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孟鸽传 >

第28章

孟鸽传-第28章

小说: 孟鸽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仅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女将军了。”

    听到这些话,太后果然激动起来,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他果然对她了如指掌。

    这时,门外突然传来声音,“娘娘的药煎好了。”

    我顺势看向濮阳临,只见他示意一眼,我只好开门接过汤药,颤颤巍巍走上前,依旧埋着头,大气也不敢出。

    “伺候太后吃药吧。”濮阳临面色如常。

    看来,他是下定了决心,我吐了一口气,将药碟放到一旁,去扶太后坐好,她这才看清我的样貌,不由大惊,“是你!”

    见我只埋着头,并未答话,她又看向濮阳临,濮阳临的脸色却没有变化。片刻,她忽的放声大笑起来,“以前,瞧着你温顺恭敬的样子,我以为是一只羊,不想,却是养了一头狼!好呀,先帝驾崩不过两三载,你就这般迫不及待要对付我,就不怕先帝九泉之下,魂魄不宁吗?”

    她怒不可遏,濮阳临却静如止水,“你当真以为,六监司审理的这些事,都是近日才查出来的吗?你掌管宫中大权,对我处处制约,单凭我一己之力,如何能撼动你太后的权力?”

    太后突然醒悟般,“是赵景维!哼,他从前在我父亲的门下做事,如今背叛旧主,忘恩负义,这样的人,你也敢用?”

    “禽择良木而栖,弃暗投明之人,如何用不得?你心中应当也有疑惑,单凭他的协助,如何能掀起这样大的风浪?”说着,他又稍稍凑上前些,“如果我告诉你,这些事都是父皇生前谋划好的,你应当就不会想不明白了吧?”

    听他说完,太后久久没有回应,只瞪着眼,继而口中不停的自言自语,“不可能,这不可能,他不会这样对我!”

    濮阳临并没有给她思考的间隙,继续说:“你如何逼迫他立你为后,如何残害我母亲,你以为,他心里当真没有计较吗?只是,以他之力,难以同黎氏抗衡,又怕殃及我的性命,才一直忍气吞声!他早就派人私下收集罪证,就等着这一天,要你黎氏一族伏法!”

    太后只定定看着他,一脸不可置信,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濮阳临知道她已怒火攻心,再说下去,怕她承受不住,这才重新站起身,轻声吩咐了句,好生服侍太后,便转身出了寝殿。

    看太后半天没有动作,我上前服侍她吃药,不想她奋力将我手中的药碗一推,药碗瞬间摔成碎片,紧接着她一声怒吼,“滚出去!”声音才落,就吐出一大口血来,随即又昏了过去。

    夜里,依旧只有我一个人守在寝殿,太后依旧在昏睡,我便靠在床边打盹。

    濮阳临的这个安排,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一早就猜到,尺素宫失火是太后所为,她要置我于死地,可濮阳临偏偏救了我,今日让我来,难道,只是为了气一气她?

    本已睡得迷迷糊糊,隐隐听见声响,瞬间清醒过来,这才发现太后咳嗽不止,正要上前帮着拍一拍背,她又吐出一口血来,我忙上前喂她服下药,又帮她清理干净。

    折腾了好一阵,她的气息才平缓下来,却一直没再睡下,只闭着眼不停的呓语,双手不停在半空中挥舞着,我试探着伸过手去,她忽的将我抓紧。

    我便干脆坐到床上,将耳朵凑到她面前,才隐隐听清她的喃喃自语,“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对我?为什么我征战归来,你已立了他人为后,你说过要娶我的,为什么要负我?”

第51章 黎姜() 
太后虽然强势铁血,对先帝的情义却十分深厚,从她和濮阳临的言语中,大致能推断出,是她和先帝有婚约在先,后来她凭借自身的势力,夺回后位,重新回到先帝的身边,虽然其间发生了诸多变故,但她对先帝的心,却始终如初。

    后来,还是在魏禧口中,听到了这个完整的故事。

    太后本是黎氏长女,自幼习武,常年随军四处征战,深得黎公喜爱,总唤她为子姜。当时的黎氏一族,与皇室十分亲密,她也是自幼出入宫廷,与当时还是太子的先帝是青梅竹马。

    她身处军营,常年带兵,性子刚烈泼辣,唯独在先帝面前,才像个女儿家,虽比先帝年长两岁,却事事听从,从未忤逆过。听说,那时的他们,两小无猜,感情十分深厚。

    那一年,她领兵出征竺锡,当时黎公才过世不久,她便成了寰方史上第一个女元帅,率领三军与竺锡周旋。据说,当时她离京的时候,先帝还曾亲自赠了一枚同心结,在寰方,这便是定亲的意思。

