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623章

皇宋锦绣-第623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关键的是,这个关口卡在这里,就如同鱼刺卡在喉咙之中,疼痛且致命,一旦遭遇失败,就跟今天战斗一样,那些看起来无害的铁丝网,就会成为阻碍了。

    安营扎寨,用最好材料建设营地,同时,大规模的建造攻城器材,首先就是云梯。

    攻城器材之中,云梯为上,只有云梯才能够帮助步兵,跨越城墙,攀登上城头,可惜,辽国的技术发展并不高,能够做出2丈的云梯已经不错了,7丈有些太长了。

    当云梯的高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制造的难度大大的增加了,要么够不上,要么太过沉重和脆弱,这些都是无解的问题。

    萧宗翰除了扎营和制造各种的攻城器械之外,也派出了人员打探,他无法过去,也要知道折津府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或许一些大的入口无法进入,一些小的,能够让三四个人前去,或者干脆绕路几百里,从云州那边绕过去,还是可以的,当人数少的前提下,速度什么的,可以加快。

    一人三马,选择了最精锐的夜不收,绕路600多里,从山西那边入关,然后前往南京去调查。

    来回用了10天的时间,最终得到了一个让萧宗翰震动的消息,南京折津府,极有可能已经被攻陷了,此时,在整个幽云的区域,到处都是宋军,数量很多,大部分的州县几乎都被占领。

    一共派出了200多人,回来的只有30多人,剩下的,几乎都折损了,综合这些结果,哪怕萧宗翰再怎么的不相信,也只有这么一个解释了。

    迅速形成了一份报告,快马加鞭的送去东京,在这份报告到达的时候,辽兴宗也刚刚从关外撤退到了东京。

    大军进发,这个跟小股军队的行军,这是完全不同,速度慢了很多,而且长时间的行军,也会累。

    从出发到白山,又战斗了这么久,如果不稍稍休整,他们自己就废了,哪怕是精锐也是如此。

    在东京有完善的补给,休息几天之后再出发,同样的,在知道了东京留守的布置之后,辽兴宗还是放心。

    3万大军,这个对付北宋,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同时,折津府的城防,也不会这么短时间被攻破,有了援军,最起码可以撑上一个月的时间。

    处理了一些积压的事物,辽兴宗还没有喘口气,萧宗翰的报告传来,一下子,就从多云,直接变成了狂风暴雨。

    折津府有可能陷落,这个不太确定的消息,就是萧宗翰给出的,他们的3万军队,并没有抵达折津府,而是在北方的关卡被困住,甚至他还实话实说,损失了1万消息给说出来了。

    屁点作用都没有,不但没有救到折津府,反而损兵折将,这一点,就足以让辽兴宗处理他了,更可怕的是,折津府为什么会陷落。

    折津府不但是南京,而且也是目前辽国最能够收到粮食和赋税的地方,草原上被元昊清理之后,可能要几年才能够恢复,在这个时候,折津府被攻破,那就意味着整个幽云,都有可能被北宋占据,这个打击不可谓不大。

    辽兴宗再也坐不住了,哪怕铁林军还没有完全休整完毕,他们也必须出发了,最少10万铁林军的先锋,立刻出发,并且把整个辽国最重要的将领,都给派出去了。

    同样的,他也没有多停留,整个东京开始收集物资,准备再一次的御驾亲征。

    辽国东京风云变色,北宋东京,却是平稳无比,韩琦的奏折送到,已经确定,稳定的拿下了折津府,正在深入的拿下折津府附近的12个州,而此时的辽军,连山海关都没有过。

    哪怕之前再怎么的乐观的大臣,想过这个北伐或许会非常的顺利,可是顺利到这样的程度的,还真的是没有想到。

    折津府的攻克,北宋拥有了一个巨大的支点,接下来的事情,韩琦早有准备,大量物资通过三关,送入到辽国境内,当把边境地区的棱堡群,在北宋复制,这一片土地就归到了北宋的手中,再也拿不走了。

