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罗辑思维 >

第111章

罗辑思维-第111章

小说: 罗辑思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两个世界的人。

    就拿伏尔泰和卢梭来说,这两个人怎么可能谈得来?伏尔泰年纪轻轻就暴得大名,而卢梭混到四十几岁还没混出个人样儿;且伏尔泰是巴黎人,卢梭又是外省人。

    另外,伏尔泰特别有钱,卢梭特别穷;两人的思想观点也不一样,伏尔泰的政治观点是,要改造政体但是不要革命,卢梭则说主权在民,等等。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他们都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的人,伏尔泰后半辈子最大的乐趣就是祸害卢梭。因为卢梭也很有名,很多贵妇也喜欢他,伏尔泰就在背后搞鬼。

    卢梭有一件见不得人的丑事,他到晚年才跟一个女人结婚,之前和那个女人共生了五个孩子,但都送到了育婴堂,因为卢梭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抚养他们。伏尔泰就用别名写了一本书,专门揭露卢梭。据说伏尔泰临死之前有一次看戏,台上滚出来一个小丑,伏尔泰就跟别人说:“你看你看,卢梭,丑角!”他一辈子就是以到处散播卢梭的坏话为乐。

    卢梭在巴黎待不下去了,想回日内瓦。伏尔泰就写信追到日内瓦去,告诉那个地方的人,卢梭是个坏人,你们要收留他,就是你们城市的污点。

    卢梭于是就躲去英国,住在休谟那儿。伏尔泰说怎么可以这样呢?一封信追过去,跟休谟讲,你不能带他。当然,再加上卢梭自己的一些毛病,后来又跟休谟闹翻了,在英国也待不下去了。

第112章 除了你自己,没人靠得住(5)() 
总而言之,伏尔泰一辈子就是以文字追杀、祸害卢梭为荣。当然,这只是前辈文人之间的小花边,但说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是,文人原来的活法里没有你这种野狐禅,你混得好,大家就看不惯你。这种心态大家可能都能理解。

    卢梭的不妥协

    卢梭和伏尔泰在同一年去世,伏尔泰祸害了卢梭一辈子,去世后却获得了同样的待遇——都被送到了先贤祠,隔得并不远。

    而且,他俩去世之后,欧洲大陆的很多知识分子,无论法国还是德国的,都视卢梭为自己的精神导师,尤其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比如说著名的雅各宾党人罗伯斯庇尔,他一直说见过卢梭(后来很多学者都否定了这一点),坚持认为自己是卢梭的学生。所以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卢梭被正式封为贤人,入住先贤祠。那问题就来了,卢梭凭什么呢?

    首先,“卢梭不断避免向现存政权做任何即使是表面上的妥协。”这是马克思对卢梭的评价。

    他不妥协有哪些表现呢?

    当时他出了两本书,一本是论科学与艺术,另外一本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他的歌剧写得也挺好,据他自己讲,法国宫廷里演他的歌剧时,很多贵妇人都很感动,觉得他是个大才子。所以当时法国的国王路易十五就想要给他一笔年金,说你不要让别人“包养”了,我直接“包养”你好不好?卢梭居然不干,穷成那样了也不干。

    当然,这件事在历史上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因为那天膀胱炎发作撒不出尿来,怕君前失礼,所以没去。也有人认为,他就是不愿意让权贵“包养”,因为要是进到他们的体系里,那不就成孙子了吗?我本人更倾向于后一种看法。

    卢梭后来的历史地位证明了他确实是一代文豪,如果当初他领了国王年金,那他在这个体系里肯定不如伏尔泰,不如孟德斯鸠。

    卢梭的两条活路

    卢梭有铮铮铁骨,但也得有活路才行。卢梭的第一条活路就是他对音乐非常了解,他曾一度实在活不下去了,就去抄乐谱。当时贵妇要开音乐会,总会外包一些抄乐谱的活儿,卢梭不嫌吃苦,好歹能养活自己。

    卢梭第二项活下来的本事,就是他有捕捉机会的能力。只要是一个转型时代,总会有那么一些机会从严丝合缝的传统社会里溜出来。这个时候,你要能够准确地捕捉到那个信息,卢梭就有抓住机遇的这个本事。

