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家天下 >

第2章

家天下-第2章

小说: 家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至东汉末年,世家大族势力膨胀,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难得出现皇位流转而世家地位不转的奇特现象。然而这绝非等于皇帝愿与他人分享权势,仅仅是乱世下面对现实的暂时妥协。萧衍篡齐后,将自己的儿女亲属大肆分封,各领重兵镇守四方。而对外姓功臣就吝啬得多。一旦天下一统,皇帝会有什么手段,想一想刘邦削藩的往事就可知道。

    全天下,真的只有一个人才能有自由,才能有尊严吗?

    陆法和思接千古,长长的吐了口闷气。在大一统体制下,权势凌驾于一切。早在西周时期,姜尚受封齐国,听说有几个隐士修为很高,派人去请始终请不来。这些人自以为可以置身权势之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存。然而姜尚屡请不至,立即派人杀了他们。他的理由是:这种恶例绝不容许。假如人人都可以不理我这个老大,爱怎么活怎么活,我这齐侯还做得下去吗?我让谁服役,向谁收税?做为君主若不能随意处置臣民,那还有人做吗?

    可是谁又愿做被人统治的臣民?所以专制制度越是成功,权势本身就越是成为一切价值的尺度。对于精英人物来说,除了追逐权势,人生不会有更高目标!

    民族的百年屈辱,济世安民的壮志雄心,再加个人“自我实现”的强烈冲动,令陆法和不可能安于一个“宗教领袖”的身份老死于佛堂前、经阁上。他始终坚信,一个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看着那些无才无德的庸人占据高位却无所作为,陆法和早已积聚了深重的不满之情。忍无可忍无须再忍。既然你们都不行,老子我就不客气的当仁不让了。

    陆法和转过半个身子,轻轻将越姥抱住。走到今天,已经用了几代人的智慧和牺牲。自己绝不能辜负先人的付出。

    所谓的容貌变幻,说穿了一钱不值,只不过是祖孙父子轮流出场,却用同一套装扮,使用同一个名字而已。这种雕虫小技成不了大器。所以陆法和又北上东下,凭精湛医术为人解除病苦,进一步积累声望。

    史书记载,陆法和能让虎豹毒虫受戒,不再伤人。事实上这些虎豹都是陆家自小驯养。选择合适时机放出来演一演戏。别说是陆法和的时代,即使到了今天,一些拙劣把戏仍能骗倒大把的人。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弄出种种奇迹又有何难?

    陆法和又常在某处水域做下标志,对大众宣布此处放生。渔人在该地该时就打不到鱼。即使打到一点,立即就会刮风打雷,吓得渔人将鱼丢回水里。如此的奇异顿时令乡人目眩拜服。

    这一招也并不困难。只要知识足够,使用药物将某时某处的鱼儿驱赶一空并不困难。至于风雷的事,起初完全可以用自己人演戏。一旦预测天有雷雨,便由陆法和出面标记,随即自己人出场打渔。一到收获,风雷如期而至,渔人当即放生,然后到处宣说陆大师的神异。乡人先入为主,日后偶有雷同就会主动附会。人类的心理特点,是对合乎常理的情况不加关注,而对偶发意外则记忆鲜明。

    即使到了后世,这种招数仍有奇效。大批神棍股评家能够混饭,就是吃准了这一点。大量的无效预测没人去记。而偶有奇中就会令信徒趋奉如神,媒体也为之推波助澜。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叫新闻。一切神奇事物的流行,本质上都是迎合了大众内心的梦想与渴望。

    又比如一些江湖游医专治绝症病人。这类人医院已判死刑,治不好绝无后患。而一旦治好,自己就成神医。至于为什么能治好?一是人的疾病本身就有自已好转的潜力。比如癌症晚期的病人就有突然自愈的先例。二来医院常有误诊,更有恶劣医生强治未病以为功。考虑到这两个因素,只要坚持下去,三五年下来神奇几次那是绝对有可能的。一个个名为神医实为神棍的人物于焉出场。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尚且如此,在陆法和这样的才智之士手里,玩弄几样把戏当然易如反掌。

    可是这样做也有后患。官府对于神棍人物一向忌讳。以妖术煽动乡民造反史不绝书。稍有不慎就会被告发收监。陆法和行事谨慎,所有不利之处早已一一想明。首先自称姓陆就有玄机。顾陆朱张是南朝大姓,宗族势力盘根错节。他自己不说,旁人也弄不清他的辈分宗支,轻易不会招惹他。

