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最好的短篇小说大全集 >

第246章

最好的短篇小说大全集-第246章

小说: 最好的短篇小说大全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耗子从垃圾堆中出来,抖掉身上的脏土,伸出细软光滑的鼻子嗅闻着,髭须来回摆动。它突然找到一根臭骨头,快活地用前爪抱住,贪婪地啃啮着。小姑娘蜷伏在那里,怀揣恐惧和好奇,她很想继续观察下去,于是心中平静了些。她看着小耗子啃骨头,不留心弄出了响声,小耗子扔下那根只啃了很少一点的骨头,立即跑进垃圾堆,很快就隐匿不见了。

    小姑娘露出了笑容,她想:小耗子是不是怕她呢?它不是当它感到她的存在时就拼命地逃跑了吗啊,真是怪事!难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怕她,把她当作一回事吗?

    小姑娘在喃喃自语,两眼一直盯着那根臭骨头,无疑,那小耗子一定饿极了,不然它就不会去啃它,乐意把它当作一顿美餐;仅仅在不久前,小姑娘就曾在那垃圾堆上翻寻,希望找到一点下口的东西,就像每晚当她感到饥肠辘辘时所做的那样。这个晚上她除了那根臭骨头外什么也没有找到,她宁愿忍饥挨饿蜷伏一夜也不乐意去啃它。为什么这只夜出的小耗子那么津津有味地一口一口地啃啮这根臭骨头呢?那就是说它比小姑娘更饥饿,比她更需要食物。

    但是,那小耗子为什么要自己出来四处寻找食物呢?

    它没有妈妈照料它,为它保证食物,免得它东奔西跑四处寻找吗?小姑娘知道母亲对孩子们是多么体贴,她们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们获得食物,而且亲手哺喂他们,尽管他们已经吃饱了这只小耗子肯定不知道自己有爸爸和妈妈,就像小姑娘一样;小耗子饿了,就来垃圾堆寻找充饥之食,和小姑娘也一样,彼此多么相似的景况啊这个人间的小耗子好一阵子沉浸在自语中,直到困倦不支,倒在地上睡去,在梦中继续她的遐想。

    第二天,小姑娘做完压在身上的一切家务事,照例饱尝了老妇人的耳光、脚踢和谩骂一到晚上,她就撒腿跑向自己那门后的角落。她从衣服里掏出一小块食物,把它撒在昨晚小耗子出没的地方,躺在破席上,她没有合眼,心里惴惴不安,支撑着不睡,聚精会神地等着。

    一会,一阵响声传到她耳里,她的心颤动了,那光滑的脑袋又显现在她面前,小心翼翼地嗅闻着,髭须来回摆动。不一会,小耗子就在它附近找到了那食物,贪婪地啃啮着。小姑娘高兴地看着它,满怀兴奋和喜悦她已能达到喂食饥饿的小耗子的目的了!

    小姑娘十分得意地看着小耗子,它把一块食物吃得一点也不剩。她立即又扔出一块,正好抛在它面前,小耗子向后退缩了几步,表现出惊恐,但很快就回到那食物上,津津有味地啃啮着,同时两只闪亮的眼睛警惕地注视着小姑娘,小姑娘看着它,心里很高兴小耗子坐了起来,两只纤细的前爪抱着剩下的食物,好像想有意延长享受的时间这幅动人的景象多么使小姑娘心神激荡,引起她的自豪和喜悦啊!她发出了一声笑声,小耗子刚一听到声音,就立即逃跑了。

    小姑娘感到遗憾和怅惘,她问自己:小耗子是因生气躲起来了吗?还是它感到小姑娘在嘲笑它,它不愿成为嘲笑的对象?还是它由于害怕,误解了小姑娘的意思,以为她要伤害它而跑掉了这小耗子都想错了,她既没有嘲笑它,也没有对它心怀恶意难道小耗子不知道她是多么同情它,给了它多么纯真的友爱和亲昵?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姑娘不断地取悦胆怯的小耗子,加强对它怀有的亲昵和友爱她发现,一种非常亲近的东西把她和这个小生物联系在一起,她俩的生活有着明显的共同之处,她俩在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又是多么相似啊!