    这一点,叶清臣也做出了保证,现在,大部分花费工程都已经停下来了,整个北宋和三司的财政,全部向北伐倾斜,无论是物资,还是别的什么东西,基本上,都是第一时间满足的,如果三关这边不足,无法输送的话,可以直接从丁海军购买的,从海上运送过去,这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陆上不如在海上,而且还减少了丁海军从陆地运送到东京,再转过来的时间,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幽云,这是北宋历代皇帝的愿望,拿下了这里,整个国家才完整,这里可以进行布置,用庞大的长城,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同时幽云这里,也有足够的养马场所,静塞军重现,也不是不可能的。

    胜利者和失败者,就是这么的鲜明,而远在山东的刘公山岛,远赴辽东半岛,搅乱了整个东北,让北伐得以顺利进行的功臣种谔,此时,也刚刚下船。

    连续的奔袭,日夜不停,种谔虽然年轻,却需要肩负4000多人安危,看似带着辽兴宗遛着走,可是那是在刀尖上面跳舞,稍稍不慎,就有可能倾覆。

    现在,终于安全的回来,当坐上船的那一刻,他就有些放松了,一直到了北宋的刘公山岛才彻底的放松,感觉到的是深深的疲惫。

    北伐进行的怎么样,他不知道,应该会不错吧,他都把辽国的几十万大军,都调动过去了,应该没有什么影响了,北伐的主导是韩琦和狄青。

    前者是枢密副使,在西北直接覆灭了西夏的存在,后者则是军中的精锐,是军中宿将眼里的战神,有他们在,肯定没有问题的。

    一共出去了4000多,可是回归的,才3200多左右,在敌后作战,虽然有精良的防护,可是战损还是出现,特别是受伤,在快马加鞭之中,一旦受伤,就肯定要出问题的,无法跟上队伍,只能够就地修养。

    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这样的就地修养,几乎就等于是死,虽然说,后来,在回归的时候,种谔还接走了一些,可是更多的则是不顺路。

    这就是战争的无奈,在战争到来的时候,每一个都千方百计的想要胜利,而种谔携带的4000人,只要达成目的就可以了,他们回不回来,真的影响不大。

    这一批骑兵,会在刘公山岛,进行半个多月的休整,然后会回到东京授勋,预计大部分人的职务都会得到提升的,获得奖励的金钱,应该也会很多。

    北宋虽然军人和将军,地位并不高,在朝政上面,不可能有太大的影响力,可是对于军功的奖励,是相当的到位的,无论是金钱还是荣誉,都非常高。

    种谔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在辽国境内,他的斩获,不可能计算的非常清楚,可是拖住辽军,并且让辽国几十万大军,在北方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一点,直接支援了北伐作战。

    没有几十万辽军的威胁,狄青和韩琦可以比较冒险的用兵,比如说狄青在攻占了涿州之后,不顾其他方面,直接的前往折津府,出其不意之下,也让折津府的辽军被封锁到其中。

    本来4000多的偏师,能够回来多少都不知道,所以功劳定的也很高,回来的3200人,肯定会得到不菲的奖励。

    在北伐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可是折津府的攻占,已经奠定了北伐胜利的基础,现在,对于北宋军队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面对着辽国的反扑。

    幽云十六州的重要性,已经通过调查,摆在了枢密院和全部参知政事的面前,哪怕是辽国被调动了,他们也肯定回来,那么战火就会烧在山海关,未来,这里会迎来几十万的辽军,并且会迎来一场场的硬仗。

 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战之前

    平静的日子,又几天,城下的辽军没有进攻,上面的宋军当然不会去挑衅,也就是依托棱堡,如果没有棱堡,2000多的守军,放在平地上,那是一盘菜啊。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不过战争依然来临了,在这一天,又是几万大军进入到了辽军的营地,看来,这应该是辽军的后续支援,皇城司对于辽国的情报掌握,目前,在辽国成建制的大军,也就是跟在辽兴宗周围的,也就是说,辽兴宗回来了,而且有可能带着大军过来了。

