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赵氏为王 >

第114章

赵氏为王-第114章

小说: 赵氏为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文听到后十分恼怒立即派人召回冯驩,冯驩却不慌不忙的说道;“今君上位居高位,富贵荣华取之无数,唯独所缺的乃是仁义。我今日所为正是为君上收买民心,有何不可?”

    田文顿时恍悟,将冯驩奉为上宾,果不出其然,没过多久,孟尝君仁义之名便传遍齐地,世人皆赞。

    田达说起此事,自然是想要让徐然安心。

    田文听罢田达提起此事,面上顿时露出得意之色,又哈哈笑道;“正是如此,徐兄还不错还有什么放心不下吗?”

    徐然忙说躬身道;“君上高义,是我唐突了。”

    心中却想道:不论如何,还是要提醒瑶儿多加收敛一些,不要再有这种事情发生了。

    如今赵国乱象已生,正是千载难逢的复仇良机。

    历代先祖在上,一定要庇佑我主仆二人如愿以偿,一洗这百余年的血海深仇。

第一百八十一章 如履薄冰(十一)

    待到赵奢前来换岗之时,已经日落西山,赵信肚中早已经饥肠辘辘。宫中供应的饭食虽然谈不上难吃,但美味肯定是谈不上的,与家中的饭食比起来相差太远,所以有些挑口的赵信便不在宫中用膳,宁愿忍着些饿回去家中。

    和赵奢笑着打趣了几句,赵信便翻身上马,匆匆赶回家去了。

    回到家中时天色已经全黑,问了家仆得知母亲尚在外公府中未曾回来,父亲先用了膳正在书房批阅政令,只是吩咐厨房为赵信留了饭食。

    正吃着尚在温热中的饭食,就见一名婢女细步走来道自己面前,小声的对自己说道;“少爷,老爷请你去他书房一趟。”

    “知道了。”赵信也吃的差不多了,便抹了抹嘴放下碗筷,随着那婢女前往父亲的书房。

    赵信家中并不算大,充其量只算个中等人家的规模,在加上赵颌平时并不喜欢人情来往,所以外人倒是很难看出这家的主人担任的是朝中炙手可热的内史一职。赵颌的书房也不远,绕过院中便是了。

    赵信轻轻推门进去,见正在油灯下专心看着书简的父亲毫无反应,便也不敢打扰,只是小心翼翼的上前坐下。赵颌听见动静便抬起了头望去,见是赵信便也没做声,只是微微颔首示意赵信坐下,自己则继续低头专心看着各地送来内史府的书简。

    赵信耐着性子做了一会,就渐渐有些坐耐不住了,便站起身来走到父亲身边,随手拿起了一卷批阅后的书简就看了起来。

    这是阳邑县令送来的奏呈,说的是本县欲修建渠道借汾河之水以灌溉田地,已由司空府批准,交由内史府拨钱兴建。按理说水利工险兴建是司空府的指责所在,一般有司空王许的许可,内史府这边都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可这次却不同寻常,赵颌清瘦的字体在奏呈末尾娓娓写道:阳邑处汾水之东五百余里,境内多有溪流流经,为何舍近求远引水汾水?此处有疑,留中待发,等待上议。

    赵信见之暗暗叹道,父亲这耿直的脾气到底还是没有改变,也不知为此得罪了多少同僚。单论此事来说,阳邑县令是小,可修建水渠是司空王许同意的事情,父亲却以“此处有疑”作为凭借将其留中待发。若是此事在朝堂上由大王和相国讨论,那王许的老脸还往哪里搁,必然羞愤异常,对父亲嫉恨起来。

    正在想着出身,赵颌却已经放下了笔,看着儿子的模样便猜到了他心中所想,便说道;“怎么,看你的样子似乎对为父的处置有些不以为然。”

    “这……”赵信顿了顿,扬了扬手中的竹卷苦笑着说道;“父亲,我只是觉得你就这么将它打回,似乎王司徒面子上有些过不去。”

    赵颌转过身来,端起桌上的茶盏一抿,看向赵信道;“那依你之见以为如何?”

