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孟鸽传 >

第32章

孟鸽传-第32章

小说: 孟鸽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上清殿出来,睡意荡然无存,今夜月光正好,照得四下一片明亮。魏禧默不作声跟在后头,见我突然驻足,便上来同行,顺势也瞧了一眼那一轮明月,道:“太后与皇后娘娘相继亡故,你和连太医也都有意离宫,陛下一下子变得孤立无援,加上劳累已久,又遭奸人毒害,当时,我是真为他捏一把汗。好在,你和连太医都回来了,有你们在,陛下也能睡得心安!”说完,就一脸欣慰的看着我。

    只不过,连知韵本就听命于濮阳临,是濮阳临的后盾不假,我却顶着个见不得光的身份,在这场权位之争中并未有什么作为,所以他这一番话,我委实是担不起。

    到追云阁的时候,小印子端端正正站在门口,看到我,便一脸惊喜的小跑过来,嘘寒问暖的,像是很久没见了似的。魏禧让他赶紧带我回去休息,他连连点头,一手提着宫灯,引我进屋,屋子早已烤得十分暖和,床上还添了一床厚棉被,他放好灯,便去厨房打热水来,说让我好好泡泡脚。

    想来,他是听魏禧说了我原本准备出宫的事,看着他忙紧忙出的身影,不由心中一暖,原本以为是得了个小徒弟,他待我却如姐如母。

    翌日一早,我同往常一样,带着小印子捋一遍书架,他近日进步很大,许多事都不用我亲自动手,我只捧着一杯茶站在旁边指挥。

    理了一个早晨,总算是收拾好了,他从架子上跳下来,跑到我面前邀功,我只笑着白他一眼,还是递了杯茶过去。

    两人才坐下准备休息片刻,魏禧又过来了,身后跟着七八个小太监,手上都捧着书卷奏章,小印子看着面前一堆东西,顿时面如死灰,“这,这”却是半天说不清楚。

    我认出这些都是濮阳临平日里看的东西,心里不免也有疑惑,只瞧魏禧笑着上前,解释道:“陛下有令,即日起,于追云阁设批文处,日后,陛下就在此处批阅文书!地方我已经看好了,西暖阁就不错,你们几个,快去将西暖阁拾掇出来,动作麻利些,陛下下了朝可就要过来!”说着,指挥着几个小太监去收拾西暖阁。

    我虽还没搞清楚状况,但看起来时间紧迫得很,便示意小印子一起去帮忙,自己也跟在后面,不想半路却被魏禧给拦住,“日后,这追云阁可有的忙,所以他们今后都要在此处当差,这些事,就交给他们做吧!”

第59章 晋州之乱() 
接近午时,濮阳临才下朝,轻车熟路的进了西暖阁,路过大殿时顺带看了我一眼,他身后跟着两个大臣,像是要谈论事情,我只好耐着性子,等他处理完公务再进去问问清楚。

    正要转身出门,小印子却端着几杯茶递过来,我不明所以,转眼看向魏禧,只见他笑着朝我微微点头,不由一阵疑惑,还是听话的端着茶水进了暖阁。

    暖阁内几人正议论着晋州暴乱一事,我上前奉茶,濮阳临停顿了片刻,不露声色的看了我一眼,我也毫不示弱的回看回去,隐隐看到他嘴角擒笑,似有几分得意。想着身后还站着两位朝臣,便退后为他们奉上茶,接着转身退下,濮阳临这才又开口:“两位爱卿都是不是外人,无需拘礼,坐下用茶吧!”

    本想问魏禧为什么让我送茶进去,他却一脸严谨的候在暖格外,想来这差事打不得马虎眼,我只好揣着疑惑,等里面人谈完。

    不一会儿,小印子又送来热茶,看来,我这好人是要当到底了,那边魏禧已作势要开门,我只任命的捧着托盘又走进去。

    几人已谈论完政事,有说有笑的,我上前为濮阳临换茶,正好后面一位大臣说道:“前些日子听说了赵大人之女与宁侯长孙喜结良缘,只是我人在邕城,没能前来道喜,真是可喜可贺呀!”

    赵大人?前些日子,京城是有一桩热闹的婚事,赵右丞之幼女嫁予了宁侯的长孙,此等天赐良缘,整个京都的人都争相着去吃一杯喜酒,原来,旁边这位便是当朝右丞赵奢!

