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权贵娇 >

第279章

权贵娇-第279章

小说: 权贵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往崇德帝对这个做法嗤之以鼻,立君当然是取有本事的,怎么能为了血脉而则一个才能平平的储君呢?庸君最容易成为昏君,也最容易使国朝动乱,此乃千古之罪了。

    但到了这个时刻,他才深刻体会到这个选择的深意。此刻他在想的就是:就算皇子再多,也禁不住一个一个除掉,总有尽的时候。

    或许将来天下,就没几个皇族成员了。如此下去,皇族就要凋零了。皇族凋零,又怎么能压住那些外戚权臣呢?

    老九这样的人,生母已死,又全无势力,太子都容不下,那么太子还能容得下何人?

    崇德帝心头有一**巨浪在翻腾,冲击得他几乎坐都难安稳。但他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深深地看了朱宣明一眼,就吩咐他退出了紫宸殿。

    朱宣明一头雾水,不明白为何父皇只问这么简单的话语,也不知道眼药上成了没有,带着满腹疑惑离开了紫宸殿。

    但他很快就不用疑惑了,当天申时,他就收到了两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差点就让他晕倒在地!

    最先的消息,是关于虎贲都尉郭沁的。由于定元寺的刺客没有捉到,崇德帝以“办事不力”的罪名,撤了郭沁的都尉一职,还将他流放至岭南,限他三日内就要离开京兆,不得有误。

    可怜的郭沁,在紫宸殿禀告定元寺之事时,就被除了官职,任凭他如何痛哭哀求呼冤,崇德帝都没有理会。

    而且,除了郭沁之外,崇德帝还清理了不少虎贲将领和士兵。这些人,或是程家的姻亲,或是蒋家的旧友,多少都是依附着东宫的。

    依附东宫的将领和士兵,被清出了紫宸殿。这对大定朝堂来说,就是一个信号,一个皇上对太子不满意的信号,或者,是一个皇上敲打太子的信号。

    只是,朝中大臣在听到这事时,除了惊愕之外就难有其他反应。他们甚至在想,这些被清走的人,背后是不是还有别人。

    不然,在皇上即将离开京兆的时候,为何会有不满太子的信号呢?说不定弄错了。

    但是,接着的这个消息,就使得这个信号正明确了。凡是京兆朝臣都知道,皇上不知因何故,对太子起了不满,要限制太子的权力了。

    这个消息就是:皇上要设监国大臣!这是从内侍首领常康口中传出来的消息,就是板上钉钉的是事情了。

    消息指,皇上急召了裴公辅和郑时雍进宫,打算设他们为监国大臣,协助太子处理政务,凡军国大事,太子一人不能独断,须与两位监国大臣共同商议。

    听说,裴、薛两位大人都已经应令,现在中书省已经在起草诏令了,监国大臣一事很快就公诸朝堂。

    朝中已立太子,皇上若是离开京兆,自是太子监国,代皇上处理朝政的。但是,现在多了两个监国大臣共同议政,这是什么意思?

    皇上这是不信任太子殿下呢?还是不信任太子殿下呢?

    而皇上会这么做的原因,没有多少人知道,就连朱宣明本人都不知道!

    朱宣明又惊又怕,只觉得脑中纷乱不已,想去问崇德帝为何会有这样的决定,想问崇德帝为何会这样对他,想知道……崇德帝是否厌弃了他。

    他整个人浑浑噩噩的,连去紫宸殿见崇德帝的勇气都没有。(未完待续。。)

    ps:  第一更!更新一章,要用半个小时,我想给起点跪了!感谢floodjiang、猫眼非烟、一百百个、小金虫虫牛的月票,感谢怀念的赏,谢谢大家!

480章 暗处

    (第二更!)

