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叱咤乐坛 >

第232章

重生之叱咤乐坛-第232章

小说: 重生之叱咤乐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度记号跟速度记号的问题相差不大,都是同样的难点,五线谱也是用了类似的解决方法。

    但是到了表情术语这一块儿,问题就难以解决了。各种记谱方式都遇到了麻烦,五线谱这种最先进最体系化的记谱方式,同样也没有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一点,是到目前为止世界音乐史上无解的难题之一。(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三章 五线谱

    朋友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

    得到了叶梓有条件的答应,塞戈维亚非常高兴,甚至显得非常兴奋。

    “我的孩子,你要知道我们古典吉他不应该没有演奏宗师的出现。它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有完善而又丰富的表达手段,绝不应该输给其它的乐器。钢琴有宗师,小提琴有宗师,我们古典吉他也应该有,而且早就应该有了。”

    “如果……如果……唉,算了,不谈这些扫兴的事情。”

    大师说了两个“如果”,但是并没有继续往下,他的神情里微微带着一点沮丧和失落的感觉。

    叶梓清楚大师是又一次想起了自己。如果不是当初古典吉他的处境糟糕之极,需要有人站出来将古典吉他再次推到前台,大师其实是最符合标准的宗师坯子。

    真的是……可惜了啊!

    但是,总要有人来做这些的!

    大师也算是求仁得仁了。只是对于他自己来说,这样的结局未免有点残酷。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大师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成为一代宗师的话,那让其他的演奏家还怎么活啊!

    十全十美的事情,只有在小说里才有可能出现。现实世界里,能够做到像大师这样的成就,那已经是超凡脱俗,足够在音乐史上记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哪有什么好事儿都能占绝了的?

    “谢谢你我的孩子,”大师显然是“听”到了叶梓对他的评价,这会儿他的心情明显也舒畅了许多,微微笑道:“你说的不错,我是不应该这样贪心的。我的时间太多的耗费在了传播古典吉他上面,如果有那么十年左右的时间。能让我静下心来沉淀一番,或许我真的有那种可能。”

    “但是,我并不后悔我做的这一切!”

    大师轻轻地说着,语气坚决,毫无悔意。

    “如果重来一次,我还是会这样做的。就像你所说的。有些事情,总得要有人去做才行啊。”

    “好了,这些事情以后我们有的是时间来交流,现在我们要回到课堂上来。”

    大师将话题引回一开始的问题上来,叶梓心里也悄悄地松了一口气,他是真不想继续跟大师聊什么宗师了,以后再说吧。

    会不会真有那么一天?谁都无法保证,包括叶梓自己。

    叶梓赶紧顺着大师的话语,直接问道:“大师。还请您给我解惑。”

    “好。”这一次大师不再磨蹭,开口说道:“就像我刚才说的,如果你只是想做一个出色的职业演奏家,那么你已经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了,不需要我再来教你什么。”

    “但是如果你想至少成为演奏大师,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就必须学会尽可能的不要死钻乐谱。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和需要,尝试着让乐曲真正变成你自己的作品。”

    这一段话有点不太好理解。叶梓立刻问道:“可是大师,乐曲演奏的出发点不就是应该尊重乐谱吗?我们演奏的乐曲。除了自己创作的以外都是前人或是别人的作品,我们在进行演奏的时候,当然应该细心揣摩创作者的思路和意图,并且尽可能的将这些体现出来。”

    “这不是我们演奏家应该做的吗?”

    “大师,我……不太明白。”

    大师微微一笑。

    “说的没错,我的孩子。这是作为一个职业演奏家立身的根本。在开始职业演奏家道路的时候,的确应该从这一点出发。”

    “但是有一点你可能忘记了,我们现在使用的乐谱,它本身并不能完美地记录创作者所有的想法。”

    “那么,你又如何保证你所演绎出来的音乐就是作曲家设想的呢?”

