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580章

皇宋锦绣-第580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不错,几乎全部都是大黄鱼!”曾大牛喜形于色,哪怕没有最终计算,一些其他的鱼类,可是最多连百分之一都不到,金枪鱼都已经离开,没有办法抓到他们,或许是一个遗憾,成千上万的大黄鱼,已经补充了这个缺憾。

    当拖网开始一点点的收回,对于鱼获的处理,也随之开始的,因为是活鱼,又是相对密集的小型一点,甲板上不太适合,这时候,开启了第二层,把上层的甲板打开,露出了巨大的舱室,大黄鱼的雨,在这个时候下起来,下面,早已经准备好的工人们,拿出工具进行处理。

    这是一个庞大的大黄鱼群,最终统计的数量,大概是7万多,差不多8万尾的样子,因为都是成年的鱼类,大部分的重量都在3到4斤左右,整体的收获,大概是21万斤。

    3网,平均每一个大概网起了7万斤的大黄鱼,这样的效率,绝对是值得称赞的的,大概用了半个时辰,把这些鱼都给拉起来,大量鱼在船舱之中,还不消停,不停的跳跃的,而工人们,进行处理除了少部分特别庞大的,比如说超过60公分,重量在6斤以上的,会放在船底的水仓之中,其他的,几乎都当场宰杀

    。

    这部分工人,几乎都是在海边鱼市上的,虽然定海军之前零星的鱼获,可是他们却积累了经验,对于整个中国海域,常见的鱼种都非常的熟悉的,大黄鱼也不例外。

    可是三条船,不超过150个人,就算是有一部分渔民,还有水手的帮忙,也不过是300人左右。

    300人,处理7万多鱼,几乎每个人要处理200条以上,这个工作量非常的大。

    好在,不用精细化的处理,只要把鱼头,内脏,还有不好的地方给去掉,然后用盐腌了就可以了。

    庞大的船身之中,一字排开,虽然船上,不太适合放下生产线,定海军合理的分工习惯,在这里也显现出来,一个人专门剁鱼头,一个人清理内脏,另外一个人撒盐。

    因为不是深加工,只是防止腐烂,这个过程非常的快,可能一分钟,三人小组,可以处理3到4头的鱼获。

    这样算下来,300人的队伍,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处理400条鱼,要把7万多都给处理完毕,需要3个多小时的时间。

    按理说,一次性获得了20多万斤的鱼,还是比较美味一点的大黄鱼,这样的收获真的可以,可是这才多长时间,如果从造船厂出来,差不多3个时辰,如果算上离开定海军的时间,可能才2个时辰,时间还很多的,说不定,还能够遇到鱼群。

    这不但是单个船长的想法,也是船上,绝大多数的水手的想法。

    除了必要的人员之外,其他人员,都支援到了船舱之中,以尽可能快的处理完鱼,甚至,处理的过程还可以再简化,只清理内脏,连头都可以留下来。

    节约了一个步骤,可以节约的时间近半,预计,一个时辰之内,就可以处理完毕,他们也可以离开这里,向更深航行。

    似乎好运气,在大黄鱼这里都用完了,接下来的2个时辰之中,只是遇到了两个小的鱼群,如果换成刚刚出海的时候,遇到这样的小鱼群,他们肯定不会放过,肯定不能放空回去。

    可是现在,船舱里面,还有数万的鱼还没有处理完毕,没有时间来搭理这些鱼。

    看着鱼获就从身边跑了,这对于渔家汉子来说,这是一种痛苦,下面的人加快了速度,终于在一个多时辰的时候,完成了对鱼多清理,腌制之后的鱼类,被放入到了专门的船舱之中,然后告知上面,下面处理完了。

    处理完了,意味着可以开网了,因为已经足够的深入了,他们没有继续下去,而是选择了回归,不过稍稍绕了一下,从定海军的另外一侧回归。

    似乎连续的几个时辰,幸运再一次的降临,这一次,不是大黄鱼,而是太平洋特产的鲑鱼,这种鱼多是在北部,很少到黄海地区。

    遇到了当然要下网,这不过,这个不是一个大鱼群,大概的有5000多尾,不过相对而言,鲑鱼的重量,可比大黄鱼要大很多,大概在12左右,也就是说,5000多尾,也超过了6万斤。

