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 >

第391章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第391章

小说: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多的道理可讲,也没有人给你那么多的权利。他后世有个高中同学,在高中毕业之后被家人送去当兵。因为受不了那个苦,没几天就跑了回来。当时受的处罚,也不过是开除军籍。

    哦,当时那个人还没有下连,也算不上开除军籍,只能说是遣送回家。当时对新兵连的逃兵来说,还没有太严厉的制裁手段。一般连军事法庭都够不上,毕竟和平年代不是战争年代,对军纪的要求还是不一样的。

    可问题是这个时代,没有人跟你讲权利。逃兵一旦被抓回来,是要受到严厉处罚的。至于拖枪逃跑,那就是一个死。不带枪逃跑,也许会被认为单纯的逃兵。但要是拖枪逃跑那就是投敌,只要被抓到只有一个死。

    最关键的是,要是逃掉还好说。可要是逃不掉再被抓回来,那么在红军这支队伍里面,也就没有脸见人了。这个脸还是必须要的,他没有那么厚的脸皮。至于那支川造汉阳造马枪,李子元是绝对不会带的。带那玩意被抓回来,非枪毙不可。

    当时要是部队急行军过雪山,没有时间去抓逃兵,李子元也许真的不管不顾逃掉了。可问题是为了尽可能的在翻山的时候,减少非战斗减员,部队当时在党岭雪山下还休整了一天多的时间,这就让当时的李子元很是有些头大。

    休整就意味着有时间,有时间就有人会抓逃兵。再加上他实在不想在回那个家,离开队伍自己也不知道往哪去。更怕被那些少数民族土司给抓到当成奴隶。这个时代的川西,汉人的数量远不如当地少数民族多。部队在这一带行军之前,就被告诉尽可能的不要掉队。

    几个同样都不是什么好的选择之中,他也只能选择目前看比较安全一些,同时比较前途的哪一种。好在过雪山的时候,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兵给了他很多的帮助。一位首长还给了他一根马尾巴,让他连拉带拽的总算过了那组庞大的雪山群。

    过了党岭雪山之后,后边的剪子弯山等其他的雪山,倒是没有让李子元那么畏惧。其实李子元现在想想,自己当初想当逃兵的时候,不是老班长说的三次。实际真正想跑的只有两次,一次是进入草地之前,一次就是爬那座现在他还记忆深刻的党岭雪山的时候。

    至于前边和后边的那些雪山,李子元调整过来心态走出心里面的阴影后,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而且那些海拔低一些雪山,没有像是党岭山那样让李子元,在内心之中如此的畏惧。

    毕竟后世喜欢户外活动的他,虽说物资奇缺的情况改变不了,可登山的经验毕竟还是丰富一些的。尽管冻了一个半死,一路上几次因为体力透支差点昏倒。但比那些永远留在雪山上的战友幸运,还是一路平安的走了出来。

    不仅一路上看到了后世因为温室效应,很多已经消失了的风景,还第一次见到了真正野生的大熊猫。红军过雪山的地区,也正是中国大熊猫这种后世的国宝,主要的分布范围和活动区域。李子元在途经党岭雪山的时候,偶然间见到后世难以一见的野生大熊猫。

    最关键的是经过两次的考验,李子元明白了人的意志力是可控的,潜能在关键的时候也是无限的。在关键的时候逼一逼自己,还真的能逼出来一些。也正是雪山和草地的考验,让李子元从后世的一个温室大学生,真正彻底的锐变成为一名军人。

第五百二十章 疑惑() 
这也是当初虽说不多,但也曾经不止一次有过当逃兵念头的李子元,为何别人问他当年只有十五岁的他,是怎么跟着走过来的时候,他千篇一律的回答跟着走的原因。开什么玩笑,要说是被保卫局吓的只能跟着走,他还不得被一撸到底?

