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压寨相公要崛起 >

第204章

压寨相公要崛起-第204章

小说: 压寨相公要崛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语着:“这次虽然你骂了我,但是骂的对。虽然此次和亲还是要继续,但是想来再过几年,我必然会像你的那样,做到这一切。”

    想及此,端木易攥紧了拳头。

    阮向萱这边,一向秉承后宫不得干政的原则。即便是端木易应允,也仅仅是将那最后几句话读完。跟随端木易这么多年,自己枕边人的心思阮向萱哪里不懂,此时看完李子勋的话,心里也颇有感触。“没想到,一向不太喜欢参与这些事情的李子勋如今却会出这样的话来。臣妾对他可是另眼相看了。”

    苦笑着转身,端木易看着阮向萱:“不仅是你,便是连我都看他了。原本还想着他要是的没有道理,定要好好收拾他一番。没想到我看着自己被骂了扬扬数千言,却因为数十个字便连生气都做不到。”到这里,端木易自己都被都笑了。阮向萱那边也是含笑对着端木易道:“君明臣贤,所以这才是盛世之兆啊。”

    面对自己最心爱的人如此夸奖,端木易也有些得色。不过很快就平复了心情,对着阮向萱讲道:“李子勋这些话,确实的在理。只是如今和亲已经是朝堂既定的事实,我要是朝令夕改,有失人君之道。何况此次和亲也不是完全像他所,于欣国没有半好处。”

    “这些事情陛下与朝中重臣商议便是了。”阮向萱并不会因此擅自给端木易出主意,因此暗示着。

    端木易哪能不知道阮向萱的心思,笑着一声:“你啊。李子勋这小子这段时间可是立了很多的功,如今他已是益州男爵,职司调动太过频繁也不好。既然如此,年节将近,那便赏赐他钱百贯,绢五匹,另赐弘文馆所藏珍本复刻百本。”这年头能够有胆魄逆流而上的不多,李子勋就凭一句话,已经值得端木易给他赏赐了。

    说完喃喃自语:“要不是他性子还是有些跳脱,我是真想将他叫到身边委以重任。”

    还好这句话是低声的,便是连阮向萱都没有听到,不然会在京城掀起多大波澜。叫到身边来委以重任,那就是要成为天子近臣。而天子近臣除了三省六部的主官,也就起居郎中书舍人以及内侍这几个职位。再联系李子勋的品秩,那便是中书舍人和起居郎这样的官职了。

    要是让别人听到,此刻岂不是会惊掉了下巴。要知道李子勋可是出身极低的,现在他凭借自己的本事得到益州男爵的称号,已经惊掉了一地的眼镜,如果在进一步,那肯定会惊动整个欣国。

    中书省接到中书舍人拟的旨意,所有人都大感疑惑。这没有任何理由的赏赐,明显不合制。难道这李爵爷并不得陛下的喜欢?看过文书以后,立刻就有老臣出来强烈反对,应和的人也不在少数。

    这些反对的臣子只好带着还未通过的圣旨去找端木易。

    “陛下,对于李爵爷的封赏,没有任何理由和依据,中书省再三讨论,决定驳回。还望陛下海涵。”虽然很客气,但是结果却让端木易一阵惊愕。这些天也没有出多少旨意,端木易居然都忘了中书省不同意,他自己也没辙。

    没办法,只能跟他们好好解释。

    “你们也莫太早下结论,来,让你看看今日李子勋递上来的奏疏。”话间便让王德将奏疏给拿下去给他们观看。

    这倒是让那些中书省的官员愣了一下。李子勋的品级不够让他的奏疏直达天听的,而且正常程序下,不是应该先经过中书省,然后才到端木易的手上么?怎的如今自己这些人什么都不知道,李子勋的奏疏便到了端木易手上的。

    看着这些官员一脸的不解,端木易解释道:“他是通过慕容世子的手递上来的。”

    一听端木易解释,这些官员才了然的点了点头,然后翻开手上的奏疏便仔细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中书省的官员就觉得这事儿有些耐人寻味。端木易是有找骂倾向还是咋滴,看到大半压根没端木易一句好话。相反的,还有些直接讽刺的,让中书省的官员都觉得有些太刺耳。因此这些官员有些迟疑,犹豫着要不要继续看下去的时候,抬头对端木易:“陛下,这个,实在有些”