    小姑娘非常乐意和小耗子在一起度过夜晚的一些时候,当屋子里一片黑暗,四周死一般沉寂时,她对这亲切的晚会感到真正幸福。这对她消除长长的一整天为那个瘦得皮包骨头、像根弯干柴棍的丑八怪老太婆干活带来的困苦和劳累是多么重要啊!小姑娘是怎样度过她那劳累的一天的呢?她在屋子里不断地上楼梯,下楼梯,在它的每个角落奔来跑去,一刻也不停,没有任何人对她表示丝毫温情她多像儿童们玩的陀螺,那倒霉的东西,他们把绳子紧紧缠在它身上,然后用力一拉,把它扔到地上,它就不停地转动,当它转得慢了,他们就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于是它又转起来,这样循环不止,直到孩子们厌烦了,才把它扔到一边这小姑娘不就是个活陀螺吗?屋里主人们无形的鞭子不停地抽打到她身上,为头的就是那个老妇人。这个屋里的陀螺,当她在夜晚陪伴可爱的小耗子一些时候时,怎不感到自得和亲切呢?

    随着时光流逝,她俩的友情变得牢固了,小耗子再也不怕小姑娘了,它时时走近她,舔食她手中的食物,它在她面前很快活,跳来跳去,不停地戏耍,像个玩物在舞台上表演滑稽戏,以博得观众的喝彩。小姑娘快活地用两眼伴随着它。小耗子戏耍完了,就伏在它伴友不远的地方,用两只闪亮的眼睛看着她,髭须不停地摆动,像在说:我为你表演过了,你有什么对我表演的吗?那时,小姑娘就心满意足地躺在破席上,对小老鼠讲她想讲的故事、趣闻和笑话,有时,她凭着记忆,搜寻出一些耳闻目睹的事情,有时,借助童稚的想象,编造出一些对未来的优美的憧憬。

    就这样,小姑娘十分畅快甜美地度过了许多晚会,直到有一天,那老太婆女主人把她叫去,要她立即到房间的最顶层,去照料一位患病找不到护理的女邻居。小姑娘遵命前去。女邻居得的是风湿病,不能离开卧铺,只能在床上艰难地翻动身体,就像被大铁钉钉在床上一样,起不了身。她蜷缩着,发出阵阵痛苦的呼唤,小姑娘注视着她萎缩的脸,那痛楚和烦躁的喊叫使她震耳欲聋。当病人睡去时,喊叫声和呼唤声停止了,房间里四壁悄然,小姑娘感到异常孤寂,阵阵恐怖袭向她心头。她脑子里常常生发出疑惧和幻想,她看到她面前是一张布满皱纹、露出遭受折磨痛苦神情的苍白的脸,一双半睁的眼睛,投射出忧郁暗弱的微光,两片粗唇突起的大张的嘴,急促地喘着气,像是发出咝咝声的吓人的蛇洞小姑娘心里在想:她是否正在我手中弥留,等着谁来将她搬入坟墓?还是她已摆脱了这可怖而邪恶的世界,即将升入天国?小姑娘想逃跑,但她发现自己无法行动,不能脱身。

    小姑娘最大的忧愁是她离开了她亲密的伴友小耗子,她已经不能每晚给它带去食物了。瞧,它会不会误解她,把她的离去看成疏忽和遗忘?或是它了解屋里发生的事而谅解她?小姑娘一直想趁着黑夜回到她那固定住所,去与她亲爱的伴友相会,哺喂它食物,和它一起度过窃窃私语的夜晚。但是病人像蝙蝠一样地生活着,夜里不睡,白天打盹,小姑娘一直没有找到离开的机会,她一直守在病人床前,等待着时机。

    一天早晨,小姑娘照例守护在病人身旁,屋子里一阵嘈杂吵嚷,喊叫声、欢笑声传到她耳里,她仔细地观察和搜听着。她离开房间,站在楼梯口,向下观望,看见屋子底下围着一群人,有房主人和邻居,大部分是孩子,只听见他们在喧嚷,他们的吵闹声盖过了男人们和女人们的声音。小姑娘能够搜听到老太婆女主人不断重复的声音:“终于把你逮住了,这家伙你逃不出我的手心!”小姑娘出于强烈的好奇,从楼梯口跑下来,看见一群人围在那里,老太婆主人的话听得很清楚,她在说:“你咬坏了我的所有衣服,偷吃了我的所有食物今天你终于逃不掉了,该死的东西!”

