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514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514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选择舟山港,是因为这里距离南京不远,南京是赵无忌的发迹之地,这里有着他的众多故旧亲朋,行事也是十分方便。

    下了船,踩在坚实的地面上,赵无忌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不远处,几个剽悍健壮的身影向着这边匆忙而来。

    赵无忌定睛看去,却发现是老熟人,魏国公府中的家将徐彪,而赵无忌的老丈人,魏国公徐文爵,却并未出现在这里。

    赵无忌也对此能感到理解,毕竟他如今备受崇祯猜忌,而今又是非常敏感地私下擅自出兵,前去辽东参战,一向谨小慎微的魏国公不肯前来相见,显然自有他的一番考虑。

    “徐将军别来无恙?”赵无忌含笑拱手。

    徐彪亦是急忙抱拳回礼,“末将徐彪,见过钦州伯。”

    “徐将军客气了,徐将军可是有事?”赵无忌开门见山地问道。

    “此次出征,有什么用得着末将的地方,钦州伯尽管吩咐,”望着赵无忌,徐彪低声说道:“此次魏国公派遣末将,率领三千黑甲骑兵,在这一带剿匪,国公规定以三月为期,末将的时间,十分充裕。”

    “舟山这里怎么有匪徒?这里地处要冲,背靠苏杭等江浙大城市,商贾往来极为密集频繁,又能有哪个不开眼的土匪敢在这里闹事?”

    听了徐彪的话,赵无忌不由得有些疑惑,不过电光火石之间,他却突然明白了魏国公的用意。

    徐彪这是在暗示自己,他可以带着这三千国公府最精锐的黑甲骑兵,在三个月内自由活动。

    自由活动,当然也包括跟随赵无忌,前去辽东参战。

    不过赵无忌可不想把自己的老丈人给拖下水,这样的精锐骑兵,魏国公自己手中一共才五千,清兵十分凶悍,若是将这三千人折损在辽东,到时须是不好跟他交代。

    再说李自成,张献忠如今正在四处作乱,难保哪一天,这两人脑子一抽,便想前去富庶繁华的南京城,烧杀劫掠一番。

    倒不如留这三千骑兵在南京,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

    想到这里,赵无忌便已拿定主意,当即微微笑着,对徐彪说道:“国公盛情,本官心领了,不过赵某这里一切都已准备妥当,只需在这补充些淡水,食物即可,无需劳烦徐将军。”

    徐彪若有所思地看了赵无忌一眼,他以为赵无忌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想了想便靠近一步,低声说道:“可需要末将陪同大人一起前去?国公吩咐,让末将一切听从大人调遣行事。”

    赵无忌同样将声音压得很低,“徐将军好意,赵某心领了,兵贵精而不在多,本官手中精兵一万,已经足矣,此行却是无需劳烦徐将军。”

    徐彪怔了怔,这才无奈地摇了摇头,“也罢,前几日郡主有书信传来,言道大人出兵辽东之事,国公除了命末将在此等候之外,前日亦是已经亲自修书一封,送往青州知府史可法处,想必史可法应该会卖国公爷一个面子。”

    “哦?书信?”

    “国公的安排,大人到了乐安港便知,末将却是不方便多说了。”

    “此去辽东,山高水长,路途艰远,大人,保重!”徐彪抱拳郑重说道,赵无忌亦是急忙抱拳回礼。

    片刻之后,看着徐彪带着手下离去的身影,赵无忌不禁轻叹一口气。

    出去打仗自然是兵越多越好,赵无忌之所以不想带徐彪前去辽东,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不想给魏国公,也就是自己的老丈人惹麻烦。

    当今皇上,刚愎自用,还特别多疑,为了三千兵马,不太值得。

    想起自己的那位面冷心热的老丈人,赵无忌的心中,突然升起一股感动和感激之情。

    就在这时,码头不远处,一个穿着花布衣裳的小女孩,约五六岁的样子,蹦蹦跳跳地向着赵无忌这边跑了过来。

    赵无忌阻止了身边那些想要拦住小女孩的亲亲兵,弯下腰,含笑望着跑过来的小女孩。

    “谁是赵无忌?”小女孩睁大了眼睛,抬头望着众人,奶声奶气地问道。

    这小女孩十分可爱,笑的时候,脸颊上露出可爱的酒窝,非常招人喜欢。

    “小姑娘,我就是赵无忌,你找我有什么事吗?”赵无忌蹲下去,温和地问道。

    小女孩扑闪着大眼睛,用审视的目光看了一会赵无忌,这才伸出一直藏在身后的左手,将一封信递给了他。

    “这封信是一个老爷爷托我带给你的。”

    “老爷爷?”赵无忌感到有些奇怪,“小姑娘,是哪位老爷爷?”