    我手上的动作一顿,随即立马恢复过来,取走他面前已冷掉的茶水,继续为两位大臣换茶,他一直没有说话。

    殿内沉默片刻,赵奢才笑道:“不过是小女出嫁,叫魏大人见笑了,有劳大人记挂,等大人新府建成,赵某定携他夫妇二人登门拜谢!”

    “赵大人客气,客气!”那魏大人一边摆手,一边继续道,“世人常说女子不如男,而赵大人膝下的两个女儿,一个入宫成了皇妃,一个得陛下赐了良缘,谁说不是好福气呢?”

    濮阳临依旧没说话,赵奢自是明白,忙行了个大礼:“陛下仁慈,皇恩浩荡,才有我赵家的今日,赵奢只求一生为陛下谋事,不负恩泽!”他倒是乖觉。

    见状,魏大人也赶忙跟着一起谢恩。

    濮阳临这才轻笑一声:“两位爱卿都是朝中股肱之臣,有你们在,方能保我寰方四方安定!”闻言,两人又是一福,接着他话锋一转:“魏卿刚回到京城,舟车劳顿,早些回去歇着吧!”

    他已经这样说,那魏大人连忙起身,一旁的赵奢也赶紧跟着告退,见他们都纷纷退下,我也收拾了茶杯准备出去,不想濮阳临却突然轻咳一声,我只好停下步子,转头看过去,他却面色如常,一手端起茶杯,一边十分认真的看着手中的书卷。

    原地站了片刻,只见他整个身体微微往后,靠在座椅上,一口热茶下肚,十分舒服的吐出一口气,这才开口:“朕将上清殿的暖阁整个搬到这追云阁,你没有意见吧?”

    再抬头看过去,他依旧面不改色,只是,这原本就是他的地盘,何故还说出这样的话!倒是问住我了,于是冲他一福:“陛下这是哪里话,这整个天下都是陛下的,又何况这小小的追云阁呢?”

    他这才放下手中的书卷,“朕是想着,宫中书籍都藏于这追云阁中,在此处批阅文书,自然要便利许多,况且你每天都要到上清阁来整理奏章,路程算不得近,还不如全都挪过来,也省得你来回跑了!”

    “多谢陛下厚待!”这话听起来,倒是在为我考虑,转念一想,我这是什么时候担了个整理奏章的事情?不过,他都这样说了,日后,怕也是逃不掉了。

    正说着,连知韵也来了,正准备去给他也沏杯茶,小印子已跟在他后头进来,为濮阳临换了茶,又给我和连知韵一人添上一杯,魏禧这差事也是安排的怪。

    只见连知韵匆匆一福,便开始汇报事情,不出所料,也是关于晋州暴乱的情形。

    说来,这还是三日前发生的事,当时晋州都督报上奏章,说晋州南岸一代突然涌现大量流民,四处作乱,惹得当地百姓十分头疼。当时,濮阳临便传令过去,让他控制住这群流民,并查清他们的来历,不想只过了两天,晋州都督就又上书,说这群流民的数量远超出他的想象,向朝廷请兵镇压。

    当时,濮阳临并没有明确下令,倒是后来又收到了鄯王的上书,说这些流民已遍布晋州各处,当地百姓都人心惶惶,也是希望朝廷派兵,但信中又多次强调,只可镇压,万勿伤其性命,这一点倒和那都督的意见相悖。

    连知韵秉明情况,濮阳临先是问他的意思,他只说:“这群流民来历不明,扰乱晋州治安,自然该抓获,不过,鄯王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之前就听晋州传来的消息,这些人虽霸占了街道,砸了些店铺,却未伤过谁人性命,可知,此次暴乱是有目的性的!既然他们带有目的,便有谈判的余地,若是强制抓了他们,或是伤了他们性命,只怕就真不好解决了!”听他的意思,也是赞成鄯王的提议了。

    听他说完,濮阳临沉默一阵,才说:“你的意思朕自然明白,我只是实在好奇,这群人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连知韵看了我一眼,才又继续回答:“南岸所毗邻的红礁,常年有水匪出没,但因此处位于寰方与别枝之间,两国相争一直不得明确的划分,所以双方都未曾出兵剿灭水匪。南岸一带大都以打渔为生,此地的渔民常年受水匪的迫害,当时黎将军任九州总督,曾亲自领兵剿匪,渔民们因此得了安生日子。如今,黎将军已无兵权,黎家军也都撤离了南岸,这些渔民没了官兵的保护,日子自然又回到了从前!”

