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仲谋天下 >

第624章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624章

小说: 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孙权还制定了一些,功名存在的便利,读书人,毕竟高人一筹。

    “大王,这样好吗?”蒯良有些犹豫了。

    “吴国的科举,总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孙权微笑的道:“我们不能让这多读书人空手而回,不是吗?”

    第一批能来金陵城参加考试的,基本上都是佼佼者,给一个举人功名,一点都不会浪费。

    “诺!”

    蒯良点点头。

    “三甲可定?”孙权把名单从上到下,彻底的看了一个很仔细,然后他才抬起头,看着三人,问道。

    “关于三甲之名,探花已定下来,为金陵书院学子,马良,马季常!”蒯良从卷子之中拿出一份卷子,递给孙权:“这是他的考卷,请大王过目!”

    “马良?”

    孙权看着的卷子,目光湛然一亮。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这又是一个大好人才,不错不错。

    “至于状元和榜眼之间,我们评卷小组有争论,如今尚未确定!”

    蔡邕沉声的道:“此事需要大王决议。

    “说来听听!”孙权目光微微眯起。

    “我们今年出题目,乃是轮大汉之成败!”蔡邕道:“一天一考,第一天,考的是论大汉之开朝,第二天考的是论大汉之盛世,第三天考试的是论大汉是败亡,老夫认为,这三份试卷,综合的评价,最好的是这个,荆州学子,蒋琬!”

    “蒋琬?”

    孙权心中微微一突: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悉,对了,我想起来了,历史上蜀国后来的丞相,一代名相,承继诸葛亮之后,撑起了蜀国的大牛人。

    “这个学子的卷子呢?”孙权问道。

    “大王,在这里!”程道迅速的从一碟卷子里面抽出一份,恭敬的递给孙权。

    “写的不错,有据有理,算是剖析了汉高祖到汉献帝,四百年的刘氏宗室的荣辱,最后大汉败落他也评价的很真实,后面这一句应题之说也在理,失其民心,失其之江山!”

    孙权开始审视卷子,这三份卷子,字体段落都很清晰,而且笔锋凌厉,一字一句,都透着一股锋芒,倒是写的很贴近的后世对汉朝的评价。

    “这份卷子,应该让在朝的不少人拜读一下!”孙权道问:“状元之才,他有资格了,你们之间的争论在哪里?”

    “大王,此人是评卷小组之中,司马先生提出的状元之才!”程道又抽出了一份卷宗:“江东书院,严畯!”

    “严畯?”孙权把卷子接过来:“这个人孤有记忆,当年孤在的江东书院见过他,步骘好像很看好他!”

    “此人乃是某比较看好的弟子,沉稳有度,磨砺数年,方一朝出剑,论起学问和见识,都是最好的,不过从这两方考卷的风格来说,微臣认为,如果在官场,蒋琬比他要好一点!”

    蔡邕中规中矩的道。

    “这就有些奇了,你老人家捧起了鹿门山书院的学子,司马先生为鹿门山书院祭酒,却看上了江东书院的学子!”

    孙权有些意外的看着老家伙。

    “大王,评卷之下,没有地理之说,谁的才能出众,吾等就选谁!”蔡邕冷冷的道。

    “好,你们都正直,可为什么最后把皮球踢给了孤啊!”

    孙权拍拍额头,道:“孤的水平还能比得上你们几个读书读了一辈子的大儒不成,在孤的眼中,这两份卷子,半斤八两!”

    “因为你是大王!”蔡邕绷着脸,一本正经的道。

    “好吧,孤是大王!”

    孙权无奈,蔡邕说到了点上,他终究是大王,躲不掉,他:“蒯良,三天后朝会,榜上前十,皆然上朝,孤要在朝堂之上,点科举状元!”