    实话实话,倒霉的那就只能是自己,他还不至于真的这么实在。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段难得的,也是他两世为人之中最苦难的一段经历,加速了李子元在这个时代的融合。至少在思维上,也不会在与整个时代格格不入。

    经过了雪山和草地的死亡考验,让李子元学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从此面对死亡,再也没有害怕过。经过雪山和草地的死亡考验,让李子元从此纵然是刀山火海,也再也不会皱一下眉头。更让他的血脉与精神,真正融入了这支军队之中。

    李子元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经历过雪山和草地的考验之后,原本性格中的一丝懦弱,会消失的这么彻底。他甚至自己也不清楚,在周边人的潜移默化之下,自己心境的转变会如此之大。

    从百丈关大战时,经过枪林弹雨时候的胆战心惊。到面对着四处横飞的子弹,再也不会皱一下眉头。即便是十几把刺刀同时刺向他,也不会再有任何的退缩。彻底完成了从一个几十年后,连一只鸡都没有杀过的书生到战场勇士的转变。

    当然,他内心之中有些根深蒂固的东西,还是改变不了的。他没有这个时代人的刻板,对于某些东西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掌握的还是相当的好。这也是他很多事情,受到一些人非议的主要原因。

    对于曾经的经历和磨难,两世为人的巨大转变,给自己带来的变化。以及当时自己的心态,李子元还是很难忘记的。只不过老班长说保卫局的人曾经盯上过自己,他自己倒是还真不知道。

    但在这件事情,李子元认为老班长没有说谎。时过境迁,眼下已经不是当年,有些东西早就已经不在像以往那么,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尽管纪律的严格要求没有变,可肃反是不会再有了。眼下这种情况,老班长也没有必要说谎。

    而以老班长的为人,也不会是要求自己回报他什么。况且同样一穷二白,既没有钱也没有其他财产的自己,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得出手的。老班长今天说出这些东西,应该还是一种善意的提醒。

    至于老班长最后的提醒,对于李子元来说也是金玉良言。想了想,李子元搓了搓手道:“老班长,你的事情我还要在想想。我希望你能够给我一段时间考虑,毕竟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

    “还有您的最后安排,我还要和分区首长商议一下。不过老班长,作为您的老部下,也算是半个亲人,我真的希望您不要走,留下来帮帮我,至少帮我在一些问题上把把舵。我还年轻,年轻人有些时候想法是好的,但也容易犯错误。”

    “您留下,可以看着我一点,在一些问题上帮我刹刹车、降降温。别等我真的惹出大篓子来,到时候说什么也都晚了。老班长,这是我的肺腑之言。留下来,我也可以好好的照顾您。”

    看着李子元有些默然的表情,老班长还是坚定的摇了摇头。但最终没有再说什么,还是转身离开了。看着老班长离开时候有些萧索的背影,李子元的眉头皱的很紧。对于老班长的善意,李子元感受出来了。但是其他的事情,李子元还要琢磨、琢磨。

    之前一直都隐瞒的老班长,怎么在这个时候揭开了他如果不说,一直都没有人会知道的东西?岁数大一些,跟不上部队的紧张节奏,要求下部队这也正常。可有些东西,李子元却是有些想不明白。

    而且老班长说他原来是自己这一世家的长工,但这件事情说是就是,说不是也可以说不是。只要自己这一世的老家没有解放,他的那些话就没有人可以证明。至少之前在见到李子康的时候,他并未跟自己透露过李子康的真正身份。

    如果老班长真的是自己家长工的话,比自己年长的多的李子康,他绝对不应该陌生。可老班长并未告诉自己,当时一直跟自己躲躲藏藏的李子康真实身份。这让李子元倒是有些莫不清楚,老班长说这个话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对于这一点,李子元还是保持着怀疑态度。这一世的母亲早就已经去世,“自己这个当儿子”的都没有见过,谁又能证明他的话?不过自己自从参加红军之后,这位老班长对自己的关爱有加,李子元倒也是感觉得到。

    也正像是老班长说的那样,因为红四方面军在老家哪里,并未驻扎太长的时间。百丈关一战失利之后,便撤回了川西北。在自己所在的那个县,位于川西高原向成都平原过度的地带,是有名的富裕地区。

    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降雨量,发源于山区大大小小河流,让这一片地带成为有名的富庶县。山上漫山遍野的茶园,山下四季宜耕的土地,成片的竹林和盛产贵重木材,以及各种中草药,珍贵毛皮的原始森林。