    这么差不多5万大军,不可能是辽兴宗过来,可是却是一个先头部队,接下来的战争,会相对比较的残酷,也更加的惨烈。

    带队的是北院大王萧惠,因为西夏一战,他立下大功,此时此刻,不但是北院大王,而且还被封为了韩王,算的上是位高权重了。

    萧宗翰算的上是萧惠的子弟,都是后族出身,只不过相对比较远一点,看到萧惠,而不是辽兴宗,萧宗翰稍稍松了一口气。

    他不但没有完成支援折津府的任务,反倒是损兵折将,这件事情,落到了现在辽兴宗的头上,那肯定不好。

    萧惠来了,如果能够趁机,胜一次,只要是拿下了这个关口,应该能够功过相抵吧。

    萧惠没有理会上来就猛拍马屁的萧宗翰,而是要求到前面观察,在率领了一部分的轻骑,接近了关口的之后,看到了守关的建筑物,萧惠叹息一声,道:“居然是棱堡!”

    “惠伯知道这个建筑物是什么?”萧宗翰脸上一喜,立刻的追问道。

    “西夏的时候见过一次!”萧惠叹息一声,然后就打马回来了。

    萧宗翰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是看么,怎么看一眼,就不看了的。

    萧惠心中,不断的翻腾,实际上,辽夏一战,在辽兴宗看来,是胜利了,是拿下了整个西夏,可是在萧惠看来,战略意图根本没有拿到。

    本身西夏就作为的辽国影响北宋的一个棋子,现在棋子不见了,反倒是棋手,这根本就不方便,对北宋的牵制能力大大的减弱了。

    不过,当时萧惠并没有多想,谁曾想到,元昊的报复心这么重,还没等辽兴宗和辽国,对元昊进行制裁,他就先到辽国大闹了一场,辽国立刻受到了重创,几百万人和大量的牲口,这不是短时间能够弥补的,而草原的深处也杀了一片的白地,这同样是辽国无法接受。

    事实到头,这又能够怎么样,辽国只能够自己回血,好在,辽国的威慑还在,还可以平稳的压住,只要有个三五年,就差不多缓过这口气。

    谁曾想到,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北宋跳出来,而且直接目标直指折津府。

    在辽国连续受到重创的档口,折津府实际上,已经是目前辽国的核心之一了,他的粮食,各种的物产,几乎支撑了辽国的大半,少了他的,辽国立刻就从一个上国,变成了一个游牧民族。

    有这个作为理解,之前的一系列的行动,都可以解释了,虽然不知道,那些北宋的骑兵,到底是怎么的进入到辽东半岛的,并且依靠什么,在长达三四十天的时间之中,保持给养,连续的行动,可是除了北宋,没有别人有这个能力了。

    这个骑兵干扰了辽国的判断,辽兴宗代领大军御驾亲征,丧失了救援折津府最好的机会,如果北宋动用攻击兴庆府的武器,折津府被攻下来,那也是没问题。

    现在,不但是哪个武器使用了,更大的问题也出现了,棱堡也同样挡在了前面。

    萧惠在西北,见过棱堡,当时辽兴宗派出了西夏的降军,攻击北宋车队,想要把北宋的大军给留下来,谁知道,却被偷袭,一夜之间,降军大部分的损失,而恼羞成怒的辽兴宗,干脆的选择了追击,就是一直追击到棱堡的面前。

    高大的建筑物,坚固的防御,再加上长弓展现,当时包括萧惠在内的辽国宿将,在认真分析了之后,觉得,就算是能够拿下,也损失惨重,当时的西夏,还远没有平稳的时候,这个时候浪费到这个建筑物上,没有意义。

    最终,辽宋之间,是没有打起来,双方平稳的收兵,可是在萧惠的心中,一直都在考虑这个棱堡到底是什么。

    一方面,为什么会修建这么高,高度本身就是防御力的强大之处,在等城的时候,越高的城,攻击方就会在攀登的时候,耗费大量的时间,同样,守军也就可以更加容易的进行攻击,7丈,单纯扔下石头,都会有巨大的杀伤,更别说武器了。

    这都一年多了,可是萧惠依然想不到,到底怎么对付,似乎除了拼人,多死,就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想了。

    想不到办法,萧惠只好自我安慰,或许这样的东西,耗资巨大,北宋也不会多造,当时在西北就遇到了那么一个,或许是为了保护韩琦,专门的建造的。

    可是现在,山海关的一切展现在了他的面前,一下4座棱堡,这可不是一一的叠加,以一个真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