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晓瑟 >

第7章

晓瑟-第7章

小说: 晓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历了这许多,冯子康仿佛在一夜之间从少年郎蜕变成男人。由毛毛躁躁变得沉着稳重;由对婚姻一知半解到肩负起家庭的责任;由不懂世事到精于人情。

    新婚第二天,冯子康便对李竹君推心置腹:从小母亲就偏爱大哥,连带着父亲对他也是淡淡的。虽然已经中了举人,家里对他的支持,是有限的,更别提将来分家,能得到的资源,包括财产,只怕很稀薄。

    好在老祖母对他关爱有加。老祖母逝世前,将自己嫁妆里一部分的田地、铺子、金银体己给了冯子康。这些产业在老祖母留下的老仆人精心打理之下,每年都有不菲的收入。

    冯子康将名下的私产,交由李竹君,并且院子里的事务,无论大小,全都由李竹君做主。

    至于那个产下庶女的通房丫头,在李竹君进门之后,抬成了姨娘。冯子康对她不亲近,甚至可以说是冷淡。

    按照规矩,庶女必须养在嫡母身边,但李竹君没有主动提议,冯子康也没有主动要求,这事就这样被两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冯子康给予李竹君完全的信任和尊重。信任她行事能够遵循自我的本心,尊重她作为正妻的权力和职责。

    李竹君怀有长子冯晓信时,婆婆以李竹君不方便伺候为理由,送来一个丫头,开了脸,成了姨娘。冯子康也只是面子上应付了事,除去工作,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陪伴在李竹君身边。

    有时候为她按摩微微肿胀的双腿,缓解抽筋带来的痛苦,有时候为她读书,抚慰她因怀孕而多变不宁的心绪。

    爱情,是春日枝头的那抹嫣红,是夏日清风里的那缕荷香。只有拥有过爱情的人才会懂得,光阴不再寂寞,流年不再冰凉。有一份深情,是洋溢在心底最热烈的温暖。

    何其幸运,繁华三千,却独独钟情一人。有这份钟情,哪怕丈夫一辈子成不了高官,拿不到厚禄;哪怕婆婆刻意打压,大嫂故意挑衅……所有的不如意,都变得可以忍耐。

    李竹君很满足,很幸福。多少次午夜梦回,凝视着身边人宁静的睡颜,她心里无限感激祖父当初的决定。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是多少女子一生的渴求。

    院子里的两个姨娘更是不足为虑,只要丈夫的心在,她们又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嫣然的笑意悄悄地绽放在李竹君的脸上,针线密密缝,似乎要将情意融汇进入这一针一线里。

    庭院深深。

    弯弯的月儿,从云层的裂隙中钻出,晕染着浅浅的华光,似乎在守护着人间的万家灯火。

    第二章

    清晨。

    雪后初霁。

    天空好似被清水浣洗过,澄亮,明净。空气好似被细纱过滤过,清新,醇和。

    阳光,极淡极薄,柔柔的,像一抹胭脂,惊艳地扫过天际。

    雪还未化尽,宛若一支白色的画笔,将大地勾勒出如同水墨画般的轮廓。

    这一日,冯府门前车马如龙,人声鼎沸。

    冯府老太太将带着府中的小姐们往东麟山普度庵上香。府里的大小管事,丫头、仆妇,早已经备好了一应物品,只等着一声令下,随即出发。

    大太太郑秀涵,三太太李竹君虚扶着老太太的手臂步出府门。她朝每个向她问安的管事们微笑着,然后踩着脚踏,上了一辆翠羽华盖车。二太太跟在后头,提着一个食盒,交给老太太的贴身丫头兰香:“山路颠簸,可得仔细照顾好了。”

    兰香脆生生地应道:“知道了。二太太放心罢。”

    五小姐冯晓磬今日一身粉红地绣缠枝花立领棉绫褙子,水红色百褶裙,眉不画而黛,唇不点而朱,十分娇俏。

    她上前,小声地在大太太耳旁嘀咕着,只见大太太含着笑,微微地点了点头。冯晓磬高兴地提起裙摆,飞快地跳上了翠羽华盖车。

    老太太正舒服地倚靠着软枕,冷不防被冯晓磬突然闪进的身影吓了一跳:“你这丫头,怎么忽地就跳上来了?别淘气,仔细撞头。”

    冯晓磬刚一坐下,就亲热地挽着老太太的手臂:“祖母,就让磬儿跟您一辆车吧,一路上也好为您端茶倒水。”

    老太太伸手,点了点她的俏鼻,嗔道:“伺候我的丫头婆子一大堆,哪里就用得着你来端茶倒水。你这猴儿,莫不是有什么小心思?”