    从内侍首领常康口中漏出来的消息,很快就作实了。

    在早朝之上,崇德帝下了设监国大臣的旨意。旨意称:“国事繁要,军政所系,无不慎重。太子理政经验尚浅,特令裴公辅、郑时雍两人为监国大臣,辅政……”

    这道旨意,用语太简单,系要就在“太子理政经验尚浅”一句,让人细味不已。

    太子詹事府已配设,太子詹事、少詹事、左右庶子等东宫属官已定下,还有政事堂处理着国政,就算太子理政的经验再浅,在皇上巡幸期间,还是能应付得过来的。

    现在,皇上将这句话放到了圣旨上,还设了两名监国大臣。这个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皇上要限太子的权力了。

    朝中大臣自是遵旨,他们都不知道太子做错了什么,哪里令得皇上不满意了。大抵,除了沈家和长隐公子外,也不会有人知道了。

    呃,其实也不对,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人知道朱宣明错在了哪里。

    朱雀大街,是与宣平大街呈丁字形的一条街道。在它西侧尽头有一座空置的府邸,最近被翻新一番,不久前就有官员阖家搬了进去。

    这座府邸的主人,就是太子詹事彭贻芳。

    此刻,就在彭府一处幽静的房间内,有两个人正在说着话。其中一人,正是彭贻芳。而另外一个人,着一身黑袍。在烛火的照耀下,一双凤目尤显夺目。

    看起来,房间内的气氛还是很融洽的,因为彭贻芳嘴角有一丝笑容,心情似乎不错。

    黑袍人看到了他脸上的笑容,露出了疑惑的神色,还是开口问道:“彭大人,父皇旨意已下,父皇令裴公辅、郑时雍监国,太子被夺权。你还能笑得出?本殿下倒不知大人此计为何了。”

    彭贻芳从定元寺中查探到的事情。他也知道的。而且,他想的和彭贻芳一样,只待沈家人离开京兆,再行事就容易多了。

    现在。太子如此心急。反而被人摆了一道。连监国之权都受限制了。真是……倘若太子没有折腾这些事,那还好好的!

    想到这里,黑袍殿下不禁又看了彭贻芳一眼。看来。真正摆了太子一道的人,不是沈家或安国公府,而是眼前的彭贻芳。

    只是,彭贻芳为何要这么做呢?

    “殿下安排臣来京兆出任太子詹事,不就是为了助殿下一臂之力吗?这就是臣为殿下做的第一件事。”彭贻芳这样回道。

    他自称臣,就表明已对黑袍殿下诚服,他是黑袍殿下这一系的人。

    听到他这么多,黑袍殿下更觉不解了。裴公辅和郑时雍都不是他的人,太子被分权了,对他有何好处呢?为何彭贻芳会说这是帮助?

    见到他不明,彭贻芳便将定元寺的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不过,他说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另外的事情。

    “臣将定元寺的情报给太子,是为了在太子面前露脸。但是,臣没想到,太子殿下会这么心急,怎么阻止都没有用。好好的一个局,被太子用成这样,非但不能使九殿下有任何损失,反而赔上了郭沁这个人……”彭贻芳这样说道。

    他顿了顿,才接着说:“在太子令郭沁早作准备的时候,臣就知道太子一定会受损。但臣故意不去提醒,就是想请殿下看清楚一些东西。”

    看清一些东西,看清什么东西?——黑袍殿下听了,还是疑惑地看着彭贻芳。

    “现在,殿下看清楚了吗?太子的心性和本事,是如何?臣想请殿下看的,就是这个。太子,得天独厚,身边有那么多势力、有那么多人辅助,但到今时今日,还是毫无长进!”彭贻芳的声音大了起来。

    在彭贻芳看来,太子实实在在是愚蠢的人,似乎永远看不清自己的位置,似乎也不明确自己在做什么。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做一些自毁根基的事情。

    原本,太子有那么多势力相助,比如襄阳卫罗家、成国公府秦家,还有太子的母族程家。可是现在,这些势力、家族都怎么样了?罗家销声匿迹,成国公府后继无人,还有程家一团混乱。

    彭贻芳认为,这些势力的消散,与太子的愚蠢有莫大的关系,可以算是太子自己亲自放掉的。到如今,太子身边都不剩什么得力的人了,这局面,太可悲!

    他来京兆,不是为了跟随一位这么愚蠢的太子,他真正想辅助的,也不是这样蠢钝的君主。所以,他要眼前的殿下看清,太子是何等的愚蠢,再任他折腾下去,局面将会更加不可收拾。

    彭贻芳的话,还在继续:“太子是一个愚蠢的人,根本没有能力为储君。臣想让殿下看清楚这点,是想告诉殿下,不宜再躲在暗处等下去了。若是殿下还没决心站在明面,让朝中大臣知道您有争皇位之力、争皇位之心,那么就太迟了!”

