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南北杂货 >

第232章

南北杂货-第232章

小说: 南北杂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这一晚,乔俊林从酒坊那边回到县衙后院的时候,就看到这个传说中很有钱的罗县令,正对着油灯补袜子。

    “怎的自己缝上了?”乔俊林拿起一只袜子看了看,针脚还成,不算太丑。

    “不过几双袜子。”就这点活计,他也不想去麻烦别个,到时候弄来弄去,再给自己弄出一堆说亲的。

    “可要我帮忙?”乔俊林问他。

    “不了,你歇着吧。”罗用说道:“可吃过饭了?”

    “吃过了。”乔俊林这时候确实也有些累了,于是便也不再多说什么,就这么坐在一旁,托着下巴看罗用缝袜子。

    他俩自打来到常乐县,一直就住一个屋,之前那一路上,为了安全方面考虑,也都是一起住的,早前刚到常乐县的时候,局势也不怎么太平,就罗用这小身板,乔俊林还真担心自己一个不留神,这家伙就被人给下了黑手。

    就这么住着住着,慢慢也就习惯了,这间屋子挺大,土炕也宽敞,中间摆个炕桌,他俩一人睡一边。

    “这两日城里头没什么事吧?”罗用问他。

    “没什么大事。”乔俊林说道,这小破城能有什么大事,不过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最近他整日地领着那些差役到处巡逻,原本有些个不安生的,现如今也是不敢闹事。

    “这阵子胡人多,你多留个神。”那些胡人也不是个个都是善茬。

    “我省得。”这事乔俊林心里比罗用有数。

    他们这边在说胡人,胡人那边也在说他们。

    有人说这罗三郎把常乐县整治的不错,这城里头瞅着挺安生,不如便在这里歇息整顿几日,这一路紧赶慢赶的,人都有些吃不消了,骆驼们也都很疲乏。

    “还是莫要停留太久,免得多生事端。”

    “都到这里了,再扛一扛,待走到了张掖再歇息,那边我们熟。”

    “听闻现如今凉州城比张掖热闹。”

    “还不是因着那两条水泥路。”

    “不若我们也去试试那水泥路,一路走去长安城看看?”

    “你说得倒轻巧,从这儿到长安城,你可知究竟有多远?”

    “莫说了,明日在这里歇息一日,后日便出发吧。”

    “哎,都歇了吧。”

    这些人如此商议着,待那几个领头的都同意后日出发,这件事就此便定下来了。

    之后众人便纷纷歇下了,这城里头治安好,罗用这个人的风评也好,住在这常乐县城,胡商们还是比较安心,虽也安排了人看守货物,但也好过之前这一路上的提心吊胆许多。

    这段时间着实累得狠了,第二日这些人便也起得晚些,等他们陆陆续续起来huo dong的时候,外边街道上早已经是一幅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

    那些个来来往往的,基本上都是挑豆腐卖的,有本地的挑夫,也有外地来的,那一担担的豆腐挑出城去,寻个地方卖了,多少都能挣些差价。

    这时候,只见一个汉子挑着一担子乳白色的浆饮从铺子前边走过,他身后还跟着个十来岁的小娘子,手里拎着个柳藤编的篮子,篮子里头金灿灿的也不知装的是甚。

    “那是咱县里头卖的豆浆油条,客人若是要吃,我这便与你们买来。”这个铺子里的店家见这些人直往那对父女那边瞧,连忙也说了。

    “油条是甚?”豆浆他们听得懂,唐人素喜浆饮,所谓豆浆,定然就是用豆子做的浆饮了,只是那油条,却是闻所未闻。

    “油炸的面食,与豆浆同食,乃是绝配,这也是咱常乐县才有,搁别处可吃不着。”那店家言道。

    “那你这便去与我们买来。”

    “哎。”

    不多时,这店家便也挑着一担豆浆,提着一篮油条回来了,他这身板结实,这点子东西,根本不需得去两个人。

    那些胡人这时候也有些等不及了,拿碗的拿碗,分油条的分油条,一时间这铺子里头就很是热闹起来。

    “这油条放在豆浆里头蘸一下,好吃。”店家还在一旁传授他们吃豆浆油条的经验。

    “这油条怎的这般松脆?”