    中书省的官员说不下去了,总不能说你也太爱找骂了吧。

    让这些官员惊讶的是,端木易微微笑着促催他:“你们且继续往下看。”

    在惊讶之中继续读下去,直到最后一句,中书省的官员这才明白端木易不生气的原因。他们都是跟随端木易多年的老臣,自己这位陛下的性格他们怎么会不了解。在突厥一事上,端木易的态度,大家都有目共睹。李子勋正是用一句话,便把之前所有的叫骂给盖过去了。

    这样契合端木易心思的话,要是他还不激动到赏赐,那他就不是端木易了。

    “陛下。要赏赐李爵爷,现在臣也没有异议。只是这份奏疏既然不能拿出来,那么就要找一个比较充分的理由。不然即使臣同意,中书省还是不会通过的。”

    “这个好办。你就以李子勋这些日子以来,对皇子公主教导有功。想来以这个理由赏赐这么一东西也不会有人什么了。”端木易统揽全局,这样的理由随时都能找一大堆来。此刻出的这个理由,已经完全能够堵住满朝文武的嘴巴了。

    中书省的官员向端木易一拜,之后回道:“既然如此,那么微臣这便去办。想来这个原因确实不会遭受众臣的反对。”完便自行退去。

    赏赐的事儿流程快到人们有些不可思议。头天端木易才将旨意下发给中书省,第二天便有奉礼郎带着一堆财帛去往李子勋的住处。

    听闻端木易给他不少的赏赐,李子勋自己也惊呆了。原本以为这回上疏恐怕是被端木易一阵训斥的命。没想到居然有这样的结果。不过这种事情干一次就行了,再多怕是要让端木易记恨。

    过来传旨的是李子勋的熟人王德,他也看出了李子勋的疑惑,便好笑的摇了摇头。一边大笑一边指着李子勋道:“李爵爷,怎么在这个时候又犯了迷糊。陛下看您那奏疏的时候,我就在现场,当时陛下气的都扔到地上了。也就恰好碰到皇娘娘后前去,将陛下劝了一番。这才勉为其难读完。”

    顿了顿王德又道:“中书省的官员曾经说过一件事情,虽然含糊,但是肯定能为你解惑。他的原话是,李子勋这厮,将陛下好生讥讽一番,没想到就因为最后几句话便让陛下熄了怒火。满朝文武,也就他跟丞相司马锦两人能够做到这个程度。若非此次实在有些与朝中格格不入,他这本奏疏,已经能下发州县了。”

    听完这话,李子勋便知道端木易为什么赏赐他了。原来是不能让自己的奏疏起了坏头,但是那奏疏上的话却偏生说到了端木易的心里去了,所以这才有了晚来的赏赐。

    叹口气,李子勋对王德拱了拱手,随后道:“小子明了,还是谢谢王总管将此番情形转呈小子。不过还是陛下气量容人,哈哈。”

    圣旨颁发完成,王德便提出告辞。

第322章:二人的约定() 
早朝,各位前来上朝的官员分着官职和品阶依次排列下去,两条长龙分列大殿两边,一眼都望不到边。端木易进来做到龙椅上的时候,听着下边一阵山呼万岁,那声音便是在整个大厅中也回荡了十数遍才停歇,让他心中满是高兴。

    相比前几年,国家内忧外患让自己很是郁闷,今年好了很多。突厥内乱,国内安定,而且还有不少以前的叛逆投诚。虽然说中间也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可是在满朝文武的通力合作之下,也是平稳地度过。

    再加上前些天的西部突厥前来请求和亲,形势是一天天向好的方向发展,端木易也稍微有些志得意满。

    当然了,这还不是他要彻底满足的时候。距离他内心的宏图,现在还远着呢。

    朝会的第一项便是众臣汇报这一年自己差事下的情况。那些完成的好的,端木易自然不吝夸奖和赏赐,至于做的差的,也有告慰的。但是那几个连年将自己的之下搞的一团糟的,端木易也用了手段,实实在在鞭笞了不少官员。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端木易越来越有当皇帝的风范了。

    一场让不少人胆战心惊的汇报完毕之后,此时便到了议论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前来请求和亲的突厥使团。