    有一次他去看望狄德罗,两人当时还是朋友。他在路上捡到一张小纸条,是第戎大学有奖征文的布告。他当即就觉得这是个机会,一定要抓住。那时他虽然很穷,但还是专门为写这篇论文雇了一个女秘书,自己口述,让女秘书整理记录。最后这篇文章获得了那次征文的大奖。

    虽然这篇文章在卢梭的整个思想体系里面地位并不高,连他自己都说论证方法太粗糙。但是不管怎么样,他凭借这篇论文在巴黎声名鹊起。当时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几十篇书评就出来了,所有贵妇的沙龙也开始向他开放了。

    卢梭的干法

    可是如果只有这两招,卢梭在巴黎即使活下来,也不过是一个时代的弄潮儿而已。要想成为名垂千古的文化大师,仅凭这两招哪里够?我们来看看,卢梭接下来还干了什么。

    卢梭做的第一件事是,倒转身形,背弃那些知识分子原来的市场,去寻找一个全新的蓝海市场。前面讲过,传统知识分子有四种活法,看起来形形色色,其实本质上都一样,他们的“销售”对象都是当时的高帅富们,因为只有那些大人、先生们,才能花得起钱买他们的书,听他们的讲座,捧他们的场,传他们的名。

    但卢梭并不是靠他那些哲学著作成名的,而是在40岁时靠另外一本书成名的,这本书叫新爱洛伊丝,里面全是情书,堪称18世纪早期情书的范文。

    这本书一出来就备受追捧,因为它的题材非常清新,用的不是常见的体,而是饱含深情的书信体。它讲了一个爱情故事,从构架上讲,跟廊桥遗梦差不多,故事梗概就是一个叫朱丽的贵族女孩爱上了她的家庭教师,但是父母嫌贫爱富,把朱丽嫁给了一个高帅富,家庭教师一气之下就当兵去了。他本来以为朱丽不会幸福,几年之后回来一看人家很幸福,于是特别忧伤。朱丽临死之前给他写了一封绝笔信,告诉他:“我还是爱你的。”故事到此结束。

    故事虽然狗血,但这种全新的、饱含情感的、题材别致的新文学一出现,在巴黎就炸开锅了。它的读者并不是那些大人、先生们,而是那些情感在闺房当中已经被束缚、压抑到极致的贵妇们,还包括一些情感丰富的男人。

    18世纪的整个社会氛围都是冰冷的,不像19世纪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19世纪的浪漫主义气氛,其实正是靠卢梭这样的先行者酝酿出来的。所以很多18世纪、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家,都尊奉卢梭为他们的前辈。

    在当时的巴黎,卢梭这本书一时间洛阳纸贵。有一个神父给他写信,说你这本书我每读一遍就哭一遍,我跟我的朋友们把你写的每一个自然段都连读了十遍,满屋子人哭得就跟在灵堂一样。还有人给他写信,说读这本书对我太有好处了,因为我痛哭流涕,结果把感冒给治好了。还有一个退伍军官给他写信,说最后那封绝笔信我一直不敢看,我不知道看完之后是否还能受得了,我下了三天决心,才决定要看。

    这就是一个全新的市场,结合今天来看,有一些人已经在做示范了。杭州有一个人叫陆琪,是新浪微博大v,影响力非常大。如果作为旁观者,会觉得陆琪一个大男人天天说的都是女孩子们爱听的话,太没有追求了。但是有市场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供给,人家提供的是市场极其饥渴的需求,凭什么不能暴得大名?凭什么不能挣钱?

    所以,勇敢地摆脱原来的知识分子生态,找到自己的市场,这就是卢梭的绝招。除了写爱情,卢梭还有别的办法——在找到全新的市场、全新的客户的同时,他还把自己对这个世界、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式的、精英式的严肃思考灌输进去。

    这就得提到卢梭的另外一本书,叫爱弥儿。

    这套书讲的是家庭教育——怎么带孩子。伏尔泰关心的是什么?教士多么无耻国王多么黑暗,等等。他整天惦记的都是怎么用最后一个教士的肠子勒死最后一个国王。但人家卢梭却踏踏实实地写了一本怎么带小孩的书。

