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南北杂货 >

第344章

南北杂货-第344章

小说: 南北杂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时有那成群的少年少女骑着燕儿飞呼啸而过,轻快地犹如鸟儿一般; 又有一些人赶着马车牛车行在街上; 不慌不忙; 也有一些人似阿燕这般靠两条腿走路的; 或是挑着担子; 或是两手空空。

    骄阳晒着大地,炙烤着这些缓缓行走的路人……

    “……那你明后日便来上工吧; 家里若是住得远,这边便有工舍; 只需拿了被褥过来便可。”

    那招人的管事对她这般说的时候,阿燕赶紧应下; 只心里头却是懵懵的,无论如何和想不通; 怎的自己竟果真就被录用了。

    待回到家中,与耶娘兄嫂说起这件事; 众人都为她高兴起来; 她才终于找到了一点实感; 只心里还是忐忑; 总觉得自己并不是那般好命的人; 这样的好运气并不会持续很久; 兴许过两日那机器坊便又不要她了,于是心里并不敢太高兴。

    次日,阿娘早早与她做了饭食,兄长将驴车牵到院中,道是一会儿要送她去机器坊报到。

    回想起从前未出嫁的时候,耶娘兄长待她也是好的,只是自被夫家休回来以后,这样的温情便很少有了,却也不知该怨谁,于是干脆便也不去想了,只是这般一日一日麻木地过活着。

    吃过了早饭,兄长将她的包袱提到车上,叫她也坐到车上,自己在前面牵着驴子走路。

    二人出了自家院门,出了坊门,行到大街上,一路行到了崇贤坊,行到了机器坊所在。

    阿燕他们并不是最早的,不少人来得比他们更早,有些人是自己过来的,有些人是家人送来的,一个大院子里熙熙攘攘的,颇热闹。

    阿燕去管事那里报到,领了工号牌,得知了自己的宿舍所在,她兄长帮她把行囊提到宿舍里,又左右看了看,环境还是不错,比他们家强多了,地方也宽敞,还有食堂澡堂,听闻每日里都有三餐供应,热水不断。

    “你便在这里安心做工,莫要与人起争执,有什么事托人回去说一声。”阿燕的兄长叮嘱道。

    “哎,你且去吧。”阿燕说着,起身送她兄长出去。

    这转眼的工夫,机器坊里的人越发多了,阿燕很快也发现,在些来来去去的人里面,居然是以女子居多,男子的数量,怕是不足三之一。

    而这些女子里面,大多数看起来都比较粗糙,少见那娇俏的。

    “你叫甚名?”

    “我叫阿燕,你呢?”

    “我叫珠儿。”

    “珠儿,你多大了?”

    “十九了。”

    “可嫁人了?”

    “早前订了亲,夫家嫌我长得丑,又退亲了,便在家里帮忙做买卖。”

    “你们家做的甚买卖?”

    “便是卖菜。”

    “可还好?”

    “买卖不好,家中弟妹又多,我有时候出去与人舂米,挣些钱粮贴补家用。”

    “阿燕,你家住在哪个坊?”

    “我家在常安坊。”

    “这般好,我家便在和平坊,到时候旬休,我们便一道回去。”

    “我家离得远,在丰邑坊。”

    “咦?我也在丰邑坊”

    “果真?”

    “自然,我家便在那丰邑坊的……”

    “……”

    那一间大宿舍总共十个床位,原本便只有两三个人,后面来的人渐渐多了,便有七八个,听闻这些床位现在未必都会住满,将来他们这个机器作坊,还要从别处挑选一些好苗子。

    同一个屋子里的女子们说着话,发现彼此之间都是差不多的出身,其中更有一些十分命苦的。

    想来也是,毕竟她们来这里是为了做工,若是不能吃苦的,机器坊应也不会要她们。

    待到正午十分,忽闻一阵钟声,很多人都弄不清楚这个钟声是做什么的,然后在外间过道上,便听到有人大声说道:“走走,这是喊我们去吃饭了。”

    “果真?”

    “这才刚来,便要吃饭了?”

