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579章

皇宋锦绣-第579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未来定海军最大的鱼类批发市场的。

    既然做海洋捕捞业,一些体系化的工程,当然会的做到,这里不但有市场,还有一些深加工企业。

    对于一些鱼类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吃腌鱼的,进行一定的分类,用罐头的方法,加强保存的时间,这也成为了必然的做法。

    罐头,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却很实用的保存方法,说白了,为什么的食物会腐烂,那是微生物在作用。

    煮熟了之后,最大可能的杀灭其中的微生物,然后隔绝空气的,这种方法,只要空气隔绝的好,原则上,整个食物可以保鲜的时间大大的延长了。

    只不过这个方法,不适合在船上,必须有专门的工厂,还有大量专业的机械。

    现在,整个渔港,只是稍稍的在开发的,罐头工厂正在兴建,目前能够做的,就是简单的处理,在船上的基础上面,进行加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岛屿上面的一些工作,很简单,只用修建厂房,然后把各种的机器都布置下来,就可以了,关键是捕捞,在很多人都质疑,海洋是否能够提供如此庞大的鱼获的时候,三艘渔船,已经完成了基础的建设,在操纵人员的操纵之下,进入到了海洋。

    因为船第一次出海,预计回来之后,已经到十几个小时之后了,在这个时间之中,市场开辟的时间,定在了晚上的8点,也就是渔船回归的1个小时左右。

    周边的人,还有位于定海军一些酒店饭店的商人,都已经知道这一件事情,不少人也等待着这个时刻的,怎么说,大船比起小船来首,应该是有收获的把,小船起码也有一两百斤,大船,恐怕最少是上千斤。

    大海之上,三艘船,呈现出品字形的样子,帆已经全面的挂上,在海风的吹拂之下,快速的前进的。

    微微的海风吹着,让人很舒服,看着陆地慢慢的消失,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三十而立,可是对于曾大牛来说,30年前过的是一片苦难的日子。

    生在海边,从小就在海边赶海长大,幼年天或许有一丝明媚,可是8岁的时候,父亲在海上一去不会,母亲辛辛苦苦把他养大,到了16岁,终于积劳成疾,撒手人寰。

    依靠着乡亲的帮助,从零工,到船上,一直干了快20年,可是结果呢?

    温饱都顾不上,稍稍有些天灾,那就是真的灭顶之灾。

    饥一顿饱一顿过着,到了30岁,才勉强结婚,有了一个儿子,生活的重担,强行的压在他的身上,才三十多岁,头发白了,腰也有些弯了。

    这个时候,转机出现了,定海侯的来到,让整个定海军获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是什么样子的,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的曾大牛,是最有发言权。

    日子好过了,儿子也上学了,在吃饱穿暖的同时,也能够花钱吃点肉,喝点酒,这对于曾大牛来首,简直是神仙日子。

    老百姓们都非常的现实,谁对他们好了,肯定会掏心窝子的感激。

    曾大牛也是这样,他已经通过学习,成为了日用品厂的一个小组长,每月能够拿100贯的那种,听说定海侯招募捕鱼的,立刻就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赶来了。

    生在海边,长在海边,徒手潜行,能够坚持一盏茶时间的他,在船上呆了也超过20年了,其中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捕鱼。

    整个海上,附近产什么鱼,各种鱼的特性,他是非常清楚。

    可是再怎么的清楚,也没有办法,不说是帆板了,就算是精心做的木船,也不敢随便的进入到深海。

    之前,因为定海军缺乏肉食,定海军也鼓励民众,把业余时间给利用起来,他跟另外一个乡亲,共同筹资400贯,专门打造了一个120料的渔船,带着乡亲们,亲自的深入海洋进行打捞。

