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227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227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无忌暗自苦笑,自古以来,真正想要干事的,哪能不得罪人,被当做酷吏,也比被当做庸官强,只要是为了百姓的福祉,便是毁谤随身,那又能如何?

    “可是,如今这些大家族占据了越来越多的田地,失地农民越来越多,若是不加抑制,民不聊生之下,只怕不会很久,便会出现山东的高迎祥,张献忠之流。”李定国有些忧心忡忡的样子。

    赵无忌望向李定国的眼光充满了赞许之色,含笑说道:“宁宇看得很准,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确实是青州府最大的隐患,不过本官已有了计较。”

    他环顾了在场众人一眼,徐徐说道:“只要让这些人有活干,有钱拿,有饭吃,他们便不会造反。”

    赵无忌将目光转向刘文秀,修筑临淄到青州的第一条水泥路的工程,便是刘文秀领着人在做,“文秀,这条水泥路,半个月的工期,能完工吗?”

    刘文秀想了想,字斟句酌地答道:“启禀大人,属下估计,按目前的进度,应该不会有问题。”

    “嗯,这样,此外你再招募一些人,从头到尾,在道路的两旁,围上栅栏。栅栏不要太密,以免影响视线,但是也不要太疏,以人钻不过去为限。”

    “这个……”刘文秀有些踌躇,“大人,这样虽然能多雇一些人手,但是支出也会大大增加,制作栅栏和招募人手,怕是也要几千两银子。”

    “无妨,”赵无忌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想要赚钱,怎么能不投入?这些就算投入的本钱好了。”

    众人听了,各个都是目瞪口呆,夏允彝心中升起一股不妙的预感,“大人打算用这条路赚钱吗?”

    “不错,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修好以后,想要通过这条路的,就要收费才能放行!”

    众人一时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半晌夏允彝方才试探性地说道:“大人,我朝从未有收过路费的先例……”

    赵无忌一脸满不在意的样子挥了挥手,“无妨,不想花钱的,可以去走官道,这条路乃是本官私人修建,无论是谁,想要走这条路,就要花钱!”

    嗯,这是后世大吃货帝国以费养路的招数,被赵无忌提前四百多年应用到了大明。

第四百五十章新任同知() 
檀香缭绕,青烟袅袅,一座清雅古朴的书房中,两人正隔着一张案几,相对而坐,案几背后的墙上高挂一副寒江垂钓图,用笔放纵肆意,幽冷高远,正是明朝著名才子徐渭的真迹。

    放眼望去,书房三面墙边的书架上面均是摆满了线装书籍,其中不乏一些极其名贵罕见的古籍,显然这座房间的主人,是一位学问高深的儒雅之人。

    这是山东巡抚李懋芳的书房,此刻他在家中,神态极其放松,只是套着一件宽松的道袍,斑白的头发随便挽了个发髻,上面插着根玉簪,此刻他正含笑地看着坐在他身旁的人。

    “宪之肯去青州府,当真再好不过,宪之大才,老夫一向是知晓的,故此才会向李阁老再三请求,请求宪之来此上任,说实话,老夫也没想到卢大人会答应的这么爽快。”

    李懋芳一旁的人个子不高,与李懋芳一身随意的衣衫相比,他穿戴就比较整齐了,一身青色官府在身,头上还带着官帽,如今正是秋日太阳最烈之时,他鬓角已微微发汗,却也不肯取下官帽。

    这人三十多岁,一副精悍的样子,一张黑脸,两眼炯炯有神,此刻听了李懋芳的话,他也便是很恭谨的说道:“宪之何德何能,让老大人如此费心,老大人过誉了。”

    李懋芳微微一笑,“卢大人统兵有方,连战连捷,宪之辅助卢大人,在卢大人身边立功升迁机会更多,老夫一点私心,却是阻碍了宪之的仕途了。”

    黑脸官员遥遥向北拱了拱手,“下官只盼竭心竭力,为皇上效力,不负皇上所托,个人荣辱起伏,又算得了什么,老大人言重了。”

    李懋芳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终于提到了那个让他无比厌恶的名字,“赵无忌嚣张跋扈,横征暴敛,隐有不臣之心,前任青州同知王廷锡不过看不惯他的作为,便被他以阴险手法栽赃陷害,皇上一时不察,竟也中了他的奸计,被他所蒙蔽。”

    “此人残暴跋扈,早已臭名远扬,宪之,如今你即将接替王廷锡的位置,老夫对你有厚望焉。”

    黑脸官员微微颔首:“请抚台大人放心,史某虽然不才,士人的风骨傲骨还是有几分的,若赵无忌当真倒行逆施,胡作非为,史某便是拼了性命,也要与此人战斗到底!”

