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武则天大全集 >

第364章

武则天大全集-第364章

小说: 武则天大全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月前张氏兄弟被斩,李显的东宫心腹张廷珪上书称:“臣观自古以来,革故即新之际莫不先行诛戮,以服众心,此皆素无人望,理藉如此。今陛下先朝子孙,唐德未改,天地之眷,人所共望,宜布恩施德以答之,崇仁尚宽以理之,岂更诛夷,以亏至德?”结果二张的亲眷并没有被尽数处死,女眷被流放,一些关系较远的亲戚根本未追究。这符合隋唐以来的惯例吗?犯下十恶之首的谋反罪岂有不株连之理?还是二张根本就是替罪羊,说他们谋反根本没证据,不过是给政变找个借口?

    是啊!张昌宗、张易之纵然骄横不法,真猖狂到谋朝篡位的地步了吗?就算女皇真的糊涂到把皇位给他们,凭他们的实力能控制朝廷吗?人人都说兵谏逼宫是迫于无奈,是为了防止皇位传承有变,可真相恰恰相反,发动这场政变就是为了阻止皇位顺利传承!

    刘知几曾言“无污青史”,恐怕但凡有点儿远见的人都明白这道理吧?遍观朝廷上下之臣,包括张柬之、崔玄暐等五人,你们哪个没受过女皇恩惠?哪个不食武周俸禄?哪个不曾向武曌高呼万岁?如果女皇寿终正寝,皇位顺利传给李显,然后才复辟李唐,你们这群道貌岸然的人算什么?毫不客气地说,就是一群身仕两朝、无节无耻、见风使舵、随波逐流的贰臣!

    现在好了,搞一场政变让女皇提前下台,你们这些贰臣摇身一变都成了光复李唐的功臣啦!非但不用再承受世人的讥笑,不必再因为曾仕“伪朝”提心吊胆,还有享不尽的富贵荣耀、千载之下的美名,连那个庸庸碌碌、胆小懦弱的太子也成“中兴英主”啦!皆大欢喜,多好啊!可你们的良心不会遭受谴责吗?当初女皇精力旺盛时你们哪个敢胆大妄为?她老病缠身你们胆子都壮了,竟拿她换功名富贵,别忘了被抛弃在上阳宫的那位老人是你们的恩主啊!你们哪个又是真正的李唐忠臣?如果说朝局还将有什么出乎意料的变动,那也是你们自作自受,活该承受的报应……

    面对法藏怒目金刚般的注视,袁恕己第一个低下了头,既而桓彦范和敬晖也流露出一丝惭愧之色,崔玄暐似是想要辩解,但是张口半晌竟说不出一个字,最终只是发出一声叹息……只有张柬之!凛然无愧色,坦然面对法藏的目光。

    纵然这世间私欲横流,也终有一两个无愧于心之人!对于一个八十多岁行将就木的人而言,功名富贵还重要吗?他谋划这一切的确是出于对李唐王朝的忠诚。

    四十年前张柬之官居申州仓曹参军,而当时的申州刺史正是萧淑妃之子李素节!因武曌夺取皇后之位,萧淑妃失宠被杀,李素节放逐于外长年不得回京,封禅泰山也不能参与。李素节悲愤至极写下《忠孝论》,张柬之读后甚是不平,于是上奏此文希望感动圣听,结果被掌控大权的武曌无情地击回,李素节又流放到更远的地方。那一刻起,张柬之认定武曌将是祸害李氏、动摇社稷的灾星!后来果不其然。张柬之立誓除掉这个不祥的女人,挽救李唐社稷。为此他一直隐忍,甚至不惜承受世人的嘲笑,以六十六岁高龄参赴制举,一步步求晋升,就为爬上高位掌控权力,有朝一日推翻武氏!现在他真的做到了,他从始至终无愧于心……

    两人就这样凝然对视,过了良久张柬之抱拳向法藏施了一礼:“大师的心情老夫理解,请您参与此等阴谋确实有些不近情理。或许不少人是出于私心,但这终归也是为天下太平。我相信若狄公活到今日,也一定会这样做。”

    “唉……”法藏长叹一声——或许吧!这场掺杂了无数私心的政变确实还有那么一点儿好处。武曌毕竟改换了社稷,若李显从他手里接过皇位等于承继叛逆者,即便复辟李唐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全天下的李氏之人都可质疑他的合法性,那些暗藏野心之辈说不准会趁机兴乱。而现在李显从篡位者手中夺回皇位,成了光复社稷的英雄,便无人能对他的统治产生异议。再者一旦皇位顺利传承,满朝官员斯文扫地有什么好处?为了统治的延续、国家的安定,不得不顾及朝廷颜面,就算不为那些寡廉鲜耻的官员着想,也得考虑天下百姓!这也正是为何法藏明明厌恶此举,却还是违心参与的原因。