    可是就在这本书里,夹杂了很多卢梭作为一个冷静、严肃的思考者的私货。他告诉我们什么叫人性,人性应该怎么培养,等等。他的很多属于那个时代的精彩思想,全部灌注在这本书里面了。这本书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这本书里面提倡母乳喂养。这个概念是卢梭最先提出来的,这导致法国当时很多贵妇人都把奶妈给辞退了,自己坚持母乳喂养。信卢梭得永生,这就是当时法国贵妇的心态。

    更神奇的是,当时还是王子的路易十六,读了这本书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卢梭这本书里有个重要的观点:人一生不管从事什么职业,混得有多好,哪怕你是国王,都应该有一门手艺,这是人生立定根基最重要的基础。路易十六就想,学点什么手艺呢?想了好久,他学会了修锁。路易十六之所以会成为一个技法很高超的锁匠,就是因为看了卢梭这本书。由此可见,卢梭在当时的影响力十分大,而且这种影响力并不完全是媚俗,他在媚俗的著作当中还能够灌注冷静的思考。

    实例分析:怎样借鉴卢梭

    以上,我们基本上把卢梭的活法给大家解剖了一下,再讲一下如何从卢梭的故事中得到启示,还是以李源同学为例。

    当时他就是这样,第一,利用手艺,当每个月200块钱补助养不活自己的时候,就靠做点翻译来生存;第二,会抓机会。有一次罗辑思维节目组要招暑期实习生,大家一起来死磕读书,李源马上就报名了。我们一看这小伙子不错,读书读得多,是罗胖今后做罗辑思维重要的助力,马上就招进来了,所以人家机会抓得也好。

    但是招进来之后,我就跟李源同学讲,你不能一辈子靠替我找资料、整理文案过日子,这种生活不属于你。属于你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用你的生命去蹚开一条血路,为那些研究高大上学问的读书人找到一个新的活法。

    我给他做了这样一个设想:这个社会有很多人想读书但没时间,于是就看罗辑思维,我说什么,他们就只能听什么。那我们可不可以搞一个读书定制呢?比如说你很有钱,上面有老爷子老太太,下面有几个孩子,一家三代人,能不能搞一个读书会,指定一本书,让李源同学事先读好,然后利用周六下午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来主持这个读书会。你再顺便赏我们一两万块钱,让知识分子也挣点生活费,李源同学不就找到了自己的全新市场了吗?

    当然,这个市场还可以再想,很多公司的老板经常给员工买书学习,可员工哪有时间读书啊,文字阅读时代都过去了。我们能不能趁一次全员开大会的时间,抽出一个小时,让李源给大家讲讲这本书里大概讲了点什么,把老板买书的这笔钱变成给李源同学的酬劳,这不也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吗?我个人坚信,这个市场在未来一定会发展起来。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讲卢梭,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罗辑思维自己。我原来也是吃公家饭的人,出来以后发现学郭德纲,在前门搭一个摊说相声,凭三寸不烂之舌,靠这个手艺我可以活下去。而且优酷、土豆大整合以后,中国最强大的视频平台出现了,这个机会我抓住了。

    但是,我能不能找到一个新市场?比如那些电视台拨给娱乐公司的市场,等等。最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在大家有辨识能力的情况下,我有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很多想法告诉大家的内在冲动。如果这几条做到了,我不也是卢梭300年后的一个好学生吗?没准儿我也能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卢梭,老先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一辈子除了抄乐谱,也没参加过什么劳动,国王给的年金他不要,跟意见领袖又闹翻了,请问他是怎么活下来的呢?他的财富是从哪儿来的呢?

    卢梭还有一个办法,靠“包养”。如果你觉得这个词不好,那我换一个词,靠供养。谁的供养?读者、粉丝、受众,他有他自己打开的全新的市场。

    就像我们刚才讲的,伏尔泰撵着他在欧洲到处流亡,哪儿都不要他,哪儿都撵他走。虽然他的心情是落寞的,但是每到一处住下来,马上又感觉不错起来,为什么?因为当地的读者,包括一些贵妇人纷纷登门求教,甚至有人非要拉他到自己的庄园里住上两天。他这一生就是这么过来的,到处都有人捧他,他吃自己受众的百家饭,挺好的一生。

    再说到我们罗辑思维,我要想蹚出一条读书人的新活法,就必须和原来读书人的活法一刀两断,我不去读什么博士后,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