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赵氏为王 >

第70章

赵氏为王-第70章

小说: 赵氏为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姬职目光中颇有兴趣的看着赵信道:“没想到赵都尉小小年纪,武艺竟已如此高强,当真是英雄出少年,我们这些人不服老不行呀。”

    赵信笑了笑,拱手对姬职道;“王上,你怎么有如此闲情雅致来观看角力呢。”

    姬职微微一笑,道;“我是本是打算前往秦国使团拜访泾阳君的,正好路过此处见这里热闹得很,就意思好奇心起了过来凑个热闹,也幸好如此,否则还看见不到赵都尉如此神勇。”

    “王上过奖了,这些不过是粗鄙的角力,仅供军中娱乐所用,上不了场面的。”

    姬职却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语气中颇有感慨的说道;“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可今日见你们赵军士卒如此热衷此道,这才有些领悟其中道理。”

    “想我燕国虽是小国,却也是带甲五十万,兵力并不弱于你们赵国多少,但论起战力,确实相差甚远。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燕国武风不盛,士卒多慵懒,你说的这些军中比试虽然上不了的大场面,却能够极好的提高军队的活力和士气。”

    赵信听完姬职的一番话,倒是有些意外,没想到这个平时高高在上的燕国之主会跟自己说这么一番掏心置腹的话,心中倒是有些起疑。当下也不好多问,只是低着眼静静的听着。

    姬职一边说话时一边注视着赵信,却并没有从他脸上看到想要的感动神色,心中不由有些失望。

    姬职并没有骗赵信,他确实是前去拜访泾阳君时从这里碰巧路过。无意中望向台上,认出了正在比武的那名少年正是一直跟随在主父身边赵信,不由生起了兴趣,便停了下来驻足围观。

    待看见赵信身手如此了得,姬职便动了些念头,想要将他招揽到燕国中去。虽然他也知道赵信是主父的近臣,但却坚信凭借着自己的诚意一定能让其打动。至于出身与家族的影响,那是完全不用考虑的东西,

    要知道在大争之世的战国时代,各国的人才流动非常频繁,正所谓‘士无定主’。魏国人在秦国为相,楚国人在齐国为将,这些都是十分平常的事情。即便是公族中人,在外国担任要职也是寻常之事。远的不说,就说芈太后和他的两个弟弟,本身就是楚国公族,但秦国蚕食楚国的国策却丝毫不受其影响。

    所以姬职虽然猜到赵信姓赵,十有**是赵国宗室的旁支子弟,但仍然心存招揽之心。

    这便是战国时代的特殊性,由于长期的战争拉锯,各国的国土疆域变化十分频繁,昨日还是楚人,今日可能就已经身在秦国的治下了。所以士子之间的国家观念十分淡薄,魏人在魏国得不到重用,便理所当然的去秦国齐国寻找机会。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能得到君主的赏识,一展才华并引以为知己,远远胜于家国带来的归属感。

    所以姬职见赵信面色丝毫不为所动,心中不由微微失望。面上却不露声色,依然笑吟吟的看着赵信道;“寡人要去秦营,赵都尉若是无事的话,不妨陪寡人走上一段路,可好?”

    既然燕王有请,赵信自然不回绝。然心中摸不准姬职突然对自己这么亲热的愿意,但还是微笑着躬身道;“谨遵王命。”

    秦国使团驻扎的营地离这里并不是太远,所以姬职并未骑马,而是步行过去。路上姬职亲热的抓着赵信的手臂,两人并肩而行。

    “赵都尉可是公族中人?”路上姬职笑着问道。

    赵信犹豫了一下,坦诚道;“算的上是吧,不过因为隔得太远了,血脉已经淡了。”

    “哦?”姬职脸上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笑道;“隔得多远?”

    “襄子七世孙。”

    “襄子。”姬职面色一震,惊道;“可是那晋阳之战水淹智伯的襄子?”

