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

第274章

三国之席卷天下II-第274章

小说: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峰便感到,他不行了。脸色阴晴不定,不知所措。

    何太后见到秦峰这样的模样,哭了,道:“这么多年了,难道侯爷看不出哀家的心意。侯爷难道不能分出一点点心意,来对待哀家吗?若是侯爷愿意,哀家愿意抛弃现在的身份,以平常人的身份,嫁到侯爷府上。”

    太后下嫁。

    秦峰当时就蒙圈了,嫁是能够嫁的。但是,大将军何进以及百官会把秦峰活生生给吞了。什么名声威望威信就全没了,什么名臣良将,一定会飘来一阵白眼,然而转身就走。

    然而说实话,秦峰对何太后是有感情的。前世里,也是因为他,何太后才做出许多的事情来。

    秦峰遥想前世今生,多少有些不舍,但他必须有所取舍。他沉默了很长时间,而何太后渴盼的望着他。乃至于,也不知什么时候,何太后抱住了秦峰的胳膊,生怕他忽然消失在面前。

    何太后仿佛回到了少女的时候,她终于找到了她可以托付一生的人,然而,她必须等待这个人对她的“判决”。

    很长一段时间后,秦峰从温暖的怀抱里脱出胳膊,淡淡说道:“太后,我们是不可能的。今天的事情,就当没有发生过,臣告退。”

    秦峰一咬牙,飞身下床,抱起一旁的衣物,就急急忙忙开溜了。

    身后,传来何太后委屈、痛苦的哭声。她终于有了可以自己选择的权利,她选择了这个男人。她能够觉察出秦峰心里有她,她认为是身份隔阂了他们。她想着生米煮成熟饭,就能够打破这层身份的隔阂。然而,却是得到了这样一个结果。

    秦峰心里的确是有何太后,这来自于前世,也来自于今生。但由于何氏的身份加上少帝刘辩,他不能做出这样的选择。他只能违心,去逃避了。

    秦峰顺利出宫后,大出一口气,又感到特别对不起何太后。他也是身不由己,就急急忙忙回家,闭门不出。

    七日后,189年六月中旬,董太后于河间驿庭突发疾病死翘翘的消息传来。

    又五日,董太后的灵柩回京,葬于文陵。

    其实,董太后是何进杀的,为得是斩草除根。何进为了避嫌,托病在家不出来。

    这一日,六月十五。

    袁绍来到了大将军府,道:“大将军,外面有流言,说是大将军鸩杀了董后,欲谋大事。”

    何进心底一紧,薄弱大怒:拽掉了额头上的白布条子,怒道:“这一定是有人诬陷我!”

    袁绍来到这里就是提醒何进的,他说道:“此必定是宦官所为,此时不诛阉宦,后必为大祸。昔窦武欲诛内竖,机谋不密,反受其殃。今大将军部曲将吏皆英俊之士,若使尽力,事在掌握,此天赞之时不可失也。”

    何进微微点头,道:“你是司隶校尉,你去查一查流言具体起于何处,再商议后事。”

    袁绍就开始暗中侦查。

    十常侍把持朝政多年,手底下也是有人的。就有中都徒,也就是司隶校尉部的“探员”,将袁绍暗查的事情报告给了张让。

    流言的事情,是十常侍的一个计策。

    自从蹇硕死了后,十常侍就成了九常侍,但张让他们提拔了一个叫宋典的大太监上来,补足了十常侍之数。这个计策,就是宋典想出来的。

    十常侍得到消息后,他们就按照计划,一起去找何太后。

    长秋宫里,何太后坐在凤塌上,阴沉着脸。

    张让等人早就得知,何太后这些日子以来,每日都会大发脾气,惩罚太监和宫女,性情大变。他们看到何太后面色不善,心里也是一阵发毛。自从皇子辩登上皇位后,何太后一直都是很高兴,为什么突然变成这样,他们也是不解。

    不过何太后心情不好,易怒,对十常侍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人心情不好,就会容易怀疑人,容易收拾人。

    “千岁千千岁……。”

    十常侍一阵跪拜,那恭敬,那礼节,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不愧是干了一辈子的大太监。

    “何事?”何太后冷着脸问道。

    张让急忙道:“太后,外面都在说,是大将军杀的董太后,欲谋大事。”

    何太后娇哼一声,“死了活该。”

    十常侍暗中对视一眼,心里一紧。好在何太后很快就问道:“大事,欲谋什么大事?”