    “诺!”蒯良点头领命。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七百九十一章 青州之战的前奏

    徐州,郁洲山。

    一片蓝天白云之下,海浪惊涛拍岸,荡起重重的浪花,煞是壮观,在海浪的声音之中,一面面烈焰战旗高高扬起,迎风飞扬,宛如一团团的火焰般璀璨。

    这是吴国当今七大主力军营之一的烈焰大营的老巢。

    这里在早年是的海贼薛州的巢穴,不过自从昔日孙权和孙策突袭东海开始,薛州投诚,这里就已经成为了吴国的一个重要军镇。

    孙权继位,吴国的东海大营成立,这里便成为了吴国前将军,东海大营主将贺齐的老巢,平时最少有数万兵马镇守。

    如今东海大营已经改名为烈焰大营。

    作为吴国七大主力军团的烈焰军团是集合海军步卒为一体的军团,而郁洲山接洽海陆之地,自然就是烈焰军最好的营寨。

    贺齐背靠郁洲山,一边控制徐州的海军,一边遥控东海的海军,作为掌控徐州和东海的安危,烈焰大营也不敢有一丝的松懈。

    徐州方面他倒是可以轻松一下,几个月前的那一战,把琅琊一举拿下,魏军在短时间之内都不会反攻。

    但是东海海域,贺齐就不得不慎重了。

    虽然如今辽东幽州之地皆然平静下来,倭国马韩也被吴国纳入疆土,东海的海域也算是太平,然而随着商队航运的鹊起,东海的海域之上也开始衍生了海盗。

    如果是普通的海盗自然可以直接歼灭,但是有青州的魏军鼎力支持的海盗,就是贺齐的比较头疼的对象。

    魏军如今也开始看到的海域的天地,开始大力发展海军,他们以青州为核心,建立的好些造船工坊,一艘艘战船下水,如今的魏国海军,也算是小有规模。

    虽然他们一直被贺齐压着,但是魏国海军的主将蔡瑁也不简单,即使在贺齐的高压政策之下,也徐徐的有发展。

    东海的海域很大,吴国海军就算在强大,也覆盖不了整个海军,蔡瑁倒是有些后世八路军的思想,利用小船包围大船的政策,在加上魏国鬼卒协助,策反了不少马韩人和倭国人。

    以海盗政策,对付吴国海军,不得不说,他们算是的找对的方向。

    如果吴国海军是一张网,魏国海军这些大鱼,面对这张网,自然逃不了,但是海盗这些小虾小鱼,却万万能从这张网里面逃出去。

    现在航行的商队多如牛毛,这里面牵涉了江东和北地的经济交易,要是那些商船被劫了,国内的商会用唾沫都能把贺齐吐死。

    贺齐最近为了的海上剿匪都耗尽了心思,好几个主力海军师舰队都出动了,狠狠打压了一番,算是暂时平息了这股风气。

    但是想要彻底的稳住东海的海域局势,最主要的还是在青州。

    烈焰大营,一栋三层的大木楼房,屹立在的郁洲山最高的山坡上,中厅的指挥大厅,贺齐站在沙盘面前,目光看着的东海的海航地形。

    “老曾,剿匪的事情,我们算是告一段落了,但是我们要加强对倭国岛屿的控制。”

    贺齐沉声的道:“这一年以来,两次倭国人起义,虽然平息下去了,但是他们让我们烈焰将士,最少丢了三百多条命,而且在这些零零落落的岛屿之中,出现的不少海盗,严重的影响了我们东海海域的航路!”

    “将军,倭国的岛屿有很大,本土上的岛屿,两个郡,大和郡和九州郡,这些两个郡的人丁不少,昔日周泰将军用血腥才镇住的这些倭国人。

    虽然这些年国内一直派出了不少儒者去宣言吴国文化,平息人心,收拢民心,但是毕竟时间不长,效果不大,他们有些动乱,很正常,我提议换一个师去镇守倭国的岛屿!”

    曾田是烈焰大营的参谋长。

    他不是一个智谋出众的谋士,但是他是江东老将,孙坚时代的江东军出身,在吴县曾经追随孙权打了一场血色保卫战。

    从此之后,就是孙权一系的人,在后来征战徐州的东海战役,也在孙权麾下建立奇功。

    这是一员悍将,让他做参谋,其实是有些委屈了,不过如今参谋是新起了一个职务,不好找,因为他资历老,比较沉稳,所以被人才欠缺的参谋司征辟,担任了烈焰大营的参谋长。

    其实参谋这个职务,如今已经开始渐渐融入军方。

    曾田虽然没有制衡主将的权利,但是作为烈焰大营的参谋长,二把手的位置却是不假。

    “第十师有问题吗?”