    就在她出征的那个冬天,传来皇帝驾崩的消息,她特意修书一封,快马加鞭送给当时留守在京城的胞弟,也就是当今皇后的父亲,已故的鹏飞大将军,要他扶持太子登基,帮他稳定朝局。自黎公过世之后,京城里一直暗流涌动,她深知族内已有人蠢蠢欲动,此举,不过是为了保住先帝,毕竟她是三军统领,族人都要听命于她。

    后来,先帝成功登上帝位,她本想着,等到回京的那一天,就会加封后位。

    当时战事吃紧,她同竺锡周旋了整整两年,最终大胜而归,可当她回到皇城的时候,他已立了别人为后,便是濮阳临的母亲。

    其实,濮阳临自己也明白,先帝不过是怕黎氏一族的势力日益壮大,若真立了黎姜为后,这天下怕就要改姓黎了,所以才选择了当时在朝中尚有一席之地的文家,而对黎姜,他心中应当也是有愧疚的。

    而在这场权位之争中,濮阳临的母亲才是最无辜的那个人!她是文右丞的外孙女,以她的出身,本可以定一门上好的亲事,平平安安的过一生。可是,先帝偏偏选中了她,于先帝而言,当时立她为后,亦是权宜之计。

    她的性子一向恬静温婉,和黎姜截然不同,后来,与先帝日益情深,没过多久就怀上了龙胎。原本,先帝是顾及黎姜的感受,后宫再未多添旁的妃嫔,后来,便是因为同濮阳临的母亲琴瑟和谐,也不愿再有别的人。

    可黎姜向来不是个肯轻易善罢甘休的人,更何况,这是她亲手为他打下的天下,如何能眼睁睁看着他同别人享这一世繁华?所以,动用手中权利,迫使先帝再立新妃,她就这样名正言顺进了皇宫,成为后妃中位份最高的皇贵妃。

    那时候,濮阳临的母亲正好有了身孕,听说,当时先帝因为害怕黎姜对她不利,特意下令让皇后在宫中静养,一切人等皆不可靠近。黎姜一入宫,就接管了后宫所有事宜,后宫虽以皇后为尊,但实际上也都要听命于她,那个时候的她,对皇后也是十分谦和的。

    当时,同她一起进宫的,还有盛尚书家中的幼女,不过只封了美人。说来,那盛尚书是文家的远亲,按辈分,盛美人应当唤皇后一声姐姐。

    盛美人入宫时年纪尚小,素来胆小怕事,因着知晓黎家的势力,所以十分惧怕黎姜,终日都躲在皇后宫中,与皇后十分亲近。

    那段时间,宫里还算一切如常,只不过听说,濮阳临一出生,新帝就有意立之为太子,但很快就遭到群臣反对,自然,为首的仍旧是黎氏一族。

    后来,也曾听濮阳临说过,自他记事,就不常看到先帝,先帝也很少去皇后处,反而终日和黎姜在一起,想来,也是为了安抚黎姜,以保他们母子平安。

    可黎姜终究是不肯轻易作罢,不知何时,她竟买通了盛美人,盛美人腹中的那个孩子,成为了扳倒皇后的利器,当时的盛美人一定知道黎氏的用意,也不知黎氏究竟许了她什么好处,竟让她用自己孩子的性命,去诬陷自己最亲近的姐姐!

    濮阳临的母亲被打入冷宫,先帝终于明白,黎姜是绝不可能轻易放过她,所以一边派人在冷宫暗中保护,一边想办法收集黎氏一族的罪证。

    可是,不等他有所行动,黎姜已经先出手了!濮阳临母亲的死因,他不是不清楚,却不能多言分毫,连最后一面也不能得见。

    那个时候的他,心里应该就有决断了吧?