    本身就富庶,即便是川军内部混战,这税都已经收到了几十年后。但只要没有大的天灾人祸,老百姓的日子还是过的下去。一般这种地方的人,别说当红军这种造反,被某些舆论污蔑为土匪的军队,就是当川军的都极少。

    当时自己的那个县,出来当红军的原来好像就自己。如果老班长说的是实话的话,他也只能算是半个。按照道理来说,这种老乡的关系应该更加亲密一些。可之前的事情,李子元并未感觉到。

    可如果他真的与自己关系密切,那么李子筠在军分区审查的时候,他怎么没有相认。而李子筠从军分区完成审查之后,也一直都没有与自己提过这件事情。就算自己不认识,但李子筠要说不熟悉,那可就真的不对劲了。

    他并不是怀疑老班长会对自己不利,只是有些话不太相信而已。看着老班长临走之前放在桌子上,并未带走的那包老刀牌的香烟,李子元陷入了沉思之中。眼下出了李子康这个意外,自己还是慎重一些为好。

    之前自己一个亲人都没有,现在却一下子冒出了两个。如果老班长说的那些是真的话,说他是自己的亲人也不算过。李子元敲了敲面前的桌子,想了良久也没有想明白老班长的真正意图。

    被搞的一头雾水的李子元,想了想还是决定老班长下地方的事情,还是与分区首长商议一下为好。其实李子元认为让老班长担任自己部队的供给主任,是一个最恰当的安排。当初老班长下自己部队的时候,李子元就与分区首长谈过。

    老班长虽说没有什么文化,年纪也相当的大。但为人诚实,没有太多的花花心眼。在红军时期就当过团供给主任,只是因为部队缩编又回来担任炊事班长而已。对供给工作,也算是熟门熟路。让他担任这个供给主任,还是一个恰当的人选。

    只是老班长死活不干,宁愿到团部当一个炊事班长,也不愿意干这个供给主任。原因他不说,别人也不太好问。当事人自己死活不同意,这件事情也就暂时撂下了,只是上级也一直都没有给他这里另外派人。

    想了想,李子元还是决定这件事情,等到自己回分区之后再说。至于眼下,一个是开展大生产运动,一个就是部队的训练。李子元还是决定等到马永成,从分区开完会回来之后,召开一个连以上干部会议。

    这两件事情,李子元知道要清楚的掌握好之间的度。既不能让农业生产冲击部队的训练,也不能将大生产运动丢在一边不闻不问。看着天上湛蓝,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空,李子元叹了一口气。如果老天爷在不开恩,下一点雨的话,这一年收成又要彻底的完了。

    现在的农业,都是指着老天爷吃饭。老天爷不下雨,这庄稼地就没有水灌溉。尤其是在壶北和潞东的根据地,大部分都是山坡地。没有其他的水源,对雨水的依赖性更大。老天爷不给面子,这收成恐怕就指望不上了。

    没有收成,老百姓就吃不上饭。老百姓吃不上饭,军队也成了无水之源。最关键的是,军队吃不饱肚子就没有战斗力。当年的红四方面军百丈关失利,除了一些必然因素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

    就是部队刚刚经过最艰难,也是最折腾,更是粮食最困乏的二过草地。部队从上到下,都处在严重疲惫不堪的程度之外。长期的粮食短缺,严重的影响到部队的体力,也造成了战斗力锐减,以及非战斗减员的增大。

    李子元到现在还记得,当初如果不是看军旗,单看那些一个个面黄肌瘦、衣不遮体的干部、战士,他几乎都不相信这是红军。在富庶的成都平原上,当年南下的红四方面军招不来兵,甚至被称为霉老二、棒老二,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长期吃野菜的部队,与营养充足的部队,在战斗力对比上本身就是一个最严峻的差距。这不是单靠意志力,能够完全弥补的。营养不良并不是吃不饱饭那么简单,是对战斗力实实在在的影响,更会造成非战斗减员的增加。就算没有伤员,可病号满营这部队还怎么带?

    去年是靠着自己冒着极大的风险,从鬼子眼皮子底下抢出来一批粮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