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盛世姝荣 >

第2章

盛世姝荣-第2章

小说: 盛世姝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是飞快地想了一想,张嬷嬷顿时没了盼头,冷“哼“一声道:“二娘子也不是头一回与我打交道,想糊弄我?岂是容易的?”

    “并非糊弄。”卓撄宁却道,“张嬷嬷若得空,今天就去黛山上的玄真道观,寻一位玄真道人,管他要一个楠木匣子即可。那楠木匣子里头,就有我要赠予你的好东西。”

    她说得有鼻子有眼,张嬷嬷不信也信了。

    坐于冷炕上的姜氏听了这话,则是脸色大变。

    她的女儿如何知道有那么一个楠木匣子在黛山上的道观里?十几年了,她可是从未与人说起过,更莫说告诉女儿!

    那个楠木匣子,可是非同小可,事关重大。

第003章:交涉() 
“都有些什么好东西?”张嬷嬷绽开笑容,问。

    “若非价值连城,我岂会藏到那里?”卓撄宁笑了笑,忽而道,“不过,张嬷嬷今天去,恐怕也只能确定一下我说的可是实话。毕竟,那楠木匣子里头的东西重要得很,若非我娘或我亲自去取,玄真道人定然不会给你的。”

    “阿宁……”姜氏方才上前,将卓撄宁拉到后面,低声问:“你如何知道有那个匣子?”

    “阿母,”卓撄宁拂开她抓着自己的手,“待会我再与您解释。”

    “不可以!”姜氏却将她抓得更紧了,摇头几乎尖了嗓音道,“那个不可以,不可以给任何人!”

    “阿母……”卓撄宁抚了抚母亲的手,轻摇了一下头,叫她先不要多言。

    而张嬷嬷已隐约听了姜氏的话,更觉得那是什么不得了的宝贝了。想了想,她便问:“那么,想要我为你们做什么?”

    卓撄宁紧看着她,道:“帮我传个话给我大伯母。”

    “传话?”张嬷嬷有些意外,“你们不需要看看大夫?”

    她甚至有些担心,姜氏母女不知什么时候便要死了,她就再无办法拿到黛山道观里的那只楠木匣子。

    “都已病入膏肓了,看了大夫,也不过多苟延残喘一些时日罢了。”卓撄宁叹息一声,“与其如此,我更想为长姐做点什么事,也算是帮了我们卓家。”

    “这话倒是新鲜,我都听糊涂了。”张嬷嬷笑了笑,自有些理解不来。

    “你去告诉我大伯母,太子和公主这些天就在洛城。”沈连城顿了顿,接着道:“明日未时,让长姐带几名会划水的去明湖湖畔,必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太子和公主在洛城?”张嬷嬷听着却是觉得好笑,“太子和公主在洛城你怎知道?他们给你托梦了?”

    “是啊。”卓撄宁话语轻巧,似是玩笑。

    张嬷嬷脸色一僵,嘴巴半张着愣了愣。

    “张嬷嬷快去与我大伯母传话吧。”卓撄宁催促道,“大伯母若不信,让她明日未时去了明湖湖畔便知,横竖只是花些功夫而已,亏不了什么。”

    张嬷嬷斜着眼睛仔细地瞧了瞧她,仿佛瞧到了一个自己不认识的二娘子。不过,她终于答应,离开了,往郭氏所居的牡丹苑走了去。

    牡丹苑内,奴仆左右静守,香炉里冒着淡淡的白烟,袅袅升起又消散,整个屋内,都充溢着浓浓的和罗香的香气。

    郭氏一袭锦衣坐于暖炕上,一手肘着炕上雕花的小桌,扶着额头,正是闭目养神的时候。

    三十多岁的年纪,脸上的肌肤嫩得还跟能掐出水来一般,又加上长了一双秀气的眉眼、精巧的鼻、樱桃一样的红唇,实在是美得很。这就难怪她能养出卓青瑶那样的女儿来了。

    只是可惜,美则美矣,心肠却是歹毒了些。

    张嬷嬷在屋外,见她正在小憩,自不敢进去打扰,于是就站在外边一边搓着手取暖,一边枯等。

    郭氏并没有睡着,隐隐地感到有人来了,便弹开眼目瞧了一眼。见是张嬷嬷,她便唤了她进屋。

    张嬷嬷进去,忙为郭氏添了热茶。见她打了个哈欠,喝了茶,却是叹了口气,不甚高兴的样子,张嬷嬷更是往她身侧挪了挪,小心地为她揉起太阳穴来。

    “夫人还在为大娘子的事儿着急上火呐?”她一边为郭氏揉着,一边道,“哪里需要这样担心?大娘子有才有貌,在整个洛城,也找不出第二个来,太子只要看一眼,就移不开视线了。”

