衮,心中不由得咯噔了一声,但他脸上却是神色不变,语气极为淡然地问道:“睿亲王请讲,朕无有不允。”

    “据郑亲王的文书所言,入侵盛京的敌军中有两千人,乃是赵无忌手下最精锐的枪骑兵,这些枪骑兵人人都是厚甲快枪,又骑着快马,十分的难以对付,是以臣想请大汗下令,拨三千白甲兵给臣,用以对付这些明军。”

    原来是想讨要白甲兵。

    皇太极望了多尔衮一眼,一时心中踌躇万分,不知是否该答应多尔衮。

    skbshge

第九百四十五章不祥预感() 
皇太极手下如今还有八千白甲兵,若是派给多尔衮三千人,他自己便只剩五千白甲兵在手。

    白甲兵是清军中最精锐的队伍,王牌中的王牌,是以皇太极一直牢牢地将这支军队抓在自己手中,从不轻易将白甲兵交到他人手中。

    说心里话,皇太极并不想把白甲兵派给多尔衮。

    但皇太极知道多尔衮说的也是实情,能和哪些可怕的枪骑兵相抗衡的,也唯有战力惊人而又有三层重甲护体的白甲兵。

    如今多尔衮主动请缨,返回盛京主持对付明军的大计,自己若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倒是会让手下将自己看得轻了。

    想起如今在盛京城中,身染重病而又担惊受怕的宸妃海兰珠,饶是皇太极早已心如铁石,此刻也禁不住心肠突然一软。

    罢了,城中明军不过四五千人,留下五千白甲兵在此,也已是富富有余,至于派给多尔衮的三千精兵,待到己方得胜班师,返回盛京之时,也可轻易收回。

    “也好,朕便答应你,派遣三千白甲精兵,相助睿亲王。”皇太极望着多尔衮,沉声答应了下来。

    “此外,臣还想向大汗借阿山将军一用。”多尔衮再度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可。”这一次皇太极没有犹豫,很爽快地便答应了多尔衮。

    “启禀大汗,赵无忌此人一向喜欢兵行险着,往往会集中手头所有兵力,突然袭击我方主将或是中军;

    前番肃亲王便是一不小心着了他的道,为其所害,臣以为,大汗对此事应早做提防,以防敌军狗急跳墙,拼死一搏。”范文程站出来禀道。

    皇太极听了,面带微笑,漫不在意地点了点头,“军师所虑亦有一定道理,不过朕早已准备妥当,杏山城外,朕已命人挖掘三条深壕,敌军骑兵通过,必折马蹄,更有无数士卒,日夜警戒在壕沟之前,赵无忌想要故伎重演,前来突击朕,却是休想。”

    范文程连忙点头不止,谄笑道:“大汗深谋远虑,臣等远远不及,此事,却是臣多虑了。”