    这阿布斯失力也是个深谙欣国文化的,虽然一嘴的官话说的实在不咋的,但是应有的礼节是一点也没有落下。

    在鸿胪寺的帮助下,阿布斯失力也主导着写了一份花团锦簇的贺词。此刻见轮到自己,便带着贺词和礼单走上前去,对着端木易一拜,说道:“西部突厥统叶护可汗属下阿布斯失力,代我家可汗恭祝欣国皇帝陛下龙体恭安,欣国千秋鼎盛。”

    说完以后一躬身,将贺词和礼单呈过头顶。

    这是做足了姿态,除了那别扭的欣国话,礼节是一点毛病都没有。众臣也习惯了这突厥人的话,倒是对他的贺词和礼单相当感兴趣。于是乎眼睛全都盯在那空悬的两份文书上边。

    端木易嘴角含笑,说一声免礼,确实支使随身内侍下去将贺词和礼单取来。毕竟这是番国送的,端木易也觉得比较特殊,便让内侍将两份文书挨个念了一遍。

    这不念不知道,一念吓一跳。没想到统叶护可汗为了此次和亲,居然下了如此大的本钱。

    “大宛名马百匹,美玉百斤,银制大鼎一尊。”仅仅是这三样,其价值就超过了上百万贯。听完这三样有些大臣都惊呆了,什么时候突厥人有这么大的手笔了。不过另一方面也证实了统叶护可汗的诚意。

    很多人都点着头,含笑听着接下来的东西。

    接下来内侍只念了一句话,但是正是这句话,让大殿内所有人都感觉到了一丝疯狂。

    “汗血宝马一匹。”六个字,上到端木易,下到两旁的内侍,此刻都处于呆滞状态。那可是汗血宝马啊,草原上民族最珍贵的宝物。古往今来,基本上很少有听说过西域将这种宝马进献到中原来。没想到端木易居然就这样得到了一匹。

    看着有些呆滞的群臣,阿布斯失力有些得意地说道:“我家可汗听闻欣国皇帝陛下乃是马上的皇帝,想来必然对好马也有特别的钟爱。因此搜罗了我西部突厥数百万顷土地,终于在一处野马聚居地发现了这匹宝马。还望欣国皇帝陛下不要嫌弃。”

    嫌弃?嫌弃个鬼。

    这是汗血宝马啊,不是一般普通的马,便是之前那所谓的上百匹大宛名马加起来,也不如这一匹好不好。

    端木易收起自己内心的震撼,和颜悦色地说道:“统叶护可汗的诚意我已经收到,此番回去,请转达我对统叶护可汗的感谢。仅此一件礼物,便让我十分满足了。遑论美玉良马。至于和亲的事情,想来鸿胪寺的官员已经告诉过你。不过今天我还是要再郑重跟你说一遍,我欣国同意将宗室公主嫁到西部突厥,相关的事宜已经在准备。到时候知会你家可汗,我等便将公主送过去。”

    听到端木易的话,阿布斯失力也终于放心了。他知道中原有句金口玉言的话就是形容皇帝的,想来今天端木易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说出这番话,就代表着事情已经确定下来。因此也相当开心地对端木易一拜,不停表示着感谢。

    一场和亲就在这么皆大欢喜的情形中有了结果。至于接下来到底要怎么处理,那就是下臣们该忙乎的事情了,也不急于一时。

    而在普天同庆的时候,李子勋府上却没有这样欢喜。

    自从得到和亲确定的消息之后,李子勋的心里就有种难言之意抑于心头。

    虽然李子勋知道这一时期的和亲,意在以欣国和突厥的姻亲关系来换取欣国一时的安宁,以便欣国能够争取时间休养生息,增强国力。

    但是李子勋知道和亲的效果必然不会得到很大的作用。

    就像前世的汉匈和亲一样。从汉高祖九年至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是属于西汉和亲政策的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和亲,意在以汉匈姻亲关系和相当数目的财物来换取匈奴停止对汉边境的掠夺,以便争取时间休养生息,增强国力。

    然而,汉初的和亲政策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匈奴的南下入侵并没有停止。文帝三年(前177年)夏,匈奴入居河南地,侵上郡,杀掠人民。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14万人入朝那肖关,杀北地都尉,掳掠人民畜产甚多,其前锋部队甚至进至雍、甘泉附近,并烧毁回中宫。从公元前166?前162年间,匈奴日骄,每年入侵汉边境,杀戮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余人。景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逐步强盛,匈奴经常小规模入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