    “这可是咱罗县令从长安城带来的秘方,我怎会知晓?”

    “就是不顶饱。”

    “一斤油条也才十二文钱,这往来的商贾,哪有吃不起的。”

    “呼噜呼噜!好吃!”

    “豆浆呢?这就没了?”

    “嗨,这豆浆价贱,吃没了老汉再去与你们挑一担过来便是。”

    “快去快去,油条也多买些。”

    “再买三斤。”

    “五斤,再买五斤。”

    “哎哎。”

    那刚出锅的油条配热腾腾的豆浆,着实是很好吃,价钱也颇实惠,这些人吃过了这一回,第二天一早就起来了,赶着店家去给他们买豆浆油条。

    吃完了也不说要走,第三天还是早早起来,催着赶着叫店家赶紧去给他们买豆浆油条。先前还道歇一日便要走,这时候却是没人提起。

    作者有话要说:如果说灵感像泉水的话,最近这就是到了枯水期了,每天端个小盆在那里接着,也还是接不了多少。

第275章 常乐县令() 
胡人们之所以不舍得离开常乐县; 当然不仅仅只是因为豆浆油条。

    这一路的长途跋涉; 再加上长时间的提心吊胆; 这些人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 都已经十分疲惫了。

    常乐县这个地方让他们感觉十分安全舒适,这里没有强盗; 没有狼群; 也没有错综复杂的势力盘结。

    经过几天时间的观察以后; 胡人们也都发现,常乐县本地的那些富户们; 对于今年新来的这位罗县令颇为忌惮。

    他们当中的有些人或许还在观望,有些人则已经在城中修建起了酒肆客舍,想要借着这一股东风发展自己的家族; 这样的选择,基本上也就算是站到了罗县令那一边。

    目前城中各方势力颇为安定,安定与发展是人心所向; 而罗用无疑就是那个最合适的领路人; 在这种形势下; 没有人会公然站出来与罗用为敌。

    “此人便是罗县令?”

    “正是。”

    “他就是那棺材板儿,怎的竟长这般模样?”

    “罗县令甚是年轻。”

    “……”

    这天上午,罗用到县衙外边去拿豆浆油条的时候; 就听到有几个人在那里窃窃私语。

    这也不算什么稀罕事; 作为一块传说中的棺材板儿,现在的常乐县县令,那些外来的胡商对他总是充满好奇; 于是被人围观也就成了他现如今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他怎的自己出来拿吃食?”

    “那几个昆仑奴去了水泥作坊那边,乔头儿今日一早便去了城门口,除此之外,便也没有旁的人了。”

    “竟是连个婢女都无?”

    “无。”

    “你们罗县令需要一个妻子。”

    “啧,你也不看他是什么人,哪能在咱这儿娶妻,要娶也是将来回了长安城再娶。”

    “那他应该先找一个侍妾。”

    “先前早就有人送过了,完完整整又被还了回去,你们也别打这个主意,咱罗县令不是那样的人。”

    “啧,莫非有什么难言之隐……”

    “你说什么?”

    “你才有难言之隐!”

    “……”

    啧,又吵吵起来了,这也算是日常的一部分了。

    唐初这时候的民风还是有几分彪悍,尤其是在这种边陲之地,一个个虎了吧唧的,用后世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对抗性颇强,几个人凑一块儿,前一刻还唠得好好的,后一刻说不定就要吵得脸红脖子粗,好在轻易倒是不动手,主要是怕被那些巡城的差役给逮着。

    罗用捧着一碗豆浆两根油条进了县衙,这县衙前头是办公的地方,几个月时间过去,现在的常乐县县衙也不像从前那么空荡荡了,长安那边又安排了几个官员过来,县丞主簿这些基本上都已经到位,现在主要就差一个县尉了。

    听其他几个人说,当初他们从长安城出发的时候,那县尉便托病不肯与他们一同出发,看那态度,像是不打算来了。

    这种事在这个年代也算是比较常见,毕竟交通不便,路途遥远,能够当官的那些人,家境大抵又都很不错,很多人根本吃不了苦,再加上像县尉这样的职位,逼格实在太低,对于他们之后的仕途又没有什么帮助,这年头可没有什么从基层干起的说法,逼格低了以后就很难再混到上流社会了。

