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九州造化 >

第213章

九州造化-第213章

小说: 九州造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斗角的可怕梦靥之中,久久不能出声,现场依然死寂一片。

    而这其中,却有一人突然轻声一叹,道:“原来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度势’之道啊!”

 第414章 度势

    “纵横之术,知大局、善揣摩、会机变、能决断,这不正是‘度势’的绝佳妙法吗?此术用于世人,可察人心,辩是非,揆情审势,令人类抛开成见,趋于大同。(全本小说网,https://。)用于自然大道,则可揆阴阳之变化,度自然之反应,因势利导,保天地之永恒。有此纵横之术,何愁百家思想不能融合呢?”肖逸思绪飞转,回思悟道过程,不禁长长出了口气。

    “大道无常,自然度势,终归于一。”这是三年前,肖逸顿悟,在天脉山奇石峰龙印石壁上写下的道法。

    该句道法说起来简单,其实深藏玄机,奥妙无穷。尤其是其中的“度势”二字,博大精深,涉及颇广,极难把握。

    即便是他,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仅能在修炼和融合百家思想时,稍作应用罢了。

    诸子百家争芳斗艳,各种思想碰撞,说到底就是“势”之相争。他能参悟诸家之道而不精神错乱,便是多亏了对“势”的把握,始终揣“度”衡之,保持思想清明。特别是在大河镇时,他以“度”字一诀将诸多思想融合,缓和诸家之“势”,令其达到平衡。至今想来,这“度势”之法竟然正是纵横之术。

    只是他这“度势”之法还十分浅薄,顶多算是纵横之术的皮毛。直到今日,听了鬼家讲道,他方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度势”之道。有此“度势”之道,莫说融合诸子百家思想,便是天地自然大道,也同样可以掌控一二。

    天地自然,万事万物,无不有“势”。

    “势”衡,则定;“势”失,则乱。

    大到天地浩劫,小到人之喜怒,无不因“势”失衡而起。释放之后,“势”趋于稳定,从而再度平衡。

    自然无为,释放不平之“势”乃是自然回归平衡的必然途径。但是人类有为,可把握自然之“势”,以避免释放之时对人类造成灾劫。

    以有为引导无为,减少人类劫难,却又不违背自然,此方为人类修习道法的真正目的。

    然而,道家参悟了自然大道,却不懂得度势之法,虽说无为无不为,但是“无不为”甚为有限,几乎只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根本谈不上“无不为”。

    而纵横家悟得了度势之法,却又不懂得自然大道,将之运用于人类纷争,着实大材小用了。

    “若将道家和鬼家之道融合,不正是我要所要的‘自然度势’吗?”肖逸愈想愈是通透,不禁暗自欣喜道。

    道家提倡“老死不相往来”,鬼家又自恃清高,若非有肖逸这等半路入道的弟子出现,莫说一万年,便是再过数万年,只怕两家也难有相融互补的一天。

    想到此处,肖逸忽然产生了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感,道:“原来前人早已揣摩到了度势之法,只是我一直不知道罢了。当真走了太多弯路,浪费了太多时间。”喜悦之中,又有些叹惋。

    不过,随即又想道:“胖师傅教导我体悟,这些年虽走了许多弯路,但令我悟到了许多自然真谛。若无这些积累,眼界心胸又怎会如此开阔,又怎能悟到如此程度?”顿时又释然了。

    有道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诚其所言,过去,他以道家之道入道,思想眼界难免有狭隘之处。经历颇多,真正体悟之后,思想眼界大幅提升,道法愈发纯厚,思维愈发成熟,才可能听了两刻钟纵横之道,就已然悟透,达到前所未有之高度。

    许久之后,了空大师一声“阿弥陀佛”,打破会场的死寂,说道:“下面由童家讲道。”