    而出道时机的选择也有讲究。当下梁武帝崇信佛教,对佛教徒极为礼敬。他在这个时期出现,官府才不会过于猜忌。按华夏的政风,官僚们历来是上有所好必好之,上有所恶必恶之。要是做反了,官运也就到头了。此外,陆法和谨言慎行,不但持戒很严,宣传造势也很讲技巧。神奇事迹一向都是外人在传,而他本人对之不置可否。罪名也很难安到身上。

    不过若是就这样干下去,除了出点名,弄点财,也难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可是陆法和自有心机。这个时代荆州湘州一带的蛮人很不安分,经常要聚众造反。弄得官府焦头烂额。不久前文道期就弄出很大麻烦。虽被镇压下去,但蛮人并未心服。陆法和经常入蛮界传法施药,对官府来说这是好事。佛教是一种和平的宗教,如果蛮人都信了佛,治理起来当然容易多了。而对陆法和来说,其中却有深意。在蛮人中大收弟子,广施恩惠,是有其利害计算的。

    哲学书上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如果善于联系,那么文道期造反能被陆法和先知毫不奇怪。无非有人通风报信罢了。

    想到这里,陆法和抱紧越姥。该做的准备都已经做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梁朝没有大的变动,自己还是什么都干不了。自己能做些什么,能做到什么地步,某种程度上全看侯景的表现。预测侯景必反并不困难。以此人野心之大,绝不肯久居人下。而以梁朝执政者之眼光手腕,弄出问题绝非意外。不出问题才叫奇迹。可是侯景若反,会在什么时候发动,进展与结果如何,那就难说得很。

    侯景啊侯景,且让世人看看你的手段吧!; 

南朝奇人陆法和(二)() 
五,应验

    “反了,侯景真的反了!”

    太清二年十月,朱元英一头冲进陆法和在清溪山的茅庵。

    梁武帝太清二年八月十日,侯景据南豫州首府寿春叛乱。九月二十五日,侯景声言狞猎,率军南下,先占据谯州,接着攻下历阳。

    十月十三,萧衍派宁远将军王质领军三千沿江防守。

    十月二十二,在萧衍侄子萧正德的帮助下,侯景率八千部众渡江。王质不战而退,名将陈庆之之子陈昕被俘。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往各处军镇。

    此时陆法和正在清溪山传道。于山中结草庵居住。朱元英在确证消息后,紧赶慢赶跑去报信。其实陆法和早已知道。

    去年(太清元年,也即中大同二年。此年梁朝改元一次)侯景背叛后,东魏权臣高欢的儿子、年轻的高澄处置得宜。他先封锁父亲的死讯,等到切实掌控了军政大权,这才发布消息。然后发兵进剿。但是侯景人虽狂妄,手底下却有硬货。东魏军想要一口将之吃下,反而连吃了几个大亏。其后在名将慕容绍宗主持下,东魏军稳扎稳打。侯景慢慢不支。毕竟他以一隅之力对抗一国,打消耗战是不会有便宜的。再加上带的是叛军,军心本不稳固。开头侯景骗他们说北方的家属都已被杀,勉强稳住军心。后来情况不妙,对方也适时展开政治攻势,说大家的家属全都安好,只要及时反正那就既往不咎。人心一散,局势顿时不可挽救。

    梁朝的援军也打了败仗,自顾不暇。侯景只得收拾败军仓皇南逃。逃到梁朝南豫州地界,有个梁奸刘神茂主动找上门去,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以河南王身份骗开州城占据此地。侯景只剩七八百残兵,心想与其入京城讨冷饭吃,当然不如占块地盘做土皇帝。于是两人合作,以哄骗方式占据了寿阳。萧衍要是脑子清楚,对这种迹近谋反的行为本该严加惩处。当时接纳侯景,朝中反对者众多。但萧衍既自负又贪小便宜,指望借侯景之力对付东魏。此时侯景兵败,已无利用价值,又有这种严重违法行为,等于自己给萧衍制造治罪的借口。可萧衍年老昏瞀,政治智商衰退成了负数。不但不治罪,反而就地封侯景为南豫州牧,将地盘合法赠予。侯景在此渐渐恢复元气,后来见梁朝与东魏眉来眼去,似乎有对自己不利的的倾向,侯景当机立断,于八月抢先出兵向南攻击。

    朱元英见陆法和料事如神,侯景果然谋反,而且凭乌合之众连下数城,俘斩名将多员,此时居然渡江攻击建康,心中既激动又不安。报告了消息后,他连连追问陆法和此事会如何发展。到底是侯景兵败被杀,成为南朝政界一个笑话。还是首都建康会被此枭攻占,让南朝沦入灭顶之灾?

