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锦上玉 >

第127章

锦上玉-第127章

小说: 锦上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碧绿鲜嫩的冰草,香脆爽口,云茶一个人抱着盘子吃了大半盘,紫燕公主和卫丹青,这两个吃货不淡定了,差点没抢的动起手来。

    文玉儿忙笑着制止,“别抢了,”说着伸出三根细长的葱指,“三十斤呢!够你们几个吃的。”

    文玉儿怕暴露了,没有把那一手“宋玉式”烤肉技术拿出来,嘴巴刁钻的紫燕公主和魏丹青就嘀咕上了,自然而然的就提到了“宋玉”和孜然粉。

    说了一通,紫燕公主才后知后觉的捂住自己的嘴巴,给文玉儿道歉,“对不起啊,文三我不是有意的。”

    因着她和“宋玉”的那一段“姻缘”,不知内情的小娘们,都好心的避免在她面前提起“宋玉”。

    文玉儿不禁莞尔。

    紫玉公主见文玉儿默不出声,以为她心里起了芥蒂,耍赖似的抱着她的纤腰,巴掌小脸在她胳膊上蹭来蹭去,娇娇的直喊“嫂子”。

    文玉儿满头黑线,好想把这二货给甩出去怎么办?

    唯二的知情者,捂着嘴在旁边直笑,叫你能,搬石头砸自己脚了吧!

    瑞王妃留了众人午膳,午后阴沉沉的天空,又飘起了雪花,并且愈下愈大,待到文玉儿等人离开,那雪已有一尺来厚。

    天气寒冷又下了雪,街边的小摊早早收市,店铺依然如故的大开门面,生意却不如早上兴旺,街面上冷冷清清,偶尔有一两个打着伞,或以袖护头的行人匆匆走过。

    文家马车不徐不急得走在街头,车夫抓紧马缰绳,准备拐上一条大街,突然斜刺里冲出一个人影,马车已行至拐角,再加上地上积雪深厚,眼看就要撞上了,车夫避无可避,紧紧勒住缰绳,紧急停车。

    马儿突然收住脚步,两前蹄子高高扬起,马车发生倾斜,文玉儿一头撞在车壁上,从窗口飞了出去。

    这下死定!

    文玉儿已经可以想象,下一刻自己狗啃泥的惨样。

    然而就在她落地的那一刻,突然有一双温暖的大手,握住了她的手腕轻轻一带,另一只手在腰间一托,双脚稳稳地站在地上。

    那人立即放开双手,退后一步,叉手施礼,“得罪了。”

    熟悉的声音。

    惊魂未定的文玉儿抬一头一瞧,嘿,还真是半夜不能提鬼,这不是刚刚才同紫燕公主,提起的关明杭关大将军吗?

    现在她不是“宋玉”,无法与关明杭行称兄道弟,有心打探打探,关明杭行对紫燕公主的态度,却苦于无处下手。

    只得按下打探的心思,福身道谢。

    关明杭望着女子乌黑的头顶,心中闪过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第一次瞧见她,就觉得此女子眼神清明不卑不亢,十分的与众不同,情不自禁的对她的行踪关注了三分。

    越是注意越觉得是个好的,只可惜心中的种子刚刚发芽,就听到她与宋玉定亲的消息。

    兄弟妻不可欺,关明杭生生将刚发芽的种子,扼杀在摇篮里。

    可等他从边关回来,她变成了高临的准王妃。

    面前的女子轻轻浅浅,目光依然清澈,关明杭脑海里,忽然浮现宋玉和紫燕公主,在隐蔽的假山边谈笑风生的情景。

    有心上前相问,退亲是否别有内情?是否真心愿意嫁给高临?

    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萍水相逢何劳相问?

    愿或不愿,都是这个叫做文玉儿的女人的人生,与他关明杭无半点关系,从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这样挺好!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四十八章 挑媳妇

    关明杭一脚踏进镇国公,守候在二门的小厮就迎了上来,“世子爷,老夫人让你赶紧去一趟。”

    “知道了!”