    肖逸依旧沉浸在刚悟的度势之道中,凝神冥想,使度势之道与自然之道快速融合。而百姓则余惊未了,心神不宁,对这童家之道提不起任何兴趣。

    那童家讲道者叹之奈何,只好尽快讲完,草草收场,免得丢人现眼。

    之后,台上讲道者不知轮换了多少个,台下始终沉寂不响,没有丝毫讲道氛围。

    不过,肖逸醒转,听了几家讲道,其道也确实太过浅显,无甚所学,也难怪百姓不捧场。令人最为惊叹的是,一人竟在大庭广众之下大讲房中之道,闻者无不脸红,更是不敢应声。

    这等境况一直持续到午后,妖家登台讲道,方有所改观。

    妖家以驯兽为主,绝妙在人、兽和谐之道。

    九大门派之中,唯有这妖家为人直爽,不善言辞,而且其道十分简练,无外乎与兽为善、真诚以待等词。按说,让其讲道,气氛也必然好不到哪里去。

    谁料,妖家独辟蹊径,也无须画家帮忙,竟当场召开数十只飞禽猛兽。

    一时间,上有雄鹰翱翔,下有猛虎奔走,会场俨然成了莽荒兽域。那禽兽皆露出凶恶之相,时而做出扑击俯冲的动作。

    百姓大惊,齐声尖叫。虽然明知禽兽必定在会最后一刻遁走,但还是心神慌乱,忍将不住。

    惊叫此起彼伏,不绝于耳。那妖家万天鹏趁机向众生教授人、兽相处之诀窍。言语简单直接,通俗易懂。

    整个讲道过程是在惊恐中进行,百姓精神高度集中,道法听之多少,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样,当讲道结束时,会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道家弟子亦赞叹不已,为之叫好。其中,数那铭轩喊声最高。

    之后,又是数十家不知名的小派讲道。其道并无可圈可点之处,百姓也多半未专心倾听,总是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不过会场气氛热烈,倒不至于尴尬冷场。

    夜幕时分,终于轮到墨家出场。今日,先后由名家、鬼家、妖家等大家讲道,一次次将气氛推向高潮,墨家作为最后一家出场,其压力可想而知。

    这时,已听长环道者与长靖真人轻声道:“今日名、鬼、妖等三家讲道之精彩,颇为出人意料。墨家若准备不足,可要有些落于人后了。”

    长靖真人却平静如常,毫不担心道:“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家岂会落于人后?再者,墨家机关术甲于天下,这等论道场合,便是只露一手机关术,也足以压倒群雄。”

    听闻此言,众弟子顿时好奇心大起,无不拭目以待。

 第415章 墨道

    在众人期待之中,墨家讲道者墨千手阔步来到台前。//全本小说网,HTTPS://。)//

    那墨千手当台一立,雄姿傲然,睥睨众生,竟不说话。

    百姓见状,颇感讶然,不由得为之一静。

    会场大约沉默片刻,当百姓耐不住寂寞,心中好奇,欲开口询问时,墨千手突然把手一招,所有墨家弟子竟同时身形抬高,飞升而起。

    修真之人,凭虚御风,原无稀奇之处。然而,百姓见之,却突然改了发问之声调,齐齐发出了一声惊呼。

    “木鸟?”

    “墨家何时把台子也给换了?”

    “好大的手笔啊!”

    诸子百家之中,也同时发出了惊叹。

    原来,那墨家所立的高台竟化作了一只巨大木鸟。木鸟双翼展开,足有百丈之长。振翅飞升,载着一众墨家弟子,从百姓头顶飞过。

    众墨家弟子保持身姿不变,如履平地,好不自在。

    肖逸被杂家尸仓俘虏时,也曾乘坐过木鸟,当时那只木鸟已超越其认知,心中钦佩不已。可是此刻见了墨家所制木鸟,方知何为真正的大方之家。

    只见那木鸟虽是木制身躯,但是体格羽毛,纹路清晰,朴实中透着惊奇,做工精巧之极。一对鸟目更是活灵活现,灵动无比,俨然和真鸟无疑。

    最令人惊叹的是,那木鸟身上无丝毫灵气波动,显然并非依靠灵气催动飞行。尸仓那木鸟与之相比,简直差之极矣。

    而且,那木鸟似乎具有灵智,每当飞到尽头时,都会自行改变着方向,毫无生硬回转之感。

    “难道世上当真有这等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艺?”肖逸内心震撼不已,委实难以置信。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木鸟飞旋一周后,那墨千手开始讲授墨家之道。

    墨家是诸子百家之中,最具特色的一家。

    其思想十分完备,含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自成体系。

    其律令十分严明,“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肖逸曾听那田柯讲过的钜子腹朜杀子的故事,便因此而起。