    “无论是哪一位演奏家。都没有办法来保证这一点,哪怕他是被大家公认的xxx的演绎权威。”

    “这是一个死结!在当前的乐谱记录体系下无法解开的死结!”

    大师的这一段话犹如一道闪电,一下子劈开了叶梓眼前重重的迷雾。

    这一段话,说得太tm正确了!

    众所周知,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记谱法当中,五线谱已经是公认最完善的一种记谱体系了。但是它的缺陷,从五线谱发明至今就是始终存在的。

    五线谱以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同时存在的这种形式,比较完美的解决了大编制乐队的记谱难题。它可以用总谱的方式记录下乐队的整体目标,也可以用乐器分谱的方式记录下对于各种乐器不同的要求。

    这的确是先进而又完善的记谱方式,比起华夏以前所用的工尺谱和现在用的简谱,都要方便许多,而且一目了然。

    世界上其他地区也有一些他们特有的记谱方式,系统性和好用性都比不过体系已经相当完善的五线谱。

    这是五线谱能够通行世界范围的优点所在。对于作曲家来说,什么样的记谱方式是最好的?方便好用这一点肯定是要排在第一条的,而五线谱在这方面可以完败所有的对手。

    但是五线谱是不是就完美无缺了呢?

    当然不是。

    它有很大的缺陷,但是这些缺陷同样也是其它记谱法共有的,所以五线谱仍然可以大杀四方毫无敌手。

    什么缺陷?

    速度、力度记号和表情术语,最主要的就是那些表情术语。

    作曲家创作出一段音乐,它肯定包涵这几个方面:旋律、和声、轻响、快慢以及作曲家需要表达的情绪、思想、感触等等。

    旋律与和声的记录没有任何问题。

    在这一点上,华夏的工尺谱晦涩难懂,已经早就不用了。简谱很直观也很方便,上手非常容易。但是简谱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它是用首调唱名法来进行记录的,碰到大量的转调、临时升降调之类的问题,那就需要极快的反应速度才能应付过来。五线谱本身是一种图形模式,没有首调和固定调这样的区别,一旦熟悉之后只要根据乐谱记录的音符来演唱或是演奏就是了,不用翻来覆去的折腾。

    这一点,它就胜过了简谱。

    到了快慢上面,各种记谱法其实就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对于作曲家来说,乐曲的快慢并不是一个完全恒定的速度,不是那种机械的匀速,而是应该随着情绪变化而变化,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但是这样一来,作曲家要想在乐谱上完整地记录下自己的全部想法,那就显然无法做到。如果每隔一两个小节就标记一下自己需要的速度记号,那演奏家就将完全无所适从。

    所以各种记谱法都是做了折中处理,以一整段的平均速度来做标记,让演奏家有个基本的依照。

    在这方面,五线谱也有优势,它的速度标记就是模糊处理的。比如急板是一百三十的速度,演奏家处理成一百二十六、一百二十七也可以,再快一点处理成一百三十一、一百三十二也没错。这就让作曲家和演奏家都找到了相对可靠的记谱和演奏方法,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力度记号跟速度记号的问题相差不大,都是同样的难点,五线谱也是用了类似的解决方法。

    但是到了表情术语这一块儿,问题就难以解决了。各种记谱方式都遇到了麻烦,五线谱这种最先进最体系化的记谱方式,同样也没有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一点,是到目前为止世界音乐史上无解的难题之一。(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四章 表情术语的尴尬

