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罗辑思维 >

第69章

罗辑思维-第69章

小说: 罗辑思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呀,我什么都有,什么也不要。”你看,这个场景很普遍吧,说明老百姓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所以,这个时候的需求已经不是被满足的,而是被企业家创造出来的。这个时候经济提供的那些供给是原来的经济版图内从来没有的新物种,所以我称之为“探索经济的新版图”。比如说iphone,如果乔布斯不把它发明出来,谁知道自己需要iphone呢?一部新电影,一款新游戏,一本新书,如果不是供给者把它创造出来,谁知道自己需要这个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给供给者自由,他什么都不会创造,经济就会停止发展。

第67章 成长的坐标(3)() 
回过头再来看中国经济,中国政府手里还握有大量的经济自由的释放空间。换句话讲,很多地方还不自由,比如说医疗产业化、教育产业化,还有文创产业。就拿电影分级制度来说,现在多少人都在呼吁尽快建立这个制度,一旦电影分级制度建立起来,电影市场的繁荣势必会呈指数级增长。再比如说医疗产业化,马云是聪明人吧,他的聪明钱早就跑到前面等着了,搞什么阿里健康产业群,搞什么未来医院,他就是预测这个领域一定会变成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

    有人可能会反问,要是政府就不给我们自由呢?这可就误解中国政府的本质了,因为中国政府的执政合法性就是建立在创造全民族的崛起和繁荣、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基础上的。如果在全球的大国当中排名次,看哪个政府对经济发展握有更重的责任的话,中国政府是首屈一指的。西方很多政府只需要在上台之后对选民负责就可以了,而中国政府是要对全民的繁荣和发展负责的。

    换句话讲,如果政府手里握有这张牌,只要打出去经济就会繁荣,而它的主要使命又是促成经济繁荣,请问这张牌它打还是不打呢?它一定会打。所以你不要认为政府是一个社会或者经济之外的要素,它是经济网络之中的一个要素,它在完成自己的目标、达成自己的使命的过程中,既然有可使用的手段,它凭什么不使用呢?这是一个总规律。

    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2015年年末的时候,网上疯传一篇文章,说一位英国爵士跟一个中国记者讲:“你们中国人发展电商,好不聪明啊,搞什么电商呢?我们英国政府和英国企业家要搞出一个电商平台来,简直是易如反掌。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干呢?因为街上的店铺是不能打击的,一搞电商,大家都不去街上的店铺买东西了。要知道,街上一个店铺背后就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你摧毁了他们,就是摧毁了社会的基础。”

    这番话很多人听着真是入耳,所以这篇文章到处都在传。可是只要稍微有点经济学或者政治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这个话肯定是假的。首先,英国的电商一点儿也不比中国落后,英国每天有1500万人次去点击像ebay、亚马逊这样的网站进行网购。为什么英国没有电商平台呢?有两个原因,首先,人家的零售业比较发达,很多地方的需求已经被满足。其次,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人搞的ebay和亚马逊网站占领了英国的电商市场,所以英国本土没有人搞得出一个电商平台。而且,创业的人都知道,创业都是在泥泞的沼泽中跋涉,都是不知道前途的。

    但是更重要的一个缺乏常识之处是,如果英国政府和英国企业家认识到,这么干能推动经济发展,可是摧毁中产阶级家庭又会对社会带来危害,所以就自觉忍着不干,这可能吗?英国的资本家是吃素的?他们如果看到这个机会,会因为不能摧毁中产阶级家庭就不创业?怎么可能!

    所以,政府如果遇到一个机会,将手里的牌打出去就能达成结果,它是不可能不做的。

    我个人对此做极其乐观的预期。很多中国市场现在看起来不自由的地方,政府只要为了推动经济繁荣,这张牌一定会打出去。这是第二个趋势,叫经济交易一定会越来越自由。

    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开放

    我们再来聊第三个问题,国家会不会越来越开放呢?

