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帝业谱 >

第68章

帝业谱-第68章

小说: 帝业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看诸生退下,我看向国子监祭酒:“曹祭酒适才不是说唐紫雕的策论文集构思精妙么?拿来给朕看看。”

    曹珪愣了下,忙命手下令史抱来厚厚一摞字纸。我让侍监接过,命驾还宫。

    若唐紫雕策论合我心意,我将依我之意锤炼,使之为我所用。否则遣送回荣国公府,嘱其父严加管束!

    今冬雪大,轿辇行进缓慢。我掀起轿帘,沿路工部会同少府、将作二监布置太皇太后千秋节的亭楼点景。我正要放下帘子,就见道旁一名工匠正焦急的连说带比划着,他的对面站了两名工部的小吏,面色严峻。

    太皇太后命我批阅工部、礼部的奏表,现在两部都归我统辖,见此状况我难免起疑。

    “汤饼。”我放下轿帘的一刻叫道。

    汤饼“是”了一声,脚步放缓,逐渐落到队伍最后。

    当晚,我在炭斋看唐紫雕的策论,汤饼和饼饵一道进来:“主君。”

    “怎么回事?”我嘴上问着,可眼睛依旧不离手中卷册。

    汤饼道:“回主君,今日道旁工匠所言之事,大雪压垮永安坊里三十二处民宅。”

    我瞬即看向二人:“永安坊朕记得是去年工部负责新修建的民宅。伤亡几人?”

    “因是昨夜到今晨陆续垮塌,没有死人,却砸伤六十人。”

    我眼皮抖动,这个数,未免太巧了!

第132章 喜忧() 
雪大压垮民房,这种事往年也时有发生,所幸受灾民户未出人命。

    往常遇到这种事,都是京兆府会同事发地所属县衙的官员,慰问伤者统计损失上报朝廷,户部拨银给付,并责成督办工程不力的官员即可。

    这原算不得大事,但其中疑点还是引起我的警觉。

    永安坊在长安城中偏南位置,属长安县管辖。长安城虽盛设一百〇八坊,可因皇城宫城、府衙公廨、东西两市都在北边,长久就形成了北边喧闹繁华,南边人迹罕至。

    去岁京兆尹为纾解北边人口,奖励百姓于城南置业,永安坊里的屋室多系去岁初春营建,何以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三十多所民宅统统被大雪压塌?

    又刚好凑足六十整数?暗合于太皇太后的花甲千秋节?

    “太皇太后寿辰在即,不可节外生枝命太医署遣两名医正指点城中医馆药铺,为伤民诊治给药,勿使伤情加重。”我踱至窗前,望着斋外依旧不肯停的漫天大雪,自言自语,“瑞雪兆丰年,可这雪也太大了,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

    “此之喜彼之忧!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主君为自警常念民生,故将书斋命名为炭斋。这下好了,雪虐风饕,炭价上涨,这雪是卖炭翁的喜,可却成了崔丞相的忧。”

    馎饦领了四名小内监进来,更换掉只剩下星微光点残炭的熏笼。

    我问道:“怎么说?”

    “今冬关陇、河内尽被大雪,天寒地冻,麦苗多已冻死,来年粮食必定歉收!崔丞相连日为此忧心忡忡,还没等到新正十九府衙开印,就已三召户部尚书管裕均,共议此事。”

    我嗤笑:“崔煊倒是知道感怀民生,可就是过于杞人忧天了!”

    京中有太仓,洛阳有最大的洛口仓,各地还设有长平仓,就算粮草告罄,也可向南梁借粮!

    我不在意的摇摇头,顺手抄起一本唐紫雕的策论集递给馎饦:“你看看这人如何?”

    馎饦也不推辞,躬身接过展开就读。

    匆匆翻过几页之后,馎饦将文集仍还给我:“依臣看来,此人甚合主君胃口。”

    我“嗯”一声,示意他说下去。

    他边想边说:“主君,唐紫雕在策论中提出的解决之道,看似荒诞不经,可仔细研磨思量,若依他所言或可有出人意料之效。比如策题问‘官吏尸位素餐当如何处置’,唐紫雕给出的解决方案之一,就是拆除公廨壁垒,使官吏之间可互相监督。”

    我若有所思,诡笑道:“所以在你眼里,朕的处事风格就是荒诞不经?”

    馎饦也不惶恐,坦然道:“奴才以为,‘荒诞不经’这四字,于主君而言是赞誉。”

    我点点头,心下大悦。

    “饼饵!内秘阁差遣八人,日夜轮番暗中监视、保护唐紫雕,不容有失!”

