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细沙河 >

第58章

细沙河-第58章

小说: 细沙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脖子根。但毕竟有过教训,也不敢还口了。

    王大根家的指着那帮妇女说:“看你们这个浪样,哪辈子没看过标致小伙儿,告诉你们,这样的都是银枪洋蜡头,中看不中用。”

    那些妇女就起哄,“你个养汉老婆,不定养过多少了。”然后又笑。

    秦秋智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大吼一声:“你们他妈的闭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听你们放骚的。”这话一出口,全都愣了,包括镇里的两位美女。秋智自己也吓了一跳。

第119章 国人的智慧() 
王大根家的一愣神,说:“我们忘了你是来工作的了,那我就证明给你们看。”把手就伸进裤裆里,她穿的是松紧带的运动裤,掏出东西就砸向秦秋智。

    几人猝不及防,秋智想躲已经来不及了,赶忙用手接住,一看是血淋淋的卫生纸。拿到手里也愣住了,妇女们也愣住了,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声。这时又来了一些人,也有男人,都在哄笑。计生办的拿出一个塑料袋,装进去,尹主任掏出手绢里给他擦了半天,几人回去了。后边留下的是一阵阵哄笑声。

    秦秋智心里有事,又回到了三小家,三小两口子在收拾东西,许多邻居都在劝他。三小看到大智又回来了,有几分诧异,问:“又回来干啥,又想打人吗?那天是我不对,这事一笔勾销了,你要是再找后账,我们这多人,任你是霍元甲也囫囵不了。”秋智一言不发,手里拿着五百元钱,把三小手拉出来,往手上一放转身就走。三小和邻居们愣了半天。等三小反应过来,秋智已经快到大门口了。

    三小说:“兄弟,我不能要你的钱。”

    秋智也没回头,大声说:“是你四兄弟王猛的钱,让何根生捎来的,记住,是何根生。把社会抚养费交了吧。”说完自己的眼泪先流了下来。

    秋智回到村政府,洗漱了一下进屋,看屋里有十多个人。菜已经摆在桌子上,六个大盘子,中间一个大盆,一个大塑料壶装的白酒。大智想起李奇的话,笑了。尹主任看到了,奇怪的看了他一眼。王副镇长看他进来,站起来打招呼,让他快坐下,亲自给他拿碗筷。大家都自己盛饭,二米饭,喝酒就自己倒。村书记、主任、会计都陪着。吃完饭,大伙儿脸都红扑扑的。

    过了几天,秋智给新家置办一些东西,秋华和姐夫来收拾一下,秋智就搬了进去。二姐和二姐夫准备伙食,办公室里的人要来暖灶。秋智给二姐夫二百元钱买菜。秋华问秋智哪来这么多钱买房子,妈一直在怀疑。秋智给家里人报的是两千多块钱买的,拉了饥荒(借了钱)。

    秋智说:“二姐,我都和妈说明白了,她总是怀疑我,我刚到镇里,想贪污受贿也没那地位呀,砸明火又没那胆子,都是干干净净的好钱。”

    尹主任和施静来了,先来做饭,看看都弄得差不多了,说了一些客气话,整的秋华都不好意思,自己倒成了外人了。

    看看五点半了,秋华说:“东西都备好了,那你们就受累了,我们得回去了。”尹主任和施静就留他俩吃饭,没留住,又一直送到大门口。秦秋智看着也挺滑稽。晚上办公室的人都来了,秦秋智有些怕尹主任,对她心存戒备,吃饭时都很正常,秋智觉得自己想多了。倒是施静,大伙儿总是起哄他俩,给他俩开了荤段子玩笑。

    大家都很开心,临走时,尹主任说:“张书记要计、划生育第二阶段总结,要交到要县里,小秦写吧。”

    送走了客人,时间还早,秦秋智睡不着,干脆写材料吧。回想这段日子,这个计生工作真是不容易。秦秋智自幼读书,下笔如有神助,可是他发呆了一个小时,就是写不出来。没办法,自己又重新泡了茶,喝了一杯提提神,换个思维,理清思路,洋洋洒洒,一个多小时写完了。

    转眼进入了处暑时节,细沙河两岸被一片片茸黄色所覆盖。玉米的叶子也失去青壮年时期的翠绿,发乌的叶尖上镶着黄色的金边,高粱叶子比较下稍绿一些,但高粱穗已经青中泛出了红色,谷叶已经完全黄了,被沉甸甸的头压弯了腰。各处都散着初熟果实的清香味。