    曾大牛走了比他父亲,甚至是所有在渔村的老辈们,都要远的路,他们深入到50里开外的地方,找到了一个不小的鱼群,一次性收获了3000斤鱼。

    当时渔船回归,造成的轰动,可是惊人,可是相比之下,赚的并不多。

    在定海军,各种的鱼类,是要低于肉的价格的,当然了,各种肉食的价格,依然不低,只是比汴梁稍稍便宜。

    猪肉差不多是70文,牛羊肉超过150文,鸡肉介于猪肉和牛羊肉之间,是90到120文不等,鱼肉比猪肉便宜,40文到70文左右。

    也就是说,这一次出海,总共的收入,在100多贯左右,可是给了工钱,几个合伙人一分,也就是几十贯,相对于投资来说,并不算多。

    3000斤,只是一个特例,真正的数字,大概每一次出海,能够获得500到800斤左右,也就是说,一次出海二三十贯的样子。

    相对于曾大牛的收入来说,这个真的不算什么,可是他出于对大海的喜爱,还是坚持下来了的。

    现在不一样了,这是真正的海船,超过1。2万料,是之前哪一艘船的100倍,也就是说,可能收获,也会达到100倍,3000斤,已经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了,100倍,会多到什么程度。

    曾大牛,对于海图,不是特别的了解,可是也知道,所去的地方相对比较遥远,最少也是1百里之外,这跟之前他们50里的小打小闹完全不同。

    同时,之前他的渔船,还是中国式帆船,最多进行了一些细微地方的改进,这个,可是真正大帆船,看着一个个软帆,吃着风的,在海面上快速的前行,如同一条箭一样,这种感觉,分外的不同。

    似乎第一次,幸运的要命,大概是离开了一个多小时,前方负责瞭望的,看到了鱼群的讯号。

    很快,包括曾大牛在内,4个资深的渔夫被叫到了瞭望哨上,通过高倍度的望远镜,再一次确认鱼群。

    实际上,发现鱼群的指标,是发现了旗鱼和金枪鱼,这些大型鱼类,以捕捉小鱼为生,他们在平常游动的时候,还有攻击的时候,表现出了不同的样子,这个样子会作为一个基础的评判指标的。

    果然了,最少有数百只这样的鱼,在的不停的游动,在不停的缩小鱼群的位置。

    对于旗鱼和金枪鱼,这玩意,不是拖网能够捕捞的,这两种与的速度极快,而且他们的冲击力,会破坏拖网,一般不会用网来。

    后世这两种与,大部分都是用掉的,一次性钓数百斤,甚至是更多的,也时常见到。

    曾大牛跟其他的几个人简单的商议了一下,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是一个大黄鱼的鱼群,数量不好说,应该有数万只,甚至是是十几万只,范围不算大,只要在关键的位置下网,就会获得巨大的成果。

    这可是第一次,又是开门红,大家都想要来个好兆头,果断进行下网的

    大船的到来,惊动了的金枪鱼,他们的开始逐步的警惕这边,3艘渔船,都下了拖网,巨大的拖网,带着船的速度,向鱼群追了过去。

    从下网,到捕捉,足足用了40分钟,几个的专业人员,一直都在上面做指挥,调整船和网的位置

    这是一个巨大的配合,从40多个船员,到上面五六十个渔夫,几乎全部都配合在一起的,

    三个大网,就如同三个巨大的口,向着鱼群扑去。

    无论是金枪鱼,还是大黄鱼群,似乎都感觉到了危险,金枪鱼的捕食,还没有结束,却提前的跳出来,以金枪鱼的速度,瞬间极限可以达到160公里,在平均速度也可以达到60…80,

    这玩意,根本不是这个时代的风帆战舰,所能够达到的速度,只是看到影子,很快就不见了。

    金枪鱼走了,曾大牛并不在意,他还生怕他们留下来,如果留下来,对于捕捞来说,肯定是有巨大的影响,他的冲击力,可以冲破拖网,一旦拖网出问题,那个麻烦就打了。

    大黄鱼没有了金枪鱼的威胁,似乎放松了,鱼群也开始散开,可是晚了,捕捞船已经在关键点位下网,庞大的拖网,可以笼罩数千平方米,再加上船速,不是大黄鱼能够比的。

    在最集中的地方,三个拖网分别的通过,几乎把绝大部分的鱼,都给网络其中,而他们一旦被网络到了中间,那就完蛋了,他们根本不可能逃走,

    海鱼们的习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逃过,在拖网开始逐步的收紧的时候,包括曾大牛在内的一些资深的人员,已经明白,这一次要满载而归了。