    张让松了口气,赶紧给何进“上眼药”,道:“别怪老奴直言,今大将军执掌朝纲,若行王莽之事,无人能够抵挡。”

    何太后吃了一惊,虽然她和何进是兄妹,但自古天家无情,为了皇位,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出来。以往血粼粼的历史教训,从何太后脑中一闪而过。何太后怒道:“都是不可信任的,枉顾哀家对他们的信任。”

    十常侍虽然不知太后为何用复数的人称,但闻言欣喜,太后生气了,这对十常侍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何太后深知,欲成大事,兵权是最重要的。她就写下了一份诰书,交给张让,道:“从现在开始,禁军暂由张常侍执掌,直到有哀家另外的命令下达。”

    于是,张让他们就暂时执掌了禁军。

    张让他们十分欣喜。

    这也能够看出,皇家怀疑大臣后,身边就没有可用之人,只能用太监。

    若是何太后和何进反目,张让他们就能够从中取事了。这个计策还是双保险,就算没有反目,一定也会出现间隙。何太后外面没有可用的人,身边只有太监。自然会重用张让他们,张让他们有了何太后这张保命符,在面对何进的时候,就又会立于不败之地。

    张让他们哪里知道,何太后本来已经在外面找了一个最体己的人,但是……。

    何太后生怕张让说的事情成真,她将禁军的权利交给张让后,就让张让派人去找弟弟何苗。

    张让他们离开长秋宫,回到自己的殿里。

    十常侍欣喜围坐一圈,跟圆桌会议的架势一样。

    张让喜不自胜道:“此必定是太后想要从何苗这里得到消息,咱们的机会来了。”

    中常侍赵忠道:“何苗爱财,我们重金送他,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决口不提何进的事情,只让何苗为我们说好话。”

    于是乎,十常侍就行动了起来。

    一个时辰后,何苗进宫。

    何太后就在南宫御书房,召见了何苗,冷问道:“外面皆说你大哥欲谋大事,不知是何大事?

    何苗看到姐姐气性很大,急忙道:“大哥那里有什么大事。但他辅佐新君,不行仁慈,专务杀伐,今无端又欲杀十常侍,此取乱之道也。人们见到这许多事情,故而有这样的流言。”

    由于何太后身边发生了一些事情,对她打击很大,这让她性情大变,变的谁也不相信。对于何苗所说,将信将疑。

    同一时间。

    大将军府。

    袁绍来找何进,“大将军,有确切的情报,流言来自宫中,就是十常侍散布的。”他提出了他的见解,“任由这样下去,必定被十常侍所害。只有杀了宦官,才能永除后患!”

    发生了董太后的事情后,何进早就想要对付十常侍,如今看来,已经是迫在眉睫。他重重点头,道:“此事当雷霆发动,不可传与过多人知晓。谁人可以用之?”

    袁绍毫不犹豫,道:“前将军秦峰,后将军曹操,是自己人,可用。”

    何进也是这么想的,道:“你三人实乃我的臂膀,待得大事成了,必重用。”

    袁绍大喜过望,道:“既如此,大将军请发兵,吾等立刻带兵进宫,诛杀宦官。”

    谁知何进又摇了摇头,道:“今时不同往日,宫中有陛下有太后,我们作为外臣,不请命就带兵入宫杀十常侍,与造反何异?此事还需要得到太后的同意……。”

    袁绍闻言一愣,就有些不满何进的犹豫不决。

    何进急忙道:“这次,我一定会据理力争,太后一定会同意的。本初马上去找子进和孟德来,等我回来后,咱们马上动手!”