    一阵吱吱声传到小姑娘耳里,这声音对她是那么熟悉。吱吱声被一阵欢笑和嘈杂所淹没小姑娘一阵颤抖,她快步跑到楼梯的尽头。这时人群已离开屋子走出胡同,关上了门。小姑娘躲在门后,从缝隙中向外窥望。她把门打开走了出去,围着老太婆女主人的人群正好闪开一个缺口,小姑娘走进缺口,看到女主人手上拿着一个笼子,里面一个黑色的东西在不停窜动,被笼子的丝栏关着跑不出去。

    小姑娘一阵心慌,好像有一只铁掌压在脖子上,使她喘不过气来,她赶忙引颈翘望,仔细地注视着笼子,以便把事情弄得更明白。她挤过人群,朝着老太婆女主人走去,迎面立即看到一个细小的脑袋,两只闪亮的眼睛和摆动着的髭须,脑袋上的毛发蓬松着,满是血痕,几乎分辨不出样子来小姑娘的目光和小耗子的目光相遇了。小姑娘注意到,小耗子停止了在丝栏后面的窜动,走过来望着她,她听见它大声的吱吱求救声,她猛地向笼子扑去。但是人群围着老太婆女主人,笼子从小姑娘眼前消失了,吱吱的求救声在令人窒息的空气中不断发出回响。

    老太婆的声音在说:“拿汽油来,给这个下贱东西身上点上火,把它放在胡同里,这才好看哩,孩子们!”孩子们一阵欢叫声。小姑娘站在屋门旁,浑身发抖,泪水从眼角里涌流下来。

    老太婆手里拿着汽油瓶,把油一滴滴地浇在小耗子身上。她一边点燃火柴一边喊道:“把所有房门都关上,不要叫耗子跑进去了,否则要引起火灾!”

    门都关上了人群看见一个火球从笼子里跑出来,四顾仓皇。小姑娘站在门边看着火球,她的身体也像被火烧着一样,越烧越猛

    小姑娘看见火球向房子跑来,她立即伸手推开房门,火球很快跑了进去,小姑娘随即跟了进去。老太婆女主人在大声地吼叫和咒骂,她跌跌撞撞地用尽力气推开门,她刚一进去,门就砰的一声锁上了。

    人群中一片惊恐,团团围在门旁,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舌头都僵在喉咙里说不出话来。人们异口同声地惊喊道:“大火烧着房子了!”

    一个身穿长袍的女人走上前说道:

    “小心,不要靠近房子这是只受了魔法的老鼠,红色精魔附在它身上了!”

    人们惊恐地议论着,房子里火越烧越大,从里面发出了可怖的求救声,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走上前去。

    大火在咆哮,噼啪声响彻天宇!

    郅溥浩译

    作品简析

第二章 纳吉布·马哈福兹() 
纳吉布马哈福兹(1912—),埃及着名作家,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阿拉伯语作家。1930年,他进入开罗大学文学院哲学系学习,接触了西方各种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大学毕业后,他一边留校工作,一边为一些哲学杂志撰稿。19世纪20—30年代的埃及正处于反帝爱国斗争的革命风暴之中,马哈福兹发表的三部表现爱国主义的历史命运的嘲弄、阿杜比斯、埃伊拜之战,声名渐起。40—50年代是马哈福兹现实主义创作阶段,发表了四部揭露社会黑暗、呼吁社会变革的新开罗、赫利市场、梅达格胡同、始末记,以及标志着他创作顶峰的三部曲——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被公认为阿拉伯史上的里程碑。此后他还发表了小偷与狗、道路、乞丐、尼罗河上的絮语、平民史诗等作品。1970年获国家文学表彰奖,1988年获埃及最高奖赏——尼罗河勋章。

    名声不好的家庭

    当时,他正在埋头工作,一位女士进来,请求接见。她径自坐下,说:“早上好,艾哈麦德先生。”

    这是一位半老徐娘,两颊下垂,嘴巴突出,目光倦怠,一身丧服使她显得更加凄惨悲哀。他很快就从她的谈话中弄明白,她希望他特别关照一下她的抚恤金的事项。他打算把她转给劳资处长,写个条子,请他关照一下。可是,她那双疲惫的眼睛中波光一闪,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感觉到她正用一种惊慌、羞怯的特别眼神注视着他。怎么回事?她认识他吗?他竭力回想,忽然眼前一亮,他不禁惊叫:“是您?!”

    她有点激动,羞涩地垂下双眼,说道:“是的,真走运,我听说您就是人事总监。”

    他已记不得她的名字,但却清楚地记得她的昵称——咪咪。她的外表显然比她的年龄要大,她不会超过五十岁。或许应该为没能立刻认出她来——显然她已经预料到——做点解释,他说道:“我很忙,刚才没有能仔细看您,所以没能一下子认出您来。”

    她微微一笑,露出整齐的假牙,说:“其实我也变化很大。生活负担太重,几乎把我压垮。我有两个女儿已经出嫁,三女儿也快了。刚要过上好日子,我丈夫却去世了”

    他俩聊起各自的家庭。然后,谈起哪些熟人结婚了,哪些死了;谁住在开罗,谁搬到了外省等等。谈话中间,他一直竭力回忆咪咪的旧日风采。但毕竟太困难了,他不禁暗自抱怨岁月无情。最后,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