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远古帝王谱 >

第81章

中国远古帝王谱-第81章

小说: 中国远古帝王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东周王朝,历史进入诸侯争霸时代。

第210章 夏王朝() 
夏王朝,又称夏朝、夏代、禹夏,中国王族分封时代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王朝的先祖为颛顼高阳氏。颛顼的后裔鲧是唐尧政权六任帝姜密的大臣,受封于崇邑(今河南洛阳市嵩县北),号称崇伯鲧。崇伯鲧娶修己氏女子女志为妻,生下了儿子禹。帝密十三年(己巳,前2152),崇伯鲧奉命领导治水,他倾尽全力带领各族人民治水,却得不到帝姜密的信任和支持。帝密二十一年(丁丑,前2144),帝姜密选定虞舜为帝位继承人,崇伯鲧认为尧帝用人不公,怒而与尧帝抗争,激化了与尧帝的矛盾。尧帝姜密采纳了舜的建议,以崇伯鲧盗用帝之“息石”“息壤”的罪名,将他逮捕治罪,并强行以武力迫使其族人迁往羽山(今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西南)。崇伯鲧被流放羽山后,尧帝姜密又宣召鲧的儿子禹入朝,封他为司空,让他继续领导治水。

    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成了尧、舜两朝的重臣。公元前2071年,舜帝美叔病死,传位给姒禹。

    姒禹即位后,以公元前2070年为夏禹元年,改国号为夏,正式建立父传子家天下的夏王朝。

    夏王朝初都于高密(即阳翟,在今河南禹州市),前后共迁都九次:公元前2071年,首任王姒禹迁都于阳城(今河南登封市告城镇),为一迁;公元前2060年,二任王姒启迁都于安邑(今山西运城地区夏县西北),为二迁;公元前2051年,三任王姒太康迁都于斟寻(今河南偃师市东北),为三迁;公元前2039年,四任王姒仲康迁都于帝丘(今河南濮阳市西南),为四迁;公元前2019年,五任王姒相迁都于斟灌(今山东寿光市东北),为五迁;公元前1943年,八任王姒少康迁都于原邑(今河南济源市西北),为六迁;公元前1910年,九任王姒杼迁都于老丘(今河南开封市陈留县北),为七迁;公元前1725年,十五任王姒廑迁都于西河(今河南洛阳市西渑池县境内),为八迁;公元前1652年,十九任王姒履癸迁回旧都斟寻,为九迁。

    夏王朝的疆域: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沿黄河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处。北至河北省南部,东至安徽、江苏、浙江三省的部分地区,南至湖北省境内。因辖地与其它氏族部落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很难准确地划清边境。

    夏王朝的经济主要是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当时的制陶、冶金、纺织、卜骨等行业已经很发达。

    夏王朝共传十九任王,传国虚记四百七十一年(公元前2070前1601):首任王:姒禹在位执政虚记十年(公元前2070前2061)。

    二任王:姒启在位执政虚记十年(公元前2061前2052)。

    三任王:姒太康在位执政虚记五年(公元前2052前2048)。

    四任王:姒仲康在位执政虚记十九年(公元前2048前2030)。

    五任王:姒相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九年(公元前2030前2002)。

    六任王:后羿在位执政虚记十九年(公元前2040前2022)。

    七任王:寒浞在位执政虚记六十一年(公元前2022前1962)。

    八任王:姒少康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七年(公元前1962前1916)。

    九任王:姒杼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公元前1916前1889)。

    十任王:姒槐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九年(公元前1889前1861)。

    十一任王:姒芒在位执政虚记十九年(公元前1861前1843)。

    十二任王:姒泄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六年(公元前1843前1818)。

    十三任王:姒不降在位执政虚记七十年(公元前1818前1749)。

    十四任王:姒扃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二年(公元前1749前1728)。

    十五任王:姒廑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一年(公元前1728前1708)。

    十六任王:姒孔甲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二年(公元前1708前1677)。

    十七任王:姒皋在位执政虚记十二年(公元前1677前1666)。

    十八任王:姒发在位执政虚记十四年(公元前1666前1653)。

    十九任王:姒履癸在位执政虚记五十三年(公元前1653前1601)。

    公元前1601年,夏王朝为商汤所灭。

第211章 首任王姒禹 (1)() 
在位起讫:前2070前2061年。

    生卒年:前2160前2061年。

    出生地:石纽(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汶川县南十里)。

    立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市告城镇)。

    年号:夏禹元年(辛卯,前2070)。

    姒禹,姓姒,名禹,又称戎禹、崇禹、伯禹、大禹,字文命,号高密。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的首任王。姒禹传说是黄帝的后裔,他的先祖为颛顼高阳氏,父亲是崇伯鲧,母亲为修已氏首领女志,(又称女狄、女嬉)。