    饼饵领命后速去安排。

    。

    永安坊大雪压塌民宅之事,果然如我所料,没在朝堂上引起多大的重视。

    安置灾民、疗伤给药自是不在话下,工部自尚书起罚俸三月,直接负责此事的工部员外郎孙胥罚俸一年、降品留用。

    事情就此解决,我暗嘲我之前过于敏感和庸人自扰,然而之后发生的凶险,和由此引发的一连串事件,再一次证明了那句话:天子脚下无小事。

    我从国子监回来的第三天,汤圆汤饼就疯疯癫癫跑来炭斋告诉我一件事:有一伍学子已率先筹齐五十两银!

    我惊得摔了手里的羊脂玉搦管:“怎么可能?什么人!”

    汤饼奏道:“具体这一伍都是什么身份奴才还不知道,只清楚为首者系户部尚书的公子管鎏。”

    我转动眼珠,想着若换做是我,怎样用三日筹齐五十两银,可惜无果。

    我问道:“他是如何做到的?”

    “主君,其实此人只用了两日时间。第一日,这位管公子带同伍学子跑遍了京中所有的银号、钱柜,甚至当铺,巧舌如簧游说借银,一共借到八千多两白银。第二日,他将所借银两尽数存于京中最大柜坊丰和坊,再利用尚书公子的身份,预支利钱一百两银。第三日,至国子监交足罚银后,再与同伍去东市赌馆双陆博戏,将剩余的五十两银尽数输光,不过他这三日筹足五十两银的名声,也恰是从赌馆传出来的。”

    我听过之后,但笑不语。

    汤圆一时拿不定主意,问道:“主君,管公子这般行径,可做得准?”

    “自然做得”,我说道,“朕只言明不准家人私相递银,又没说不许利用身份筹银!”

    管鎏无本万利,两日时间筹齐银两,最后还不忘跑到赌馆给自己邀买名声,不愧是户部尚书之子,会做买卖!

    他如此作为,不过是想从一众士子中尽早脱颖而出,制举时得托龙门。

    我面无表情宣布:“朕要即刻召见管鎏。”

    我只召管鎏一人,至于同伍其他四人,在赌馆里便已被他弃之脑后。制举选士,首重才名,其次再看策对卷纸有无真才实学。杜亦拙、管鎏属前者,还未开考已在我心中有了名次。至于那四人连同大多数士子,就要看他们卷纸上的答对了。

    管鎏奉召陛见,着一袭太学生的白袍长身而立,竟是眉舒目朗,并无精于算计的俗态。

    我心中横生疑惑:“你就是管鎏?户部尚书管裕均之子?只用两日时间就筹齐五十两银?”

    管鎏微微低头敛眉,对我一连发出的三个问题,只用一个“是”字作答。

    我和颜悦色道:“做的不错,朕该给你奖赏才对。”

    管鎏微怔,立即说道:“臣不敢领陛下奖赏。三日前文庙外见驾,臣没能越众而出,已深感惭愧内疚。况且陛下今日召见,已是对臣最大的恩赏。”

    我看着他谦恭的姿态,眉头逐渐皱紧。

    从汤圆汤饼对管鎏行事的描述:两日间借银还银,赌馆里掷银扬名,这应该是一个倨傲张扬的人才对,不应是这副姿态。

    “抬头看朕!”我声音清冷。

    管鎏迟疑了一瞬,只得抬头平视着我。

    我促狭的望进他的眼睛,唇角一侧慢慢翘起,了然却浑不在意,分明实在告诉他:别装了,管公子!

第133章 歌谣() 
管鎏舒出一口气,释然而笑,心悦诚服躬身道:“陛下!”

    我和他君臣之间的初次试探在不言中进行,也在不言中结束。

    我点点头:“当日国子监中你虽未站出,可却借筹银之机,在长安城中受到瞩目,于一众士子里也算脱颖而出。朕既赏识你的聪明,却又不喜你的率性而为,你就不怕遭人嫉恨么?”

    我是在责他不懂韬光养晦,谁知管鎏无所谓的笑了。

    “臣不怕。世人多好嫉成性,若臣因此就畏手缩脚、不敢作为,明明两日就能办到的事,偏要待到二十日后再来禀奏。那样的话臣不仅是欺君,也还是会遭人嫉恨!臣宁身负世人嫉恨,也不愿欺君!”

