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商闲臣 >

第107章

大商闲臣-第107章

小说: 大商闲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赤果果的威胁啊!要搁一个没胆子的,没骨气的皇帝,打死怕是也说不出这么硬气的话来。

    要是惹恼了乌蛮人,人家几十万铁骑踏来,我的乖乖,那可咋办?

    可是老皇帝现在就是可以这么硬气!

    乌蛮人虽然没被彻底打趴了,但是上次远征,被燕王铁血迎战,大败!

    无功而返之后,乌蛮人的老大,大汗之位岌岌可危,蛮人境内钱粮极其短缺,且士气、民心都跌到了低谷,再无伐商之力。

    所以皇帝在北疆拥有大批坚城、工事的北陆防线上留了三十万兵马,其中主力换成了组燕王手下的原虎牢关守军,而把原来的边疆主力放到了边城沿线,以震慑北方。

    还有一个战无不胜的燕王在北边。

    老皇帝根本就不怕,这么一来,面对乌蛮人,皇帝根本不带怕的!

    乌蛮人不称臣?没事!先断你盐铁贸易,有你难受的!

    不服吗?不服来干!燕王三十万在长城沿线等你!

    不敢来?不敢来也没事,明着告诉你,等大商蓄力几年,到时候一定来草原找你们!

    林沐白跟瑞清说的那些话,别的瑞清未必能记起来,但有三个字他是记得清清楚楚的——就是干!

    按照林沐白的话来说,这小子现在有点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意思。

    以前他就是个受气包,没什么实权的王爷,都可以欺负他。

    现在谁要是再敢跟他横,他绝对不介意一耳光扇回去!

    为啥?

    我有一个牛逼的师父!

    而且,这些事,自己还得好好跟皇爷爷说说呢!

    时间很快,二十多天过去了。

    转眼就到了一月份。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林沐白重伤初愈,刺客没把老子弄死?

    行呀,来呀,造作呀!

    林沐白现在是意气风发,自己说的那些,可是得统统要做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这一年有着野心勃勃计划的寿王和林沐白,终于按耐不住,带着一众随从,马不停蹄地赶往京城,禀告天子,有要事启奏!

    宫里太监把林沐白召进了宫。

    无他,问政。

    光武二十九年二月,老皇帝准备进行大规模政改。

    从时机上看,这次政改无疑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换作其他任何时期,都不可能比此时更好。

    所谓天时地利,就说如果地缘军事格局非常稳定,无论是北方乌蛮、摩达还是南夷、越人都无力进攻大商。而大商境内,持续大半年的水患已平,三生教亦已暂时销声匿迹,加上林沐白先期做了一系列减赋救灾的举措,政局相对安定。

    而人和方面,主要指的是这次政改的参与者——大商百官。因为朝中三股势力处于一个相对的稳定状况,势均力敌。

    当然,党争的同时,有人贬谪有人死,也有大批中低层官员全部都是新提拔上来的,他们一没有深厚根基,二处在感激皇恩之中,三又处于天威不可犯的震撼中,所以这时候推行新政,无所谓触犯不触犯他们的利益——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布衣,什么都没有。

    而对于在三派之外没有受到波及的官员中,仍在留任的旧官员,此时也轮不到他们来说三道四——全国的兵权都已牢牢掌控在皇帝及燕王手里,他们敢说个不字?

    说白了,只要燕王支持皇帝,天底下就没有哪个督抚、哪个将领敢擅动一兵一卒!

    而且,那燕王除了是大商北疆一代战神之外,又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对自己这个老父皇,可是十分心疼。

第215章节制() 
第215章节制

    试问,谁又敢明着来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林沐白和寿王提出的政改自然是事半功倍,顺理成章!

    因为眼下政改还没到具体实施阶段,所以老皇帝并没有叫其他人,只叫了前内阁大臣一同前来。

    御书房内,老皇帝很是和蔼,道:“林卿受苦了。”

    林沐白跪地叩首,高声道:“吾皇万岁万岁!臣不辛苦。”

    老皇帝呵呵一笑,道:“林卿过谦了,肆虐江北江南大半年的水患,以及那百十万流离失所的灾民,林卿在短短几个月,就能妥善安排好,想要什么赏赐?”