    其生活十分艰苦,无论地位高低、富贵贫贱,一律着短褐,穿草鞋。

    其弟子十分庞杂,有从事谈辩的辩者,有浪迹江湖的游侠,有精于机关的工匠,有专注铸造的剑师,等等,统称为墨者。

    诸子百家之中,没有一家能像墨家一般,在多个领域皆取得辉煌成就。

    天下之言,非道即墨。墨家之言自成体系,与道、儒齐名,对九州影响深远,渗透于各个行业当中。

    然而,墨家之言,却比不上道、儒之言,很少被人传颂。究其原因,却让墨家人啼笑皆非。

    原来,墨家之言纵然精彩,但是墨家机关术更为引人注目。每次讲道时,墨家机关术一出现,闻道者早已被机关术吸引,精力转移,如何还能记得住墨家之道。

    正如现在这般,现场所有人的目光都在那木鸟身上,那墨千手讲得再妙,众人也无法专心倾听。

    不过,墨千手讲罢,驾着木鸟回到原处,那木鸟重新化作一座高台时,现场响起雷鸣般的响声,经久不息。

    在返回途中,长环道者说道:“佛家以和为贵,将墨家放在儒家之前讲道,显然是故意而为,避免两家冲突。若不然,明日才有好戏可看。”

    长清道者捋须道:“诸家道法各有长处,亦各有短处,无论讲道与听道,皆为取长补短,发扬自家道法,没必要争得面红耳赤,到头来却让世人笑话。我倒是极为赞同佛家这等做法。”

    肖逸不解,问道:“难道墨家和儒家不和吗?”

    长清道者微笑道:“不能算不和,只能说在道法观点上有很大分歧。”

    吕为道讶然道:“既有分歧,不就是不和吗?”

    长清道者长声道:“此事说来话长。”顿了顿,才道:“儒、墨二家,皆提倡一个‘仁’字,但是同样是‘仁’,其观点却不同。所谓仁者爱人。儒家之‘仁’,有‘亲亲、尊尊、长长’之分,是一种由上到下的爱人,此爱是有差等的。而墨家之‘仁’,却是‘兼相爱’,是大家互相平等,互相爱人。”

    “这么说,墨家之仁,才是真正的仁了。”吕为道不禁说道。

    长清道者不置可否,道:“此‘仁’和彼‘仁’,到底孰优孰劣,要看亲仁者是何身份了。作为高高在上的富人贵族,自然喜欢儒家之‘仁’,而作为普通的百姓而言,自然喜欢墨家之‘仁’。”

    长清道者理了理思绪,又忽然摇头道:“其实,溯本归源,两家观点不能说有分歧,而是墨家代表普通百姓,对儒家之‘仁’不满。是以,每一次论道大会,待儒家讲道之后,墨家总要对其进行抨击。”

    肖逸想起墨千手所讲的墨家“兼爱”之道,微微点了点头,但是因为对儒家之“仁”尚一知半解,无法做出评论。

    只听长清道者继续道:“除‘仁’之外,二家在‘义利’、‘礼仪’、‘鬼神’等方面,皆有不同认识。而且,皆是墨家对儒家提出质疑。本次论道大会,佛家故意将墨家放在儒家之前论道,实是避免一场墨儒之争。”

    之后,长清道者又讲了许多二家不同之处。肖逸听到“义利”之争颇有所动。

    在儒家人眼中,“义”和“利”决然对立,孔圣人“罕言利”,而且明确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认为重利者必然小人也。

    而墨家却提倡“交相利”,认为“利”和“爱”一样,是相互的,可以合一的。墨子告之世人,只要通过利益交换,既自利,又可利人。当然,一切要以“兼爱”为前提。

    肖逸早有人性本恶之感,明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道理,顿时有所感触,忖道:“墨家以爱喻利,将爱与利合一,实是洞悉了人之本质。儒家推崇品行高洁的君子之风,固然令人敬佩,可是世上又有几人是真正的君子呢?”

    长清道者常年游历,学识渊博,对诸家之道均有所了解。他以道家心境讲述墨家之道,极易为众弟子吸收。刚才众弟子没认真听道,此时听来,等于重新补了一课。

    听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