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南北杂货 >

第342章

南北杂货-第342章

小说: 南北杂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归罗用管辖的长安县地界,也就是长安城的西面;地势低洼;空气不流通;东面万年县那边的一些个生活污水之类;还会沿着沟渠流到城西这边。

    罗用听人说;这几年的长安城;夏季不仅炎热;蚊虫亦颇多。

    自从罗用上任以来,不少长安百姓也都期盼着,他们长安县能够早早用上几文钱一个月的沼气灯。

    这沼气灯的好处有很多,不仅价钱低廉,而且还有发酵处理各种废料,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

    罗用也希望能够早日在长安城中推广沼气池,这几日工学那边已经开始授课了,罗用倒是不管这个,见工学那边没什么事了,他便又把工作重心换到了长安县令这边。

    在三月中旬的一次早朝之上,罗用把自己写的一个计划书呈了上去,表示他想在长安城推广沼气池技术,具体怎么实施,需要多少钱帛,都是写得清清楚楚的,显然也是下过一番功夫。

    皇帝也说这个计划挺好的,奈何户部那些人死活就是不肯拿钱出来,道士早前辽东战事所费颇多,又有那战死的将士家属需要抚恤,他们现在哪里还能拿得出那么多钱给罗用。

    早前汴梁那边不少家族也在闹腾,要求从洛阳修一条铁轨到他们那边去。

    这会儿正在商量呢,毕竟朝廷也是想修铁轨的,江南那边十分富庶,这条铁轨一旦修起来,很多物产要运来长安城那就很方便了,但是朝廷这边又不想完全由他们这边出钱,想让江南那边各大家族也承担一些,于是这两边的人就开始讨价还价起来。

    若是不出意外,今年下半年这条铁轨就要动工了,到时候还不知道要烧掉多少钱帛去。

    眼下若是把钱拿给罗用去修了沼气池,那么这条铁轨的事情很可能就要耽搁了,那怎么能行,不少江南士族出身的官员这时候纷纷便都跳出来反对。

    要说这官场就是这般现实呢,早前因那热能之说的出现,也是在这个朝堂之上,好多人恨不能将罗用当神仙供起来。

    这时候一说要钱,这一个个的脸色就别提有多难看。

    朝廷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罗用对这一点表示理解,毕竟他自己也是管理过地方财政的人嘛。

    “不若……我便自己想想办法?”受到了一波强烈的反对攻势之后,罗县令如此说道。

    朝中众人自然也都知晓罗用这个人是出了名的能挣钱,在常乐县那种边陲之地,他几年都能攒出一条雪灵渠的钱,这回不知他又能想出点什么来钱的法子。

    皇帝老儿倒是说了,让他若是遇上什么困难,还是要报与朝廷,到时候大家一块儿想办法,所谓群策群力嘛。

    罗用也是答应得好好的。

    没两日,长安县便有告示张贴出来,道是县令欲在县中推广沼气池,奈何没钱,也知晓长安百姓并非家家户户都能出得起这个钱,于是县令便决定让大家自由捐款,哪个坊捐的钱最多,他们就先给哪个坊修建沼气池。

    这个告示一贴出来,长安城的那些个士族郎君们就都惊呆了!

    尼玛!这也太出洋相了!

    这个时代的人多么要面子啊,尤其是在长安城这样的地方,尤其是在官员群体之中!

    这可是一个坐在马背上啃一张饼都能被贬职的时代啊,那罗棺材板儿作为堂堂长安县令,竟然张口就跟别人要钱,还贴了告示出来!

    几日之后的大朝之上,弹劾罗用的官员那真是此起彼伏,络绎不绝。

    别说什么热能不热能的!这么丢脸的行为,作为一名大唐官员,他们绝对不能容忍!与这样的人同朝为官,简直就是他们人生中的耻辱!

    这些个官员们一个个说得慷慨激扬,也有那着实恼恨的,气得几乎都要当场撞柱子去了。

    皇帝老儿却是不为所动,同样不为所动的官员还很不少。

    罗用这一番作为确有不妥,但那告示贴都贴出去了,现在还能怎么办,收回来?

    再说真要按这些官员说的,把罗用给贬回河东老家去了,那他们还在不在长安城中推广沼气池了,找谁去推广啊?就找这几个蹦得最高的?他们行吗?

