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541章

贞观帝师-第541章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子,马车备好了。”齐勇对走到了夏鸿升的身后,对夏鸿升说道:“夫人差人来喊您回去,要出发了。”

    “齐勇啊,给你放一个月的假,你咋又跑来了?”夏鸿升回头看看齐勇,说道:“你媳妇不得埋怨死本公子?”

    “公子,小的闲不下来。”齐勇挠了挠头,说道:“小的跟着公子习惯了,都不知道该做些甚子好。”

    夏鸿升顿时准备踢他一脚,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口吻说道:“不知道做甚子?!你以为本公子给你那本书是白给的?”

    齐勇一个大男人,一听夏鸿升的话,顿时面红耳赤,吭哧了几下都没能说出话来。

    “吭哧个屁,你也老大不小了,你媳妇……本公子没记错的话,也二十了吧?”夏鸿升看着齐勇面红耳赤的样子,更是说道:“你也该抱个娃子,给你齐家留个后了。也眼气眼气家里那帮亲兵,一个两个给他们说媳妇,都还要等等,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他们那是等着呐!公子说过陛下想要征伐高句丽。陛下征伐高句丽,公子肯定也要随军出征。得是等护着公子回来。若是早早成家,便可害了姑娘家了。若非是公子逼得紧,小的本也打算等从高句丽回来之后,再说媳妇的!”齐勇虽然仍是窘迫,却还是郑重其事的说道:“现下小的还不能抱娃。若是小的在高句丽回不来了,巧儿跟前每个累赘,也好再走一家!”

    “放屁!”夏鸿升这回真给了齐勇一脚:“呸呸呸!说得甚子浑话?!你跟着本公子这么久,还不清楚本公子的本事?你们他娘的一个都不会折在辽东,本公子是怎么将你们带去的,也要怎么讲你们带回来。本公子答应过蒋国公,要好生照拂你们,难不成你们想让本公子食言?笑话,本公子什么样的本事?……”

    “公子……”齐勇感动的不行。

    “回家!寒碜人!”夏鸿升撇了撇嘴,一转身往书院外走去了。

    到了家中,马车已经备好,李丽质正在门前等着夏鸿升。

    夏鸿升走到近前,手捏兰花,咗着嗓子跟唱戏似的道:“娘子——为夫来也!”

    李丽质嗔了他一眼,见夏鸿升就要上马车,于是抬手拉了拉他,说道:“夫君,等一等。”

    夏鸿升收回了已经跨起来的一只脚,回头看看李丽质,却听李丽质又说道:“幽……堂姐她……”

    “你堂姐李婉姬早夭,世上早没有这个人了。”夏鸿升提醒了一句,问道:“她怎么了?”

    “夫君,妾身想带幽姬入宫一趟,去见见婶婶……”李丽质对夏鸿升说道,怕夏鸿升不答应,又说道:“妾身同她一道,保证寸步不离!”

    夏鸿升摇摇头苦笑道:“夫人啊,这又岂是为夫能说的算的……她之前谋反啊,不死已经是法外开恩,许其在长安和泾阳走动,已经是陛下念及同息王之兄弟旧情,如何还敢入宫?只怕到时候为夫被岳父大人打个几百廷杖,就已经是好的了。”

    “哦……”李丽质点了点头。

    看着李丽质有些失望和黯然的神情,夏鸿升想了想,又道:“夫人也不必失望,带上她也罢,将其暂且留在长安家中,你我入宫之后,知会息王妃一声,让息王妃到咱们家中与其相见便可。”

    “多谢夫君!”李丽质顿时又高兴起来。

    正说话间,便看见幽姬的身影走了过来,走到大门口,却忽而又停了下来。

    夏鸿升看着她,却见幽姬神情有些激动,却又压抑着,见夏鸿升看她,于是笑了笑,说道:“这么长时间了……妾身都要忘记如何跨出去这门槛了!”

    夏鸿升笑了笑:“径须往前看便是。”

    幽姬抿嘴笑了起来,日头发出的光落入她的面上,恍惚中一时间她又好似变得清丽了起来。

    “嘻嘻……妾身多谢公子呢!”可一瞬间,却又化作了那狡黠妖艳的狐媚子,方才的那刹那清丽,却又像是幻觉了。

    幽姬走出了夏府。

    马车出发,去往长安。

    昨日李世民差人通传,今夜有事商议,让夏鸿升入宫一同参与。

    马车走的不快,晃晃悠悠,伴随着夕阳,终于进入了长安城之中。

    将幽姬留在家中,夏鸿升和李丽质一道入了宫。

    李丽质去寻长孙皇后,夏鸿升则随内侍到了两仪殿外。

    一番通传,夏鸿升得以进入其中。

    里面已经又好几个人了,夏鸿升行礼之后,自觉的站在了最后面。

    李世民看了看他,又继续同长孙无忌低声商量着什么。

    “夏兄!别来无恙啊!”夏鸿升耳朵边传来了一个微小的声音来。

    夏鸿升扭头一看,却原是苏定方。

    “定方兄?”夏鸿升一回头,看见了他:“你何时回来的?”

    “老苏回来八九日了。”苏定方小声说道:“夏兄,你可知这回是有甚子事?可是又要同谁干仗了?!”

    夏鸿升左右瞟了一眼,压低了声音,小声对苏定方说了俩字儿来:“辽东!”