    随后众人又商议了一番,皇太极方才命众人各自散去。

    随后,皇太极亲自带着范文程和孔有德这两名最忠诚的属下,在马福塔的护卫下,前去营寨各处,看望受伤的士卒,逐一对他们加以慰藉,以稳定军心。

    昔日高高在上,无限威严的大汗居然亲自前来看望自己,这些受伤的清兵士卒人人皆都是感激不尽,连带着感觉身上的伤势,好像也减轻了几分。

    皇太极随后又吩咐手下将阵亡将士们的受伤战马杀了,做成热乎乎的肉汤,给营寨中的士卒们食用。

    今日之战,战死了不少清军士卒,也留下了许多无主的受伤战马,战马受了伤,便失去了作用,拿来杀了吃,却也算是物尽其用。

    几口热乎乎的肉汤下肚,嘴里嚼着香喷喷的马肉,偶尔看看远处大汗沉稳镇定的身影走过,因战败而低落的清军士气,一点点的又再度回升了起来。

    久经战阵的皇太极,可谓是深谙鼓舞己方士气之术。

    多尔衮的营帐中,几名亲兵正在忙碌地收拾行李,准备稍后拔寨起行。

    多尔衮准备今晚就走,连夜赶回盛京,在那伙明军造成更大的伤害之前,及时杀回去,与其作战并消灭他们。

    此番率军回防,多尔衮只准备带上麾下最精锐的两千亲卫以及阿山率领的那三千白甲兵,其余手中兵马,他都交给了多铎掌控。

    沉声吩咐身边的亲卫散了去,眼看营帐中再无他人,多尔衮方才望着多铎,面『色』严肃地低声吩咐道:“我走之后,你千万要打起精神来,凡事谨慎小心,不可疏忽大意。”

    “否则稍有差池,便是灭顶之灾。”

    多铎点头笑道,“二哥尽管放心回去,大汗的稳扎稳打之计,小弟觉得委实不错,按此实施的话,击败城中明军也只是时间问题。”

    “二哥的意思,莫非是让小弟提防大汗?”

    多铎笑着抬头望去,却看到多尔衮脸上现出少见的凝重严肃神『色』,目光望向远方,似是想起了什么可怕的事物一般,禁不住便吓了一跳,“二哥,你这是……”

    多尔衮晓得自己刚才的失态,只怕是吓着了多铎,于是收回目光,沉着脸背手走了几步,方才立定说道:“不知为何,本王总有一种心惊肉跳之感,本王有所预感,此番会战败的,恐怕多半是我军,而不是明军。”

    多铎顿时就吃了一惊,他眼珠转了转,却也想不明白自己这位二哥为何会如此悲观。

    “二哥何出此言?虽然我军今日新败,但论起兵力来,明明还是我军大占优势。”

    多尔衮叹了口气,摇头道:“虽然不知道危险来自何处,但本王总觉得,以赵无忌的阴险狡诈,他的后手应该不仅今日所表现出来的那些东西,本王也希望我军能取胜,但是……”

    他想了半晌,却没能继续说下去,只得掉转话头道:“多铎,一旦战事不利,你就立即撤退,以保持实力为上策,此外,一会我走之后,你速速派人通知驻军塔山的大兄,告诉他一旦发现大汗兵败杏山,便叫他也速速撤退,千万不要逞强去和赵无忌交战。”

    “小弟知道了。”多铎点了点头,神态十分的恭顺。

    虽然阿济格才是三人中的大哥,但多铎最信服的却是自己这个足智多谋而又善于决断的二哥,“小弟定会依计行事,请兄长放心。”

    深深地看了多铎一眼,多尔衮重重地点了点头,“好,既如此,为兄便先率军返回盛京了。”

    小半个时辰之后,清军大营的外面荒野上。

    蒙蒙夜『色』中,多尔衮骑在骏马之上,手挽缰绳,扭头望了往身后不远处肃立的多铎一眼,对他点头示意,随即掉头用力一夹马腹,带着阿山及五千精兵悍卒,向着东北的方向,疾驰而去。

    五千精兵杀气腾腾地纵马飞奔,急援盛京!