    如此看来,这些渔民是要为黎氏一族鸣不平!作为君王,最在意的应当是民心,如此以来,只怕是戳中了濮阳临的痛处。

第60章 赵氏() 
最终,濮阳临还是采取了鄯王的建议,并下令鄯王全权处理此事,说着,就让连知韵去拟诏书。看着连知韵退下的身影,我不由一阵好奇,他这个太医院院首,不仅精通医术,还对朝堂之事却了如指掌,又能亲手拟诏书,究竟还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

    似是看出我的疑惑,濮阳临一笑,“别看他年纪轻,学识可不比那些年纪大的文官差!”

    这一点我倒是早看出来了,转眼看到濮阳临面带笑意,心情似是缓解不少,正好问件事,“陛下现在口口声声唤他子衡,又委以重任,想来是决心要为他恢复身份了?”

    他手上翻书的动作一顿,眼神突然变得深沉,“卫氏一族自卫伏起便开始掌管太医院,子衡的祖父便是上一任院首,原本共享天伦的一家人,只因先帝时宫内动荡,才被殃及家破人亡,这院首之位本就是皇家欠他的,终归要换回去!”

    一开始便知道连知韵的身份不一般,尤其是在知晓他与黎氏的关系后,只是没想到,他与皇室也有关联。照濮阳临说来,他是神医卫伏的后人,原本卫氏一族在太医院为官,也算位高权重,至于后来的衰败,濮阳临说是宫里形势动荡,想来也是与当时的黎氏脱不开关系。

    此次晋州平乱,鄯王得以任用,众人自是免不了议论一番。说来,他自幼体弱多病,性子又软弱,只空有个王爷的身份罢了,就连晋州当地的知州,都不将他放在眼里。可自从太后亡故,他似乎也渐渐开始发光发亮,得濮阳临重用,加封亲王,想必日后定会有大作为。

    如今,濮阳临正是用人之际,本以为他会借此机会召鄯王回京,却久久没有动静。我私下曾和连知韵打趣说过此事,他却悠然道:“黎氏一族刚刚失势,陛下言行之中透露出要重用鄯王之意,先是加封亲王,后又交托兵权,再召他回京,你说,朝堂群臣会如何议论?别忘了,如今的大丞相虽是陛下的老丈人,但他也只能把控朝中一半的风向,另一半还攥在那位黎左师手中!”

    照他这样说,倒是我低估了黎家残余的势力,如今黎远贺手中虽无兵权,但他手中的黎家军依旧是寰方最强悍的军队之一,虽已放逐边境,但势力依旧不容小觑。而这位黎嘉贺,年纪轻轻已官至左师,与右丞相平起平坐,听说他任京兆尹时,能力就十分了得,如今再上一层,只怕也不好打发。不过,此时的他们都还在蛰伏期,濮阳临若要稳固势力,就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说着,连知韵似是忽然想起什么,突然停下步子转头看我,“上次让人给鄯王送药时,他亲笔回了封书信,其中还特意提到了你。”

    “难为王爷挂念,倒是折煞我了!听说他恢复得不错,你功不可没啊。”听他这样说,我自是有些不好意思。

    当初,鄯王受黎太后牵制,即便知道她一直在给自己下毒,依旧顺从的服下,如今太后不在了,他才能好好的治病,也是可怜。

    两人说着话,步子迈得缓慢,忽然旁边冒出一声:“知韵!”两人都是一顿,待来人走近一看,竟是赵奢!

    “赵伯!”连知韵俯身问好。我忙退后两步,恭敬的行了个礼。

    赵奢上前,笑呵呵的拍拍他的肩膀,“自回京后就甚少见你,今日也是难得,竟在宫里碰上了!”

    连知韵面露歉意:“近日宫中事务繁多,一直脱不开身,伯父迁居新府时,也没能帮上什么忙,知韵一直心怀愧疚。”

    他这话说得谦逊,那赵奢看着倒不是拘泥于小节之人,直摆手:“你本就是赵家的一份子,何故说这样见外的话!只是,如今你在太医院当差,那姐妹倆又都已出阁,府里就剩下我们两个老人家,着实冷清得很。你伯母前两日还说,已经将东阁给你收拾出来了,你若得空出宫,依旧回府住吧!”

    “多谢伯母挂念!两日后是伯母生辰,知韵一定回来!”

    赵奢这下可高兴坏了,一边拍上连知韵的肩膀,笑道:“那我们可说定了,我这就回去让她备些你喜欢的吃食!”

    两人寒暄一阵,赵奢才满眼笑意的离去,望着他远去的身影,连知韵的脸上露出格外的温和,驻足良久,直到发现一旁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