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

第512章

三国之席卷天下II-第512章

小说: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公开科举之先河,实为天下读书人的幸事,真是孔圣教育天下后,最重要的决策。属下代天下的读书人,永感主公的大恩大德。”老贾诩哭了。出身西北边陲的他,到了四十多岁,才因为乱世有了出头之日。他对之前的推举制度,太深有感受了。

    秦峰也是喜悦,相信首开科举,一定能够吸引天下很多有才之士的到来,“今日就檄文天下,都来邺都上京赶考,要建立花名册,到时候先送我这里一份,本相先看看。”

    “喏。”众人应道。

    治世需要文人,打天下不能缺了武将,所以秦峰的这次科举考试,不单单有文举还有武举。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秦峰便任命赵云为武举主考,张辽、张郃、徐晃为副主考,负责武举考试。

    并且,秦峰再次打破常规,额外推行了杂科的科举考试,任命周山负责杂科的考核。

    秦峰指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今天下百废待兴,我们需要各行各业的状元们,引领行业的发展。为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出力。”

    “圣主在世,天下万民之福!”老贾诩当时就激动的拜倒在地。其他人更不用说。

    于是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就此流传天下。秦峰自己都没有想到,他这句话,激励了一代有一代华夏各行业的精英们。而为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出力,成为各行业精英们的座右铭。

    随着檄文传于天下,老百姓们欢呼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口号,他们从中体会到丞相秦峰对天下万民同样的宽仁爱护。而读书人沉浸在了‘为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出力’的话语中,个个收拾行囊,上京赶考。

    檄文传到青州,袁绍头大,评价道:“秦峰摒弃千百年的祖制,滑天下之大稽。他抛弃了世家大族,定然以失败告终。”然而袁绍额外一阵头大,因为他突然发现,秦峰从来没有依靠过士族。对于秦峰能够崛起,袁绍这位士族领袖,百思不得其解。

    檄文传到小沛,刘备只有一县之地,他根本就顾不上这个。

    檄文传到徐州,吕布不屑一顾。

    檄文传到曹操那里,曹操大惊失色,“秦子进这是要将天下有志之士一网打尽,那我还有何人所用?”

    曹操欲意效仿,却是被士族阻挠,不得善果。

    江东孙策则是力排众议,学习师父,从而和江东门阀产生了裂痕。而他的兄弟孙权却是反其道而行,带着二弟司马懿,各府门阀游走安抚,和各家族门阀形成了特别好的关系。江东各路门阀便感到,孙权就是好,比他哥哥强。

    至于荆州,蜀中,当地士族把持权柄,岂容刘表和刘璋有所为。更何况,刘表一心安度晚年,而刘璋小年轻沉迷声色犬马。

    话说只是十几天,檄文就传遍了荆州大地。

    襄阳城,一位短浓眉,朝天鼻,大黑脸,面貌古怪的年轻人,拜别了养育自己长大的叔叔庞德公,背着包袱离开了。荆州的士族看不起他,鄙夷他的相貌,而他,立志上京赶考,追随以贤取人的丞相,匡扶天下。

    “士元,不要在意外人的眼光,叔叔相信凭你的才华,一定会被丞相重用。”慈眉善目的庞德公谆谆教导。

    庞统离开了襄阳城,但他并没有马上渡江北上,而是转道前去一个叫‘隆中’的地方。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七百六十五章 向那邺都的方向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咦?士元兄,你什么时候来的?”

    草堂上,一位模样俊美的年轻人姗姗起身,颇为惊讶看着身边的故人。这位年轻人太儒雅了,放到后世,力压所有小鲜肉。

    一旁的童子暗道:“我家先生如此才华横溢,与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大贤为友,却也和这个丑不拉几的黑小子是好友,真是奇葩。”

    庞统朝天鼻抖了抖,“孔明,这都夏天了,你也不改改词,应该是草堂夏打盹才对。”

    诸葛亮俊美的小白脸一阵抖动,尴尬的笑了笑,扇了扇扇子道:“兄长话语一如既往的犀利。这么热的天,士元兄不在家避暑,难道是家里太热,到小弟这郊外来避暑来了?走,先去后塘游个泳先……。”

    庞统嬉笑一收,郑重道:“孔明贤弟,为兄就要走了,特来与贤弟辞行。”

    “兄要去那里?”诸葛亮颇为惊讶中扇着羽扇,忽然道:“难不成上京赶考?”