    郭氏呷了一口茶,放下,随即更是唉声叹气,“想见到太子,哪里是这样容易的?应选太子妃者,先要经过仪鸾司筛选一番,而后是皇后和太后,最后伶仃几个,才能到太子那里。这每一个关卡,都费心费神更费财,难啊!难。”

    张嬷嬷心中一喜,以为顺着这个话,正好可以提及卓撄宁让她传的话。郭氏却先开口问她了,“芙蓉苑那边,都处理干净了?”

    “奴正要禀告夫人的。”张嬷嬷只得从头说起,“那个姜氏没死透,奴带人过去的时候,突然又活了。”

    “活了?”郭氏不由得一惊。

    “是啊,吓了奴几个一跳,以为诈尸了。”张嬷嬷道,“看来是没死透,还有些日子……不过估摸着也快了。”

    “小的情况如何?”郭氏放松下来,不妨问一句。

    “小的精神倒是好很多……”张嬷嬷说着笑了笑,“还有心思与奴说鬼话呢!说得一板一眼,奴都差点信了。”

    “噢?什么鬼话?”郭氏自然问询。

    “她说……”张嬷嬷顿了顿,这才告诉郭氏,“她说太子和公主这几天在洛城游玩,还让奴传话给您,让您带大娘子明日未时到明湖湖畔,说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总之神神叨叨的,就说了这几句鬼话,奴听了,就当个笑话来传给夫人您,还请夫人莫要怪罪。”

    “好端端地,她怎会说太子和公主在洛城?还让阿瑶明日未时去明湖?”郭氏咕哝着,却觉得大有蹊跷。“太子和公主,真在洛城?她的意思是,太子明天未时还会出现在明湖?”

    “要不夫人明天带大娘子去明湖看看?全当游玩了。”张嬷嬷顺势说。

    “要去。”郭氏目光灼灼,“去了,就知道她说的是不是鬼话了。”

    “噢,二娘子还说,让大娘子多带几个会划水的。”张嬷嬷差点把这一茬给忘了。

    “带会划水的做甚?”郭氏更是心疑。

    “她没说。”张嬷嬷道,“莫道是明湖里有什么东西?或者有人要落水?”

    郭氏点了点头,这便让张嬷嬷亲自下去安排人,准备明日午后出行明湖。

    芙蓉苑内,张嬷嬷一走,姜氏便抓着卓撄宁刨根问底了。

    “阿宁,你怎知我在黛山的道观托玄真道人保管了一只楠木匣子?还有,你跟张嬷嬷说的那些话,又是怎么回事?你在骗她,还是太子和公主真的在洛城?你又是如何得知的?”

    卓撄宁只得告诉她,自己做了一个梦,梦到了自己的将来。

第004章:毒誓() 
楠木匣子的存在,是上一世母亲临死前告诉撄宁的。不过,母亲只告诉她有这么个匣子,放在了黛山上玄真道人那里,要她若能侥幸活命,并逃出卓家便去取了。但母亲并没有来得及告诉她里头是些什么东西,又有何重要的,一口气没提上来,便死了。

    后来,撄宁被迫应了太后赐婚。郭氏怕她逃跑,一直将她拘到出嫁那天,她虽惦念着母亲的遗物,却一直没有机会去取。嫁人之后忙于应对夫家人,她更是没有时间。后来日子好过了,她再回洛城,前往黛山,却听得玄真道人被毒蛇咬死的消息。

    从此,玄真观不复存在,那个楠木匣子,也不知去向了。

    此刻,她其实很想问问母亲,那个楠木匣子里究竟放了何物。但见母亲听说自己梦到了将来事,还处于震惊和惶恐的状态,她除了解释和安慰,也便没有急着问询。

    最后倒是母亲回神之后,自己先提及了那个楠木匣子。

    “那个楠木匣子,不可给任何人!不可给张嬷嬷!”姜氏紧抓着撄宁,是一副十分害怕她将这个东西拱手送人的样子。

    “不给,阿宁不会给张嬷嬷。”撄宁忙道,“我那样说,只是诱饵罢了。过几天她就要被大伯母打死了,她没有机会消受我们的东西。”

    “她要死了?”姜氏一惊。

    “嗯,梦里是的。她手脚不干净,被大伯母发现了,不经打,死了。”

    姜氏几不可闻地“哦”了一声,打量女儿的目光,仍有些不可思议。

    “阿母,楠木匣子里装了什么?”撄宁方才问。

    而她这样一问,姜氏立马背过身去,分明是一副警觉的样子,“没什么……不过阿母的一些旧物什罢了。”

    姜氏说谎,撄宁更加觉得奇怪了。“可是梦里阿母临死的时候告诉阿宁说,那是阿宁的东西。”

    “这……”姜氏本不擅长撒谎,心中莫名慌乱起来。她想了想,突然反身拉着撄宁的双手,噙着泪道:“阿宁你能不能不问?那个东西,咱们到死都不要,好不好?”