    赵信略一沉思,说道;“我看不如这样,内史府出面派出一可靠之人前去阳邑实地考察,这样一来王司徒必然心有警觉,若是他足够聪明的话定会和这是撇清关系。若是不为所动的话,父亲你再将这事告之与他,而不是放在朝堂上商议没有了回旋余地。”

    赵颌似笑非笑的看着赵信道;“没看出来,才不到一年的时间,官场上虚以委蛇的本事你小子倒是学的如火纯情了。”

    赵信干笑几声,因为拿不准父亲是在夸他还是在讽刺他,便也不敢冒然接话。

    赵颌放下茶盏,思虑了一会才对赵信说道;“你可知这阳邑县令是何人?”

    赵信有些不解的摇了摇头,道:“不太清楚,这有什么关系?”

    赵颌抬眼看了眼儿子,平声说道;“他是楼缓的内侄。”

    赵信顿时明白了过来,惊道;“难道大王是要……”

    说道一半却自觉的闭上了嘴,不敢再说下去了。赵颌却无所顾忌,只是沉声说道;“正是,这次涉及调整的各地大小官员十二名,这阳邑县令只是其中之一。”

    赵信犹豫了一下问道;“难不成这次真要这么大的动作,你们不担心主父的过激反应吗?”

    赵颌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道:“主父不会的,也犯不着。”

    赵信一怔,诧异道;“为何?”

    赵颌并未说话,而是挥笔刷刷刷写下了十二人的名字和官职,一言不发的递给了赵信。

    “你且看看,能看出什么吗?”

    赵信接过细细看了一会,说道:“这次所涉及的官吏具都是五百石以下,似乎无一要职。”

    赵颌面色如水道:“对,也不全对,你再看看。”

    赵信又看了半天,才犹豫着说道;“好像都是与钱粮有关之人。”

    赵颌这才露出欣慰的笑容,点了点头道;“正是,这次所动之人大多是我治下之人,或者与钱粮有关的小吏。如这阳邑,虽是小城,却是北地太仓所在,代地和晋阳的军粮皆出于此处。”

    赵信愣了许久才面带惊愕的说道;“父亲,你们是想通过这举控制我赵军的调动,可对?”

    赵颌点头道;“不错。主父在军中的影响力无人能及,即便绕过虎符想来也能轻易调集军队,尤其是精锐的边军。但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大军若是行军不可能调拨粮草的。按照我赵军军制,非战时粮草调拨是五日一次,五日的时间,代地和晋阳以北的威胁尽可去也。”

    “而且这次调动的官吏具是五百石以下,不需要经过朝议,这样就等于绕过了主父,肥义可以直接任免。这些人大多都与主父无关,谈不上是主父的人,所以主父恐怕不会有什么察觉。至于那楼缓,他的内侄贪污在先,证据确凿,他自然不敢向主父告之此事。”

    赵信叹道;“父亲,说道心计城府,主父当真不是你们的对手,轻飘飘的一招就将主父最为依仗的大军威胁消去大半,当真厉害。”

    “只是父亲,我不明白你为何对我说这些,难道你不怕我去向主父告密吗?”

    赵颌淡淡看了他一眼,道;“我为什么要怕,你生是我赵颌的儿子,死仍然是我赵颌的儿子,你可曾见过有老子怕儿子的。”

    “我告诉你这些无非识相告诉你,我们之间的冲突已经无法避免了,这只是一个起点,将来之事谁也无法预料。”

    顿了顿,赵颌神情有些凝重,又问道:“我且问你,私自调动井陉守军之事,是否主父故意自己所为,以此为要挟向大王和肥义要价?此事你是否也参与其中?”

    赵信联想起韩胜对自己说的话,心中倒是明白了大半,苦笑着摇了摇头道;“父亲你太高看我了,我虽是主父身边的近臣,但那些军中老将一直对我的身份顾忌极深,核心之事我大多都不会参与,所以你若问我我也答不上来。”

    “但依我对主父的了解,以他高傲的性子,是不屑于做这种事情的。否则依照如今的形势,他大可以直接挥兵攻入邯郸,强行夺回权力,又何必舍近求远,靠着这些不入流的手段与你们相争。”

    赵颌听到儿子并没有参与其中隐瞒自己,这才面色稍缓,又沉吟道;“那会不会是另一种可能,是楼缓私底下所为,或者是安阳君自己?”