    音乐无形无质,它是通过声音这种介质进行传播的。它的本身更偏向于抽象化,虽然有一些具象的内容,但是更多的是抽象的内在涵义。

    跟音符、和弦、速度、力度这些相对来说具象的内容相比,情绪(感情、表情)本身就是完全抽象的东西,从本质上来说它就难以被完全准确的表述。

    音乐的感染力量,来自于一种综合性的集合体,由旋律、和声、速度、力度、情绪这些不同的分支集合在一起来共同完成。而情绪(感情、表情)则是这种集合体的中心内容。

    一首乐曲,如果去掉乐谱上的那些表情术语,仅仅只剩下旋律、和声、速度、力度这四样,演奏出来的那将是机械的、干巴巴的东西,绝对无法打动人心。

    再优美的旋律、再丰富的和声,即使加上了最合适的速度和力度,出来的东西那仍然称不上音乐。那只是一团高低快慢长短轻响不同的声音而已。

    只有加上了情绪(感情、表情)的力量,一首乐曲才能成为真正的乐曲,作曲家想要表达的内容才能表达出来。

    情绪,是将这些不同的音乐组成成分捏合在一起的催化剂。

    但是,这也是最难记谱的一个方面。至今为止,还没有哪一种记谱法可以完美的记录作曲家需要表达的情绪(感情、表情)。

    五线谱也不行!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比如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是一种“笑中带泪”的情绪,请问,作曲家应该如何来标记这个表情术语?

    没有这种表情术语。

    表情术语中“欢乐的”、“快乐的”、“悲伤的”、“含泪的”这些都有,但是“笑中带泪的”……没有,连内涵接近的都没有。

    那么这种情绪本身到底有没有呢?这不是一个问题,现实生活中大把存在。

    这就是矛盾所在。

    五线谱的各种表情术语。基本上都是一种单纯的情绪描述,比如“温柔的”,比如“激动的”等等,几乎没有类似于“笑中带泪”这种混合型的复杂情绪。

    五线谱使用的表情术语无非也就是那么几百种,但是作曲家想要表达内涵丰富的人类情感,这几百种表情术语就能够完全涵盖人类表达情感所需了吗?

    开什么玩笑!

    “笑中带泪”无法准确标记。“沉默中的爆发”也很难精确描述,“又爱又恨”更是难以表达,等等等等。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

    前后两句乐句中,前一句作曲家需要的是“温柔的”这种情绪,接下来作曲家又希望下一句乐句转换成“坚定的”这种情绪。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绪转折经常出现,用音乐也可以描述出来,但是如何记谱呢?

    无法记谱。

    要么是“温柔的”,要么就是“坚定的”,需要进行改变?整段之后。

    否则。演奏家们依然是无所适从。

    上面所说的这些都只是简单的例子,比这复杂的有的是。

    要知道情绪也好、感情也好,有单纯的时候,但是更多的时候,它同样是一种几种情况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体。一边爱着一边又在恨着,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一种情况,作曲家可以通过音乐的起伏跌宕来描述这种情感,但是表情术语却无法将它完全记录下来。表述出来。

    这样一来,表情术语就非常尴尬了。不用吧。无法描述作曲家需要的感情?色彩。但是用上了吧,又无法完全准确的去描述。

    这,就是表情术语在五线谱这一体系中的情况,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是在没有更先进更准确的记谱方式之前,作曲家们还是只能这样用下去。

    怎么办呢?

    现在通常的做法是作曲家使用表情术语标记一个大概的情绪印象,再额外辅以大量的文字解释内容。

    但是。这也有问题。

    第一,文字记录如何跟乐曲对照起来。

    第二,前人的作品很少有文字性的解释,怎么办?第三,用文字描述音乐。准确性无法保证。第四,即使有了文字描述,演奏家的领悟能力又是一个问题。音乐上的领悟能力跟文字上的领悟能力,这是完全不同的。

    表情术语的处境仍然是尴尬的。这也是所有记谱法的一个共同死穴。

    即便是五线谱这样已经极其完善、极其体系化的记谱法,面对这一点也是同样无能为力的。

    作曲家对此也只有“无奈”二字,记录在乐谱上的只能是一种模糊的、大概的、中庸的、折中式的描述。

    这,就是五线谱和所有记谱法的现状。

    大师向叶梓所指出的,也正是这一点。

    叶梓茅塞顿开,突然间就有点理解了大师的意思。这一点,其实跟歌曲演唱的再度创作是类似的道理。

    “歌曲演唱的再度创作?”大师略一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