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罗辑思维 >

第49章

罗辑思维-第49章

小说: 罗辑思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的新疆和中亚地区,那是什么地方?少雨,干旱。可是荷兰背靠大西洋,湿润、多雨、多风,所以郁金香到了这个地方那叫背井离乡,多少是有点儿水土不服的。再加上它比较名贵,名贵就会比较柔弱,有点儿像林黛玉,动不动一个病毒来了,一死就一大片。

    所以郁金香就符合所有能被炒上去的产品的特征——稀缺。什么东西会引发泡沫?往往都是一些原材料,比如说石油、铁矿,经常会有泡沫。为什么?就那么多,它是稀缺品。

    包括现在的农业,最近几年中国的投资业就特别看好农业。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不是说农民伯伯不挣钱吗?为什么资本家还看上这个行当了?农业和工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工业来说,只要这个产品适销对路,马上上产能,就能迅速扩张,所以它就炒不起来。可是农业不一样,一旦一个产地、一个品种被垄断之后,只要把营销做好了,它的供应量就那么多,价格就容易上来。就像“罗辑思维”之前卖的柳桃,就是联想投资的佳沃农业生产的。这家公司大量买进来自世界上很多原产地的物种,把货源给控制住了,只要营销做得好,这个公司肯定挣钱。

    所以有的时候投资农业跟投资矿产是差不多的道理,这就是资本家会为农业这种明显不挣钱的行业疯狂的原因。

    很多企业家都在讲,我们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没有错。但问题是,仅仅有价值是没用的,价值不见得能在市场上兑换为价格,不见得有真实的交易产生。为什么?缺了一个因素,就是稀缺性。

    给大家举个具体的例子。对我们人类来讲,最重要的生活物资、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当然是空气,缺了空气里的氧气,我们几分钟都活不下来,所以它非常有价值。但它不见得有价格,因为太多了嘛,在真实场景当中,谁能靠卖空气谋生呢?

    如果是在外太空,那就不一样了,空气变得很稀缺,商人要什么价钱,你就得给他多少钱。郁金香也一样,正是通过它的稀缺性,完成了成为泡沫的第一个因素。

    被行为赋予的价值

    但是这还不够,毕竟还得有价值,哪怕这个价值是假想的。就像私人游艇、直升机,虽然我们老百姓用不上,但是这个东西总会有傻子会接最后一棒。所以我们在前面可以尽可能去倒手,最后让富人去接盘。

    郁金香的价值在哪儿?作为花,它只有观赏的价值。这个价值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得有高品位,说白了,就是异国风情。

    17世纪的时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可是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一个庞然大物,而且它代表的是东方式的生活方式。欧洲人那种平民都是皇帝的奴仆,没有自由的生活方式,土耳其人是看不起的。但是有一条,东方贵族过的日子可比西方贵族好太多了。

    欧洲中世纪的时候,很多贵族,甚至是国王,一辈子大字不识一个,甚至一辈子也没洗过澡,一件棉袍子、毛袍子,一穿一辈子。可是奥斯曼土耳其的皇帝苏丹,他们可是穿着丝绸的长袍,天天沐浴更衣,身上洒着香水,住着金碧辉煌的宫殿,花园里全是奇花异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郁金香。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有一任苏丹,叫艾哈迈德三世,他把自己的宫殿起名叫“郁金香和眼泪之宫”。这眼泪之宫听起来有点儿不太吉利,但是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有异国情调的名字。

    所以当郁金香这个物种随着商船刚刚来到荷兰的时候,大家是不认识的。当时人觉得郁金香的球茎就是洋葱,所以给吃了。也有人把它种在土里,结果开出来非常美丽的花朵,就找植物学家来看。植物学家一看,呦,这不就是我年轻的时候,在苏丹的花园里看到过的郁金香吗?从此,郁金香在荷兰就拥有了相当高的社会地位。相当于解放前中国人一听什么东西是来自欧洲巴黎的,这东西马上身价倍增。

    紧接着,巴黎还真起了点儿作用。别看法国的国力在欧洲一直谈不上有多强,但因为法国是一个率先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所以法国贵族,包括法国国王的很多行为,就成为了欧洲时尚界的风向标。

    1610年,法国国王是路易十三,巴黎上层突然兴起了一种风尚,就是男士要送贵妇们一朵郁金香。送花的历史很悠久,原来都是送玫瑰什么的,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在这一年突然就流行起了送郁金香。