第九百四十六章趁夜袭营() 
此时此刻的杏山城中。

    在清兵撤退之后,赵无忌急忙组织人手,在城门处堆满了大量的沙袋和巨石檑木,将破碎的城门牢牢实实地遮挡了起来,暂时堵住了进出城的通道。

    清军兵力实在太多,赵无忌担心他们会突然返身杀一个回马枪过来。

    虽然大火已经熄灭多时,但整个杏山城中,依旧弥漫着一种浓郁的火烧过的焦糊味道以及火『药』、硝烟的气味。

    还有尸体被烧焦的臭气。

    胡国柱指挥着几百名士卒和上千名民众百姓,正在城中各处,将那些死去清兵士卒的尸体一一收集堆垒在一起,最终再将他们运上城头,扔到城外去。

    腐败的尸体不但影响观瞻,会产生难闻的气味,还会引发瘟疫等烈『性』传染病,必须要及时地处理掉才好。

    在距离城门几百米处,赵无忌再度全身披挂整齐,一身的钢甲,戴着头盔,牛皮战靴穿得整整齐齐,手持一把陌刀,目光机警,脸『色』凝重。

    今晚,他准备亲自率军夜袭清兵大营。

    杏山城中的赵无忌并不知道,睿亲王多尔衮已经率军五千,星夜回援盛京,清兵的实力已经有所削弱。

    根据白昼热气球观测到的情况,赵无忌判断出如今的清军兵力在四,五万左右,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率领八千兵前来辽东,能打出今天这样的战果,赵无忌已经非常满意。

    之所以选择冒险夜袭清军大营,原因乃是杏山城太小,城门也被轰破,虽然今日通过地雷战地道战以及巷战和火攻,杀伤了近两万清兵,但这些计谋和战法,赵无忌只能使用一次。

    敌军有了防备之后,这些战法的作用必将大幅度下降。

    夜袭敌营的另一个原因则是,赵无忌打算尽快结束这场战斗。

    毕竟赵无忌此行辽东的作战目的乃是为了援救松山和锦州。

    松山已经被清军所破,锦州那边的形势赵无忌不了解,但他也能想象,经过清兵将近一年的围困后,城中将士的粮草只怕即将断绝或是已经断绝。

    没粮的结果,要么是所有明军活活饿死,要么就是这些明军被迫出城投降。

    赵无忌可没有时间,依仗杏山城的地道,来和清军进行慢悠悠的持久战,更何况一旦锦州失陷,距离锦州只有咫尺之遥的杏山城,无论是持久战还是闪电战,都无法与以锦州为前进基地的清兵相抗衡。

    到了那时,便是强悍如黑旗军,也只有突出重围,仓皇逃命一条路可走。

    在赵无忌的身后,依旧是那三千重甲骑兵,只不过此次的这些骑兵们,其中有一千人,身边都缺少了他们平日作战时最忠诚的伙伴和伴侣,也就是他们的战马。

    外面有三道大壕,战马无法逾越,只能下马步行过去。

    而这一千下马改步战的重甲骑兵,人人都是全副武装,不但披着一身铠甲,每人的后背上还背着强弓,箭壶,手持一杆火枪。

    此外在每人的后背上,都绑着一块厚重长大的结实木板,木板显然是经过专人裁剪过,每一块都十分的平整方正。

    虽然背着如此沉重的负担,但明军士卒却依旧是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并未因身上的负重,而显出什么疲累之『色』。

    亏得这半年来赵无忌不计工本地在他们的伙食上投入重金,最终硬是用每日至少两顿的肉食,将这些原本有些瘦弱的士卒,一个个都养成了身材魁梧,虎背熊腰的大汉。

    而在平日训练的时候,赵无忌也经常采用学习后世我军的先进经验,来训练他手下的这些士卒。

    长跑,折返跑,仰卧起坐,哑铃杠铃,击打沙袋等等训练手段几乎都被他用了个遍。

    而其中就有个训练项目叫做野外负重跑。

    每名士卒负重二十公斤以上的重物,要越野奔跑十里以上的距离,不但如此,他们还要跨越攀爬沿途的障碍。

    而这只是对普通士卒的要求。

    对枪骑兵这些士卒精英中的精英,赵无忌的要求更高,而对他们的训练也更为严酷,当然,枪骑兵的薪水也是远远超出普通士卒一大截。

    这一千名枪骑兵,是赵无忌特意挑选出来的,除了身材强壮之外,每个人的火枪『射』术也是极为精准,今晚的夜袭,他们将会作为先遣队,首先冲在最前面,为后方部队开路。

    这一批士卒将会担任起工兵的任务,在清兵挖就的壕沟前,用背上的木板,为后来的枪骑兵们铺出一条坦途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