    小姑娘天真地转过身去,像是在寻找老爷爷的身影,但无论她怎么找,也找不到刚才的那位老人,不由得有些着急。

    “那位老爷爷,刚才还在这里呢。”小姑娘摸着脑袋,有些懊恼地说道。

    赵无忌笑了笑,摸了摸身上的衣兜,刚好摸到了一包米花糖,于是便将米花糖掏了出来,笑眯眯地递给小女孩,“小姑娘,谢谢你给我送信啊。”

    望着小姑娘蹦蹦跳跳地抱着米花糖远去的身影,赵无忌笑了笑,目光投向手中的信封。

    很普通的白色信封。

    赵无忌将信封拿在手里,感觉分量轻飘飘地,他想了想,便随手将信封撕开。

    撕拉一声响后,两根洁白的羽毛,从信封中掉落出来,飘飘荡荡地落在地上。

    羽毛洁白无瑕,落在地上,一左一右,恰似天使的翅膀。

    望着手中空空如也的信封,和地上的两根白色羽毛,赵无忌怔了一怔,突然便出了神。

    少年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数年之前,那个夏日,在神木县的那座小小的县衙书房里,午后煦暖的阳光中,年方二八的少女明眸善睐,美目中秋波流转,微微地笑着,望着自己,“妾身愿为大人之羽翼,今生今世,永世追随大人之身影,不离不弃,永不分离。”

    “红儿……”

    金黄色的夕阳,照耀着辽东大地,将地面上的一切景物,都染上了一层鲜艳的血红色,正所谓,残阳如血。

    王朴,吴三桂等将领陆陆续续地从洪承畴的帅帐中走了出来,分别赶赴自己所在的营寨中去,刚才的军议,已经定下了全军突围的时间。

    突围时间为今夜丑时,也就是后世的凌晨两点。

    除了留下一万精兵给辽东巡抚丘民仰,命他继续守城之外,其余人马,将全部参与到这场突围行动中来。

    曹变蛟是最后一个离开帅帐的明军将领,走到帐门前,他突然停住了脚步,若有所感地回头看去。

    刚才还是一副指挥若定,威严冷静样子的主帅洪承畴,此刻正低着头,脸色憔悴地盯着面前的案几,不知在想些什么。

    精疲力竭的他,浑没有注意到曹变蛟的目光。

    曹变蛟的脸上也闪过一抹同情之色,他站在那里,似是想要转身说些什么,但最终他还是一扭头,大踏步走了出去。

    洪承畴木然地盯着面前的案几,他的思绪,此刻却已经飞到了千里之外。

    他昔日所有的荣耀与功绩,他种种赖以骄傲的资本,以及他的信心,在刚才正式宣布突围之事的那一瞬间,便皆都已经飞走不见。

    在明军决定突围的那一刻始,洪承畴便知道,此次出征,自己和自己手下的这支军队,已经败了。

    无论此次突围成功与否。

    出征的目的是为了帮锦州解围,讽刺的是,如今自己却也被清军给包围住了,不得不主动突围而走。

    洪承畴心知肚明,这是皇帝和诸位阁老,几乎是倾尽整个朝廷的全力,才成功地组织了这么一场声势浩大的出征。

    此次出征失败,几乎已经意味着,此后的大明王朝,再也没有实力去对付自己的这位恶邻。

    朝廷再也拿不出比这次更多的粮草,比这次更多,更精锐的军队,以及比自己能力更强的又一位统帅了。

    孙传庭或许勉强够格,但他如今还在大狱中苦苦煎熬。

    当然,若是远在岭南的那一位年轻的大明军神,则另当别论。

    洪承畴已经做好了独自一人承担这次失败后果的打算。

    毕竟他是此次出征的主帅。

    skbshge

第八百七十八章十面埋伏() 
若是换了别人,或许便会在此时,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开脱,分辩,推卸责任。

