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542章

贞观帝师-第542章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献上封域图,听说还有派太子入大唐为质的打算。让大唐虽然有心发兵,但是却找不到什么强有力的直接借口。

    百济这一回侵犯新罗,背后铁定有高句丽的影子。只是明面上,这事儿跟高句丽无关。所以大唐只能借口攻伐百济,逼得百济不得不求高句丽联手。可若是高句丽这时候就是见死不救,就是不同百济联手,那大唐也就只有干掉了百济,拿高句丽也没有办法。

    而在大唐内部,因为时间太近,所以百姓对于隋炀帝征伐高丽的阴影还没有过去,还没能从那场灾祸造成的影响中彻底走出来。猛然又将他们置于同样的事件当中,自然会恐慌,会重新想起来那时候的民不聊生,走投无路的遭遇。这绝不利于团结一致,对外进行战争的。

    因此,要顺利的进行攻伐高句丽的计划,就要解决这两个问题。

    其一,有足够有力的、能够让大唐直接对高句丽用兵的理由。

    其二,使百姓自发的、自觉的支持朝廷进行这一场战争。

    “夏卿,你素来对这一方面有法子,且来说说你的看法。”李世民对夏鸿升问道。

    夏鸿升知道李世民定要问他,早已有所准备。

    于是将方才所想说了出来。

    李世民点了点:“不错,正是此两个问题。夏卿可有应对之法?”

    “第一个问题。唇亡则齿寒的道理高句丽不会不懂,也不会不知道大唐对高句丽的心思。所以一旦大唐对百济用兵,见百济快要撑不下去,高句丽只怕不会真的抽身事外,冷眼旁观。便就算其真的袖手旁边,任由大唐攻伐百济而不管,那也有办法。间谍在高句丽运作多年,到时候不过只需几个阴谋,理由也就有了。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夏鸿升说道:“第二个,才是最主要的问题。方才长孙大人、房大人都已经论述。破解之法,也有。”

    “说来听听。”李世民说道。

    “还是微臣总说的那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前隋炀帝征伐高句丽,为何最终会落得个百姓反对,到处起义的结果?说白了,还不是因其征伐,极大的损害了百姓之利,故而才得不到百姓的支持的?支持炀帝征伐,结果家破人亡,连最基本的生存的利益都没有了,百姓自然不会再支持他,而是要反抗他了。倘若当初炀帝越征伐,百姓越富裕,过的越好,那百姓如何还会反抗他?”夏鸿升说道:“所以,若是朝廷想要在征伐高句丽一事上面,获得百姓的支持,那就要以重利诱之,让百姓觉得朝廷征伐高句丽,他们有利可图。那么百姓就会支持朝廷的战事了。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让百姓觉得朝廷攻伐高句丽对他们有利?”房玄龄笑了笑,说道:“还请夏侯细说。”

    “是。”夏鸿升又继续说道:“百姓所最重之利,无非土地。而辽东有大量可耕之地,且皆为肥力极大的黑土,十分适于耕种。诸位大人可知,辽东的耕地,若是能够全部开辟出来,面积有多少?”

    “多少?”长孙无忌问道。

    夏鸿升伸出四根指头来:“四亿亩!依军机坊所用之计数,一一为一,十一为十,十十为百,十百为一千,十千为一万,十个一万为十万,十个十万为为一百万,十个一百万为一千万,十个一千万为一亿。而我朝关中之人口,如今不过两百万户。即相当于说,将辽东之耕地若拿来给关中的百姓分,则每户可分得两百亩地!户部有人口数,查之,我大唐在册有户三百万,口一千两百万,那么辽东之耕地若是都能够开发出来,则相当于我朝每人多了三十多亩地!”

    “什么?!”在场之人,无不大惊失色,一副听错了的样子。

    “整个大唐,在册每个人口分三十亩地?!娘哎!夏兄你莫不是在开玩笑?!”苏定方距离夏鸿升最近,听得也是最清楚,可依旧不敢相信。

    夏鸿升摇了摇头:“这些数据都是间谍在辽东勘探多年得出来的,不敢说绝对准确,但也差不离了。”

    李世民也是被这个数字吓的一愣一愣的,此刻不可思议的瞪着眼睛看着夏鸿升,癔症了半天,才开口问道:“这……这是真的?”