    今天是礼拜天,秋智妈告诉大伙,去圆场,就是整理大场院。一般都是自己家的地,种上早熟作物,收割后,把地深翻,把作物的茬子捡走,做成场院,把高粱、谷子、黄豆运到这来打晒。

    大家早早地吃完饭,秋智妈带着大伙来到老场院。这选地有讲究,太高了不行,太招风,低了也不行,太避风。得是一个通风好又不刮旋风的地方。在生产队时,整个队里只有一个场院,和一般学校二百米跑道的操场那么大,宽敞气派。联产承包后,都是几家一个,秋智家场院圆场时干活人不多,用场院时人可不少。德明家的几个儿子,秋廉家,有时秋智的四姨也来凑热闹。

    今年秋智家的这块地是黍子,已经熟透了,必须早来掐掉穗子,晚了,没了露水,就会掉黍粒子。到这后,秋智妈带着秋仁媳妇、立雯掐穗子,秋仁带着其他人拔黍秸子。今年雨水多,直接连根拔,不用再捡茬子,但是这黍秸子也不能糟蹋了。家里有泥瓦活时,还得用黍秸子做穰秸,把泥巴黏连在一起,如脱坯等,是其他东西所不能替代的。家里没有的只能东求西借。那时的农村人都很朴实,没有人想把它卖给别人。秋智非常佩服国人的智慧,这一草一木都能用得恰到好处。

    秋智妈几个人把穗子都放在了大麻袋里,坐在那看着他们拔秸子。除秋仁外,他们都带着手套,马上就拔完了。德明老叔赶着马车来了。秋仁马上说:“你们快摘下手套。”

    大伙愣神的功夫,德明已经看到了,嚷了起来,“老九,你们干活也下点力,直着腰板干活,还带着手套,那还干啥活!都回家吧。”秋智几个人相视一笑,也没回口,知道他也就那么一说。老叔是一个实诚人,没有那么多故事眼子,这几句话无非就是显示一下权威而已。秋仁走过去接住马,这马一瘸一瘸的。

    秋仁说:“老叔,这马掌挂了时间不长,咋地?又不行了?”

    德明说:“可不是,再不去十家子了,他们远不如老李家。”

    秋仁说:“过晌让秋智赶车去李三那再挂一次。”德明没说话,算是同意了。

第120章 初次赶马车() 
这李三是老李大娘的小儿子,他的手艺不错,从小和亲叔叔学手艺,把叔叔打铁、挂马掌的活都继承了,秋仁很奇怪,老叔为什么舍近求远。悄悄地问了一下秋仁。秋仁告诉他,老叔和李三两家是地邻(田地挨在一起),德明家的硬说李三挤了她家半条垄,弄得沸沸扬扬,最后惊动了镇里。经过重新丈量,不是李三挤了德明的地,而是德明他们挤了人家半条垄。德明气得把老婆孩子臭骂了一顿,再也不好意思去李三家了,每次都跑到十家子去挂马掌。

    秋仁说:“你们都过来,把石礅子和碌碡搬下去。”几个人跑下去,石礅子都已经绑好了,秋仁把两个大木杠子穿在绳子上,几个人费力地抬了下来。秋智有把力气,和秋仁他俩抬到地边。德明已经把碌碡套在马上,马拉着沉重的石磙子飞速地旋转。一道道印子留在后面,这只是简单地压一遍。

    看都已经平整了,秋仁和秋智开始抡着石礅砸起来,这是为了砸实。砸了二十多分钟,德明和秋信接过来再砸,秋信刚刚高中毕业,没长成呢,十八十九力不全,二十五六正当年。他这个年龄看上去高大魁梧,却没有长劲,礅了几下子,就见汗了。

    秦德明眼睛一直往来的路上瞄。秋仁知道,他在等秋荣和秋昌来。这毕竟也是他们要用的场院,也知道他们不会来的,因为已经是中午了。大晴的天,秋老虎时令,火辣辣的太阳照着。德明虽然六十多岁了,倒没见着咋样,秦秋信的脸上全是汗,滴滴嗒嗒地往下流。立武上去礅了两下,笑着放下了。秋智接了过来,他一个人顶着秋仁和德明,到了十一点多,总算完工了。中午太阳晒一下,下午再礅一次,然后再用马拉碌碡压一遍。现在可以收工了。

    秋仁说:“秋智,现在还早,你赶着马车去李三那儿,趁这空闲去把马掌挂了,然后回去吃饭。告诉李三,我和他结账。”

    秋智答应着,问:“是在老李大娘那个院吗?”