    当时最好看的郁金香炒到多贵呢?1000荷兰盾一枝。那个时候贵妇们的衣领开得比较低,别上一枝郁金香,是很时尚的一件事情。

    既然巴黎的郁金香已经炒到了这么贵,荷兰人就可以把它变得更贵,因为荷兰人比法国人有钱多了,因为人家是“海上马车夫”嘛。

    今天很多的金融制度、经济制度其实都来自荷兰,比如说现代的银行、借贷,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这些制度,都是荷兰人创建的。在16、17世纪的时候,“海上马车夫”赶着他们的船来到世界各地,比如他们在美洲建立了一个城市,叫新阿姆斯特丹,就是今天的纽约。今天大名鼎鼎的华尔街在英文中写作“wall”,就是墙,是什么意思呢?当年荷兰人在这儿竖过一堵墙,后来这墙被拆了,这条街就变成了华尔街,当年荷兰人在这儿创新了现代的金融制度。直到今天,荷兰人都是一个善于创生制度的天才的民族。

    在当时,荷兰人把这种能力兑换成了大量的真金白银,可以说是举国皆商,人人都具有强烈的投机意识。

    现在,这几个条件都凑齐了:郁金香的稀缺性,具有异国风情的观赏价值,加上荷兰人听闻巴黎人居然肯花1000荷兰盾去买一枝郁金香敬献给那些美丽的贵妇人,再加上我们又很有钱,为什么不把郁金香的价格炒高呢?

    荷兰的发达跟它的宗教宽容政策有关。当时欧洲新教和天主教打成一团,很多人就带着资金跑到了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就有点儿像30年前的中国深圳。

    17世纪的时候,阿姆斯特丹的居民几乎没有一个是原住民,都是新来的移民。这些人带来了大量的资本,包括做生意的头脑以及冒险的精神,所以荷兰人就变得很有钱。有了钱自然就想显摆显摆,但是当时的新教传统又不容大家显摆。穿着方面,即使是富人,也只能在自己的长裙边上多绣几朵花而已。那怎么才能显示自己有钱呢?盖房子。盖房子就得有大花园,大花园里如果能种上一点儿郁金香,既不显得自己的生活很奢侈,跟新教的信仰不冲突,又能够低调地炫富。

    所有这些条件加起来,郁金香成为大家炒作的一个物资,就顺理成章了。

    顺理成章的炒作与泡沫

    1637年,第一轮炒作开始了。有一款郁金香的球根已经被炒到了5000甚至6000荷兰盾,这一款郁金香的名字叫“永远的奥古斯都”。我没见过那种花,想必非常好看。

    当时有一个咖啡馆的老板死了,他一生致力于收藏郁金香的球根。他死了之后,留下7个孤儿,这些孤儿被孤儿院收养了,孤儿院为了这7个孩子将来的前途考虑,就把他们爹生前收藏的郁金香球根拿出来拍卖了。这是荷兰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花卉拍卖。其中最贵的一个球根拍出了5000荷兰盾的价格,剩下的几十个球根一共拍卖出了9万荷兰盾。这是有据可考的郁金香这一轮泡沫的最顶峰。

    众所周知,所有泡沫都会有一个转折点,郁金香泡沫的转折点现在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有一个英国水手来到荷兰,下船的时候顺手拿了船主的一个郁金香球根,把它当洋葱炒了吃了,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最贵的品种——“永远的奥古斯都”。这个船主听说之后呼天抢地,一气之下就把这个水手告上了法庭,索赔5000荷兰盾。

    法官觉得这件事情很荒诞,5000荷兰盾是什么概念?如果买奶酪,能买27吨;如果买房子,可以买一栋乡下的豪华别墅。这玩意儿怎么赔呢?如果让这个英国水手赔这么多钱,显得荷兰人疯了;如果不让他赔,显得荷兰的法律疯了。所以法官就陷入了纠结之中。

    这件事让当时荷兰郁金香花市的所有疯狂的参与者都觉得,我们是不是真疯了?从此郁金香球根的价格就一路狂跌。

    也有一些其他的说法,说是因为在某几次交易当中,大家突然发现,昨天刚刚拿到手的球根1200荷兰盾一个,今天怎么只能卖出1100荷兰盾呢?所有指望别人接手的市场投机者都觉得,是不是这个风向要逆转了?