    于是,二人一起出府,袁绍去找秦峰和曹操,何进急急入宫。

    一时间,洛阳虽然依旧繁华和平静。但私底下,十常侍、何进纷纷行动,又是风雨欲来。这也说明了从汉灵帝死后,东汉朝廷不稳定的形势,各势力为了争权夺利,阴谋不断,真是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实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

    也不知,这一次,鹿死谁手?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七十一章 乱世的序幕(二)

    洛阳城,大将军府,议事厅。

    秦峰、曹操、袁绍,都在厅中等待。

    三人心情各不相同,但都带着热切。

    曹操和袁绍热切何进终于开始了铲除十常侍的行动。而秦峰热切“历史的快车”,正在高速开往乱世。

    还是那句话,让秦峰开创一个乱世的局面,十分艰难,他必定因此失去名声和威信。只有“历史的快车”按照原有的历史开往乱世,对秦峰才是最好的局面。

    三人等待许久,就有些座不下去了。

    曹操起身,就在厅中转悠了几圈,最终忍不住问道:“子进,你看此事能成吗?”

    秦峰琢磨了一番,道:“我看够呛,太后恐怕不会同意进宫杀十常侍那些人。”

    袁绍顿时头大,道:“不可能吧?太后可是大将军的亲妹妹。”

    秦峰了解历史,因此透彻的很,闻言淡淡道:“亲兄弟还明算账,别说兄妹了。”

    曹操和袁绍不相信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但他们没有多说。又全部座了下来,开始琢磨若是果真如同秦峰所说,可如何是好?

    另一方面,何进在南宫御书房,见到了何太后。

    何进见礼问安,何太后问了问母亲平安,何进说了一番家话后,就说到了正题,道:“董太后提拔十常侍统领禁省,参与政务,太后为何不免去他们?这些宦官怀有异心,昔先帝之时,就屡次加害百官,不可不除。”

    何太后一阵冷笑,何进看的有些发毛,他从来没有见过妹妹这么阴冷的模样。

    何太后冷道:“外面皆说你要谋大事,你是要造反吗?”

    何进大吃一惊,道:“妹妹何出此言,你我骨肉一奶同胞,哥哥岂会造反?昔日我家还是平常百姓之时,哥哥起早贪黑,全是为了你们,妹妹竟然如此说,哥哥实在寒心……。”

    何太后面色缓和了一些,她信了大多,但还保留了几分,就说道:“中官统领禁省,是汉家历代的规矩。先帝新弃天下,尔欲诛杀旧臣,非重宗庙也。既然你没有如同外面传言一样谋求“大事”,就不要杀十常侍了。你杀了十常侍,还会有八常侍,七常侍,你难道都要杀掉吗?”

    “这……。”宦官是要有的,果然杀了十常侍还有七常侍八常侍,何进无言以对。好一会后,才道:“太后说的那些流言,就是十常侍散播的,若是留他们,早晚必被其所害。“

    何太后早就从何苗那里得到了一些信息,闻言冷笑道:“大将军,你辅佐新君,不行仁慈,专务杀伐,今无端又欲杀十常侍。世人不明就里,见你要杀陛下近臣,安得不乱想?须知周公恐惧流言时,周公时皆有留言。若是大将军行周公之事,流言不攻自破。”

    何太后随后说道:“大将军可以回去了,大将军应该多想想怎么实施政务,辅佐陛下开大汉盛世。而陛下身边,岂能没有近臣服侍?”

    何进郁闷不已,唯唯告退。

    十常侍马上就得到了消息,张让喜道:“太后已经和何进有了间隙,我们有太后做靠山,何进无法奈何我们。我们当养精蓄锐,等待再起的机会。”

    于是乎十常侍弹冠相庆。

    洛阳城,大将军府。

    何进回来后,秦曹袁起身接住。

    曹操和袁绍就忙不迭的问事情如何了,他们本以为事情成了,没想到何进一阵摇头叹息,道:“太后不同意杀十常侍……。”他就将太后所说,照搬说给秦曹袁三人听。

    曹操和袁绍吃了一惊,不由钦佩秦峰的眼光独到,看的透彻。

    秦峰便感到一切都在历史当中,并为没有影响到历史,而感到庆幸。但他不知道的是,他拒绝了何太后的交往,已经深深影响了历史。若是他和何太后交往,作为何太后唯一心爱的男人,何太后就这些事情,一定会找他商议。

    那么他一定会面临一个两难的情况,那时候他不同意杀十常侍,立刻遗臭万年。他若是同意杀十常侍,何太后必定会听他的,那么历史就会大变,何进就死不了了。

    看来,冥冥中自有天意,虽然秦峰影响到了历史,但也是影响历史向原本的轨迹发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