    同样也是这个原因,罗用也不想让乔俊林接手县尉这个职位,而是让他往酿酒方面去发展。

    其实就算是像罗用这样的一县之长,在上面很多人看来也就是个不入流的小官,一旦被划分到这个层次,之后便再难脱离,很多人都是从一个县到另外一个县,待满一任再换一个地方。

    时下有一个词,叫做“宦游”,“游”字看似有几分洒脱自在,但这也不是五年十年的,而是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有多少人真正愿意一辈子都过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呢,所以官员们都想去长安城,但是长安城中的那些好位置,往往又都被士族权贵占着。

    以乔俊林这样的情况,想在长安城占个一席之地,那是难如登天。

    若是加上罗用,以他两世为人的记忆,再加上一个金手指zuo bi器,他俩说不定还能有点机会。

    吃过早饭,罗用原本打算到水泥作坊去看一看,走到半道上,遇到几个从敦煌那边过来的商贾,说是要找罗用买茶叶。

    上回罗用刚把熏肉做出来不多久那时候,他们这些人就来过常乐县,买了熏肉,又学了煮奶茶的法子回去,转眼几个月过去,敦煌那边不少人也都发现了茶叶这个东西的好处。

    在他们这一带,羊肉比粮食便宜,牧民们就不用说了,就连居住在城市里的百姓们,大多也都以肉食为主,吃多了肉难免油腻,胃口不开。

    近来敦煌那边不少人发现,经常喝一点奶茶,能减少油腻感,胃口也开了,人也精神了,不少商贾都在四处搜罗茶叶,只是茶叶这个东西在眼下这个年代还不够普及,有钱也不一定能够买得着。

    “哎,罗县令。”

    “罗县令,你手里头现如今可还有茶叶?”

    这几人一见到罗用,就问他茶叶的事,其实他们几个昨天晚上就到了,只是那时候时间晚了点,便没去县衙,在城里住了一晚,今日一早便安排人在县衙外头等着了,罗用这刚刚才从县衙里出来,就被他们给堵了个正着。

    “我这手头上也没多少了啊。”罗用为难道。

    “哎,走走走,咱到铺子里头说去。”这几个人把罗用往旁边的酒肆里头请,罗用半推半就的,也就跟他们去了。

    几人在铺子里点了几个小菜,又要了些小酒,招呼罗用吃菜喝酒。

    这些人找罗用,就是为了要买茶叶,他们都知道罗用手里头有,于是就打算软磨硬泡,怎么着都想从他这里弄到一点。

    罗用先是不肯,后来被这些人好说歹说,才答应分他们一点,然后还给他们透露了一个消息,说自己已经托离石老家那边的熟人到南方去弄茶叶,若是不出意外,过些时日应该就会有一批茶叶过来。

    这几个人听闻了这个消息,顿时大喜,送走了罗用之后,又纷纷跟自己在常乐县中的熟人朋友再三叮嘱,说是等到这批茶叶到了,让这边的人务必要到敦煌去通知他们。

    吃了些小酒,稍稍有些醉意,罗用依旧沿着街道慢慢行走,今日他还是要到水泥作坊那边去看看。

    近来找他买茶叶的人其实不少,刚刚这几人不是第一拨,也不会是最后一拨。

    早在当初卖熏肉的时候,罗用就把诱饵撒出去了,他把煮奶茶的方法无偿公开,又让这些人知道他手里头有茶叶,等这些人慢慢发现饮茶的好处以后,想要买茶叶却又没地儿买的时候,自然就会想起他来了。

    对于这些shàng mén来买茶叶的人,罗用都是采取的差不多的对策,就是先分他们一点半点的茶叶,然后再把马家那边很快就会运茶叶过来的消息给放出去。

    这一番广告打下来,总不会没有效果,相信等马家人带着茶叶到达常乐县的时候,很快就会有得到消息的商贾前来他们这里购买茶叶了。

    罗县令带着微醺的醉意走在常乐县街头,这常乐县还是当初的常乐县,只是街道上往来的行人比他刚来那时候多了不少。

    天气也暖和了,邻近中午的阳光也有几分晃眼,行人车马走过的时候,路面上便会有一些尘土飞扬起来,让这一座小城看起来显得更加地灰头土脸。

    那边迎面走过来一个大块头,推着一辆板车,这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