    “不愧是孔明,一算就知道了。”庞统较为激动,又道:“丞相这个科举制度真是太好了,给了天下有志之士机会。”

    诸葛亮轻摇羽扇,微微额首,淡然道:“这个治国之策还算说的过去,符合丞相一直以来的水平,还在水平线之上。”

    庞统哑然,诸葛亮有许多的优点,才学惊人,但也有缺点,就是有时候,特别的持才傲物。谁的论点也听不进去,还非要辩你个接受他的论点。每每激烈辩论的时候,跟要打架一样。

    “孔明,你这么说就不对了,这可是能够改变时代的政策,给了所有人机会。”庞统不满道。

    诸葛亮点了点头。

    庞统又哑然,本以为又是一场争论,没想到诸葛亮认同了。庞统很高兴,他深知诸葛亮和他拥有同样的志向,这也是他们能够成为朋友的原因。他看诸葛亮没有其他表示,就忍不住道:“孔明没有什么想法吗?”

    诸葛亮扇了扇羽扇,淡然一笑,道:“士元兄,科举给了寻常人机会,但你我这样的人不在其中。我劝兄长还是不要去上京赶考了,以你我的名声,将来一定会有人来请的。你这么去参加考试,反而不受重视。有道是文无第一,你要是考砸了,反而更加不美了。”

    “咱们是自己人,我才和兄长说这些的,你仔细想想?”诸葛亮摇着羽扇道。

    “考砸了?”庞统朝天鼻抖了抖,此刻诸葛亮胸有成竹的模样,却是无比欠揍的样子,他只好说道:“既然贤弟如此自信,可在草堂高卧,将来必定有人来请,为兄告辞了。”

    “不送……。”诸葛亮四平八稳坐在床上,一个字都没有多说。

    于是乎,庞统上路了,顶着风,冒着雨,披星戴月。无论多么艰苦的路途,也磨灭不去他心中的热血。越是距离邺都越近,他越是感到,此生的志向即将得到舒展。

    而诸葛亮依旧在隆中,每日和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大贤,谈天说地饮酒作乐。上至治理国家,下至行军布阵,无所不谈。每每辩论到激烈的时候,都要打起来的样子。诸葛亮又教导百姓农耕制造,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人称卧龙先生。

    这一日,诸葛亮来到了黄承彦家中,请教机械的事情。

    “黄先生北上了,赶考去了?”

    “是的,黄先生一家人都走了。”

    诸葛亮神情一阵恍惚,“待得名声高隆时……。”

    于是乎,接下来的日子里,诸葛亮越发发奋图强,越发谈天说地。激烈的辩论中,仿佛理念已经在天下施展。

    而在山野之中,一个奇丑的年轻人,冒着酷暑,奔向心中希望所在的地方。

    另一方面,在汝南和扬州的交界处,属于三不管的混乱地带,盗贼横行。

    一伙马贼冲进了王家村。

    马贼,是所有贼众类型中,级别最高的,这来自于有马。

    少顷村子里的男女老幼都被驱赶了出来。

    村民们吓坏了,但当他们看到马贼首领的时候,大松了一口气。

    这名马贼首领身材魁梧,武力惊人,在这一带威名远播。其他贼众又杀有抢,欺凌女人,但这伙马贼,只取粮食。

    “老大,全村都翻遍了,没多少油水。”

    马贼首领大刀一指,村长就被带了出来,“老家伙,下个月准备好足够的粮食,某会来取。从今以后,你们村就由我魏延保护了,其他人来这里,你就报我的名号。”

    村长竟然高兴坏了,与其死在其他杀人不眨眼的贼众手中,他更愿意投在魏延这股马贼麾下得到庇护。村长昔日在县里当过小官,此刻心中有感,不禁说道:“首领颇有武力,若能搏取功名,建功立业易如反掌。打家劫舍,岂不是埋没了本领。”

    魏延恼怒,“我就曾从军,屡立战功却是不得重用。上头战败,反而我来顶罪!与其为那些奸诈之人卖命,倒不如在这里逍遥快活!”