    夏鸿升点头道:“陛下,辽东的面积很大,不仅仅是高丽三国,继续往北,还有大片大片的土地。您可还记得臣献给陛下的地图?”

    李世民的呼吸明显的急促和粗重了起来。顿了顿,又说道:“朕知道那里的土地还有很大,只是,朕不知其竟然有如此多的可耕之地……”

    “那里的黑土地极为肥沃,其上种植,产量可得提高。耕地面积也极多,若以整个大唐的耕地为十,则辽东足以独占其二三之数,绝不亚于又一个中原!”夏鸿升十分肯定的答道。

    “啪!”只听一声大响,但见李世民一拳砸在了跟前的桌子上,两眼圆睁,目中发红,咬牙切齿的挤出几个字来:“辽东!高句丽好胆,占我辽东!”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939章 征伐之策

    “请陛下息雷霆之怒!”长孙无忌连忙行礼,众臣也立刻躬身行礼,请李世民息怒。

    李道宗又道:“陛下,还是请陛下先行息怒,听一听夏侯有何法可行!”

    “夏侯提到辽东有这么多耕地,莫不是欲以辽东之耕地,诱使百姓支持朝廷夺回辽东?”李靖到底是了解夏鸿升,已然猜出来了夏鸿升的意图。

    “不错。”夏鸿升点了点头,又对李世民说道:“陛下,土地,是百姓最为渴求的东西,也是缓解土地兼并的最好办法。此时,也是诱使百姓支持朝廷发动这一次战争的最好办法。谁不希望多得到些土地呢?故而微臣的法子有三:其一,朝廷大可先行将这个数据公布出去,令百姓知道,辽东有如此多的耕地,且其原本就是中国之有,却被占了去。其二,若能收复辽东,有愿意迁户辽东者,以其现有之地的十倍乃至于更多的倍数分田给他。其三,若要收复辽东,征伐高句丽,当以募兵取代府兵。使其志愿入伍,则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征兵给百姓带来的影响。而募兵者,亦可以土地慕之。比方说战争之后,每个兵卒分地多少,其户分地多少,战死者其家人分地多少,等等,以激其入伍热情。如此一来,百姓必大力支持朝廷发动这场战争,且全力助得朝廷打胜这场战争。”

    夏鸿升说完,一屋子人都陷入了思考当中。

    房玄龄笑了笑,说道:“呵呵,若是使用夏侯之法,亦可加上一条。百姓所得辽东之地,数年内免除税赋,不是更能吸引人?”

    夏鸿升一笑:“是极!是极!”

    房玄龄又笑了笑,转而对李世民行了一礼,说道:“假使辽东之耕地,真有夏侯所言之多,那臣以为此策可行。此策之利有二,一可使百姓受利所驱,忘却前隋征伐高句丽之灾,支持朝廷发动征伐。百姓支持朝廷,那么朝廷的征伐就成了顺应民心,此曰人和。二可促成关中人口向辽东迁徙,开发辽东之地,并将辽东之地牢牢把握在大唐手中。”

    “陛下,辽东之地,间谍已经暗中勘测了好几年,这几年陆陆续续报回来的种种情报,前日方才总共核算出来,因念及事关重大,须再仔细校对,故而还未报于陛下。”段瓒看了看夏鸿升,然后走出来说道:“微臣可证明夏侯所言非虚。辽东之地,真有那么多!”

    其实李世民已经相信夏鸿升的话,因为夏鸿升所告诉他的,向来从没有说错过。

    此刻听段瓒也这么说,心中更是笃信。

    因而也更是气恼。

    “看看辽东都是什么人在占着?!”李世民沉声说道:“靺鞨,契丹,室韦,奚族,高句丽……我汉家之沃土,尽成蛮夷之地!朕必夺回辽东,诸卿再议,此战当如何来打!”