    赵信摇头道;“这我就真不知道了,我与他们二人皆不相熟,交情只是一般,这等大事假若真的是他们所为,主父都被瞒在鼓里,更何况我这小小的都尉呢。”

    赵颌皱眉沉思半响道;“今日肥义回到宫中后急向大王提起此事,大王便招我们几人入宫相商。我当时就有些怀疑是楼缓和安阳君他们搞的鬼,如今想来倒是十分可能,因为他们在此事中受益最大。”

    赵信思虑了片刻,到觉得父亲的猜测有些道理,此事无论成败,安阳君都是受益最大之人,到是最有嫌疑之人。不过这话自然不能跟主父提起,主父爱子情深,怎么可能会怀疑自己的儿子,自己若是自讨没趣的说起,恐怕还会被主父猜忌。

    至于楼缓,他到认为不太可能。虽然接触不多,但楼缓给他的感觉就是那种八面玲珑之人,绝不会为了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这么费尽心机去为安阳君争取利益。毕竟他现在所依附的是主父,安阳君还不够资格。

    赵信正想着出神,却听父亲用手指敲了敲桌面,正望向自己。这才回过神来,忙问道;“父亲,还有何事要问。”

    PS:小说已经步入了正规,**也差不多要到来了。这段时间当真抱歉了,因为家中的事情小说一直都拖拖拉拉的,估计让很多老读者都失望的离去了,这确实是我自己的事情,怪不得大家。

    这本书,怎么说呢,开始的题材没选好,所以越写越冷,我自己都慢慢的欠缺了激情,开始拖稿了。现在在尝试着找回感觉,也希望能得到大家的一点支持,希望能对我的创作多提一些有帮助的建议,比如一个大大在书评区里说过怀疑田不礼是齐国的卧底,这给了我不少灵感,当初我却是没想到这个。

第一百八十二章 如履薄冰(十二)

    赵颌神色凝重的对儿子说道;“我是想提醒你,如今主父的形势并不为妙。公子成和你舅父在朝中的势力已经足以左右赵国的格局,肥义也倾向于我们,主父除了以武逼宫这一条路外并没有什么其他的优势。如今你在主父身边无论无何不能陷得太深,否则恐怕难以收手。”

    赵信苦笑道;“父亲,你这时说这话有何意义,我是主父身边的亲军统领,怎么可能不参与主父之事。”

    赵颌沉吟道;“要不寻个由头将你调出邯郸如何,主父对你很是关照的,你若是和他如实说出你的苦处,他应该会理解你。”

    赵信却是摇头道;“父亲,你自少教育我为人处事,何时教过我如此以怨报德的。况且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别的不说,光主父对我的知遇之恩就足以让我以死相报了。”

    赵颌半响不曾说话,脸色有些难看,最后长叹了口气道;“看来为父错了,原来是想将你送到主父身边以求自保,这样无论是大王还是主父掌朝,我们家都能有缓和的空间。如今看来确实大错特错,万万没想到主父和大王的冲突会如此之烈。”

    赵信犹豫了一下说道;“父亲有些言重了吧,主父和大王毕竟情属父子,就算矛盾再深也不至于酿成巨祸,我想最坏结果无非就是主父被夺去兵权在宫中颐养天年,或者大王暂居于王宫由主父摄政。”

    赵颌看了他一眼道;“你觉得以主父那性子可能会接受前者的结果吗?至于后者,大王或可性命无虞,但我们这些核心人物主父一定不会放过我们的。”

    赵信有些惶惶不安的望向父亲,道;“那父亲,我该如何?”

    “三条路,你自己选择。”赵颌沉声说道。

    “父亲请说。”

    “第一条路,倒戈加入我们,替我们监视主父的一举一动。”

    见赵信毫不犹豫的摇了摇头,赵颌心中虽然早已经猜到答案,却多少仍然有些失望。又接着说道;“第二条路,我刚刚已经说过了,你选择退出,调到外地或者寻个理由告假离开羽林,以避开主父和大王之间的权力之争。这是你如今最好的选择,好好考虑下吧。”

    说到这里赵颌语气中已经带了几分恳求之意,这是他十几年来对儿子从未有过的姿态。赵信心中颇为所动,低头细细的思考了一番,却还是摇了摇头道;“对不起父亲,我当真做不到。主父如此待我,如今正是他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做不到置身事外。”

    赵颌脸上露出了深深的失望之色,苦笑着说道;“为父一直教你为人之道,原本期望能让你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如今却多么希望你也能贪生怕死一回。”

    “为父真的不想看到我们父子反目,你们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