    “说不定,殿下再等下去,皇上对太子失望迁怒到不能挽回,那么皇位就会是别人的了!”到了最后,彭贻芳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道。

    过去,殿下一直在暗处谋划,是因为时势之故,轮不到他站在明面。现在,情势已不一样了。若是殿下要得到皇位,那么就一定要在朝中展现自己。

    大定朝臣,是不会认可一个躲在暗处的帝王的。况且,太子愚蠢成这样,彭贻芳判断,现在已经是殿下出现的时机了。

    听了彭贻芳这些话语,黑袍殿下久久不能言。彭贻芳所做的第一件事,是这样的事,是劝他不要再等下去。

    这番话,让他深思不已。他办事素来谨慎,没有十足把握之前,是不会贸然行动的,所以先前谢姿劝他加快动作,他没有听;身边的许多人劝他表现,他没有听。

    彭贻芳先前也劝过他,但他还是没有听。于是,彭贻芳设了这样一个局,让他再一次看清太子,让他再一次判断局势。

    也让他,不得不思考:是不是到了要见光的时候?

    (章外:求支持求支持!我快泪流满面了~~)(未完待续。。)

481章 决定

    (第一更!)

    彭贻芳和黑袍殿下所商之事,隐匿在暗夜中,并不为人所知。京兆官员最关注的,还是设监国大臣一事。

    听说,裴公辅和郑时雍的府邸外面,各家前来送帖子的人都排了长龙。适逢端午节将近,各家送往这两家的节礼,更重了几分。

    有不少官员夫人庆幸送礼慢了一步。不然,重新添份,多跌价呀。

    这两个监国大臣,与太子共同议政,权柄之重,大定官员无人能及。

    虽则有这么多人送礼求见,但这两府的表现却十分平静。帖子回绝了大部分,而过重违制的礼品,是一概不收的;

    与此同时,该接的帖子、该接的节礼,都会收下,并不怕会受到皇上猜忌,也不担心太子殿下有什么不满。

    到了他们这样的级数,并不需要惴惴不安了,但听君令、忠君事而已。再说,他们的年纪和官职摆在这里,就算太子有任何不悦,他们也会荣休的。

    在紫宸殿之时,崇德帝就和他们保证过,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保他们致仕荣养、平安终老。

    崇德帝春秋鼎盛,裴公辅和郑时雍当然相信这保证。其实,也不能不相信,是吧?

    与这两府平静相对的,就是东宫的震荡了。太子朱宣明没敢去紫宸殿,只得在寝殿内不断怨怼着,上至崇德帝,下至宫中内侍,都成了他怨怼的人。

    但他最为憎恨的。还是在定元寺中的朱宣知,及延喜大街的沈家人。倘若咒骂能有实形伤害,想必沈度等人早已经千疮百孔。

    朱宣明一边憎恨着沈度等人,一边又担心崇德帝会厌恶自己,觉得坐不安寝不宁,一闭上眼都想到崇德帝会夺他权。

    他不好女色,唯一能令他放松的,唯有九和香。

    一缕缕馥郁的香气,让他仿佛云游天际,自在舒适无所束缚。唯有这个时候。他无忧虑萦身。不用担心什么时候……会被废!

    九和香,真是好东西。

    与此同时,沈家似乎更安静了。有不少人,已经在沈度的安排下。离开了京兆出发往莱州、雾岭这两地。很快。沈肃和沈度也要离开了。

    沈肃正在说着话:“监国大臣。早就该设了。先前俞恒敬上疏,皇上还不允。经过定元寺这一世,皇上想必会认清了。”

    沈度叹一口气。回道:“皇上认清的,只是天家无父子兄弟而已。他还是没有认清,太子并没有与其位匹配的能力与德行。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皇上还没知道。”

    定元寺之事发生后,当时沈度觉得很惊险。但事后响起来,觉得赢得实在容易了点。这固然是有长隐这个神助力,但说到底,还是朱宣明的计划有错漏。

    是以,他最后能将朱宣明一军。

    在长隐在崇德帝面前挖坑之后,沈度通过陈维,不断地往宫中送去消息。内侍常康所听到的消息,真假夹杂,朱宣明的动作又做得太明显,但凡听到的人,都会对朱宣明起疑。

    何况,是崇德帝这样的人?

    多疑,是每一个帝王的通病。只是有些帝王能用正理大义来克制,有些帝王则没能压抑,疑臣亦疑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