    找借口,洪承畴自己也能找到,但是他不想找,也不想为自己做任何辩解。

    因为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和这些年来养成的修养,不允许他这么做。

    大丈夫应行的正,坐得直,俯仰无愧于天地间,推诿责任,那是小人所为,洪承畴不屑为之。

    但是此次战争,终究还有很多他不能决定的因素,导致他功败垂成。

    兵部武库供应的劣质兵器,直接导致了首战占尽优势,却被敌军逼平,以及次战的惨败收场;

    手下八大总兵,各有心思,大部分人只想着自己那一个小团体的利益,却丝毫不考虑整个朝廷的大利益;

    皇上不懂军事,却又总喜欢在紫禁城,凭借自己的想当然,凭借自己的小聪明,频频对前线将士指手画脚,恨不得手把手亲自教自己怎么去打仗;

    兵部尚书不懂兵,也不知兵,只知道一个劲地催促自己速战速决;

    委任自己为帅后,皇上又派来了两名文官,名为监军,实则掣肘,监军张若麟处处与自己针锋相对,拉帮结派对抗自己,这也变相助长了军中分崩离析的风气;

    王朴,吴三桂等总兵拥兵自重,俨然唐代的藩镇一般,所在部队更是如同一个独立王国,水泼不进,除了他们自己,谁也调遣不动他们手下的将士;

    名为大军统帅,自己的命令却不能令行禁止,想要决一死战,手下各总兵却都想着突围逃命,而最悲哀的是,自己这个最高统帅,到最后还不得不向他们妥协,遵照他们的心意去突围;

    号令不一,指挥不灵……;

    还有……,如此等等。

    洪承畴觉得自己,是真的累了。

    或许被皇上贬为庶民,安安稳稳地度过余生,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知为何,此时此刻,洪承畴突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情景。

    洪氏虽然是福建一带的名门望族,但父亲早死,家境贫寒,寡母独自一人将他抚养大,含辛茹苦,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原本是大家闺秀的母亲,教会了他很多东西,而他也不负母亲所望,从小便是天资聪颖,勤奋好学。

    从一贫家子弟,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地位,成为大明王朝中少数的几个重臣之一,只有他自己清楚,在这一切光鲜的背后,自己曾经付出过怎样艰辛和不足为外人道的努力。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事到如今,曾经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无限风光,也即将要离自己而去了。

    此次突围后,便是能成功返回宁远,只怕皇上贬斥自己的折子,也该到了。

    却不知是谁来接手这个烂摊子。

    然而,现在并不是感伤的时候,突围尚未成功,自己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去做,想到这里,闭目沉思的洪承畴,突然睁开了眼睛。

    他大步流星般走向帐门,随手掀开门帘,走了出去。

    营寨内,依然是一副井然有序的样子,营寨内一片安静,这让洪承畴惶恐的心里,稍稍感到了一丝安慰。

    刚才军议的时候,洪承畴已经提醒过手下众将,今夜突围之事,一定要严格保密,万万不能被清军看出己方的意图,要做出一副手中有粮,准备长期坚守的样子,以迷惑满清,提高突围的成功率。

    现在看来,起码是自己面前的这个营寨,做的还是不错的,一脸警惕的士卒们依旧手持武器,在营寨各处和外面,来往巡逻,不远处,明军侦骑依旧在营寨周围,游弋梭巡,忙着警戒和放哨。

    从外面看明军营寨,和以往一样,并没有什么异常。

    然而在各个营帐里面,却有着大量的士卒,正在忙碌地为夜晚的突围而准备着,打包行李,毁掉将要丢弃的兵械,以免被清军得到再利用,让战马吃饱喝足,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夜战等等。

    到处都是一副外松内紧的情形,这让洪承畴心中十分欣慰。

    到底是自己带出来的兵,倒也不愧九边精锐之名。

    不放心的洪承畴又策马亲自前去各个营寨一一检查,当他确定并无疏漏之处后,方才再度精疲力尽地回到了自己的大帐。

    如今是戌时,也就是后世的八点,还有两个时辰,便是突围的时候了。

    (古代一天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后世的两个小时。)

    独自一人,洪承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