    “好!”李懋芳赞许说道,“常听说史可法铁骨铮铮,刚直不阿,如今老夫算是见到了,宪之,自济南府到青州府,也要四五天路程,老夫知道你的脾气,便也不多挽留你了,老夫在此,预祝你旗开得胜。”

    史可法也是拱了拱手,“下官必不负皇上所托,不负抚台大人厚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人,下官先告辞了。”

    李懋芳微笑点头,端起了茶盏,史可法站起身来,又对李懋芳拱了拱手,这才匆匆离去。

    看着史可法远去的背影,李懋芳眼中掠过一丝得意之色。

    王廷锡被赵无忌扳倒后,青州府同知一职便一直空缺,为王廷锡选一位替代者,变成了朝堂上的难题之一。

    赵无忌眼中揉不得沙子,贪官不敢也不愿意来这里,生怕惹恼了赵无忌,落得和王廷锡一样的下场,被赵无忌当肥猪给杀了。

    大明王朝贪官多如牛毛,清官却不好找,,在贪官越来越多,劣币驱逐良币之下,有能力的清官就更是凤毛麟角了,青州府同知空缺了一个月之后,吏部尚书李长庚终于选定了合适的人选。

    河南右参议史可法,如今正担任总理侍郎卢象升的副使,为人清正廉洁,也颇有干才,史可法的老师是东林六君子之一的左光斗,派他前去青州,正是那些大家族和大地主尤为喜闻乐见的。

    于是在不知来自何方的种种力量运作之下,历史上原本跟随卢象升讨伐流贼的史可法,意外地被任命为青州府同知,接替锒铛入狱的王廷锡。

    赵无忌浑然不知朝廷刚刚任命的青州府同知已经到了济南,此刻他正在站在修好的青州至临淄水泥路边上,隔着木质栅栏,欣喜地看着这条刚刚修好的道路。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这条路赵无忌几乎雇佣了六千多人,在八十多里的道路上同时开工,在水泥工坊昼夜不息加班加点的生产之下,最终花掉了赵无忌一万六千多两银子后,这条路终于修成了。

    刚刚凝结的水泥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百分百强度,此刻路面上洒满了干草,不时有往来的雇工将打来的清水浇在干草上,用来湿润干草下面的水泥。

    “再养护三四天之后,这条路就可以通行了。”顾炎武在赵无忌身旁说道。

    夏允彝摸着胡子,看着眼前的水泥路点头赞许之余,便问道:“却不知大人打算怎么收费?”

    “按距离和车子的大小收,若是拉了重货,费用还要加倍。”赵无忌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赵无忌打算仿效后世高速公路的做法,禁止行人进入,这样可以提高车速,也能提高安全性,三三两两的行人走在水泥路上,是一定会影响后面驶过来的车辆的。

    “大人不打算让百姓走这条路?”

    “嗯,他们可以去走官道,本官也不打算赚他们的钱。”

    “这样的话恐怕会少赚不少钱。”商敬石有点担心的样子。

    赵无忌摇了摇头,“从青州到临淄,步行需要两天两夜,这么远的距离都舍不得花钱,宁愿步行的人,你居然还想赚他的钱?”

    如今财富正日益集中在少数大地主,大家族和商人手中,赵无忌打算赚的是他们的钱。

    这些富人,或为了节省路上花费的时间,或为了旅途的舒适,或为了能快速将货物运往他地,只要能达到目标,他们并不在意多花一点过路费。

    赵无忌身后,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很多木头牌匾,归庄正在奋笔疾书,水泥路比普通的土路要平坦了许多,行驶于其上的车辆速度也会快很多,这些牌子是用来警告老百姓不要随便踏上水泥路,以免遭到危险的。

    归庄已经写了七八十字了,赵无忌偶然回首,看到归庄正在写的内容,咦了一声,啪地在归庄的头上打了一下,“让你写启事,不是让你写文章,你写的这些华丽的辞藻,老百姓也看不懂。”

    “那师父的意思是?”