    “阿弥陀佛……”想到此处他的心终于渐渐平和下来,“贫僧这些年为俗事所误,耽误不少修行。待我将佛骨送还法门寺,便专心弘法授徒,钻研八十华严,不再过问世事,咱们就此别过,列公各自珍重吧。”说着他双手合十还了一礼,随即转身而去。

    “国师……”

    崔玄暐还欲再言,却被张柬之拦住:“不必强人所难,他毕竟不是我辈中人,由他去吧。”

    法藏穿过永泰门,走出应天门、端门,不禁回头望了一眼金碧辉煌的朝廷。那一刻他又想起前辈高僧道安的那句名言——不依国主,则法难立。

    这话说得不错,若非女皇相助他焉能重译《华严经》,并开创华严宗,成为一代贤首宗师?虽说万法圆融,但何为因、何为果?初衷绝不能忘!现在是回归本源的时候了。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要守住初心就必须离开这个被权力和富贵扭曲的地方!

    不知不觉间法藏的心情竟然好起来,他大步走过天津桥,融入来来往往的百姓之中……

    是谁?

    连武曌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我怎么还不死呢?明明已经老迈疲病,明明已经众叛亲离,半生心血开创的武周王朝也轰然崩塌,我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曾几何时武曌有过设想,如果某一天她失去皇权,必将似离开水的鱼儿,迅速干枯死亡;可当这一天真的降临时她却没死,完全出乎预料——人啊,真是一种莫名其妙的生灵!无论对自己有怎样的设想,若不亲身经历一番,永远都不晓得会发生什么。

    上阳宫是软禁她的地方,却不失为一个绝佳的养老之地,楼台殿榭景致优美,其实挺温馨的。或许是出于良心的亏欠,看守她的李湛管得也不甚严,只要不走出这座别宫,仙居殿、甘露殿、观风殿、芙蓉亭、浴日楼、洞元堂……宫里所有地方任由她逛——本来嘛!一个八十多的老妪,走路都蹒跚费力,还能闹出什么花样?想吃什么给她做什么,御医也是随叫随到,李显每隔十天探望她一次,说几句嘘寒问暖的话,无论这种探视是出于真心还是故作姿态,对于一个被迫退位的前朝皇帝而言,这种待遇就算不错了,至少比李世民对待李渊的态度好。从名分上说她不是太上皇,依旧是皇帝,号曰“则天大圣皇帝”,可这个名号实在不伦不类,究竟是周朝皇帝还是唐朝皇帝?若说她是周朝皇帝,武周王朝已不存在,何来皇帝?若说是唐朝皇帝,大唐岂有外姓之皇?好在此乃李显钦定,朝廷上下没人计较这问题。

    即便如此武曌的心情可想而知,她时常呆坐在庭院,一言不发度过一整天。上官婉儿当然已不在她身边,高延福也被打发到掖庭,仅留的几个宦官宫女伺候起居尚可,却不敢轻易和她说话,倒是李湛时不时跟她提起外间的事,她却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就连李显来探望她,她也是爱搭不理。

    任谁看一眼她那衰老憔悴的样子,都认定她命不久长,随时都可能倒下。然而从春芽初绽到夏虫争鸣,从秋叶纷飞到冬雪飘零,她竟然在这冷清的宫苑里熬了将近一年,那双深邃而干涸无光的眼睛默默注视着万物生息、草木荣枯。是回忆往昔的辉煌,还是品味如今的凄凉?没人知道她在想什么。

    转眼又到寒气逼人、滴水成冰之时,上阳宫也是一派萧索景象。这么冷的天不便再到外面活动,武曌索性床也不起,裹着被子躺在仙居殿中——仙居殿,何等嘲讽的名字?世上岂有被禁锢的神仙?她常常背对殿门侧卧,命宦官在她面前点一盏油灯,就那么目不转睛地凝视着灯火,甚至还会喃喃自语。渐渐地大家开始怀疑,昔日威风凛凛的女皇已经痴呆了……

    夜静更深,万籁俱寂,连宦官宫女也休息了,偌大的仙居殿只武曌一人,兀自眯缝着眼睛,注视着眼前的孤灯,似是要从微弱的光明中寻找一丝温暖;在那幽幽火光中她看到了那个已不复存在的王朝,也看到了她早已逝去的青春。

    恍惚之间她听到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奇怪的是门却未响,但她觉得浑身乏力,实在懒得回头看看,只是低声道:“你怎么来了?好像还没到日子吧?”