    关明杭把马鞭扔给小厮,跨过月亮门,转上长长的抄手游廊,朝祖母所住的尚文堂走去。

    关老夫人一生生了六个儿子,个个武艺超群,当年谁不赞一声,关家好男儿,谁不羡慕关老夫人的好福气。

    可二十年前,青霜鞑子联合流月叛军,突然发起战争,十日之内连夺天水五个城池,敌人来势汹汹,镇国公临危受命出征。

    战争打的很惨烈,虽然最后天水国赢得了这场战争,可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主帅镇国公落马身残,六个周正的儿子,一下子四个马革裹尸还。

    安阳城里飞起漫天的纸钱,关老夫人一夜白头,把自己关在屋里三天三夜,痛定思痛,把自己居住的“延年堂”改成“尚文堂”,希望自己的孙儿辈,从此弃武尚文。

    然平静了八年之后,鞑子再次挑起大战,彼时,关明杭的父亲已继任镇国公,受命奔赴边关。

    眼看胜利在望,却中了叛徒的圈套,被困于沙漠,消息传来朝野震动,时年十二岁的关明杭与十一岁的高临,千里走单寄,两人两马只身闯入沙漠,立斩鞑子二千精骑,救得镇国公突出重围,两人也因一战成名。

    关明杭也终是,没能如其他兄弟那样,完成关老夫人的希望弃武从文。

    走到长廊的尽头,拐过一处院落,远远望见,花木扶疏间尚文堂一角。

    苍劲有力的三个大字,招示着关老夫人铮铮铁骨,和一股子不服输的倔强。

    关明杭跨进院落,廊下站着的三五个焦布比甲的丫鬟,忙给他打起厚厚的帘子。

    厅里左右坐着五六个服饰素淡的妇人,那是他的叔、伯母们。

    右首中间那位,眼神中流露出殷殷关切的,是他的母亲林氏。

    满头银丝的关老夫人,戴着深色抹额端坐在雕花罗汉床上,手头的炕桌搁着一堆画轴。

    见关明杭进来,老夫人立即招手让其上前,关明杭对母亲点点头,撩起袍角坐到关老夫人下首,抹平袍角的皱褶,举手投足间行云流水,一点不像粗鲁的武将,倒颇有些名仕风采。

    关老夫人就觉得有些可惜。

    “来!”关老夫人打开最上面的一幅卷轴,“这些都是我和你的婶伯母们觉得好的小娘子,从中挑一个吧!”

    关明杭屁股刚刚落定,还没来得及歇上一口气,关老夫人就开门见山。

    也无怪乎关老夫人着急,关明杭都二十四了,别人家像他这么大的儿郎,孩子都满地跑了。

    前几年关老夫人眼光太高,总觉得那些小娘子太普通,配不上他能文能武的大孙子,这一拖就拖了两年。

    然后关明杭奉旨去边关,一呆又呆了两年,这一来一去就蹉跎了四年,再这样蹉跎下去,等她双眼一闭时,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喝上孙媳妇茶,关老夫人下定了决心,年底之前一定要把他的婚事给解决了。

    卷轴,在关明杭眼前一幅一幅的打开,关老夫人指着上头的小娘子如数家珍,“这一位,平南侯二房的嫡孙女,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只女红略差些,像咱们这样的人家,针线房里有绣娘,主母女红差一点倒也无妨……”

    “再看看这位,定国将军府三娘子,弓箭骑射无一不通,身体还壮实……,以我看进门之后两年抱三不成问题……”

    五夫人听着眼角直抽抽,这老太太偏心偏到肺管上去了,孙媳妇还没影呢,就已经想着让人一进门,就做当家主母。

    关老夫人说得头头是道,关明杭却觉得画轴上头的小娘子,除了衣饰发型变换之外,看上去都差不多,要他从这一堆陌生人中选一个出来,如何能选?

    可瞧着关老夫人兴致高涨,关明杭到底说不出拒绝的话来,脑海中却不由自主的,闪出紫燕公主鲜活的脸庞。

    关明杭确实对文玉儿生出过好感,只是这好感还没来得及发展出别的什么,就生生被掐断了。

    反倒是紫燕公主送的,哦不,赏赐的那柄宝剑,陪伴了他六百多个日日夜夜……

    好姑娘自当珍惜,原本想着等皇帝万寿节过后,请他父亲入宫面圣,求得一纸圣旨,可偏偏却让他瞧见了,宋玉和紫燕公主在假山密会……

    也许是他会错了,紫燕公主的意思,宝剑真的纯属赏赐而已。

    关明杭几不可见的挑了挑眉,说起来宋玉真是他的克星,但凡他有好感的小娘子,最后都与宋玉扯上了关系。

    关老夫人巴拉巴拉的,把画轴上的小娘子介绍了一通,“杭儿你觉着哪个好?说与我为你做主。”

    私心里关老夫人更倾向于,文文静静温婉大方的大家闺秀,可要是关明杭更喜欢干练的武将之风,她也会说服自己,接受人家姑娘。

    年纪到了,结婚生子开枝散叶是必然的规律,关明杭也知道自己逃不过,可是不是自己心仪的女子,娶请又有什么分别?