    如此这般,这件事闹出来的动静虽大,最后却还是不了了之。

    之后,有人询问罗用因何要这般做,早前他在常乐县那边的时候,也不是这么干的啊。

    “常乐当地穷苦,又能捐出几个钱来?”罗用如此回答说。

    言下之意,并不是他不想这么干,是常乐县那个地方着实太穷,这长安城不是有钱呢么,难道还要他这个当县令的自己开作坊挣钱?

    坊间百姓对于捐钱这件事倒是并没有什么排斥,横竖不管绢不捐钱,这个沼气池迟早都是要建的,只是有些地方建得早,有些地方建得晚而已。

    长安城中不少有心要与罗家交好的商号,这一次自然是表现得十分积极,长安县公府之中每日里人潮涌动,就跟过节一般。

    不出几日,前面几个先修沼气池的坊便敲定了下来。

    紧跟着,朝廷那边也有了表示,说是为了这个沼气池的事情,长安百姓竞先捐款,既显示了长安的富足,又彰显了无私的品德,云云。

    除了捐款之外,余下那一部分的不足,便由户部划拨欠款补上,务必让长安百姓早日点上沼气灯。

    这份文书乃是先到的杜构手中,杜构看了文书上的内容,当时便笑了。

    这两年战事不多,吐蕃那边自从娶了文成公主以后便很消停了,吐谷浑也被吐蕃兼并了,薛延陀前两年刚刚被大唐军队挫伤,到现在还没怎么缓过来,突厥人则是在搞内斗,斗得乱七八糟的,就那一场辽东战事,怎么可能国库就空了。

    杜构一早就认定了那国库里面肯定有钱,就是那些个户部的人抠门惯了,每次划拨钱款都要让人求了又求,请了又请,这回可好,撞棺材板上了。

    长安县要推广沼气池,你说国库没钱,让老百姓自己凑钱,那能说得过去?好歹也是天子脚下国家都城啊。

    罗用倒是能丢得起这个人,朝中那些官员显然是丢不起。

    不管怎么说,这个沼气池的推广工作还是顺利提上了日程。

    长安城十分大,城中百姓家的宅院也很大,动辄就是好几亩地,十几亩几十亩的大户人家也很常见。

    在这种环境下,若是依照常乐县那般行事,便有些行不通,杜构他们的计划是给每户人家都修建一个沼气池,到时候再做一些安全方面的普及,传授沼气池的使用技术。

    这第一个修建沼气池的坊,便是阿姊食铺老店所在的光德坊。

    光德坊挨着西市,本来就比较热闹,这些年发展下来,如今已是商铺林立,十分繁华。

    眼下已是入春,气候温暖,那一个个的沼气池修建起来,很快便能投入使用,填料之后,用不了多长时间便能产出沼气来了。

    这光德坊中的沼气灯一点起来,不少人便都跑来看究竟。

    郎君们早早便可谴了家人去光德坊订好了客舍,待到落日前驾车过去,在那边住上一晚,爱看多久看多久。

    别说,就他们光德坊捐出去的那些钱帛,别个不提,这些个开客舍的,最后肯定是赚了。

    还有一些人在光德坊没有住处,又不舍得花钱去住那么贵的客舍,于是便在夜里翻了坊墙过去看灯。

    为这事,罗用也是吃了不少弹劾,话说他这才上任没几个月,被人弹劾的次数却是多到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了。

    再者,长安城中的士族郎君们,早前对罗用的称呼还是罗县令、罗三郎,三月份以后,便又改回了罗棺材板。

    

    。

    c

第420章 奇葩() 
推广沼气池的资金问题也解决了;罗用这下总算松快了;不再整日的东奔西跑早出晚归;难得在家里过了几天安生日子。

    除了必须要去的点卯和上朝,其他时候罗用便都在家里蹲着了。

    四五月份的长安城不冷不热;气温适宜,他们居住的这个县主府也足够宽敞舒适,这日子一天一天的;还是很好过。

    之前罗用千里迢迢从那常乐县回来,都没来得及好好歇歇,先是出任长安县令,紧接着又是开办工学;又是编书又是策划沼气池的推广事宜;那几个月着实忙得够呛。

    这会儿难得闲下来一点,他也不想再往自己身上揽活儿,凡事都是能躲就躲,先躲几日清闲再说。

    没什么事的时候;罗用就喜欢捧上几本闲书,再搬一张胡床到堂屋廊下,倚在那里一看就是小半日;有时候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一觉睡到四娘五郎他们几个从外面回来;打个哈欠抹抹嘴角;爬起来跟他们一起吃晚饭。