    所有投机者心里都明白,价格迟早会跌下来的,只不过自己不能接最后一棒而已。这个信号出现之后,就有人开始恐慌性地抛售,结果市场价格就跌下来了。

    当然,郁金香泡沫的出现也有一些宗教因素,有一些新教教徒,因为反对奢侈浪费,看到大家都在炒一个愚蠢的球根,觉得太疯狂了,就对郁金香进行污名化。很多新教教徒画招贴画,说郁金香就是“娼妓的女神”。还有人画了幅漫画,说魔鬼撒旦左手拿着一个钓钩,就是说你们要上当;右手拿着一个沙漏,就是说交易的时间已经所剩不多,等等。

    当时荷兰的政府也在恐慌,觉得炒得实在离谱,就印了大量的小册子,劝大家理智、淡定。现在很多历史学家研究“郁金香泡沫”都是基于这些小册子里面的素材。

    不管怎么讲,到了1637年2月,整个市场一下子就垮掉了。

    这就是1637年爆发在荷兰的郁金香泡沫的始末,我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细节的呢?得感谢一本书,它的作者是苏格兰人迈凯,书名叫大众幻想和群体性癫狂。这本书把郁金香泡沫、英国南海泡沫、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人类投机史上的三大事件放在一起,中心思想就是让大家警惕这种投机性的事件。

    这本书出版于1841年,距离郁金香泡沫已经过去200多年了,其中的很多事实和细节靠谱不靠谱呢?我们就算它靠谱,细节也对,事实也对。但问题是,里面很多东西写得跟段子似的。

第49章 看不懂的中国经济(6)() 
比如他写道,荷兰海牙有一个鞋匠,这个鞋匠在自己家的花园里培养了一株黑色的郁金香,价值连城。结果有一天,有个人跑来要买,最后用天价——1000荷兰盾,买了下来。这个人拿到这株黑色郁金香之后,出门就把它丢在地上用脚碾碎了。这个鞋匠就很奇怪,这么贵的东西,你怎么舍得呢?那个人说,你有所不知,我也培养出了一株黑色郁金香,把你这一株毁掉,我那一株不就成了孤本,马上就价值连城了吗?

    这种段子在很多国家的收藏市场上都能听见,但是很少有人亲见。它符合人们的想象,但是它不太符合当时人的心理。

    反正距离1841年有100多年了,我们也不跟这位迈凯先生抬杠,就算他书里写的所有的事情都是真的,可是关于投机这件事情,我觉得还是应该再琢磨琢磨。

    投机这件事情,最受人指责的一点就是,把看起来不值钱的东西炒得好贵好贵。郁金香不就是一朵花吗?能有多好看?球根长得跟洋葱似的,炒了还不如洋葱好吃,凭什么能卖到5000~6000荷兰盾呢?

    这笔账不能这么算,因为用这种球根培养出来的花,在市场上也是有价值的。比如在法国巴黎,如果用于追求一个贵妇,一枝郁金香能够卖到多少钱?1000荷兰盾。法国人也真够拼的,因为郁金香的花期只有7~15天。既然郁金香有这个价值,那可以培养出郁金香的球根卖到5000荷兰盾,你真觉得很贵吗?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当一只小猪崽能够卖到1000元的时候,那个能生小猪崽的老母猪卖5000元,你真觉得贵吗?一所房子,一年的租金是1000元,这所房子卖5000元,你觉得贵吗?当然也不能完全这么算,毕竟郁金香在性状上是有衰减的。但是这个模型是大致通用的,这笔账可不是我罗胖算的,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周其仁先生算的。

    所以,即使是在郁金香市场最疯狂的那段时间,荷兰的投机者也锚定了郁金香的价格,他们的投资行为也不是彻底失控和疯狂的。

    价格是自愿交易定出来的

    这种事情在中国也发生过一次。20世纪80年代,中国长春曾经有过一次“君子兰泡沫”。那个时候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是60元,一盆君子兰却能卖到上千、上万元,最疯狂的时候卖到了14万元!

    14万元是什么价格?就是一个普通工人10~20年的工资。可是我们今天到长春的君子兰花市上去看,顶级君子兰的价格是普通人10~20年的工资,我们怎么就不觉得今天的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