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仲谋天下 >

第72章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72章

小说: 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樊能兵精粮足,祖郎依靠地利,有山越兵为援,双方打的是两败俱伤,最后……两人都不傻,自然知道再这样打下去,只会让已经屯兵芜湖的孙策占便宜。

    孙策的江东军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让两个本来打生打死怒火遮天的人不得不再一次握手言和,于是乎两人开始和谈,重新结盟。

    而就在这是时候,三千霸王铁骑在江东小霸王孙策的统领之下,突然出现在双方交战的战场之上,杀两人一个措手不及。

    霸王铁骑来势汹汹,势如雷霆,勇不可挡,在孙策和周泰这两大猛将的带领之下,来回几个冲击,一举击败了樊能和祖郎。

    祖郎当场被孙策的霸王枪斩杀于马下,麾下之兵大部分也让霸王铁骑直接消灭,其他的都一哄而散,潜入大山,而樊能仓促之中,以身边几个亲兵的命相挡,逃得一命,带上仅剩下来的五千残兵,狼狈的逃回了宛陵。

    这一战,霸王铁骑显尽昔日楚项之威,霸气勇猛,以一挡十,仅仅三千多的骑兵,就战败祖郎和樊能双方加起来将近三万的兵马,被誉为江东第一的骑兵,而江东小霸王孙策之名也名扬江东。

    樊能逃回宛陵之后,集合了留守城内的兵马,还从周边强行征调的两万青壮,一共集结了四万多兵力,关闭四方城门,一边死守宛陵县,一边急速给刘繇写信求援。

    然而,孙策根本没有想过攻城,就在他兵临城下的那一天晚上,孙策和周瑜两人里外合应,不动兵戈,兵不见血,以最平静的方式,江东军迅速攻占了宛陵。

    樊能一见如此,立刻率领亲兵,从小道逃出郡守府,然而整个时候,他因为先前之举,众叛亲离,被自己的几个亲兵斩杀,其丹阳兵的大部分将领皆然投降孙策。

    孙策率兵一举占据丹阳郡,立刻把消息传回吴县。

    九月中旬,已经返回了吴县的孙坚,接到了孙策的捷报,立刻拜吴景为丹阳太守,孙河为丹阳左郡尉,曾田为丹阳右郡尉,统领丹阳郡。

    三日之后,孙策率领霸王铁骑,江东水军,和周瑜一起,开始踏上回吴县的返程。

    孙坚的江东军,出兵不过百日不到,便以雷霆之势,一举占据丹阳和会稽,占据江东大半江山,顿时让整个江东都震撼起来。

    “时也,命也,江东猛虎勇不可挡也!”

    在豫章的扬州刺史陈温接到消息之中,只是说了一句这样的话,然后一口鲜血吐了出来,就卧病在床了。

    “孙文台不尊汉诏,不听汉命,乃是大汉的叛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某家要出兵十万,扫除乱贼。”刘繇刚刚控制下九江郡,就接到两大心腹爱将兵败丹阳,皆然被斩杀的消息,一口气没有缓过来,就被刺激的晕过去了,醒过来之后,怒火冲天,狂叫出兵。

    不过他也就怒火遮眼睛到时候,随口说说而而已,如今他不过刚刚控制九江,麾下之兵不过数万,内有前太守周昂的影响力未除,外有豫州袁术虎视眈眈。

    就算给他一个龙胆,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再派兵渡江而过和孙坚争锋于江东。

    随着孙坚坐拥三郡,麾下兵精粮足,江东的所有人都知道了一个事实,在江东,孙坚这头猛虎大势已成,无人可挡。

    江东,已经开始姓孙了。

    同时,在江东的士林之中,孙坚有兵,有地盘,名声也开始让一些读书人,士子,大儒注意,不少人开始接受孙坚统治江东的这一个事实,甚至一些慧眼之人感觉孙坚又争锋中原能力,纷纷来投。