    这是整个船队出海之后,网上的最后一网了,虽然说,三艘船,平均每一艘,可以容纳300吨左右的鱼的,三艘加起来,近千吨,这是超过100万斤的承受力。

    可是,两次拉起,就差不多30万斤了,这个重量也绝对可以了,这是一艘新船,所有人都需要慢慢的磨合,捕捞也是如此,看天色,现在回去,差不多在晚上七八点,能够抵达岸边,正好赶得上市场的第一次销售。

    对于这一次销售,定海军和赵信,看的比较的重,只要有一定的鱼获,肯定要开启的,现在回去,正合适。

    包括曾大牛在内,负责看鱼的,还有瞭望的,几乎都回来了,除非是碰上那种超级大鱼群,或者是更加珍贵,他们才会停下来看看,否则的话,就直接回去了。

    实际上,遇到了两个规模不小的鱼群,对于他们而言,已经算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事情了,他们没有这个运气。

    回归的时候,运气稍稍有些差,甚至连几百尾的那种,最常见的小鱼群都没有遇到,到是风很顺,一路上以超高的速度,差不多用了比来的时候,更少的时间,回归了定海军。

    当3艘船,出现在定海军的渔港的时候,已经是晚上的六点三刻了,哪怕接近夏天,天也有些昏黄了,从早晨5点多左右,开始进入到运河开行,7点钟离开定海军,到下午回归,整个渔船差不多走了14个小时,差不多7个时辰,几乎是贯穿了整个白天。

    一路上,单纯航行的时间,就超过了9小时,真正捕捞的,不超过5小时。

    因为这是渔船的第一次回归,从上到下,都非常的重视,甚至连赵信都亲临了渔港,他除了给水手们加油鼓劲之外,还要为渔港的鱼市来剪彩。

    从上了渔船开始,赵信就知道,未来,鱼市肯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场所,未来,这里将会成为的供给整个定海军肉类的基本来源之一。

    不过让赵信没有想到的是,很幸运,三艘船遇到了鱼群,不是什么特大鱼群,一共下了9次拖网,差不多一个小时一次的,网起来了30万斤鱼。

    其中,还有大量的大黄鱼,经历过后世的情况的赵信,很清楚大黄鱼的价值,这种中国特有的鱼类,在后世因为各种的捕捞,濒临灭绝,别说是10斤以上的,5斤以上的都罕见。

    大黄鱼的特点,一般在幼年的时候,长的非常的快,大概到了2斤左右,就已经停下来了,从2斤到7斤,大概需要10年,甚至更久一点的时间。

    在后世,一条野生的大黄鱼,超过7斤的,可能每斤的价格超过一万,就算是四斤以上的,也可以达到3万以上的高价。

    这么21万斤的大黄鱼,其中还不乏大量10斤以上的,一共6700多尾,如果放在21世纪,这将会是多么可怕的财富。

    当然了,这也跟环境有关系,这个时代,大黄鱼还是中国海域的主力鱼种,遇到的优势7万的大群,还一次性基本上全部捕捞上来,才有这样的结果。

    这是一个开门红,而30万斤海鱼进入到市场,也引来的追捧,实际上,对于肉类,已经有旺盛的需求,再加上海鱼只是按照价格购买,不用票,才2个多小时,就全部卖光了。

    今天,会有很多的家庭,会做鱼吃,其中就包括了美味大黄鱼和鲑鱼的。

    旺盛的需求,催生了庞大的市场,大黄鱼的价格,最终被为80文,归于则是60文,差不多30万斤的鱼,最终的收获达到了2万贯,这个相对于定海军庞大得的工业产值来说,并不算什么的,可是这只是渔船第一天收获,这样非常可观了。

    就算将来,整个捕捞打一个折扣,一天10万斤,也六七千贯,这个既能够挣钱,又能够给定海军提供源源不断的肉食,最关键的是,这才三艘船。

    中层官员开始明白了,赵信之前所讲述,用海洋捕捞,来保障定海军的食物,之前,或许没有人重视,可是现在的摆在眼前的现实,单纯今天的收获,就相当于1。5万头猪,这是定海军的采购人员,无论如何都满足不了的。