    “正是。”听到祖先的光辉事迹,赵信心中自然得意,咧了咧嘴,笑着点了点头。

    姬职赞道;“原来是襄子之后,难怪你小小年纪,就已如此出众,这么说来你的家族在赵国定然人丁兴旺了。”

    说到这姬职语气一黯,心知若是赵信家族的势力在本国庞大的话,那势必难以劝服他出走燕国。

    却见赵信摇了摇头道;“我们这支人丁不兴,到我祖父那代开始便是一脉单传,如今也就仅存我一家了。”

    姬职闻言心中一动;不露声色的叹了口气,唏嘘道;“想当年赵襄子何等英明神武,若不是他力挽狂澜说服韩魏二氏共灭智氏,哪会有如今韩魏赵三家之势。所以赵国立国称王,最大的功劳当是襄子。只可惜却晚年拘泥于小节,让位于兄长的子嗣,让自己的子孙趋于消亡,当真可叹呀,否则今日谁为赵王还真不好说。”

    赵信笑了笑,却也不好说什么,只是目光转向前专心看路。

    姬职这番话中挑拨意味十足,让赵信心中不由生出警觉。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这个燕王屈尊降贵、有意结交自己绝不是偶然,定是有所图谋。

    姬职见赵信非但没有露出不甘之色,反而闭嘴不再多说,心知此事宜缓不宜急,太过于直接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便也不再说这些了,只是拉着赵信随意的说笑着,心情到似十分愉悦。

    说笑之间,秦国使团的营地便已经到达。在秦人营外守卫的赵军统领见是都尉赵信亲自领人来,便匆匆迎了上来。

    “卑职参见都尉。”那赵将微微屈身行礼。他虽不认得姬职,但见姬职衣着不凡,气质更是让人折服,便知此人非富即贵,便也躬身行礼,姬职则微笑浅浅回礼。

    赵信点了点头,便问道那统领;“泾阳君在吗?”

    “在,泾阳君午后回营就未再出门,想来此刻定是在帐中。”

    “替我传告泾阳君,就是燕王来访。”

    听说这中年男人是燕人,那赵军统领微微一惊,旋即躬身行礼道:“卑职参见燕王,不知燕王驾到,如有得罪,还请见谅。”

    姬职到是没什么架子,只是微笑着扶起统领,笑道;“寡人事先并未通传,不知者无罪。”

    没想到堂堂燕王如此和颜悦色,那统领倒是有些惊讶,忍不住多看了姬职几眼,这才派人回营禀告泾阳君。

第一百零八章 杀机毕露(四)

    没过一会,就见秦人营中一阵骚动,顷刻就见泾阳君正装带着一众秦人匆匆应出,远远的看着姬职大笑迎上前道;“原来是燕王来访,本君有失远迎,实在惭愧惭愧。昨日本就想去拜访燕王的,只是被一些不愉快的事给耽搁了,没想到燕王你却亲自来了。”

    姬职的母亲是秦国公主,惠文王之女,而泾阳君是惠文王的幼子。虽然姬职年岁长泾阳君许多,但论辈却要叫泾阳君一声表舅。

    不过泾阳君虽然为人倨傲,却也不敢在姬职面前失礼。毕竟姬职是一国之王,燕国之主,虽说燕国与秦国想比要弱小许多,但毕竟也是万乘之国,实力不可小觑。当初惠文王之所以不远千里的派出大军与赵雍合力将齐军赶出了燕国,拥立了姬职为燕王,就是为了在齐国身后安下一个牵制,防止齐国实力过快增强。

    姬职即位后,秦燕联盟便正式结成,秦国帮助姬职登位为王,姬职则投桃报李,在北面牵制齐国,防止齐军全力西向。

    见泾阳君迎出,姬职哈哈一笑,迎了上去握住他的手,道;“泾阳君实在客气,论辈我尚属晚辈,燕国和秦国也是甥舅之国,理应我来拜见的。”

    泾阳君闻言眉开眼笑,心中倒是十分受用,要知道燕王可是堂堂的一国之王,是在座上与赵王并列的大国之君,能对他区区一个泾阳君如此客气奉承,当真是长足了面子。

    要知道代表各国参加信宫朝会的诸人中,属他泾阳君的爵位和身份最低,别国不是君王就是太子,最不济也是相邦令尹。唯独他不过是区区一个王子,封地不过几十里,跟其他一比,顿时矮了半截。在宴席上若非仗着秦国强大的国势,恐怕座位要排在最后一列了。

    这些种种,让原本心高气傲、眼高于顶的泾阳君根本无法忍受,所以今日燕王对他如此客气,顿时让他眉开眼笑,心情大好。当下笑呵呵的拉住姬职的手臂谈笑风生,俨然把自己当成了与燕王平起平坐的人,对赵信等人却一眼都不多看。

    赵信耐着性子在旁边听了半天,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委实有些尴尬无比。姬职余光扫过,看见了赵信脸上露出的不耐,便上前笑着拉住了赵信的手,向泾阳君介绍到;“这是赵国的羽林都尉赵信,也是赵国的公族中人。”