    他们没有使用过拖网,可是简单的感觉还是知道的,这么庞大的鱼群,拖网在最集中的地方过去,肯定是收获丰富的。

    当众人一起的,把拖网往上拉的时候,让人欣喜的一幕诞生了,无数的鱼儿,在拖网的拖动之下,开始疯狂的向上跳跃,可惜他们跳跃的高度,根本不可能逃脱拖网的束缚,当拖网开始收紧,开始向上挪动的时候,他们的结果已经注定了。

    它们逃不出去,那么只能够在拖网的捕捞之下,成为了的战利品,现在巨大的收获,已经成为了定局,具体的区别只是在于,到底捞上来多少鱼。

 第六百三十一章 开门红

    在没有电动工具的前提下,在渔船上面,比较广泛的使用了各种的工具,这些在机械的传动作用之下,借助滑轮组和其他的东西的节约力量,可以把个体的力量放大,在一两百位壮小伙的拉动下,拖网开始缓缓的升起的。(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高处,看的比较的清楚,被拖网网络,被拉起来的鱼群果然是大黄鱼。

    这个判断没有错误,在这个时代,大黄鱼没有后世那么的珍贵,却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鱼,相对于其他的海鱼来说,更加好吃,而个体也更大。

    伴随着拖网的逐步升高,当密密麻麻的大黄鱼出现的时候,包括曾大牛在内,已经知道,这一次的收获,会非常的丰厚,大黄鱼的特性,让伴随着它鱼群的其他海鱼很少,而金枪鱼的出现,也让大黄鱼的鱼群更加的密集,这一系列的巧合,让第一次下网,就取得了开门红。

    不但曾大牛他们,高兴不已,下面的打鱼的汉子们,也是如此,他们更多的是力气活,可是第一次出海的渔船上面的水手,绝大部分都是在水边,或者是海边长大,他们却从来没有一网打下这么庞大的鱼群。

    哪怕是通过工具省力,可是手上,沉甸甸的感觉,告诉了他们,这里面的鱼太多了。

    曾大牛也轻松了起来,跟旁边的几个人聊天,现在开门红已经肯定了,唯一有些疑问的是,这个到底有多少,而且大黄鱼的比例是多少。

    另外一个,在山东半岛那边长大的渔民,有些失望的道:“如果能够把金枪鱼也捕捞上来就好!”

    在海边的汉子,几乎都知道金枪鱼,那是一种游行速度非常快的鱼,因为肌肉的发达,让他的肉质比较的好,吃起来也更加的美味。

    只不过,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似乎在他们的记忆之中,很少有用网子能够捕捞金枪鱼的记录。

    这样的鱼,速度太快了,当他们全速的时候,拥有着巨大的力量,一般的网子,根本承受不了。

    或许,这里的拖网,要稍稍好一定,能够承受巨大的力量,可是,那跟金枪鱼比起来,恐怕还是要差一点。

    谁都知道,这只是一个的玩笑话,金枪鱼捕捞的难度,那不是一般的大,就算是到后世,当蓝鳍枪鱼成为无上的美味,每一磅最贵的时候,高达数百,甚至上千美元的时候,他们的捕捞方法,更多的是钓。

    拖网的好处是,可以笼罩更大的面积,3个拖网,分别在不同的地方下网,然后挥手,在船速拖过了庞大的容积的时候,几乎整个大鱼群,没有逃走太多,几乎被包圆了。

    合理的拖网,可以让鱼无所遁形,除了很少数,没有被拖网所笼罩,幸运的逃离的一小部分鱼之外,其他的绝大部分都被笼罩其中,然后在强大力量面前,渔网被收紧。

    海水从渔网之中排出,巨大的网孔,根本就收不住海水,而剩下的鱼,越来越密,他们也本能的感觉,可能要遭受灭顶之灾了,在疯狂的活动,甚至一些还跳出水面,可惜,一切都是徒劳的,当拖网收紧,他们最后的逃离机会,也没有了。

    第一个收起的,并不是曾大牛的船的,是另外一个,因为下网的关系,他比其他的两个,早下了一盏茶的时间。

    不过陆陆续续的,网都开始起出了,最后收网的时候,惊慌失措的鱼儿,开始疯狂的蹦跳,显得活力十足。

    “很不错,几乎全部都是大黄鱼!”曾大牛喜形于色,哪怕没有最终计算,一些其他的鱼类,可是最多连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