    这批不在少数的读书人来投靠,让孙坚的得到了一个意外大喜,迅速的补充的自己建立的政权其中的人才不足。

    ………………………………

    九月底的江东,天气依旧有些火热,热烘烘的,在城东的军营之中正在热火朝天的训练着车下虎士的孙权觉得要是能弄出一个冰箱就好了。

    孙坚返回江东之后,得知潘凤这一员超级猛将来投,大喜,亲自去驿站邀请的潘凤加入江东军,潘凤没有文人的扭捏,性格豪爽,直接欣然的答应了。

    孙坚如今是破虏将军,要是说起来,潘凤之前在冀州,职位比他还要高,不过如今江东,孙坚为主公,自然不能超过这个界限,不然就不伦不类了。

    所以孙坚以中郎将之位,委以重任。

    在东汉的军制上,中郎将在校尉和军司马之上,不过在将军的军衔之下。

    三郡一统,战事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随着整顿降兵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工作,会稽降兵加上吴县的七千降兵,有将近两万五千之多,丹阳的降兵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据孙策回来的战报,后面一战根本就没有打,估计也不少。

    想要镇压收复这些降兵,必然要一个拿得出手的大将,潘凤名声,能力,刚好,孙坚很信任他,直接把训练会稽降兵的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潘凤二话不说,没有丝毫的推脱,接下了这个任务,他刚刚进入江东军,虽然自问能力不凡,但是直接夺取了军方第二把交椅,自然要一些军功成绩来服众。

    丹阳,会稽归于江东军统领,三郡之事,战役刚刚平息,各地方的混乱,政务繁琐复杂,就算是有张昭辅助,孙坚这个江东军的主公,匆忙的返回吴县就已经脱不开身了,连安慰一下孙权这个守城攻城的时间都没有。

    不过孙权现在也很忙,没空搭理孙坚,他现在忙着训练他的车下虎士。

    如果说当初在帮孙策训练霸王铁骑的时候是牛刀小试,那现在,孙权就是把车下虎士当成自己的嫡系部队来训练,用心,有力。

    这些将士的兵器,盔甲,孙权都是用最好的,为此他还和张昭理论的一番,而且为了支撑他为他们设立的高强度而极度繁重的训练,他还让这些士兵顿顿有肉,对于江东军来说,简直是奢侈。

    张昭要不是看他是孙权,就算是孙坚亲自来要,恐怕也不会把钱拨给他,这是练兵吗?这是‘炼化’钱财。

    孙权为什么想要训练嫡系部队呢?

    其实孙权是这样想的,他并没有心思想和孙策争夺江东继承人的位置,不过将来与荆州争锋,与曹操较量,他身为孙家老二,难免随父要上战场,要是没有一支自己的嫡系部队来支持,根本就不能从凶险的战场上存活下来。

    所以他这一支嫡系部队其实就是一直全方位的防御的部队,人手一个盾牌,身披重甲,手握长矛,要是能训练出来,在战场上,形成一个矩阵,就是一座人形的堡垒,上万大军都未必能攻破。

    说到底,孙权经过的被刺杀,江东军最坚固的老窝被偷袭,已经变的有点怕死了,就是怕死,所以才训练出这么一支车下虎士来。

    “好几天没有去锦衣卫衙门了,该去锦衣衙门看看,这些天估计积累了不少公文。”孙权站起来,带着小跟班韩涛走出的军营,返回了锦衣卫衙门,如今车下虎士的训练已经上了轨道,他把训练大纲列明,然后全权交给了徐盛和雷定两人。

    孙权和韩涛,带着几个卫士,骑马回到了锦衣卫衙门,开始处理起锦衣卫的公文了。

    “小涛,我几天前就给廖莫和王池召令,让他们返回吴县,他们什么时候到啊?”锦衣卫的公文都是一份份从各地传递回来的消息。

    这些消息,通过孙权这个锦衣卫大都督的审核之后,一些有价值,值得重视的消息就会传递给郡守府。

    如今吴郡各地,已经让锦衣卫形成一张情报网,有些风吹草动,都逃不过郡守府的法眼,因为锦衣卫的消息,郡守府已经在好几个县城举起了屠刀。

    “今天就该到了!”韩涛沉吟了一下,道。

    果然,下午,廖莫和王池,还有吴县百户莫从,三人同时出现在孙权的面前。

    “这一次把你们都叫回来,一件事!”

    锦衣卫衙门,大堂之上,孙权眯着眼,看着堂下的三人,开门见山的道:“锦衣卫要在会稽和丹阳开设百户所,我打算在丹阳开设三个百户所,由一个千户来统领,在会稽成立两个百户所,由一个千户来统领。”

    “千户?”