    林沐白摇摇头,道:“吾辈中人,以天下为己任,谈这些黄白之物,就俗气了。”

    老皇帝摸着长长白须,忽的严肃道:“那好,来人,传旨下去,加封林沐白为太子少保,授通州府卫军一品千户,节制诸军。”

    马上,就有宫人去拟旨,相信不到半天,中书省就会把这道诏令发出去。

    林沐白叩谢,心道,总算,有了一个名正言顺、正儿八经的官职了。

    以后,也好办事了。

    老皇帝又问:“税政及其其他事是你最先提出来的,那么现在,是不是由你先来说说想法呢?”

    林沐白在这段时间里,闲归闲但总归是就新政的事情做了些准备,于是按照之前整理的思路,说道,“皇上,把税政这些事情综合起来,管它叫新政!那么,欲行新政,还是需先知大商眼下的痛处在哪,知道痛处咱们才能对症下药。”

    “然也,林卿继续。”

    “眼下大商之痛,归根到底有三个:农民、商人和官员。”

    “农民之痛,一是无田可耕,二是即便有田可耕也收入无多。”

    据臣所知,我大商普通佃农一年所得七成以上要归地主和朝廷所有。”

    林沐白可忘不了,他自己那个世界里,明朝造反的那个,因而高迎祥当初喊出‘不纳粮’的口号时,有大批农户追随他。

    这几个闯王,结果还真的闯出来了一片天。

    把大明朝给弄没了。

    可叹我华夏千年,一朝亡于蛮人之手……

    明亡之后再无华夏。

    林沐白,永远也忘不掉。

    林沐白的话,老皇帝细细想了想,然后点头道,“那么,林卿以为当如何?”

    “一是为无田者提供田地,二是减免田赋。先说第一个,田从何来?”

    据臣所知,赵王在泾阴有良田二万顷,也就是二百万亩良田。而赵王在耕种的,不过十余万亩而已,其余皆荒废在野,即便是有佃农想帮他种赵王都不同意,这岂不荒唐?

    皇上试想,这二百万亩良田若是分给农户种,至少得有二十万人耕者有其田吧?一个赵王就占了二十万农民的生计,而大商像赵王这样的大地主有多少?”

    前内阁元老李承宗叹了口气,说道,“林大人言之有理。不过赵王的田是赵王年幼时,先皇神宗所赐。”

    而且,赵王的封地王位,都是先皇而赐下的。而赵王本人狡猾、残忍又固执,若是要打他田产的主意,怕是不容易。

    此番新政涉及的方方面面颇多,咱们首先要占住一个‘理’字,方能畅行无阻。”

    李承宗的意思很明确,赵王的田是先皇赐的,老皇帝不能硬着把它们拿回来,否则就是违背先皇之命,这不但是对先皇的大不敬,而且也会造成大商皇帝朝令夕改的印象,势必不利于取信于民,也必然会遭到士绅阶层的反感。

    这就是不占“理”了。

    应该说,李承宗的担心不无道理。

    但是老皇帝却道,“李阁老,朕倒是认为,赵王占那么多田,本身就不占理。既然他先不占理,咱们找他说说理总可以吧?”

    李承宗意外地看了眼老皇帝,只见老年帝王的眼里一片坚定与执着,脸上则透露着沉着的自信。

    惊讶之余,不禁心里微微一笑。

    皇上,虽然老了,但是不糊涂!

    是啊,也不能糊涂了!他可跟大商一起,经历了一场生死的考验,从摇摇欲坠、九死一生中他努力地爬出来了。

    大风大浪都挺过去了,现在他急着来一场落日余晖,又怎么可能被一个赵王束缚了手脚?

    虽然赵王势力大!是先皇最疼爱的儿子,但是,任他再怎么势力大,现在也没能力来杀自己的父亲的弟弟吧。

    好!好极!雷厉风行,决断果敢,这才是一代雄主之像!