    过去30年,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还有一个总趋势,就是国家越来越开放。那请问,在有限的未来,这个趋势会不会发生逆转呢?我的答案是不会。

    2015年确实传出了一个坏消息,美国人搞了一个叫tpp的自由贸易组织,它的全名叫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个组织就是明摆着要绕过wto世界贸易组织的现行安排,甩掉中国,另搞一摊所谓的世界自由贸易体系。

    这个消息传出之后,中国舆论界哗然,最悲观的判断就是:完了完了,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将毁于一旦,美国人不带我们玩了,这样下去我们生产的东西卖给谁?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将要从此停止了。

    这当然是胡扯,因为中国现在的影响力距离美国虽然还差很多,但也不是没有还手之力。在这儿,我推荐大家看一篇文章,就是我们节目的重头策划人李子旸先生写的一篇文章看懂tpp和美式自由贸易。

    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很有意思,什么叫“美式自由贸易”?它不是正牌的自由贸易,正牌的自由贸易是英国在19世纪搞出来的那一套,当时英国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想法都不太一样,不管别的国家怎么跟它搞贸易战,怎么垒起贸易壁垒,它都单方面取消关税,把大量税种的税率降到零。中国香港原来就是英国的殖民地,它就实行这样一个政策,是一个自由港,没有关税,一分钱不收。结果影响了香港的繁荣吗?当然没有。英国在19世纪就把这件事情想通了,要不然19世纪为什么会被称为“英国人的世纪”呢?

    美国号称接过了英国自由贸易的大旗,但它是怎么做的?它又搞出了一套美式自由贸易,换句话说,自由贸易是一种恩赐,而不是对美国利益的维护。所以美国在这方面脑子是短路的,美国觉得我领土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市场这么繁荣,你想跟我做生意?对不起,要答应我很多政治上的要求。年长一些的人都知道,20世纪后半叶,美国在自由贸易这一点上给中国设了多少难题。有一个词叫贸易最惠国,什么叫最惠国?就是一个平等的贸易关系。这给中国提了各种各样的要求,什么人权标准、环保标准,等等。它不仅和中国这么玩,在全世界其他小伙伴那儿都是这么玩的。

    举一个例子,同样是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新西兰,由于在海湾战争的时候不愿意出兵,美国就惩罚它,说以后签自由贸易协定,只跟澳大利亚签,不再跟新西兰签了。所以,自由贸易在美国手里是什么?是政治工具,而不是这个国家的基本贸易政策。

    现在的tpp还搞出一个黄金标准,就是我们再搞自由贸易,大家要主动把关税降到零。但是对不起,是有附带条件的,劳工、政治、环保别的我们不管,就拿劳工条件来说,如果一些经济上不如美国发达的国家按照它的条件来做,那就死定了,比如越南。

    欧洲在劳工政策上规定,雇了人就不能辞退,涨了工资就不能往下降。这一套在欧洲、美国玩还行,它们家大业大,还能够支撑得下去,越南能玩这一套吗?肯定不行啊。

    所以,这套标准把中国排斥在外,一定是中国的祸事吗?不一定,中国政府又不是傻子。现在中国政府在干什么?跟澳大利亚、智利、韩国签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而中国这种自由贸易协定可不是美式自由贸易,我们跟贸易伙伴可不提什么政治、环保、人权、劳工上的要求。所以美国搞出来的那些黄金标准恰恰是贸易壁垒,而不是它所标榜的自由贸易。

    现在全球最像19世纪英国搞的英式自由贸易的国家是谁啊?恰恰是中国。中国领导人出访其他国家谈自由贸易的时候,哪有动不动就提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要求?100多年前英国搞出来的自由贸易传统这杆旗帜传到21世纪,真正的旗手是谁?是我们中国。我们握住这杆旗帜,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和美国进行博弈的一个重要手段。你明白了这个原理之后就会知道,中国开放的总趋势不会逆转。

    以上我讲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主张一个方法论,我们在猜、在赌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时候,要有一个基本的思路:过去30多年来支撑我们发展到今天的那些总趋势不逆转,中国经济就会好下去。