    “还未做工呢。”

    “去看看吧。”

    阿燕她们几人将信将疑地出了屋子,很快汇入人潮之中,往那钟声传来的方向行去。

    还没到地方,便先闻到了一阵饭食的香气,于是这些娘子们纷纷高兴起来,脚下的步伐亦是加快了几分……

    罗用今日也在这边,他对这个机器坊的规划,是半工坊半教学性质,其教学目标,主要便以女子为主,男子便只选其中十分优异者进行培养,亦或是聘用一些十分熟练的工匠过来做工以及教学。

    “……人数可都齐了?”

    “齐了。”

    “下午做个分班,再将人都集合起来说几句话,明日便开始吧。”

    “喏。”

    “衡致如今在工学就职,白日里他是过不来了,晚上若是得空,回到这边来看看,指点一二。”

    “……”

    正说话的工夫,院子外头又来了几辆牛车,乃是从南北杂货那边送货过来的,看那车上装的,应是粮食。

    这机器坊如今招了这般多的人,每日里光是一日三餐,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机器坊这边未能实现盈利之前,一应的粮食布帛等物资,主要就是从南北杂货那边赊欠,待盈利后再偿还。

    这机器坊的地段也算是很好了,就处在长安县衙东面的崇贤坊,并且面积十分大。

    为了买下这个大院,罗家人不仅动用了一些关系,也投入了许多钱帛进去,其中大娘、二娘、四娘,各自都出了一些,并且最终将这个机器坊取名为罗氏机器坊。

    大娘四娘眼下就在长安城这边经营买卖,能够动用的资金也多,二娘这些年都在河西那边发展,这回来到长安城,与另两个姊妹相比,她是手头便显得有些紧了。

    为了弄来资金,二娘让人把凉州城那个羊绒作坊的大半库存都给搬到长安城这边来了,在南北杂货搞了一个反季节促销,一件羊绒衫的价钱,便只要从前的五六成那么多。

    折扣着实喜人,哪怕眼下正值盛夏,也不妨碍长安百姓争相抢购,数百车的羊绒制品,不足一月便都卖完了,要说这长安百姓的购买力也是十分可观。

    “你倒舍得卖。”这般低的折扣,大娘看了都替她觉得可惜。

    那一套品质上乘的羊绒衫,从前在这长安城中,花上三四百文铜钱,也未必能买着可心的,如今二娘她不到二百文钱便卖了,而且还是把大半个凉州仓库都搬过来,摊在南北杂货二楼货架上,任人挑选。

    “不舍得又有什么办法,这不是没钱吗。”二娘笑道:“我若是七折八折地卖,好长时间卖不出去,一直凑不出钱来,也是耽误事。”

    “听闻那郭孝恪正在河西修路,对你这买卖可是会有影响?”大娘问她。

    “或多或少,必定有些影响。”待陇右道那一整条木轨道铺起来,别的不提,原本被堵在陇西那边出不来的羊绒白叠花这些个轻便物什,肯定就能大批大批运出来了。

    这对于罗二娘在常乐县的那间羊绒作坊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但是对凉州城那间作坊来说就未必了,到时候凉州城的羊绒作坊,多多少少肯定也会受到一些冲击,所以她现在给凉州那个作坊来个清仓,即便价钱低些,也并不感到十分可惜。

    再者说,那羊绒制品虽好,但是二娘现在更看重的,还是白叠布的市场。

    罗二娘这几年在河西那边,没少跟胡商打交道,她甚至还去过高昌伊吾那些地方,那些关外人给她的印象,整体来说就是不善纺织。

    关外人与中原人做买卖,不仅要那贵价的丝绸,寻常麻布也颇有市场,只是路途遥远运费高昂,那些个商队主要都是运输一些贵价商品,与各国的上层阶级做买卖。

    但是在罗二娘看来,中原这边出产的普通布料,在那些番邦国家应该也是很有市场的。听闻有一些大食人不走那西域商道,而是走海道,开着大船从大食国那边过来,在岭南那边入港,长安城中不少昆仑人,便是那些大食人由那一条海上的航线运来。

    唐初这时候气候湿润植被茂盛,中原地区多湖泽江河,长安一带,船运亦十分发达,有八水绕长安的说法。

    船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运输成本,作为一个商人,二娘自然也很清楚这一点。

    工学那边现在正在研究怎么用热能纺纱织布,二娘一向对罗用很有信心,对他提出的说法亦是深信不疑。

    加入热能果真能被使用在纺织一事上,她们到时候再将这些布匹装上大床,运往番邦……这买卖太大了,究竟能挣多少钱,二娘根本想象不出。

    屋外,吃过中午饭的众人已经被集合起来,有人负责给他们分班,又有教员班头开始训话。

    屋内,二娘这时候忽地对大娘说道:

    “阿姊,近日每每听人说起那新式的纺织技术,莫有不提起‘衣被天下’这四个字的,只是许多人都忘记了,这‘天下’所指,并非只有中原,也不是只有大唐……”

    一旁的四娘听到这番话,蓦然转头向二娘看去,年轻的面孔上写满了吃惊。

    她这些年在长安城中经营买卖,自以为独当一面,也算颇有见识,这时候听到二娘这番话,才知晓自己的眼界到底还是太狭窄了。

第423章 忘了换鞋() 
罗氏机器坊眼下共有六个班;每班近五十人;这些人白天干活学习技艺,晚上还要认字学算术。

    夏夜里,邻人坐在院中乘凉;便可以听到从这机器坊之中传出的阵阵读书声。

    白日里也可见那机器坊里的人出来行走,多是一身灰色短褐,浅灰色的衣身;深灰色的交领;浅灰裤子侧面亦是缝了两条深灰条纹;再系上一条深灰色腰带,看起来颇精神。

    坊间女子对她们这身衣服感兴趣,尤其是裤子侧面的条纹;也不知是从哪里传来的款式,之前从未见过。

    这些机器坊里面的女子,论长相姿容,大多也都比较粗糙;未曾想过自己在容貌上与别人相比能有什么优势;不曾想;近日偶有出行;竟也有人问起她们身上的衣服来,说是好看。

    一来这衣服可能确实比较好看;二来;这人的精神气也是很重要。

    这些女子们现如今在罗是机器坊中吃饱穿暖;每日里忙着干活忙着学习;接触到了很多别人接触不到的东西,她们像海绵一样拼命地吸收着这些知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时间一日一日过去,不知不觉之间,她们的腰背逐渐变得挺直起来,手脚也都伸展开了,身上逐渐有了专注和自信的气质,所以就算还是原来的容貌,慢慢也开始有人觉得她们好看了。

    因为觉得这些机器坊的女子们穿的这一身灰色短褐颇好看,坊间很快便有人学着做了起来,也不拘就是灰色,甚颜色都有。

    罗用有一回行在街上,眼睛一瞄,瞄到一条黑色白边的裤子,恍惚间便以为自己又回到了二十一世纪那时候。

    长安城中不少人都说,罗氏姊弟弄的这个机器坊,根本不是做饭,它就是一个给女子们读书的地方。

    朝堂之上亦有人弹劾,好在这个年代的男子并不把女子们当做豺狼虎豹来防,因而朝中众人也并不很当一回事,对于那些上纲上线的弹劾大多也都是一笑置之,不以为意。

    不得不说,随着天气一日一日变得炎热起来,朝中那些谏官议事们的战斗能力也开始逐渐变得低迷。

    最近弹劾罗用的人越来越少了,罗用也乐得清静,打算消消停停把这个夏天过完了再说,至于督促万年县推广沼气池的事情,他现在也不提了。

    那万年县县令出身高资格老,架子大脾气又臭,难搞得很,罗用越是喊他修沼气池,他就越是不肯修,也是相当幼稚。

    罗用现在干脆不管他们了,只管让杜构他们好好在长安县地界上把沼气池推广普及开来,让这边的百姓家家户户都能点上沼气灯,至于万年县那边,就让他们继续点油灯好了。

    长安县这边,那些个已经修好了沼气池的地方,现在都是大变样了。

    一到晚上,家家户户都点着灯,外边街道上的路灯,一点便是一整晚,凌晨的时候有些人早起,行去坊间的铺子吃一碗馎饦汤饼之类,各间铺子都点着沼气灯,到处也都是亮堂堂的。

    这沼气着实便宜,点着也不心疼,油灯就不一样,那点灯用的灯油,多是可以食用的油脂,这个年代很多人吃油都不舍得,点灯那就更舍不得。

    别说是平民百姓,即便是在那富贵之家,油灯也不是随便点的,每个月每个院子多少灯油,都是有预算分配的,时人大多也都比较珍惜这些物资,铺张奢靡的,总归还是少数。

    城西这边的沼气灯越点越多,城东那边一些个居民见了,便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