    那人很诧异:“您并未回头,怎知是我?”

    “朕熟悉你的脚步声,总是那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其实你小时候不是这样走路,是从房州回来后变成这样的。”说到这里武曌不免有些自责,“平心而论朕待你们兄弟确实薄情了些。”

    那人似乎不知说什么好,只是跟着叹息。

    “深更半夜你怎么突然跑到这儿来?”

    “孩儿思念您老人家。”

    “思念未必,我看是心中愁烦难以入眠吧?”

    “嘿嘿……”那人憨然一笑,却与白天在朝堂上的笑容迥然不同,透着一股苦涩。

    武曌开门见山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这个皇帝当着并不顺心吧?也难怪,这皇位与其说是你争取到的,还不如说是张柬之、崔玄暐等人替你夺到的,如今他们五人皆居宰相之位,声望隆重手握大权,你缚手缚脚受制于人。是不是?”

    “张公等人也是出于一片好意……”

    “固然是好意,从古至今哪个皇帝不想乾纲独断?况且权力能移人心性,纵是正人君子、社稷之臣,一旦握有权势就未必了,更何况他们与禁军诸将关系密切,倘有异谋不可设想。五人中张柬之是个地地道道的纯臣,崔玄暐也还算正派,其他三人就未必了。虽皆是狄仁杰所荐,十个指头伸出来还不一般齐呢!就说贬谪张昌宗同党一事,你觉得他们做得公平吗?韦承庆推卸怕事是实,可他真是二张党羽吗?至于房融更是才当宰相几个月,何来大罪?贬谪他们倒也罢了,毕竟他们身处相位,复辟李唐只好拿他们作法。而其他人呢?听说李峤、阎朝隐甚至崔神庆也被贬了,可有此事?”

    “是。”那人无奈应了一声,显得很苦闷。

    “李峤不但是当朝文臣翘楚,也是很能办事之人,资历也很老,他和二张不过是面子上的事,何至于此?阎朝隐更是没什么过错,贬他该不会是因为嵩山献祭,太忠于朕了吧?至于崔神庆,不仅精于政务颇得民心,也是你东宫潜邸最重要的僚属。从来潜龙之臣便是新朝储相,而你的东宫班底却弄得重臣被贬、七零八落,该不会是他们五人故意为之吧?朕不否认他们几个是善于治国之人,但党同伐异也是事实。这世上许多事问题并不在于如何做,而是在于谁来做。”

    那人终于不再遮掩:“所以孩儿……”

    “来向我这前朝皇帝问策?”武曌笑了,“何须如此?该怎么办你心里不是很清楚吗?当初你父皇怎么除掉长孙无忌的?就算你真不懂,照猫画虎也会了。许多人说你糊涂,他们才是真糊涂,你从来就不笨,当年你被废只是初掌大权不知轻重,现在大不一样了。”

    “唉!真是什么事都瞒不过您,孩儿确实已在着手提拔武氏之人和皇后亲党,甚至想赦回一批贬谪之人,共同对付五人。只是……”

    “只是你心怀忧惧,怕斗不过他们,你缺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之所以拉这么多人入伙,不仅是为对付他们五人,更是给自己壮胆。我说的对不对?”

    “是……”

    “《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寻常人交朋结友,其实不过是觅些护身的毛、体面的皮,事到临头终究要靠自己。何况皇帝是这世上最孤独的人,那些帮你的人归根结底也是为了利益。试想五大臣谋划政变也是帮你,到现在如何?你又怎能保证现在帮你对付他们的那些人将来没有非分之想?如果你始终这么怯懦畏惧,始终是因人成事,结果全是一样的。”

    “可是孩儿实在不想……”

    “朕知道,有些事你不忍,其实说穿了还是惧怕。但没办法,世道便是如此。如果有一天这世上人人平等、彼此相敬自是最好,可如果办不到,依然有杀戮、有野心、有统治……”说到这儿武曌的声音变得狠厉起来,“记住!那就要勇于去争、去斗、去夺!宁可你奴役别人,也不要让别人奴役你!”

    又是谁?

    半寐半醒之际,又有脚步声响起。武曌睁开眼看着面前的孤灯,打着哈欠道:“他刚走,你又来了,真是兄友弟恭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