    冯晓磬歪着头,水汪汪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的:“哪里有什么小心思,磬儿就是想着好好伺候祖母。至于,祖母车上香喷喷的吃食,我只是顺便占个光。祖母,好祖母,您就应了磬儿吧。”

    老太太笑着拍拍她的手:“好,好,祖母就喜欢磬儿活泼伶俐的性子。”

第9章() 
另一边厢,二小姐冯晓笙,三小姐冯晓笛,四小姐冯晓琴,六小姐冯晓瑟,同坐一辆七宝朱缨华盖车。

    冯晓笛一身嫩黄地绣折枝梅花长袄,云白色马面裙,白皙的脸庞清雅娟秀。她环顾左右,问:“怎么不见五妹妹?”

    坐在她身旁的冯晓琴,秀眉大眼,容貌中透着一股英气。撇撇嘴,理了鹅黄色百褶裙裙摆:“她跟老太太共乘一辆车。”

    冯晓笛张口,就见冯晓瑟捧着喜鹊绕梅黄铜手炉,眼观鼻,鼻观心,装作什么都没有听见。想了想,又将要说的话压回肚子里。眼角的余光瞥见冯晓笙,只见她瘦削的肩膀,纤细的腰身,下巴尖尖的瓜子脸显出了两分狐媚的气息。她的双眼一直专注地盯着手腕上的金累丝素手镯,若有所思。

    冯晓琴见车子里一片静默,人人都跟没嘴葫芦似的,冷笑着道:“五妹妹贯会在老太太跟前卖乖,哄得老太太只宠着她。前儿不是将六妹妹看上的红珊瑚串子给抢了。六妹妹脾气也是真真好,并不理论,若是换了我……”

    她的话还没说完,便被冯晓笛呵斥:“住口。”她压低声音:“老太太是长辈,我们只有遵从,怎能在背后浑说是非。”

    冯晓琴贝齿紧紧咬着嘴唇,心知这话传出去了自己必定落不了好,不由得暗自懊恼实在沉不住气,口没遮拦。

    前头小厮骑马开路,车轮渐渐往前滚动。

    街道两旁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人们,七嘴八舌地:“这是哪家的贵人出门呐?这么大的阵势。”

    “瞧见没有,前头打出了‘冯府’的牌子,听说这家府上,出了一位娘娘呢。”

    “怪不得,原来是皇亲国戚呀。”

    陪同出行的小厮、仆妇们听见了周围不间断的议论,立时抬头挺胸,满面生光。

    东麟山位于中京城的东部,距离京城二十里,以险峻奇石而闻名。传说上古时,此处是麒麟的故乡,故名为东麟山。

    普度庵修建在东麟山深处,周围飞瀑流泉,古树参天。传说数百年前,无虑师太路经东麟山时,见阳光所照之处,彩瑞千条,在一片吉祥平和之中,她顿悟禅理,修建了普度庵,意为普度众生之意。

    寒冬时节,远山的绿意褪尽,换上了苍凉的灰色。繁花落尽,只偶尔看到一些不知道名字的小野果。

    冯府大队人马沿着蜿蜒的山路行至山腰,迎面便见一处茂密丛林。山路穿林而过,狭窄,陡峭,不再适合马车行驶。请示老太太之后,众人便下马、下车,步行上山。

    青石小径通幽,台阶蜿蜒而上。台阶的缝隙里,长满了浓密的青苔。小径两旁,各有一块硕大的黑色石头。年深日久,风吹雨淋,黑石圆润得仿佛被细心打磨过,巨门一般,守卫着门户。

    “祖母,您小心脚下。”冯晓瑟搀扶着老太太,说道。

    一旁的冯晓磬不甘示弱,连忙上前,甜甜地说:“祖母,我来扶着您。”

    老太太和蔼地笑道:“祖母晓得。你们也仔细些。”

    拾阶而上,只见远处峰林密集奇美,近处藤蔓缠绕。山路峰回路转,涧水淙淙。越往上走,便觉得云雾缭绕,行走其中,仿佛立于云端,飘渺如仙。

    群山巍峨,峰峦高耸,给人以一种神秘的威严之感。就连平日最为活跃,最会讨喜的冯晓磬,此时也是静静地行走着,不敢发出些许杂音。

    穿过密林,豁然开朗。有一块长宽百多丈的坪院,檀烟缭绕,花草含香,普度庵就在眼前。

    老太太停下脚步,手里的丝帕轻拭额头的一层薄汗,深深地呼吸着山涧里的清新空气,疲劳似乎消减不少。她举目环顾浩瀚林海,双手合十,虔诚地:“宁馨安详,果然是佛门圣地。”