    府里也有做饭洒扫的妇人;乃是四娘雇来;工钱便是从她那边出,平日里这家里头的其他花用,也多是从她那里出。

    罗用现在基本上什么都不管,他就是一个吃白食的,二娘也是吃白食的,五郎六郎七娘那几个就更不用说了,现如今这个家里头,实际上就是四娘当家。

    “阿兄,今日那几个话本可好看?”吃饭的时候,四娘问罗用道。

    “还未看完。”罗用回答说,实际上他今日方才拿起一本册子翻了没几页,就睡得流哈喇子了。

    “定是又睡着了。”七娘在一旁笑了起来。

    “那几本都不好看,阿兄莫要看了,改日我与你寻几本好看的来。”五郎说道。

    “对,五郎最爱看话本了,甚话本他都看过。”七娘接话:“早前与我寻了一本,好看得紧。”

    “我何事与你寻来?是你自己到我屋里拿了便走。”

    “七娘今年也有十四了,莫再随意进兄长们的屋子。”

    “我早前便说过她,还道我多管闲事。”

    “就你多嘴。”

    “六郎说得对,七娘莫要犟嘴。”

    七娘被四娘和二娘各自说了两句,便瘪嘴消停了下来。

    过一会儿五郎与罗用他们说起了近来长安城中新出的一些话本,她便又兴奋起来,在一旁跃跃欲试总想插话。

    因着《白叠之歌》与《雪灵渠》的盛行,长安城中不少人也都看到了这种小说话本的市场,还有一些人纯粹就是因为被这两本小说激发除了兴趣爱好,于是自己也跟着写了起来。

    这些话本有些是刻了雕版印刷出来卖,有些则是没有印刷,只是雇人抄写,其中一些话本又没有印刷又很受欢迎的,便很难寻得,五郎人缘好认识的人多,能弄来的话本也多,七娘爱看这个,便总到他那屋里去找。

    如今这长安城中纸笔皆不贵,只要是能识得字的人,便能自己写话本。

    早前东市边上有个书生,本来是在东市那边摆摊给人代写家书的,家里面穷得很,租的院子,乃是那种由早前的大院子,隔过了几次以后的一个小院子,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很是拮据。

    后来他也开始写话本,有书商看着觉得不错,便花钱买了,前前后后听闻已经卖出去好几本,也有传言说他要在东市旁边买房子的。

    罗家这些兄弟姊妹里头,有喜欢看这个人的话本的,也有不喜欢的。这一日吃晚饭的时候议论起来,各说各的看法,条理清晰,颇有见地。

    罗用在一旁听着,心中很是欣慰,将这些小孩子一点点养大,看着他们不断成长,然后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判断,这是一件很神奇也很令人感到满足的事情。

    晚饭后,四娘与罗用说,让他邀侯蔺夫妇到这县主府中居住。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因为阿枝,阿枝从前和四娘她们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感情也很不错,现如今她与衡致两口子便居住在这县主府之中。

    只那衡致整日都在工学之中,四娘她们也是早出晚归,二娘前些时日还能得闲,近日为那面巾作坊的事情,也是有些忙碌起来,于是阿枝这些时日便显得有些形单影只的。

    前两日,二娘与阿枝同去大娘那边,刚好侯蔺的妻子黄香兰也在,两人也是比较投缘。

    那黄香兰虽是大户人家出身,却难得也是个勤俭的,时常会从西市那些成衣铺子里那些针线活回家做,挣些钱帛,贴补家用,阿枝这几日便与她学那个。

    既她二人投缘,侯蔺又与衡致同在工学,不若便叫他们一家也搬过来,横竖这县主府地方大,住得下。

    四娘既都这般说了,罗用自然不会反对。

    次日,他便去寻了侯蔺,与他说起了这件事情,侯蔺一听,很是高兴,当即便答应了。

    他们两口子都是精打细算的主,总想攒些钱,心里才更安稳些,毕竟也没得别人可以依靠,凡事只能靠自己。

    若是搬到县主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