    换句话讲,如果有那么一天,中国的创新水平已经跟美国差不多了,我们从西方世界再也学不到新东西了,中国的人口规模已经开始下降了,我们的产业类型参与不到全球分工中了,我们的市场自由已经释放干净了,我们的所有产权都已经落实到位了,而我们的国家开放已经走到了尽头,这个时候你再说中国经济有危险,也许我还信。而现在,你说中国经济不行了,打死我都不信。

    02被排斥的中国人

    中美就是同床异梦的夫妻

    说起中美关系,有一个特别棒的比方,就是把这两个国家比喻成同床异梦的夫妻。离不了婚,因为共同利益太多,一起供的房子、一起养的孩子,离了怎么分割呢?可是又没法在一块儿好好过,价值观不同,利益也不一样,有各种矛盾、各种争吵,虽然偶尔也过过夫妻生活,但总体关系是不好的,整天疑心对方有小三、存私房钱。

    说起中国人对美国人的情感,其实也很复杂。过去有一大堆证据可以证明美国对中国好。早年我们“庚子赔款”之后,美国立马给退了回来,还创办了清华大学;二战的时候,陈纳德的飞虎队给了中国很多支持。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证据。可是要说美国对中国不好,也是不胜枚举、罄竹难书。最重要的一个证据就是屡屡被人提起的排华法案,这严重地伤害了中华民族的感情。

    如果你看了排华法案,情绪一定会非常低落。我在看这些史料的时候,就非常难受。我现在简短地告诉你是怎么回事。

    1882年排华法案由美国联邦正式订立,然后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不断修订、不断延期,不断扩张排斥华人入境的边界。是什么时候废止的呢?历史上说是1943年,因为美国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宋美龄到美国国会演讲,一时间风靡美国,美国人一看东方美人这么漂亮,这样的美人越多越好啊,还排什么华呢?所以就把排华法案废除了。

    确实,罗斯福总统废除排华法案是在二战期间,但是我们看后来的史料可并非如此简单。举个例子,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的父亲可不是一般人,是美国的民族英雄、巴顿将军的属下,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华人士兵。他复员之后,在美国没工作没老婆,就回香港找了个老婆带回了美国,她就是骆家辉的母亲。这样一个民族英雄、正宗的美国公民娶妻带回美国,居然还受到了刁难,骆家辉的父亲经过非常复杂的博弈才把妻子带回了美国。这是我从史料中看到的故事。

    骆家辉本人对他祖辈的很多事迹的说法也很矛盾。比方说他特别爱说一个词,“一英里”。他祖父当年给别人当佣工居住的大屋,和他在华盛顿州当州长的办公室,相距不过一英里。他说他们家族用100年才走过了这一英里,说这话的时候他很自豪。可是若要再深打听他祖父的事,他就不愿意多说了。后来纽约时报的记者就说,他爷爷是非法移民,所以他才不愿意多说。你看,每一个炎黄子孙在提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心里都是有那么一点儿疙瘩的。

    为什么美国人只排斥华人

    你可能会说,这明摆着就是欺负中国人嘛,有什么可说的?你罗胖还能讲出什么花来?无非给我们谈一堆血泪史。

    我刚开始也是这样以为的,可是随着读的史料越来越多,我的疑心就越来越重。都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我读排华法案是越看越心疑,为什么呢?因为解释不通。要知道,排华法案不是一部普通的法典,它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部针对特定族群的排外法案。为什么不排斥爱尔兰人?为什么不排斥波兰人?为什么不排斥黑人?为什么专门排斥华人?

    过去的历史学家对此的所有解释都很粗糙,尤其是在意识形态比较浓烈的时代,他们给我们解释道,资本家迫害我们华工,帝国主义欺负我们中国人,然后还有种族歧视,等等,就是这一堆理由。摊开来看都对,但是不合情理,我们一条一条地分析。

    第一条,种族歧视。

    白人当然会歧视黄种人。但是你不要忘了,在美国种族歧视的链条当中,华人可不是最下等的那一群人。即使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