    鲧原是颛顼高阳氏的远支苗裔,其族因不被祖上重视,远迁于西部的边境地区,与西戎人为伍,故而又称他们为戎人。鲧年轻时到修己氏部落走婚,被年轻的女首领女志看中,二人便在修己氏的活动中心石纽(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汶川县南十里)结为夫妻。女志怀孕后于于帝密五年(辛酉,前2160)六月初六日在石纽生下了禹(据竹书纪年)。

    据史书记载:说修已氏梦中见流星入于怀中,醒来时就有了身孕,又说是修已氏在山上游玩时,因为吞食薏苡而怀孕,后来便生下了禹。传说禹生下来时有虎一样的鼻子,嘴巴很大,耳朵有三个孔,头戴钩铃星宿,胸画北斗星宫,脚掌纹有字迹。因此便给他取名文命,又称禹,以姒为姓,称作姒禹,亦称姒文命。

    鲧是一位机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物,以善于治水而闻名天下。在五任尧帝祁裘执政时,便奉命跟随共工氏治水,是共工氏的得力助手,但是共工氏多年治水无功,引起了朝廷的不满。有一次,五任帝祁裘命辅政大臣姜密往治水前线视察,因姜密毫无根据地对治水工作胡乱批评,激怒了年轻气盛的鲧,便当众顶撞了他,使他很没面子。姜密十分气恼,从此便和鲧结下了怨恨。

    公元前2165年(丙辰),五任尧帝祁裘去世,六任尧帝姜密即位,大封群臣,把鲧封在了崇邑(今河南洛阳市嵩县北),此后鲧被称作崇伯鲧。(有个别人解释:说崇伯鲧,姓崇名伯鲧,这是错误的。崇是古代的地名,伯是首领的意思,鲧才是真正的名子。古时候的“伯”字相当于现在的“长”字,如现在的高官、市长、县长、社长、村长,古时候就可以称作省伯、市伯、县伯、社伯、村伯)

    帝密十三年(己巳,前2152),共工氏治水无功,被六任尧帝姜密免去了治水总指挥的职务,大臣们一致推选崇伯鲧。尧帝姜密向来与崇伯鲧不和,不打算让他去领导治水,便对大臣们说:“鲧毁败族人,狂傲自大,不可以让他担当这样的重任。”但是许多大臣们都认为,崇伯鲧为了治水曾多次奔波于各地,见多识广,有着丰富的治水经验,领导大规模的治水,他是最合适的人选,可以让他试一试。尧帝姜密见大臣们众口一词,都举荐崇伯鲧,也不好再固执己见,只好任命鲧来领导治水。

    崇伯鲧受命治水时已经五十岁,但身体依然十分强壮。他率领修己氏、龟熙氏、鸱╟hi。xiao)氏、应龙氏、句龙氏、鹳兜氏等族众,先从黄河壶口治起,开始了艰难的治水工程。崇伯鲧总结了共工氏治水失败的教训,创造出了自己的治水方案。他认为:治理洪水的关键是引导千条江河归大海,引水归海的关键是清理出河流下游的河道,而清理下游河道必须得截断上游水道才能进行。于是,崇伯鲧率领着治水大军先用积石截断黄河上游,让黄河水暂时流往人烟稀少的地方,然后在下游开工梳理河道。然而到了雨季,上游水位猛涨,冲毁了堤坝,黄河像一头猛兽,带着大量的泥沙咆哮着冲向下游,把人们辛苦数月清理出来的河道再次淤平。

    面对失败,许多人都垂头丧气,愁眉苦脸,对治水失去了信心。崇伯鲧却没有灰心,继续率领治水大军与洪水进行顽强的搏斗,堤坝冲毁了就再修筑,然后继续清理下游河道。可是第二年雨季来临,河堤再次被毁,河道又被淤平。就这样毁了修,修了毁,一连持续九年,累死的人成千上万,治水却没有丝毫成就。