    他闭了闭目,“我没意见,只要祖母觉得好就好!”

    “你这孩子说的什么话?”关老夫人嗔怒,“媳妇是跟你过一辈子,又不是跟我这老太婆过一辈子,什么叫我觉着好就好?”

    关明杭笑道,“杭儿相信祖母的眼光,祖母挑中的定然是个好的。”

    自己最得意的孙子,看着他长了二十四年,心里想些什么,关老夫人多少还是能猜着几分。

    关明杭如此回话,其实也就是没有特别中意的了,关老夫人沉吟了几分,“那行,祖母就先给你把把关。”

    关老夫人又问了关明杭一些细碎的琐事,关明杭捡了军营里头,一些无关紧要的趣事说于她。

    这一说就到了晚膳的时间,丫鬟进来问关老夫人,膳食摆在哪里。

    平日里都是几个儿媳妇陪着关老夫人月膳,孙辈们都是各用各的,正巧关明杭今个来了尚文堂,关老夫人把他留下来一起用膳,又吩咐厨房加了他爱吃几个菜。

    关老夫人想了想,“外头下着雪呢,省得挪窝就摆在这里罢。”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四十九章 痛处

    用完晚膳一众人纷纷离去,以往总是第一个离开的关四夫人,却没有挪窝的意思。

    “老四家的还有事?”关老夫人掀了掀眼皮道。

    关四夫人眼风扫过那堆卷轴,独把绿色那轴抽了出来,“母亲觉得媳妇娘家侄女怎么样?”

    三十八九的妇人两鬓已生了华发,看上去比真实年龄老了十多岁。

    当年关家七人出征,只回来残了的镇国公、嫡长子关明杭的父亲、还有老五。

    其他妯娌都有儿子傍身,唯独关老四,只给她留下两个年幼的女儿。

    关老夫人晓得她的心思,女儿出嫁,四房留她一人,往后定要指着关明杭夫妻养老的,所以这侄子媳妇的人选,对四夫人来说,有谁比自己的侄女更告谱?

    可是理解归理解,关老夫人却是不能答应,关家儿郎弃武从文,可以说今天镇国公府所有荣耀,都是关明杭用,身上大大小小伤痕换来的。

    当其他兄弟舞文弄墨举杯邀月时,关明杭却只有寒光照冷甲,举头对孤月。

    关老夫人觉得,自己对他亏欠良多,所以在这孙媳妇的人选上,一定要关明杭满意才行,这也算是另一种方式的补偿吧。

    关老夫人是个爽利人,既打定了主意,自然不会给四夫人无谓的希望,稍一沉吟正色道,“那孩子温柔娴静,只可惜性子太过弱了些,不足以担当宗妇。”

    拒绝和拒绝也分好几种,关老夫人不委婉的说再考虑,也不拿关明杭来抵挡,直接以“不足以担当宗妇”来决了四夫人的念头。

    让四夫人记恨她这个老婆子,总比记恨大房要来得好。

    关五夫人满心不爽的回到屋里,朦胧的灯光中只有两个丫鬟在做针线,瞧见五夫人回来,忙放下手里的针线,打水给她净面。

    五夫人洗了脸,皱眉道,“老爷还没回来?”

    就那么个破职位,当着个宝似的,每日里盘恒到很晚,整个军营里头,就属他最忙。

    丫鬟垂首道,“在少爷的外书房。”

    关五夫人按了按突突的太阳穴,“让他过来,就说我找他有事!”

    丫鬟倒了声,“是”抬脚出门,刚跨出门槛就被关五夫人叫了回来,“算了,还是我过去吧!”

    那不成器的儿子,也要好好鞭策鞭策。

    这父子俩没一个省心的。

    当年关家老五虽然全手全须得回来,其实内里是受了伤的,再也无法提枪上战场,在军营里安排了一个不高不低的文职。

    当年五夫人是庆幸的,甚至有大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关老五不用再上战场,她就再也不用睡觉也睁着一只眼睛的提心吊胆。

    可是随着关老大接替镇国公的爵位,后来关明杭又一战成名,加官进爵,越来越得皇帝的赏识。

    而关老五数十年如一日的在那个位置上呆着,关家以武行家,读书明显不行,儿子关明起十七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