    老太太严肃地吩咐道:“每一位主子只带两个贴身丫头,其余人等就在庵外候着。谨记,不准大声喧哗,免得扰了佛门的清静。”

    “是。”冯府众人齐声应着。

    入得庵门,只见高墙、深院,飞檐、斗拱,无比庄重森严。

    庵堂正殿供奉着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佛像。菩萨神态慈祥,一手捧净瓶,一手拿杨枝,眼神超然尘世,凝聚着普度众生的光明。

    老太太带着几位小姐先净手,而后接过女尼点燃的柱香,高举过头顶作揖,再把柱香插进香炉里。

    老太太双膝跪在佛前的蒲团上,实实在在地磕了三个头,而后双手合十,双目紧闭,默默地祷告着。

    耳边响起阵阵木鱼声,还有幽幽的唱经远远传来。

    “阿弥陀佛。”普度庵的主持无心师太走进正殿。

    老太太闻声,回头一看,连忙抬手,让丫头将自己扶起,见礼道:“见过师太。”

    关于无心师太的传说很多,有说她精通观星之术,能卜吉凶,问未来;有说她精通相面之术,能断吉凶,测夭寿;还有说她已经年过百岁,却依然年轻。加上她广结善缘,就连京城里的皇公贵胄都要礼遇她三分。

    “施主好。”无心师太一身缁衣,浆洗得青中泛白。她身材不高,很消瘦,皮肤光泽细腻,眼睛炯炯有神,十分清澈,实在是无法让人看出实际年龄。

    “清风明月,听庵堂内经声悠扬,深感佛法无穷。”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渡无缘之人。施主有慧根,乃是自身福泽深厚。”

    老太太恭敬地对无心师太说道:“久闻师太法力神通,今日老身带着孙女们来进香,不知是否有缘法能得师太指点一二?”

    冯府老太爷朝堂高升,大小姐后宫晋位,府里待嫁小姐的身份也不可同日而语。两个建立了姻亲关系的家族,必须有助于家世的利益,有助于人脉关系的拓展。如若能得无心师太的一句赞赏,对小姐的闺誉,是很大的提升。

    当年,中书省中书令文正道之女文采薇,年仅六岁,与家人前往普度庵时,偶见无心师太。无心师太观文小姐面相,赞叹道:贵不可言。

    文小姐十二岁时被长钦帝亲点为太子妃。两年后,长荣帝薨。长恭帝即位,太子妃正位中宫。果然应了无心师太的断语。

    无心师太含笑,未答应,也并未拒绝。她的目光在跟随老太太身后的几位小姐身上,缓缓地扫过。

    无心师太的本领,冯晓瑟也略听说过一二,她好奇地看着无心师太。逆着光,只觉得师太的瞳孔变得漆黑,越发的深邃,仿佛能够看透世间的一切,让人有股强烈的压迫感。

    目光落到冯晓瑟的身上,无心师太平淡的脸色微变,眉峰紧蹙,像是自言自语:“难道天数竟然是应在此处?”

    正殿内很安静,无心师太的声音虽然低沉,但所有的人都清楚地听到了。

    老太太有些急躁,迫不及待地问:“师太,可是有什么不妥之处?”

    气氛变得凝重,几位小姐也不由得紧张起来,既害怕,又期待着无心师太将要说出的话语。

    无心师太脸色很快地恢复如常,淡然地:“行善积德,自然平安顺遂。”

    风马牛不相及的一句话,让未达到目的的老太太很是失望,但她毕竟老练,明白无心师太并无意再多说什么。很快,笑容又堆满脸庞:“多谢师太指点。师太面前,老身也不兜圈子。今日前来,还有一事相求。”

    “施主请说。”

    老太太伸手指了指冯晓瑟姐妹,说道:“还请师太为她们姐妹安排一处休息的地方。”

    听老太太的话,无心师太便知她所求必是相当的隐秘,连府里的小姐也未曾告知:“无边,你带着几位小施主到后殿禅房歇息。”

    无边从无心师太身后走出来,她年纪很小,约莫十岁的样子,双手合十,应着:“是。”

    无边不紧不慢地走着,一路都未说话。到了禅房之后,又送上香茶,然后悄然离开。

    禅房内很干净整洁,点着檀香,袅袅的轻烟在空气中盘旋。

    冯晓磬东张西望,见禅房内一片寒素,不禁觉得十分无趣。因着在普度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