    一帮武将顿时兴奋,一个两个摩拳擦掌起来。

    “陛下,老臣以为,此战当水陆并用。高建武筑长城以阻挡大唐陆上兵锋,可先以水路攻之。联新罗以灭百济,之后在以百济为后,兵分两路。一路自并州而出,一路自百济而去。先以我朝之重臣名将于并州军中,使高句丽以为大唐之主力应从并州一路攻伐,使其疏忽于百济方向。尔后大唐水师从百济登陆北上,直捣黄龙,两相夹击。高句丽势必顾首不顾尾。而水师自百济登陆之后,可留铁甲船于原地游弋,以防新罗有二心。”李靖想了一想,率先说道。

    听了李靖的话,一众将军们都频频颔首。

    夏鸿升也是心里高兴——幸好征伐高句丽的时间提前了不少,李靖这个开挂般的人物还没有那么的老。

    原本的历史上,李世民因为李靖太过年老,而没有带李靖出征。李老二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这显然是个很大的失误。李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能型将领,国内国外、高原战、平原战、沙漠战、攻城战、守城战、水战……几乎都有打过且打胜过的经验,可谓是百战百胜。对于攻打高句丽这样的国家,显然李靖能比其它将领更好的适应,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李世民到了贞观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六四四年,才开始征伐高句丽。当时李靖已经七十三岁,身体已经不行,走到半路不得不留下来。李世民自己,也已经四十六岁。他们二人是同一年去世的,都是贞观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六四九年。

    若是二人当中,但凡有一人能够再身体好些,再多活几年,那么彻底灭掉高句丽便不会等到那么晚。

    可是现在,征伐高句丽的时间提前了整整十年!

    而如今的大唐,同原本历史上的大唐,又有诸多的不同。不拘是粮草,还是兵备,亦或是百姓的信心与支持,甚至于李世民和李靖的身体,比之原本历史上的同一时间点,都已经有了太好的改观。

    大唐已经比原本历史上的那个大唐更加的耀眼了。而高句丽,却仍旧是那莹莹烛火的一点。

    而残烛,安能与日争辉?

    “卫国公之策,微臣附议!”李道宗听完李靖的话,当即说道:“若征伐高句丽,此为万全之策。”

    李靖在军中之威望无人能及,这也是这几年李靖深居简出,甘愿什么都不管,留在军校专心处理军校事物,并为军校学子授课的最大缘由。李世民深知且忌惮这一点,故而这几年里面,不是特别重要的战事,不会动用李靖出马。这是李世民和李靖,君臣之间的暗中的默契。

    因为李靖懂的低调,而不是利用自己的威望,来让皇帝产生危机感,所以李世民对其亦善待有加。

    况且,本身李靖提出来的方案,就是目前看来最好的方案了。

    故而很快军中的诸位将军们便一一附议。

    “半年。”最后,李世民一双鹰目缓缓从殿中诸人身上扫过,然后低沉却不容违背的说道:“朕给诸卿半年的时间,做好一应之准备。半年之后,大军行,征伐起!”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940章 咸阳县丞

    时日渐暖,又到了陌上花开的时候。

    夏鸿升合上书本,端起旁边的茶杯轻轻饮罢一口放下,转头看看窗外,忽而有了一种坐在后世里的茶舍中一般的错觉。

    抬手拉了几下窗边的绳索,夏鸿升就悟出了一个道理来。

    出则无法家拂士,入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科技在没有竞争的环境中,无法体现其优势,就没有谁会重视科技,科技就不能够得到发展。

    而偏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就拿这窗户边的绳索来说,到现在了,还是这般拉拉绳子拽动铃铛,发出声音引来小二。丝毫都没有进步。

    转而又笑了起来——若是这么想的话,未免也太过苛刻了。科技的进步从来都是一个点一个点的进步,然后这些“点”合到一起,才能有“面”的进步。

    之所以突然这么想,是因为方才看的这本书。

    满纸都是“天是老大我是老二”的思想,天朝上国四夷宾服之类的,让夏鸿升不仅想到了原本的历史。

    若是没有满清,若是明末西学东渐的潮流没有被清军入关而截断,若是没有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商业繁华地区的人没有被屠戮殆尽,掐断了资本主义萌芽。若是没有天朝上国那自欺欺人的臆想和迷蒙……啧啧,大唐也不能太无敌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万古至理。

    “公子,您有何吩咐?”书店掌柜的出现在了竹帘外面,恭敬的问道。

    “取一份今日的报纸来。”夏鸿升淡声说道。

    很快,掌柜的便将报纸送了上来。

    夏鸿升展开报纸,从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