    秋仁说:“是,别走错了,东头那家才是,挨着耿老大,再往西就是耿福家了。”

    立武说:“我和你一起去,我知道路,从小卖店和浴池那走,前面就是他们家。”立雯也要去,秋仁喝止了,谁也没让跟着。秋智过去牵马,哆哆嗦嗦的不敢。秋智妈早想到了,看了一眼,低下头装作看不见。

    德明哪里知道秋智怕这畜生,看他磨蹭,训了他几句,“大智,你绣花呢!快去快回,一会人家也得吃饭啊!”秋智嘴里答应着,腿却像灌了铅。

    秋仁忽然想起来了,就要跑过去,被秋智妈制止了。秋智横下心来,牵过马缰绳,用手摸了几下马头上的刘海,说:“乖,听话啊!”看马没有不配合的意思,胆子大了些,牵着马走到车旁边。可是他不会套车,不知道这马是怎么进到车辕子里去的。

    秋仁过来,说:“大智,看着点,在镇上工作,这套活都得会,马是最听话的,不像牛和驴,那犟起来,我都摆弄不了,那真是牵着不走,打着倒退。”嘴上说着,手一分钟也不闲着,先拿套包子套在马脖上,用手抓住辔头,说:“倒,”马就听话地掉过屁股,在秋仁一声声的指令下,倒着进了车辕子。

    秋仁从车上拿下马套,套在马背上,拴上肚带,又拉出夹板放在套包上,拿起鞭子递给秋智,说:“这马不毛,没事的,离车轱辘远点,要不就坐在车耳朵上。”

    秋智胆子也大了,说:“没事,人定胜畜生,连濑歹我都不怕,还怕家畜。”拿起鞭子,喊了一声“驾”,有心想坐上去,还是不敢,边走边赶着马,好在这马掌坏了,马一点一点地走着。秋智放心了,可问题是这车轱辘直啃自己的脚后跟,虽然不疼,也挺耽误事的。

    他一路和人们打着招呼,人们看他很笨拙地赶着马车,也觉得滑稽。有人告诉他,要不坐到车上去,要不扶着车辕子走,就不会压脚后跟了。他试一下,扶着车辕子,果真灵验。他高兴地赶着马车往李三家走去。走进村子,耿志的二小子在拉着车卖豆腐呢,正好秦满囤到满井这挑水。秦满囤喊了一声:“晌午了。”耿二随即喊道:“干豆腐。”秋智奇怪,他卖的明明是大豆腐。耿二又说了一句:“龙王缺伴了。”秦满囤说:“我去做伴了,你可是大跟头。”来往行人都笑了。秋智一句也不懂,感觉他们笑的莫名其妙。

    这段道秋智还是比较熟悉的,这里离满井最近,是满井的出水口。小时候经常在这玩水。

    这李三也都熟悉,快四十岁了,虽然已经秋天了,他还在打着赤膊,拿着锤子在砸着马掌,灶里的煤火呼呼地烧着,旁边的鼓风机呜呜地叫着,一个年轻人在往石槽里加水,看样子是徒弟。这李三也挺苦的,前些年媳妇跳了满井。都说她当时是中邪了,那个时令都已经到了寒露,她竟然不顾自己五岁的儿子,一丝不挂地跳了下去。

    据知情人说,那天两口子在地里用马车往回拉秸秆,媳妇觉得身上太脏了,吃完饭洗一下。那时候立维还没有这个浴池。吃过饭,李三喝点酒,告诉媳妇,把孩子哄睡觉了,她自己洗洗吧,他去立世的小卖店去打牌。玩到十点多回家,孩子还在睡着,媳妇的衣服也在,人却找不到了。亲戚朋友折腾了一夜,天亮后在满井找到了,一丝不挂地飘在水面上。这事也惊动了警方,最后鉴定自杀。大家觉得不可思议,只是越传越神了。

    李三看见秋智进院了,大声说一句:“来了,稍等一会。”小锤子砸在那个通红的马掌上,看看平了,往水槽里一丢,水槽里伴着“滋”一声响,飘起一股青烟。李三古铜色的胸膛全是汗,不时用胳膊肘蹭一下。

    过了十几分钟,停了下来,年轻人递过一个大茶缸,咕咚咕咚喝了一气水,说:“大智,这不是你老叔家的马吗?咋让你来钉掌啊?”

第121章 马也要穿鞋() 
秋智笑着说:“三哥,你现在咋这么多废话了,管谁的马干啥,总之是你的活,有生意不做那不是傻蛋么!”

    李三笑着说:“也是,不要忙,半个点完活,你先进屋坐会吧。”

    秋智知道这都是客气话,说:“不坐了,过晌还等着遛场呢。”

    李三也不废话了。徒弟把马牵到两个木桩前,给马套上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