    赵无忌随手捡起一块木牌,拿过归庄手中的毛笔,唰唰唰地在木牌上面写了八个字,递给归庄。

    “所有的牌子都这么写。”

    归庄接过牌子,定睛一看,‘禁止进入,撞死白撞’。

第四百五十一章水泥路的成功() 
青州城到临淄的水泥路终于可以通行了,两地的民众们头一次发现这世界上还有如此平整的道路,那怕是穿着最便宜廉价的草鞋,踩上去的感觉也是非常舒适,在这条路上走,让人感觉走多久不会觉得累。

    人总是喜欢新鲜事物的,听说赵知府修了一条异常平坦又结实的道路,百姓们纷纷前来围观,围着平整的地面品头论足。

    这条路的结实程度堪比青石路,但是平整度却远远超出,谁也不知道这条路是用什么材料铺设出来的,只可惜走这条路是要收费的,通行一次最少一百文,并且禁止行人入内,只有车子才能行驶在这条路上。

    大明的老百姓头一次听说过路还要收费的,然而这种情景确确实实地就发生了,道路两旁都有一人多高的实木栅栏围着,栅栏的上面削得尖尖的,想翻越栅栏,既困难又危险,道路的起点搭起了两座木屋,三四个工作人员在那里收费,交了‘过路费’的车辆,才会被允许通过这条新奇的道路。

    普通老百姓万万舍不得拿出一百文来‘买路’,毕竟一百文钱完全可以购买二斤猪肉打打牙祭了,他们只是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才会前来看个热闹,一边看一边啧啧赞叹。

    “这路是怎么修出来的?”有好事者大着胆子上前去,蹲下用手指摸了摸,“呦,挺坚硬啊,好像是石头。”

    “这条路一点缝隙都没有,显然是一个整体,到哪去找这么长的石头?”

    “难道是把石头磨成粉,然后再粘起来的?”这个猜测有点接近真相了。

    “把石头打成粉?亏你想得出来!你去打一个试试。”

    普通老百姓舍不得花买路钱,不代表富人也舍不得,听说这条路又平整又快捷,几个趾高气扬的富人,缴纳了一百文后,便在众人羡慕的眼神里,坐在自家的马车上,成为这条路开通以来的第一批顾客。

    由于是新生事物,第一天走这条路的人并不是很多,然而在三天以后,青州临淄两地的百姓们终于发现了这条路的好处。

    第一是舒适,因为道路平整,所以一路几乎没有什么颠簸,这让那些这让那些追求舒适的富人们非常满意,坐在马车上,感觉比在城里行驶都舒服,毕竟城里最好的道路也不过是青石路,青石由于十分坚硬,很难打磨到完全平整,一块块的青石之间还有缝隙,平整度比水泥路差了太多。

    第二是快捷,由于减少了颠簸,可以放心的让拉车的马匹加快速度行驶,并且这条路在修筑时便选择了最近的线路,这样一来又减少了通行的时间,这一点很快就被那些嗅觉灵敏的商人发现了。

    商场如战场,速度很重要,最先到货的商家可以率先开卖,夺取商战的主动权,至于因过路费增加的这点成本,根本算不了什么,更何况水泥路比官道更为平整,减小了颠簸的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货物在路上的损坏,这样一算,运输成本反而比以往更低。

    就拿瓷器和玻璃来讲,以往路上因颠簸,一车货物怎么也要损坏个两三个商品,这些东西都比较贵重,算下来就是几两甚至几十两银子的损失,如今走水泥路,因道路平坦根本不用担心路上损坏货物,这样一算,反而还赚的更多了。

    第三点原因,道路两旁都有栅栏挡着,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人在此巡逻看护,安全性大大提升,有栅栏挡着,劫匪打劫起来费劲,逃跑也费劲,更何况沿途都有赵无忌雇佣的人手巡逻,赵无忌的初衷虽然是为了防止行人误入道路被车马撞伤以及让他们维护栅栏,却也变相的达到了巡逻保安的作用。

    这样一来,还省去了花钱雇用镖行的成本。

    又快捷又安全,还能降低商品的损耗,怎么算都是利大于弊,于是慢慢的,几乎所有商户的运输车马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