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515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515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代一天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后世的两个小时。)

    独自一人,洪承畴闭上眼睛,坐在太师椅上,把头靠在椅背上,开始从头到尾,一点点地重新梳理了一番今日夜间突围的种种事宜。

    这是他自统兵以来就养成的习惯,每次作战,他都会针对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想出各种应对的预案,以应对突发和意外的产生。

    片刻之后,洪承畴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缓缓睁开了眼睛。

    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一切也都是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做到最好,事到如今,该做的都已经做了,其余的便交给老天爷了。

    尽人事,听天命。

    突然,洪承畴心中一动,似是想起了什么事情,沉吟片刻后,他大声吩咐手下取来纸笔,然后借着烛火的照明,摊开宣旨,拿起狼毫,他开始奋笔疾书……

    距离明军营寨约十里地处的一个小山丘上,皇太极穿着一身便服,带了马福塔等几十个心腹武士以及范文程,豪格两人,站在那里,远远地眺望着明军的营寨。

    皇太极的眼神,像极了正在窥探猎物的饿狼一般,贪婪而凶残。

    自从在赵无忌手里吃了大亏,丢掉一条胳膊以后,皇太极的性情便越发的暴虐起来,相比以往,他越来越不能控制自己的坏脾气了。

    盛京城的皇宫中,三天两头都有被大汗虐待致死的宫女尸体,被战战兢兢的太监们用一张草席卷了,抬出宫外,运到城郊胡乱地挖个坑给埋掉。

    时间长了,消息传出之后,以至于宫中几乎所有的太监宫女,都把前去侍奉皇太极,视为最危险的工作,避之不及。

    “若朕料得不错,今夜便是这些明军突围的最好时机,哼哼哼哼,”一阵令人听了毛骨悚然的笑声在静谧中突然响起,皇太极面色阴冷地说道,“洪承畴是个人才,可惜手下诸将却大多都是怂包饭桶,崇祯小儿又是刚愎自用,多疑无谋,种种牵扯掣肘之下,便是再给明国十个洪承畴,也改变不了他们的命运!”

    范文程摇着羽毛扇,在一旁谄笑道:“大汗深谋远虑,臣所不及,洪承畴自负聪明一世,可惜他万万想不到,大汗早已在这里布下天罗地网,此地,便是这十五万明军的葬身之所!”

    皇太极听了,顿时便是一阵仰天大笑,“哈哈哈哈,军师说的不错,明军退路,已被我军三重深壕所阻,他们欲要逃遁,无非只有沿着海边的这一条路可走。”

    语气中带着深重的暴虐,脸上带着阴险的笑容,皇太极继续说道:“他们要走海边,朕便成全他们,若是他们真能浮海游过山东,朕便放他们一条生路,又有何妨?”

    相比调遣不动手下众将的洪承畴,皇太极这边,可谓是一声令下,八方遵从。

    为了此战,皇太极也是殚精竭虑,和范文程等人又是查看地形,又是反复研究计划,最终定下了十面埋伏之计。

    豫亲王多铎,亲率精兵一万,埋伏在杏山附近,若是发现明军突围而来,想要躲入杏山城,便立即暴起突击,以弓箭尽可能多地杀伤那些逃命的明军。

    英亲王阿济格,亲率精兵一万,埋伏在塔山城附近,等待伏击那些突围后想要逃进塔山城的明军。

    睿亲王多尔衮则手提一万精兵,埋伏在松山至宁远的路途中,如猛虎般,时刻准备噬人而食。

    小凌河到海滨的这条路,被皇太极视为明军最有可能经过的道路,皇太极在这里布下重兵,由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亲自领衔,率领马福塔,阿山两名骁将,三千白甲精兵并两万精锐骑兵,埋伏在此。