    黎氏一族强势,先帝也有自己的手段。黎姜入宫多年,一直没能有孩子,四处寻医问药,皆无所获,心里应该就清楚了,先帝不希望她生下孩子!可是为了能留在宫里,同先帝一直恩爱下去,她只装作不知,暗中妥协。

    到濮阳临的母亲去世,先帝才下定了决心,必须早日立下储君,否则,只怕有朝一日,濮阳临也难逃毒害。正逢当时,一众朝臣都催促先帝立后,先帝也正好趁此机会,加封濮阳临为太子,黎氏族人自然要劝阻,但黎姜心中是清楚的,所以她也答应了。

    再后来,黎姜加封了皇后,濮阳临也成了太子,前朝后宫的各种风波,这才算是平息了下来。可黎姜才封后不久,盛美人就被打入了冷宫,一关就是十多年,也不知她当时同黎姜一起诬陷濮阳临母亲之时,有没有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这样一想,那盛姬虽身在冷宫,却是无性命之忧的,最终竟是因为我才殒了命。

    这一桩往事,魏禧并未亲身经历,说得云淡风轻,只是觉着濮阳临这一路走来不易,有几分感慨而已。可于故事中的人而言,却是触目惊心,这一路走来,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蓦然回首,身后已是万丈深渊。

    太后终是没能挨过去,许是因为身上的伤病疼痛难忍,实在难捱,也许是没想到自己会遭了濮阳临和先帝的算计,一时不能相信,时而清醒,时而恍惚,只耗了两天,就走了。

    弥留之际,还一直喃喃自语,心心念念的都是先帝,可见,她对先帝的情义是极其深厚的,却被算计了半辈子,也是可怜。

    所谓万事皆有因果,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天意。

第52章 女之耽兮() 
太后病重之际,黎氏一族中许多官员接连被查办,黎远贺手中的兵权也交了一半出来,一时之间,朝中上下都人心惶惶,濮阳临此次明显是想将整个黎氏连根拔起,原先跟黎氏一族来往亲密的人,此刻都惴惴不安,唯恐会连累到自己身上。

    此次,对于濮阳临的突袭,黎氏一族毫无反抗之力,可知濮阳临的筹划有多周全!他忍气吞声多年,蛰伏到现在,定是准备好要给他们致命一击,事实上,他也做到了。

    此事,他已谋划多年,可想而知,他对黎氏一族有多深恶痛绝!自然,也包括对太后,弑母之仇,加上多年来所受的压迫,怎能不恨?但最后,他还是下令,将太后以皇太后之礼下葬,同他母亲一起,与先帝合葬。

    太后入殓那天,他独自在寝殿中站了整整一天,有大仇得报的快意,却也有几分怅然所失的感觉。

    毕竟,他也不是冷血无情之人,太后知道自己不可能有孩子,所以,对他还算不错,毕竟他是先帝唯一的孩子。甚至在先帝驾崩之后,也是她拿出遗诏助他登基,其实,那个时候,她若要夺取这江山,可谓易如反掌,可是她并没有,因为这是先帝的天下,她誓死也会替他保全。

    也许,她是真的想将濮阳临当做自己的孩子,可是她忘了,是她杀害了他的母亲,他怎么可能视她为母?她对先帝也可谓一片赤诚,但她偏偏生在黎家,注定不能安安稳稳过这一生。

    不得不承认,当初是先帝违背了自己的承诺,也是他先变了心,之后,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心爱之人,伤害了另一个深爱自己的人。

    但终究,还是她陪先帝走过了最后这几年!之前,我也曾在行宫见过他们,恩爱和谐,与寻常夫妻无异,如今想来,倒是不知,当时的他们究竟各自是何心境?

    黎氏一族的风波维持了将近一个月,最终,自然是濮阳临占得上风。整个黎氏族内,数十名身居要职的官员,罢免的罢免,流放的流放,曾在皇城盛极一时的黎家,就这样顷刻间失去了往日的光鲜。

    但是太后的那一家人,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牵连,黎远贺虽交出了一半的兵权,但依旧是寰方的大将军,此番更是加封公爵,牵往汉元,也算功成身退。还有黎瑁,依旧是那个身份尊贵的小王爷,只是,他向来不涉朝政,此次变故,他心里应当也不会好受。

    再有,便是那位黎嘉贺黎大人,原本他年纪轻轻就已是京兆尹,太后丧期未过,濮阳临就加封他为左师,又将一部分兵权交与他手中,很是重用。

    到这个时候,一些朝臣倒是看不明白了,濮阳临都已经做到这一步了,怎么又轻易放过那一家子了呢?还如此重用黎嘉贺,就不怕养虎为患,让他反咬一口吗?

    小印子也曾私下跟我说过,说想不明白陛下的用意,我只淡淡一笑,黎氏一族虽肆意妄为,却也是寰方的根基之所在,若真是连根拔起,只怕一时之间,寰方也无可依靠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