    贺齐闻言,眉头皱起,这可是他麾下一个战斗力比较强悍的海军师。

    “将军,第十师没有问题,但是陈横师长有问题!”曾田微微有些苦笑。

    第十师的师长,陈横,一员大猛将,昔日他乃是的刘繇麾下的猛将,后来刘繇逃难于江东,把麾下残兵两万兵马和三大猛将交给了江东,作为交换,保住性命。

    之后,这兵马和猛将被孙权和孙策讨要去了辽东,周泰征伐倭国的时候,陈横就是先锋。

    战国二年,陈横调入了海军系统,去年的军方改革,军方的很多部曲都被打乱了,陈横在兜兜转转,成为了贺齐麾下的一个海军师长。

    “曾参谋长,这话可不能乱说。”

    贺齐对陈横很看好,这是一员猛将,打起仗来,绝对杠杠的。

    虽然陈横之前是刘繇部将,但是这么多年下来,刘繇如今都是吴国的一个富家翁而已,影响力全无,他不会怀疑陈横的忠臣。

    “将军误解我的意思了,陈师长是一员猛将,攻城略地,他不在话下,而且他对于吴国也是忠心不二,我并不怀疑这一点,但是他对异族手段太凌厉了,对于倭国人,稍稍有不对,不是打就是杀!”

    曾田低声的道:“倭国岛屿的两个郡守,已经好几次提出意见了,他们说,要是不换了陈横,他们都镇不住倭国人了,这几个月,镇守倭国的海军和郡守府都有了几次冲突,要是闹上内阁和军机处,就不好了。”

    “这个铁疙瘩的脾气就这样,把他换下来也好!”

    贺齐闻言,微微一愕,摇摇头,有些苦笑的道:“不过老曾,你认为,我们麾下,谁去镇守倭国比较好?”

    “将军,我认为,不如让烈焰第七师的舰队去!”

    “第七师?”贺齐想了想,目光一亮,吐出了一个名字:“糜芳?”

    “嗯!”

    曾田沉声的道:“糜芳此人,虽然还有些年轻,但是他的功绩也是打出来了,即使他升上师长的位置有其兄长糜竺的协助,也不能掩盖他的能力,而且竟出身商道家族,性格比较圆滑,第七师也是主力舰队,能镇守东海的东南角,如今倭国要的不是打打杀杀攻城略地,主要是稳,稳住这些倭国人,把他们融入了我们吴国人的之中!”

    “好!”

    贺齐深思熟路了一番,对于曾田的这一番话,他认同了,道:“明天我就给他们签发调令!”

    “将军,营外有锦衣卫求见?”这时候,一个亲兵走进来。

    “锦衣卫?”

    贺齐目光一冷,他虽然也曾经是锦衣卫出身,但是在吴国,没有几个军方的大将愿意和锦衣卫有过多的交往。

    “将军,锦衣卫上门,要么坏事,要么大事,皆然不可怠慢!”曾田提醒的道。

    “请他进来!”

    “诺!”

    两个亲卫不消一会,便把一个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中年请进来。

    “诶呀,什么风把路千户给吹来了!”

    贺齐目光一定,神情在瞬间凝重起来了。

    对眼前这个身穿飞鱼服的中年,他不陌生,徐州千户,锦衣卫之中,数一数二的实权千户,路远。

    他虽然只是一个千户,但是掌控徐州的信息网络,即使贺齐都要的礼敬三分。

    “贺将军,路某今天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路远和贺齐也算是老熟人了,谋夺琅邪的时候,他们之间还好好的合作的一般。

    “你都亲自上门了,事情恐怕不小啊!”

    路远淡然一笑,然后从怀中拿出一份圣旨,躬身的递给贺齐:道:“这是宫里面通过锦衣卫传给贺将军的秘密圣旨,请将军接旨!”

    “圣旨?”

    贺齐和曾田浑身一抖,面色都微微凝重起来,连忙对着路远手上的圣旨虔诚的鞠躬行礼:“恭迎大王!”

    ……

    半个时辰之后,路远和贺齐密谋了一番之后,轻飘飘的离去了。

    贺齐高大的身躯站在巨大的沙盘面前,手握一封圣旨,神色凝重,目光之中一缕一缕的战意勃然而出。

    “将军,你是大王为什么这么急啊?”参谋长曾田走上一步,低声的问道:“刚刚结束琅邪之战没有多久,臧霸虎视眈眈之中,这时候对青州开战,烈焰大营有可能勉励萧关和奉高的压迫!”

    “大王必然有大王的考虑,圣旨已下,打是一定要打!”

    贺齐眯着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