    “宁负人嫉、不愿欺君?呵!管公子这话说得可真是动听!”我哂笑一声,叱道,“巧言令色,鲜矣仁!若朕不打算用你,你岂不是白费了心机?”

    管鎏跪下以额触地:“臣一点心机,就是想引陛下关注。臣愿为陛下驱使,死不足惜!”

    “说什么死不足惜?你若不怕死,当日为何不敢跨入槛内、承担罪责?”

    管鎏突然高声道:“臣非是不敢,而是不能!”

    我疑惑的看向他,可他也只是言尽于此,不肯再说下去——两年后管鎏用一番作为告诉了我为何“不能”,彼时的国库充盈、百姓丰足,他为夏、梁的最后大战积累下充足粮草,同时也为自己得了一个身死名裂的下场!

    管鎏突然说道:“臣有一物要密呈陛下。”

    我颔首,汤圆击掌四声,殿上的内侍宫婢默然退出,只余汤圆汤饼二人。

    “管公子有何物拿给朕看?”——我依旧不愿称他为“卿”。

    管鎏自袖袋里抽出一条素绢,双手捧过头顶:“臣昨日在赌馆里听了一首歌谣名凤落坡,虽说长安城中传唱之人还不多,可陛下知道,飓风起于青萍之末。”

    汤饼走去接了素绢,转呈于我。

    我手腕抖动,展开绢帕,上面只有两行歌谣,却是字字诛心,我不由大惊失色。

    “大雪飘然落,上天降福祸!命数止六十,老凤落下坡。”

    我豁然起身,这妖言惑众的歌谣既然敢在城中传唱,那迟早有一天会传入太皇太后的耳中,到时若查明歌谣起自紫宸宫,我将百口莫辩!

    此事若处理不好,我将有性命之患。但是在此之前我深深望向管鎏,他正眼观鼻鼻观心恭然静立,不去看我惊慌失措的表情。

    就算管鎏不把这首歌谣禀奏我知,那么再迟几日,汤饼和饼饵也会探得消息。

    户部虽由崔丞相统领,可刑太尉不知是不信任崔煊之故还是怎的,委任亲信管裕均为户部尚书,既是丞相的臂膀,同样也监视丞相。这个管鎏若想步入仕途,直接找刑太尉安排好了,何必跑到我这个尚未亲政的傀儡皇帝这儿来,挖空心思引我注意、表达忠心?

    委实可疑!

    不过他既来了,无论什么招数,我接就是了。

    我对他说话的声音里有了几分暖意:“朕已知卿心意,卿可回至国子监,准备制举试吧。”

    管鎏面露自信的喜色:“臣谢陛下!臣告退!”

    汤圆汤饼已在我身后看了歌谣,汤圆问道:“主君,现在怎么办?”

    “把他们都唤来吧。”

    我将素绢遍示馎饦等人,看过一遍之后,汤饼和饼饵一起跪下谢罪。

    “行了!管鎏为求仕进向朕表忠心,不过是比你们略早了一点点而已!”

    馎饦直接问道:“主君打算如何处置此事?”

    “不知道!朕若现在就拿着歌谣去见太皇太后,便是此地无银!若是静然不动,等刑太尉嫁祸够了,向太皇太后告发,那朕就是在劫难逃!”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主君怎知是刑太尉在作祟?”

    “不然眼下还要谁,不惜诅咒太皇太后,也要置朕于死地!”

    说到底,还是因为皇子的不意夭折,致使刑太尉阴谋没能得逞,才会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殿中无人再说话,驼羹低垂眼皮思索片刻,抬眼看我:“怎么刚巧伤人‘六十’?”

    我低头略想了想,随即不在意的笑了。

    驼羹似看出我的心思,继续说道:“奴才以为,主君若只想揭破谣言,此事易办;可就是未免太便宜了刑太尉!主君既要让太皇太后知晓歌谣的发起者是刑太尉,又不能名言,如此太皇太后方可体会主君的孝心,此事难为!”

    “也不算太难,只要有外力相帮。”一直出神发呆的鹿脯突然老神在在说道,“嘉郡王不是要回京祝寿么?主君不妨请六殿下相帮,来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

    新旦刚过,转眼就是太皇太后千秋节,且正逢花甲整寿,所以从未央宫到长安城,各处高扎彩楼、上覆簇锦团花。白日盛彩辉煌,夜间灯火流光。

    我每日忙得转入陀螺,同礼部商议千秋节上典礼流程及行礼位置,同工部敲定各处点景的规模,其间贺隼也曾向我提及歌谣之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