 第六百三十二章 长江渔场

    赵信晚上,也吃的大黄鱼,这种到了21世纪,已经没有办法享受的美味,绝对是让人称道的,他吃下的,是10斤以上的大黄鱼。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这种大黄鱼,如果放在后世,绝对可以卖上天价,一条相当于一辆车,甚至是车子之中,比较好的那种的。

    7斤左右的野生大黄鱼,如果拍卖的话,都可以达到13万以上的高价,10斤的,肯定要上升一个档次,25万到30万,才是他的终点。

    可是在这个时代,在中国海域,大黄鱼可以说是泛滥成灾。

    没有多少的天敌,海洋之中天然独特的环境,让他们放肆的生长着,稳定的环境产生的海藻,供给了整个海洋的食物链,这是一个富饶而美丽的地方。

    10斤的鱼,用了4种做法,有些是北宋独特的,有些是赵信改良的,总之,把大黄鱼的味道尽显无疑,绝对是可以称道的。

    大黄鱼的味道鲜美,另外一个鲑鱼,当然也不差,这种在后世有一种名字,三文鱼,三文鱼刺身,可以说是一道名菜,特别是北方的三文鱼。

    这种鱼,多生活在大西洋,或者是太平洋的北部,靠近美国那边,能够在定海军附近,发现这种鱼,也算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接下来的日子之中,海船继续的海试,不过第二天第三天,就没有第一天这么好的运气了,第二天勉强达到了12万斤,只有第一天4成左右,第三天,一下子降低到了5万斤,只有第一天的六分之一左右。

    接下来,略有回升,在渔夫们的帮助之下,他们慢慢的找到的诀窍,在季风和洋流交汇的地方,鱼类资源较多。

    可惜,在定海军附近,最少在600里的范围之内,没有超级大渔汛,类似之前的大黄鱼是一个幸运,最大的鱼群也不过是9万斤左右。

    不过,小规模的鱼群却不少,3艘船,基本上可以达到9到12万斤的程度,这也是每天的日产量。

    12万斤的鱼,在大肥猪,以200斤为例的话,差不多就是600头,这个数量真的不少了,可是跟定海军比起来,还是有些杯水车薪的。

    好在,为期7天的训练,已经完成,陆续有3艘船投入,他们继续前辈们的脚步,而第一批的这些船员,已经逐步熟悉了整个捕鱼的过程,他们已经熟悉了,再在定海军的周围,有些浪费大船的性能。

    出海的渔船,就算是在顺风的前提下,也不过是11节到12节的速度,三四个小时,也不过是走百里左右,来回一下子,就是8个小时,一个白天才多少,14个到15个小时,还是夏天。

    真正用于捕鱼的时间,可能就是五六个小时,这样的捕捞效率非常的低。

    三艘船,总计千吨的容量,却最多只能够几万斤的弄回来,这样效率不高。

    赵信实际上,已经提醒过他们,在定海军的周围,没有什么渔场,最近的,可能都要的四五百里开外了,第一天的幸运,真的是幸运而已,后面的一天天,才如同当头一棒。

    好在,他们已经熟悉了,无论是对于船,还是对于捕鱼,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进行比较远的航行了。

    定海军现在,保障力量不算完善,因为扎根于海岛的关系,最多就是在其他的港口,取得一些可以经营的地盘,没办法全面的为定海军提供全面的支持,可是一些简单商业活动是可以的。

    之前对于琉球的行动,军舰根本就没有敢走内侧,是直航的,这样危险性相当的大。

    渔船比起军舰来说,低了不止一个档次,这样如果直航的话,会更加危险。

    好在,渔船没问题,哪怕是大一点的渔船,它也是渔船,当所有的鱼获,还有其他的东西亮出来,还有什么问题,就算是被有心人关注,也不会泄露很多的秘密。

    以定海军为中心,前往的方向,主要是向下。

    在中国的近海,鱼群集中的位置,基本上都是在各条大河的入海口,比如海河,黄河,长江,珠江等等。

    这些河流,都是大河,入海的时候,携带了大量的水,冲击力相当的强悍,他们的冲击,会把底层的营养物质冲刷起来,喂养浮游生物,引来大量的鱼。

    这是生物的活性,就如同在密林之中,溪流的地方,多是最危险的地方,原因就很简单,任何的动物都需要喝水,这是一个没办法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