    (以下,老皇帝改成光武帝,因为老皇帝的年号就是光武;其次,说一下赵王等诸王和皇帝的关系。一、老皇帝是先帝的弟弟,先帝驾崩,长子病逝,乱局中,被宦官拥立;赵王虽然动手狠,但是慢了一步。二、赵王是先帝的儿子,其他的几个王爷,是这个老皇帝的儿子;后面有什么疑问书评留言,我再说。)

    林沐白也赞赏地对光武帝说道,“皇上圣明!赵王当是天下地主强豪之首,若能让他做出表率,相信我们的田政新法势必可得顺利推行。”

    光武帝点头道,“没错。对付赵王这类强豪,朕以怀柔之法,林卿和我儿可行雷霆霹雳,咱们双管齐下,就不怕他们不乖乖交出田产。”

    林沐白讪笑着补充道,“皇上,是‘买’,不是让他们交。当然了,他们要是体恤百姓,肯无偿捐出一部分田产来,咱们也不介意不是?”

    光武帝也笑道,“朕还可以给他树功德牌坊呢,再不够封个不实授的官也行。”

    现在,光武帝的意思很明显,林沐白说的新政,你说的我听起来大概还不错,那么,朕就跟你干。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什么?

    光武帝说了一句,林卿和我儿可行雷霆霹雳!

    我儿?能行雷霆霹雳的,不是那手握三十万重兵的燕王,还能是谁?

    任何新政,必然会阻力重重,而有了强大的军力,就是根本!

第216章国情决定国策() 
第216章国情决定国策

    这时,李承宗说道,“皇上,林大人、王爷,若说到‘买’倒也是个好办法。只不过既然是买,咱总归是要付出银子的。若要收拢天下土地分给无地之人,恐怕这笔银子的数量,会大到咱们无法想象。”

    这个确实是事实,在封建体制的社会里,以地主为统治基础的王朝。

    土地、农民,是国运之本,任谁,也不敢妄动。

    现在要去弄这些人的土地,无论用什么方式,都绝非易事;买?也不容易,这些人把土地留在手里,就是连绵不断的财富,可保家族百家富贵。

    而换成银子,万一被某个败家子孙给败光了,那可就难办了。

    除了这些,其他的诸多因素也是麻烦得很。

    因为,针对的对象不是一个人,是全天下的地主!

    这些个地主,算盘精的很。

    光武帝也皱了皱眉,说道,“确是如此。咱们总归不能强取硬夺,那么这笔银子从何而来呢?现在大商四处作战,防范北蛮,修理城池,大军军饷、粮饷,还有四处赈灾的银子。

    已经让国库不堪重负,还请林卿再细细说来。”

    他很清楚,林沐白既然会提出这个办法,自然已经想好对策了。

    林沐白微微一笑,说道,“确实,这么多田地,咱们要想买回来可付不起这个钱。不过,这笔钱可以让农民来出,并且逐年分期偿还,朝廷替他们担保。”

    李承宗和光武帝都是一怔。

    “分期偿还?呵呵,这个老夫倒是头一次听说。是指每年都付一部分吗?”

    林沐白一听,只是呵呵一笑,心道,分期付款,我那个世界为了消费,刺激经济生产,才发明出这种天才的办法。

    唉,没想到今日就得让这个世界的皇帝捡便宜了……

    难受,想哭……

    不过,为了这个世界的百姓,还有瑞清,林沐白也只能豁出去了,于是说道:“没错。眼下一亩良田市价七两左右,咱们照原价收,然后以农民耕种所出来偿还。偿还期为20年,也就是说一亩地一年仅需缴纳三钱五银子即可。满20年,这田就归农民自己所有了。”

    李承宗想了想,说道,“满20年田就归农民了?恕老夫直言,原本田主把地租给佃农,一年所收租金比这还多,而且这田永远都是归田主所有。所以,显然田主们是不愿意卖地的。这么一来,咱们如何说服田主卖地就是个大问题了,总不见得朝廷要派兵抢他们的地吧?”

    林沐白道:“朝廷自然不能强占田地。不过,咱们可以设立‘额外税’。只要哪个一户田主家里超过五百亩地的部分,咱们一亩地征收他一两银子,况且都年收它一两银子的税,看这些田主心疼不心疼?”

    这个世界的大商朝,土地兼并极其严重,五百亩只不过是小地主的标配。从这点可以看出,林沐白要搞的是那些中、大型地主。

    “这……”内阁前元老李承宗苦笑道,“这还不是在逼他们么?”

    这时,光武帝道:“朕已经很仁慈了。要是换了高、陈二贼,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