    泾阳君起初听到赵信只是小小一个都尉,目光便心不在焉的扫过,并未在赵信脸上逗留。待听到赵信也是赵国公族后,这才目光略略停留,对着行礼的赵信勉强点了点头。

    赵信也是心气极高的人,当下虽然没有发怒,心中却委实十分不快。便也识趣的向姬职道;“燕王,卑职军中还有些棘手要等待处理,先行告辞一步。”

    见姬职笑着点了点头,又望向泾阳君,微微点头致敬,转身便要离去。

    转身离开之时,却听见身后燕王姬职笑道:“泾阳君,我这里有几件送给太后、秦王的礼物,还要劳烦你交给二位陛下。”

    泾阳君哈哈一笑,道;“燕王你太过客气了,我在这里代两位陛下先谢过燕王的厚礼了。”

    他心知肚明,知道这些礼中绝对少不了他的一份,所以才如此热情。

    姬职见此一笑,也不再争辩,而是拍了拍手,示意侍卫上前将早已备好的厚礼送上。

    在队伍后列手持锦盒一直站着的侍卫见状大步上前,正好与转身离开的赵信擦肩而过。没由来的赵信忽然心中一阵不舒服,如同芒刺在背,却又说不出来究竟哪里不妥。

    猛然想到,刚刚擦肩而过的时候那侍卫飞快的看了自己一眼,又迅速的低下头去。虽然只是草草一眼,赵信却已经心生警惕,霍然停住了身子。

    不对,若是平常的侍卫怎么会如此冰冷的眼神,冰冷的到没有一丝感情,任何的情绪波动在那彷佛都已不存在。

    赵信猛地转身,吼道:“站住。”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愕然,齐齐不解的望向赵信。那燕国的侍卫却忽然以脚蹬地高高跃起,抛下锦盒身子如同闪电般猛的飞向泾阳君,手中不知何时已经拔出了匕首,锋利匕首闪过的寒光让人望而生畏。

    而完全吓呆的泾阳君仍然愣在那里,呆若木鸡,瞪大着眼睛一动不动,只是眼睁睁的看着匕首的锋芒逼近自己的胸口。

    身后已经把剑飞身跃起的赵信却是已经来不及了,心中顿时大悔,要是泾阳君在赵国受刺身亡,这对赵国的声誉无疑是巨大的影响。依照芈太后的性子,她绝对会因为爱子被杀的事情对赵国耿耿于怀,千方百计的会报复赵国。

    要知道心狠手辣的女人一旦恨上了一个人,报复手段远远比想象中要来的可怕。

    就在几乎绝望的时候,却听见清脆的“铿”一声兵器相接,只见那名赵军统领竟然挥剑挡住了那名刺客志在必得的凌厉一击,横剑拦在了泾阳君身前。

    那刺客攻势虽然被阻,身手却是异常的敏捷,一击不成,即刻借力飘然退后。只见手中寒光一闪,手中的匕首已经脱手飞出。

    那赵军统领饶是技高胆大,却也从未见过如此打法,只听见耳边生风,急忙举剑格开。匕首几乎是擦着他的脸庞过去,鼻间一阵淡淡的腥味,显然匕首上淬了剧毒。

    那此刻见失手,那刺客飞快的拔出腰间的佩剑,本还想飞身上去补上一剑,赵信的飞虹却已经攻至背后,无奈之下只得拔剑隔开。这时醒悟过来的赵军士卒和秦燕两国武士已经挥舞着兵器冲了过来,将中间搏斗的两人团团围了起来。

    赵信以剑术灵巧而显著,而这刺客的身子轻灵,招式狠辣,招招皆是以命相博。两人以快打快,电闪火光间已经交手二十余招,在外行人看来根本就是一团银光闪动,却根本看不清二人是如何出招。

    那赵军统领已经提剑在外观战,满脸凝神贯注的望向这刺客,寻找着机会,猛然挺剑刺向那刺客的背后,只取背心。那刺客正全力以赴与赵信鏖战之中,哪里还顾得上身后的事情,猝然不急之下被刺中了后背。

    那赵军统领之觉得手中剑势一阻,心中大喜,知道已经刺中。正待发力,却忽然手中一轻,那刺客竟生生的将身子回缩,剑尖退出肋间,只是划过衣裳却刺了个空。

    赵信则趁机欺身而上,挥剑就刺。那刺客武艺也当真了得,在两大高手的围攻下竟然险险撑住。

    赵信却是虚晃一招,手中的飞虹脱手飞出,直取面门。那刺客大骇,立刻举剑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