    豪格的任务,是尽量杀伤明军,并把慌不择路的明军赶到海里去,毕竟黑暗中难以视物,看不清敌人的明军很容易慌乱起来。

    将明军赶到海中,让他们自相踩踏,落水溺死,可比一个一个去杀,要省力多了。

    连弓箭都省了。

    简单的说,豪格的任务便如同狼群,如同猎人一般,设法将猎物也就是明军,驱赶进预先设置好的陷阱,也就是大海。

    有鉴于此,皇太极不但给这一路伏兵配置了最强的将军和士卒,更是命自己的长子豪格作为这一路军的统帅,其扶植栽培豪格之心,可谓路人皆知。

    饶余贝勒阿巴泰,率领五千士卒,作为机动力量,随时准备增援各处,以备不时之需。

    萨哈廉率领五千士卒,镇守清兵大营,以防止明军反噬。

    皇太极本人则亲率两万主力大军,潜伏在松山城附近,随时准备给欲要突围的明军以沉重一击,力求一战打掉敌军的士气和战意。

    一切已经就绪,只等猎物自己跳入陷阱就好。

    skbshge

第八百七十九章洪承畴的托付() 
“哼哼哼哼,洪承畴,朕已布下十面埋伏之阵,此番,你已插翅难逃!”山丘上,再度传来皇太极得意的笑声,笑声阴森可怖。

    明军帅帐中,浑然不知危险正在步步逼近的洪承畴,突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随手将手中狼毫放在了案几之上。

    案几上,摆着一封长长的书信,正是洪承畴刚才所书写。

    这封书信,几乎花费了洪承畴一个时辰的功夫,方才写成,听外面的动静,此时已近子时,营寨外面,月色清冷,夜幕深沉。

    洪承畴靠在椅背上,有些疲惫地歇了一会,方才吩咐手下,命他去请山西副总兵虎大威。

    片刻之后,虎大威浑身披甲,手扶佩剑,匆匆来到洪承畴的帅帐中。

    “不知大人深夜相召末将,可有何事?”虎大威拱手恭谨问道。

    “虎将军,本官听闻,你在山东时,曾在赵无忌麾下,与他共同作战过一段时间?”洪承畴不动声色地问道。

    “哦,”虎大威一时有些迟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回答。

    他虽然是个纯粹的武人,但并不代表他是个粗人,相反,在粗豪的外表下,虎大威其实头脑很机敏,心思也十分缜密。

    如今在这乱世之中,只凭个人的武勇,他也走不到今天这样的地位,对于自己和赵无忌的关系,虎大威总是不愿被别人提及。

    虽然他和赵无忌,不过有那么几个月的,纯粹的上下级关系。

    山东之战,虎大威和赵无忌都立下大功,赵无忌率领着虎大威等人,击破鞑酋皇太极,救出几十万百姓,更是将清军主力直接打残,逼迫皇太极不得不匆匆退兵,但最终两人的下场都不是很好。

    虎大威被人以巨鹿之战临阵脱逃为由弹劾,崇祯最终用将功折罪的名义,不但抹杀了虎大威的功劳,还把他官降一级,由总兵变成副总兵。

    而在巨鹿之战,真正抛弃卢象升独自逃遁的王朴,却出乎虎大威意料,成为山西总兵,也成了虎大威的顶头上司。

    而赵无忌也被明升实贬,看似他升任伯爵风光无限,但岭南那边,向来京城众人心目中的蛮夷之地,那里到处都是因犯了错误而被贬斥的官员,但凡是在朝中有些势力,有些亲朋的官员,谁也不肯去那里做官。

    更何况钦州之地也是小的可怜,不但没有青州府大,就连赵无忌曾经执掌过的葭州,都要比钦州大上许多。

    蛮夷荒凉,民风剽悍,教化不易,疆域偏小,人丁稀少,更有毒虫与厉瘴无处不在,不知何时便会害人性命,这便是古代的钦州,在这些朝廷官员心中的印象。

    这么一片蛮夷之地的伯爵,做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看到自己和赵无忌,在立下大功之后的待遇和下场,虎大威隐隐地感觉到,当今的皇上,似乎很不喜欢赵大人,而自己之所以遭到贬斥,似也是跟赵无忌有关。

    如今突然听闻洪承畴问起自己当初在赵无忌麾下的那段经历,虎大威思前想后,心中踌躇难决,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

    洪承畴是何等精明之人,察言观色之际,立即便看出了虎大威心中所想,于是便温言笑道:“本官并无他意,请虎将军不要误会,本官请将军前来,纯属私事,无关公事。”

    虎大威听了,这才放下心来,他想了想,便说道:“末将确实曾与钦州伯共事过一段时间,不知大人可有何事?”