    村长急忙道:“将军想来所遇非人,近日传来消息,秦丞相在邺都开科举考试,设有武举。将军若是过去,一举夺下武状元,光宗耀祖不说,建功立业就在眼前。”

    “武举?竟然有这样的事情?”魏延惊讶道。

    “这也是这两天刚传来的消息。”村长道,又道:“丞相礼贤下士,以才取仕。我这样的老百姓都知道,将军岂能不知?”

    魏延很快有了决定。

    “老大,你走了,那兄弟们怎么办?”

    魏延既有决断,大手一挥,“这一村人不错,你们也别做马贼了,就在这里安定下来,保护村民。待我夺了武状元,就来寻你们,带尔等建功立业。”

    村长原本已经开始后悔告诉魏延这件事情,因为魏延走了,他的村长就失去保护了。闻言大喜过望,急忙跟着道:“诸位兄弟,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将来跟着将军,有个出身,岂不比现在强千百倍?”

    于是,魏延脱去了马贼的服饰,单枪匹马,前往邺都赶考。

    与此同时,天下许许多多有志之士,带着梦想,双肩扛着天,踩着脚下的黄土地,走过千山万水。迎着日出东升,望着夕阳西沉,不怕山高水长路迢迢,背起行囊向那邺都的方向。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七百六十六章 文举武举

    “邺都,终于到了!”遥望远处巨大的城郭,庞统擦了擦脸上的汗,紧了紧肩头的包袱。

    庞统还是第一次这么宽敞舒适的大道,“若不是这般的大道,恐怕还要好几天才能够到邺都。听说北地皆是这般能够并排同行四辆马车的大道。要想富先修路,丞相这句话说的太有哲理了!孔圣人都说不出这般贴近民生的话。”

    大道上,车水马龙,还没有进入邺都,只是道路熙熙攘攘的人群,就能感受到盛世繁华的气息扑面而来。

    庞统感叹道:“江南最繁华的城市就数襄阳了,那里百多年来未曾经受过战乱的破坏,但与丞相的邺都相比,还有太大的差距。”

    丞相的邺都,这说明庞统深知北地的繁华,和秦峰密不可分,但和汉室、朝廷,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人都说近乡才情怯,兄台上京赶考,怎么哭了?”

    “我太激动了,想我十年寒窗苦读,求遍世家大族不得推荐,本以为此生无望。丞相真乃我儒家至圣先师,给了吾等儒生施展抱负的路。呜呜呜……,不要劝我,就在这里,我要先给丞相老人家磕个头。”

    庞统望去,就看到一群读书人,一看衣着就是寒门出身,就在路边望邺都跪拜。

    庞统唏嘘不已,心说看年纪,你比丞相都要老了,还老人家,丞相他老人家可不老。

    “闪开,闪开,别挡着我进京,驾~驾~。”

    一匹骏马疾驰而过,带起一片风尘,刮在庞统脸上,“奶奶个熊,紧赶着去死呀!”

    庞统进了城,顿时迷失在盛世繁华之中。

    “这可是丞相住的地方,跟咱们那里就是不一样。”

    “那是当然,你没听说过吗?天下人都说,但凡丞相在的地方,乱世尽去,盛世来临,百姓苦尽甘来。”

    “嗯,你说的太对了!”

    庞统左顾右盼,“哇~,这就是盛世的模样吗?”他也是在书中看到过盛世的描述。

    “街市非公务禁止策马奔驰!”

    一声厉喝,庞统就看到刚才路上奔驰过去的骑手,在巡逻衙兵的呵斥下老老实实下马,一脸懵逼的模样。

    “傻眼了吧,没见过大城市。”庞统暗笑。

    骑手的确被震惊了,他只在打仗中见到过这么多人,平时还真是第一次。

    “这都是丞相治国有方,咦,有书店。自从丞相低价推行纸张后,书籍得到了推广,本公子进去看看。”

    “切~,书有什么好看,能有这繁华盛世,全靠丞相治军有方!”骑手一看到书店就头疼,转身走了。

    时值中午,庞统抱着一本古书,津津有味,边看边找客店。

    一个时辰后,眼瞅着就下午了,庞统也没有找到客店。不是客店少,客店不少,但如今科举大比,外来人口暴涨数万,他所到之处全部爆满。

    少顷,庞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