    崇伯鲧心急如焚,为了制服这滔滔的洪水,他以身犯险,下令搬运圣山上的“息石”和“息壤”来修筑堤坝。据说息石和息壤具有超强的神性,有着不可抗拒的神力。果然,凡是用了圣山的息石和息壤的堤坝,洪水袭来时都安然无恙。崇伯鲧大喜,便下令在每一段堤坝上都用息石和息壤护理,以对抗凶顽的洪水。这一招果然灵验,洪水绕开河堤流往别处,治水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所谓“息石”和“息壤”,实际上就是圣山上的岩石和粘土。圣山是尧帝的私有财产,是天子观光游览的地方。圣山在当时是不可侵犯的,动用圣山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要向天子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按规定动用。崇伯鲧私自动用圣山的砂石,就等于是藐视天子,因此引起六任帝姜密的极大不满。

    帝密二十一年(丁丑,前2144),崇伯鲧治水初见成效,正欲使人往帝都报喜,忽闻信史传来消息,说天子已经选定舜为帝位继承人,位列三公之首。崇伯鲧大怒,对信史说:“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地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此帝之不公也!。”便使人入朝质问,以示抗议!尧帝姜密问计于虞舜。虞舜说:如今天下有“四凶”为害,崇伯鲧(有崇氏)就是其中之一,要想使天下宁静,必须要除掉四凶,以安民心。尧帝姜密觉得舜的主意很对,便授权给他,让他设计逮捕四凶族的大酋长,然后迫使其族远迁于边远蛮荒之地。

    帝密二十二年(戊寅,前2143),虞舜以崇伯鲧盗用帝之“息石”“息壤”的罪名,将他逮捕治罪,并强行以武力迫使其族人迁往羽山。这时,崇伯鲧的小儿子姒禹已经十九岁,生得虎背熊腰,身高九尺九寸。近年来他一直在跟随父亲治水,他认为父亲治水已经尽力,尧、舜两帝对父亲的处置很不公正,他要求为父亲讨回公道,便指责虞舜说:“如今洪水肆虐,万民受害,治水排险,刻不容缓,怎么能因家父有罪就停止治水呢?希望天子能容许家父戴罪立功,善始善终完成治水大业。”虞舜沉吟良久方说:“你父治水无功,而且犯有重罪,天子不可能再用他领导治水,我看你身强体壮精明强干,不如让我来奏明天子,保举你来领导治水。”就这样,舜把禹带回帝都,向尧帝姜密推荐他代父治水。

    帝密二十三年(己卯,前2142),尧帝姜密任命禹为司空,代替他的父亲鲧领导治水。他认真地研究了父亲的治水经验,觉得父亲“开挖河道,疏通百川,引诸水归海”的治水经验是可行的,并没有什么不对,可见尧帝和舜对父亲的治罪,并非是因为治水,主要还是父亲居功自傲,得罪了尧、舜二帝。

    姒禹总结了父亲治水无功反而获罪的经验教训,十分注意摆正与尧帝和虞舜的关系,处处小心谨慎。他请求尧帝和虞舜给他调拨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同时给予他依法惩治阻碍治水工程的诸侯和部落的权力。尧帝和虞舜见他恭顺老实,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便答应了他的所有请求,对他的治水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于是,姒禹一面继续采用父亲所施行的疏通河道、加固河堤、引百川归海的治水方案,一面挑选一批强壮的勇士组成军队,征讨那些阻碍治水的部族,使治水工程大大加快了进度。

    帝密二十六年(壬午,前2139),崇伯鲧被流放到羽山后,对尧帝和舜又恼又恨,自己全身心扑在治水大业上,辛苦操劳将近十年,非但没有得到嘉奖和封赏,反而落得个流放治罪的下场,真是可恼可恨!可是自己势单力薄,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崇伯鲧暗气暗憋,不久他便恼恨成疾,病逝于家中,终年六十二岁。他死后,遗体被葬在了羽山。他的儿子姒禹因忙于治水,无暇去看望父亲,父亲去世他根本就不知道,因此没能参加父亲的葬礼。父亲死后月余,他才得到凶信,只好望空拜祭,放声大哭。

    帝密二十七年(癸未,前2138),姒禹化悲痛为力量,决心努力完成父亲遗留下来的治水重任,以此取信于天下,赢得民心。他始终认为,他的父亲崇伯鲧是尧和舜迫害致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