    “赵无忌对你如何?”洪承畴问道。

    “这,”虎大威有些踌躇。

    说赵无忌对自己很好?那洪承畴一定会以为是自己是赵无忌的党羽。

    说赵无忌对自己不好,这却又不是实情。

    虎大威最终决定据实相告,“钦州伯对末将还是比较欣赏的,他是一个对待下属非常公平的人,对每一位部下都十分照顾,赵大人统兵有方,末将在他麾下效力,感觉颇为如鱼得水。”

    “如此甚好,”洪承畴点了点头,伸手拿起桌子上的一封书信,站起身来。

    “我军今日突围,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意味着此次出征的彻底惨败。”将书信交给虎大威,洪承畴背着手,向前走了几步,心中有些黯然神伤。

    战争,都是抱有一定战略目的,只要战略目的达成,那即使是战败,其实也是战胜了,若是没有达成战略目的,虽然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其实却是败了。

    洪承畴此次出征的战略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为锦州解围,另一个则是战胜包围锦州的清兵,与清兵决战,一劳永逸地解决辽东问题。

    而这两个战略目的,随着明军反倒被清军包围,不得不突围撤退,已经全部宣告失败。

    既没能解围锦州,也没能解决包围锦州的清军。

    所以洪承畴才会说,无论今晚结果如何,明军都已经败了。

    “虎将军,此战之后,我大明已再无力量,对抗实力强大的满清,大明也没有第二批九边众将,帝国的财政也接近崩溃,再也拿不出又一次出征的军饷了。”

    “国破山河在,城深草木春,这几日,本官在夜间经常被噩梦惊醒,梦到铁骑踏破京师,无数百姓惨遭屠戮的惨状,本官有一种预感,这一日,并不会太过遥远。”

    “大人何以如此悲观?”虎大威在一旁出言劝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我军安全退回宁远,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亦非太困难之事。”

    洪承畴看了虎大威一眼,有些疲惫地摇了摇头,“你不懂,”

    片刻之后,洪承畴背过手去,望着外面的清凉如水的月光,淡淡说道:“老夫自不量力,妄图逆天而行,以至有今日之败,满清自老奴努尔哈赤以来,厉兵秣马,厚积薄发,如今气势已成,这是任何人,也难以轻易撼动的。”

    “当年老夫巡抚西北,曾在那里见过一少年才俊,与其一番长谈,获益匪浅。”

    虎大威不明白洪承畴为何会突然提起当年的西北之事,但洪承畴是他的上官,他也只好耐心听着。

    “一年之后,京师中流传着一则传言,亦是与这少年有关,于是便引起了老夫的注意。”

    虎大威顿时便被勾起了兴趣,不由得问道:“敢问大帅,那是什么样的一个传言?那少年,莫非是钦州伯?”

    赵无忌曾经主政西北,而洪承畴则是西北的三边总督,两人曾经有过交集,却也是正常之事。

    “过了今夜之后,或许老夫便不再是你的大帅了,老夫也早已做好被弹劾,被贬斥的准备,到时自会主动退隐,做一山野村夫,了此残生;

    此事说给你听,却也没什么打紧。”

    “此事,确实和赵无忌有关”

    “传闻当今皇上,曾请龙虎山张真人给赵无忌测了一次字,结果张真人言道,赵无忌的命格,他参悟不透,赵无忌的卦象显示,此人亦死还生,人在当下,却又在未来,其人命运极其复杂难测。”

    “这……,一个人怎么可能同时既在当下,又在未来呢?”虎大威一时也有些摸不着头脑,“难道张真人的意思是,赵无忌将会非常长寿,能活上千年?所以才会有‘既在现在,又在将来’之说?”

    洪承畴摇了摇头,“张真人都参悟不透的玄机,你我不过凡夫俗子,又怎能轻易看穿?虎将军,天机难测,还是不要妄自揣测的好,以免遭来天谴。”

    “张真人当时曾对皇上说,我汉家江山,不久之后,当会有一场大劫难出世,无数百姓生灵,惨遭涂炭,万里江山,血流漂橹,横尸百万,乱世中人命贱如草芥。”

    “这场劫难虽然已无法避免,但关键时刻,定会有变数发生。”

    “我汉家江山,数千年的传承底蕴,福缘深厚,文明正统源远流长,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待到最危急的时刻,定会有英雄横空出世,舍头颅,抛热血,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