    撄宁几乎因为母亲这一哭,这一央求给吓到。

    “阿宁,你答应阿母,永远都不要那个匣子!”姜氏很有些激动。

    撄宁惶惑不解,既然永远都不想给她的东西,上一世又为何在临终前告诉她呢?母亲可真是矛盾啊。

    “阿母,您这样,阿宁更加想知道……”

    “知道了不好,知道了会招惹杀身之祸的!”姜氏说着懊恼不已,“你做的梦里,阿母一定是糊涂了,一定是快死了糊涂了!竟然告诉你有这么个东西……阿母若再死一次,绝不说!绝不说……咳,咳!”

    “阿母……”撄宁以为现在并不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时候,于是放弃了。她道:“阿母,我答应您就是了,不再问了,也不要那个楠木匣子。”

    “好,好阿宁……”姜氏笑了一下,但还是不放心,兀地要求道:“你发誓!若是擅自去取那个楠木匣子,阿母到了黄泉,永受炼狱之苦,不得转世为人。”

    “阿母!”撄宁觉得母亲这就有些过了,自然不肯发这种毒誓。“我都答应您了!”

    “你发誓……咳咳……你快发誓……”激动之下,姜氏又咳得厉害。

    “我发誓,发誓总行了吧!”撄宁一边气恼,一边却又担心母亲的身体,不停地轻拍她的后背安抚,并将阿母说的恶毒的话,潦草地复说了一遍。

    姜氏这才放下心来,不咳了。

    撄宁忍不住勾着头,嗔怪地看她,“阿母适才是故意咳的吧?”

    姜氏愣了愣,不禁轻点了一下她的脑门,“你这孩子……”

    “嘻嘻。”撄宁咧嘴,笑出一口细小又整齐的白牙,好不灿然。

    翌日未时一过,她就在前院等着人来了。

    她是有些紧张的。她也怕,自己信誓旦旦说的事,万一不会真的发生……

    这一等,便等到了太阳西垂。

    姜氏出来,要拉她进屋,还劝道:“外头这样冷,阿宁你就别等了。来不来的,你在这里空等也没用。”

    “按说,怎么着都该有人来的……”

    话音未落,苑落门外响起了开锁的声音。撄宁和姜氏听了,皆觉欢喜。

    是张嬷嬷来了。

    她一进门,便跟看能掐会算的奇人一般直看撄宁。

    “二娘子,您说的可真准啊!”她一惊一乍道,“大夫人带大娘子下午在明湖湖畔,救了一位落水的贵公子,还真就是太子!大夫人和大娘子将他带回府上了。大夫看治过,现在还在东厢休养。公主听了消息,后脚也跟了来,都在府上呢!”

    说着话,她也是眉开眼笑,喜不自胜,好像太子和公主在府上,她能沾什么光一样。

    噢,的确能沾光。往后说出去,她也是见过太子和公主的人嘛!太子将来当了皇帝,她也算见过真命天子的。

    可惜,她快死了。

    撄宁暗笑了一声,问:“那张嬷嬷来,该不只是跟我说这些的吧?我大伯母可有让你传什么话?”

    “大夫人现在忙着侍奉太子和公主,哪还有时间顾得上你?”张嬷嬷笑道,“我这也是得了空,才来你这里唏嘘一番的。”

    撄宁不免露了凝色。她虽理解郭氏的顾不上,但她,心里头是着急的。毕竟,母亲时日无多。

    见撄宁听了这话似有些失落的样子,张嬷嬷则是改了口道:“二娘子放心,您这般料事如神,大夫人得了空,会有您的好的。”

    说罢她回身往院门外走了几步,喊道:“姚大夫,你快进来吧!给我家二夫人和二娘子看治看治,用点什么药,看看能不能治好。”

    治好她是不指望的,能拖延些时日,别误了她得到玄真观那只楠木匣子就好。

    昨儿连夜,她可是让自己的儿子亲到黛山确认过,套了玄真道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