    这种论断倒是不好轻下。陆法和始终笑而不语。受逼不过的时候,才轻描淡写的说道:“攻没攻下有差别吗?咱们只要做好准备,等时机成熟出兵征讨就是。摘果子要等成熟时节。灭亡侯景也要等他恶贯满盈。把握全局,勿问细节。”

    这种见解令朱元英大为叹服。本来魏晋时代出产名士,名士的言谈处事都是潇洒不羁,重意不重形的。魏朝王粲好驴叫,死后魏文帝亲率众臣学驴叫送行。东吴诸葛谨脸形很长,孙权为作弄他,有一天弄来一头驴,在脸上写了“诸葛谨”三个字。朝臣看了全都大笑。不料诸葛谨的儿子诸葛恪人小鬼大,拿笔在驴脸上加了“之驴”两个字,二话不说将驴拉回家去。令孙二哥损失了一头驴。晋武帝司马炎儿子出生,大喜之下赏赐群臣,一老古板认为无功不可受禄,司马炎大笑说我生儿子怎能让你出力!东晋王子猷(王徽之)住在山阴(绍兴),一夜下了大雪,他突然想去拜访戴安道,于是连夜乘船前往。戴安道住在剡县(嵊州),两地相隔八十里。等船到目的地已经天亮。王子猷突然发觉兴趣已在路上丧失,也不敲门就原船回去。所谓乘兴而来,兴尽便止。以上就是名士的风度。

    可惜这时已是南北朝,名士风liu早已被雨打风吹去。朱元英虽然也是大姓子弟,为人却是庸俗不堪。他的宗族还在建康,实在牵挂他们的安危,于是很没品的追问不休。这种情形有点象笔者小时候看电影,常常见到某种观众追问旁人“后来怎样?”“这个是好人坏人?”“主角最后是活是死?”这种观众很令人讨厌。陆法和也是这样认为。但他知道不给个答案很难脱身,最后只得拿出江湖术士的语法逻辑,斩钉截铁的答道:“攻下了……也等于没攻下!”这才算把朱元英镇住。

    而事实上,这种语法是古今中外普遍通行的“神示语”。妙就妙在模棱两可,看似下了结论,其实诡诈得很。街头算命者常用的“父在母先亡”就是典型例子(没看懂的请努力尝试多种断句法,直到理解其中两种含意。若是始终领悟不过来,建议以头撞墙三次,回来再看)。除非遇上存心砸场的,凡来求教的其实内心都有见解或者倾向(可能深藏于潜意识中,自己不太容易发觉)。这种语法是一种潜意识投射工具(相当于心理学上的墨迹测试法)。想找权威解决疑难的,便能以之发现权威。内心很担忧某件事的,便能从中找到忧患。极希望某事有良好结果的,便能从中发现美好。主持者只要细心观察,自能发现求教者的内心隐秘。于是对症下药,自然人人信服。

    简而言之,大众最信奉既指出真实的问题、又合乎自己预期的预言。他们通常不能区分“给出安慰”和“给出指导”的差异。就象后世在广东混,只要见男人就称靓仔,见女人就称靓妹,不分男女都祝他(她)大发横财,广东人就会认为此人“很会说话”是一样的道理。

    话归正传,朱元英从陆大师的指示中找到安慰,又听取了若干指示,便带着收获返回江陵。

    六,祸根

    南北朝时期军事上北强南弱。但北魏末年朝局动荡,分裂为东西魏后,实力大大消减。这本是南朝开疆拓土的大好时机,但是梁帝萧衍又都做了些什么呢?

    萧衍出身士族,学问渊博,情趣高雅。也有胆略和将才。少年时期领军打了不少胜仗。后来从襄阳起兵,杀了众叛亲离的齐末帝(东昏侯)萧宝卷,随即篡齐建梁。萧衍是贵族执政的典型。既有家世学问,又有从政经验。起初将梁国治理得不错。又恰好遇上北朝大削弱,边境上烦心事并不太多。

    人生到了萧衍的境界,唯一目标除了成佛成仙就是长生不死。萧衍不负众望的选择了其中之一,即信仰佛教。本来这不是什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