    三人顿时浑身一震,目光闪亮,看着孙权,虽然神情平静,但是眼睛之中明显有些压抑的欢喜。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零四章 太史慈的臣服

    丹阳郡,秣陵县,江东军拿下了丹阳北部之后,便以秣陵为中心,以吴景这个名正言顺的太守镇压,战争而造成的一些混乱也很快就平静下来了,秣陵的本地豪门士族,还有百姓很快就接受了江东军的统治。

    随着孙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丹阳,秣陵周围百姓对于江东军政权更加的信服了,秣陵为江东政权的中心,就显得更加的繁荣,人来人往。

    县衙,吴景跪坐在大堂的首位之上,一袭黑色的长袍,手中握着几份下面拿下县令县长交上来的文书,眉头深锁,正在审阅丹阳的政务。

    这时候,孙策一身盔甲,黑发髻起,身披血红披风,神情飞扬,意气风发,大步流星的走进来,他的后面跟着一身白衣长袍,秀气俊朗的周瑜。

    “舅舅!”

    “吴世叔!”

    孙策和周瑜走进来,对着堂上的吴景,双双拱手行礼。

    “伯符,公瑾?”

    吴景抬头一看,看到两人走进来,神情顿时有些欢喜,大笑的道:“哈哈哈……你们来了,好,不错,你们两个都做的不错,宛陵之战兵不刃血就解决了樊能,后生可畏!”

    孙策和周瑜这两人,吴景可知根知底,孙策是他看着长大的亲侄子,而周瑜,周家的周尚是周瑜的从父和他算是至交,周瑜也是他看好的才俊。

    “呵呵,舅舅过奖了,这都是因为公瑾精密的布局,我们才能兵不刃血的一举拿下樊能,此战能赢,公瑾为首功!”孙策一听,神色立刻眉飞色舞起来,俊朗刚毅的脸庞露出了一抹得意的笑容。

    吴景不是一般人,是看着孙策长大的长辈,在孙策心中分量很大,他的赞赏相对来说对于孙策来说就仿佛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认同。

    “若无伯符的勇武,霸王铁骑超乎寻常的强大战力,瑜就算有通天本事,也拿无法这么容易兵不刃血的不下宛陵。”周瑜微微一笑,相对孙策的傲气来说,他显得就老成沉稳多了,对着吴景,不卑不亢,谦虚的道。

    “哈哈,你们两个不用谦虚了,都是有功,你们一文一武,配合默契,以弱冠之龄,少年之身,仅仅不到两万的兵力,就能一战定丹阳,斩杀张英和樊能这个两个刘繇的嫡系将领,老夫自愧不如,功就是功,这份大功,我已经向主公禀报了。”

    吴景看着两个十七岁的少年,心中不禁的感叹。

    这一次江东军征伐丹阳的主将名义上是他,但是其实从一开始,他就居于幕后,为孙策镇压已经夺下的县城,安抚百姓,把这一战得到舞台交给了孙策和周瑜。

    两人不服所望,特别是宛陵的一战,兵不刃血的拿下的樊能,这就连他也自愧不如。

    孙策和周瑜都不过十七岁而已,不过丹阳的这一战,两个人无论是是战机的把握,布局的精细,两人都是配合无间了,让他大开眼界。

    “对了,公瑾,孟萧兄如今何在?”几人寒暄了一番,吴景走上来,看着周瑜,熟络的问道:“可否请他出山,与我共同治理丹阳?”

    孟萧是周尚的字,周尚和吴景两人年少相交,交情深厚,周尚即使比不上其兄周异之能,也是一个不错的内政人才。

    “叔父如今还在庐江,自从父亲去世之后,周家的大小事情就全部落在了叔父,叔父一时半会离不开庐江!”周瑜恭敬的道。

    “可惜了!”

    吴景微微叹声的道:“孟萧兄太才,有镇守一郡之能,主公本来还想这征辟他为吏,不过如今江东军战事太频,必须要修养一段时间,庐江郡一年半载恐怕是无法动手了。”

    “主公厚爱了!”周瑜目光微微一动,拱手的道。

    “不过现在你公瑾能投靠我江东军,我江东军也算赚了一个青年才俊,伯符,你说是不是?”吴景眯着眼,看着周瑜,然后问道。

    “当然!”孙策搂着周瑜的肩膀,一脸的得意,理所当然的道:“公瑾与我乃是结义兄弟,他日征战沙场,自然兄弟同心。”

    “主公乃是平定天下的不世雄主,公瑾自当效力,死而后已!”周瑜对着吴景,微微躬身,沉声道。

    “哈哈,有你这个句话我就放心了。”

    吴景微笑的看着两人,道:“伯符,你麾下的骑兵和水军路上需要的粮草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