    苏定方眼睛一蹬,顿时两手一挤,兴奋道:“老苏猜着就是辽东!哈哈哈……”

    二人偷偷的小声聊着,一边等待着人来。

    段瓒、李靖、薛万彻、李勣等人也陆续而至。

    李世民终于有了反应,站起来缓缓扫视了一圈,开口说道:“今夜召诸卿前来,是为辽东之事!”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937章 靠利益来说话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前隋炀帝三征高丽,征发全国兵、民数百万,“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民不聊生,终于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首诗,便是当时隋末农民起义中,一个领袖所作。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如果官兵到了,我想也不想提刀就迎上。假如到辽东战场上白白送死,相比之下被官军砍掉脑袋又算得了什么?!

    此句,足见当时百姓对于隋炀帝征伐高句丽的失望,和反抗。

    其实,隋炀帝虽然暴虐骄奢,但是眼光还是有的。只是他太过极端,太过急于求成,当然,本身,他的确也太过暴虐,不顾百姓,脱离实际。

    隋炀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虽然无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所以才会有“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的说法。换言之,他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关系,反而成了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才是隋炀帝最大的问题。

    他是个暴君。为了征讨高句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不顾客观条件,任性妄为,把百姓和国家都拖进了灾难中,所以叫暴君。三征高丽失败之后,他才成了昏君,他已经不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或者说,已经知道大势已去,也不想履行什么责任了,只是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吃喝玩乐,醉生梦死。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隋炀帝留下了许多利在千秋的东西,这些东西里面,自然也包括他留下的种种教训,以及给人的深省。

    就比方说他当年三征高丽的时候,翻下的错误。

    “当年炀帝无道,发兵百万,然其毫无为将之才,不顾兵法常情,一意孤行,偏又独断专横,听不得其他将军进言,贻误战机,后军不至,后勤不行,致使数十万汉家儿郎皆成枯骨,葬身辽东。”李世民沉声对两仪殿中的众人说道:“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朕长夜思之而辍寝,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

    “善!”李道宗立刻一步出列,说道:“臣弟愿为先锋,与之一战!”

    夏鸿升环伺看看,两仪殿中诸人,都是支持李世民发动征伐高句丽战争之人,没有一个是朝中反对征伐高句丽的大臣,足见征伐高丽一事,李世民已经决断。

    原本的历史上,攻伐高句丽,经历了三代帝王。

    隋炀帝征高丽有点好大喜功,带着一股四夷臣服的赌气劲儿。而唐太宗在战术层面就比较实际。唐太宗打下了基础,结果身体没撑住。唐高宗接着怼,总算是彻底灭掉了高句丽。而若是没有三代帝王的努力彻底荡灭高句丽,那么历史的走向也未曾可知。

    隋唐时最大的外部威胁是突厥,但突厥是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居住场所,生产力低下,即使军事势力强大,当时的隋唐政府也能够打压下去,不害怕也不影响隋唐的发展。

    而高句丽位于今天的东北及朝鲜一带,文化和生产力科技方面秉承了隋唐的特点,基本上是完全中国化,号称“中国第二”。

    虽然高句丽的地小人少,但由于自身性格决定,谁也不服,总想成为东亚的龙头老大。高句丽在不断的对隋唐进行骚扰,并且还暗地里联络突厥,想一起进攻隋唐,占得便宜。

    因为突厥是游牧文化,不太可能入主中原,而高句丽的文化来自于中原,可以占得很大的便宜。

    而隋唐的领导者也认识到了狼子野心,即使不平突厥,也要把高句丽的野心扼杀在摇篮之中。

    但当时的征辽东不是十分顺利,毕竟辽东离中原的补给基地较远,消耗太大了,且高句丽本身的文化也是从中原文化中滋长,也同中原一样,依托城塞为防御。在高句丽国中有大量的要塞式城堡,战争打到后来往往就是攻城战,且高句丽的地理条件,更加使得其将城塞防御发挥到了极点。

    要不是隋唐的盛世,估计都挺不下来。

    最后,在唐高宗时期,经过三代帝王的努力,高句丽被彻底击败,永不存在!

    总结来说,隋唐与高句丽之争,主要是东亚老大之争,作为传统的老大——中国和冉冉升起的新星——高句丽,这场战争无法避免。

    “征伐高句丽,以我朝如今只兵力,足以发动这次征伐。只是……”长孙无忌对李世民说道:“只是民间……隋末炀帝三征高句丽,百姓民不聊生,子弟死伤无数。现今过去并没有多少年,纵是朝廷有此能力,只恐百姓想起隋末之事,如同揭开伤疤,会生出惧意。陛下若要征伐高句丽,臣以为,最为首要之事,应是消除百姓心中对炀帝三征高丽所造成结果的惧意,使百姓不会联想起来当年炀帝所造之战祸,甘愿再次支持朝廷攻伐高句丽。若不然,实不能行。”

    “不错。长孙大人所言极是。”房玄龄点了点头,说道:“如今单论军力、军备,大唐实不惧高句丽,可若论民心,只怕不够。天时,如今我朝兵卒有棉衣棉被,不惧辽东苦寒,地利,如今我军中有火药与诸般火器,亦不惧高句丽山岭崇峻。唯有人和,只怕百姓想起当年之祸,再生动乱。”

    “不然。”李道宗摇了摇头,说道:“前隋动乱,不比我朝。如今大唐方才灭突厥,荡倭国,收林邑,四夷臣服,共尊陛下为天可汗。百姓皆知此事,当对朝廷,对陛下又必胜之信心,定然会大举支持。”

    夏鸿升挠了挠头,这个,不还得靠利益来说话么?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938章 以利诱之,无往不利

    古时作战,讲究一个吊民伐罪,以有道伐无道。

    至少现在,在明面上,高句丽并无不臣之举。其王高建武深谙今夕之大唐,远非往昔之大隋可比。

    高健武在年轻的时候曾经亲率五百死士击退杀入平壤城的来护儿大军,可见他并不是一个懦弱的人。

    然而他是一个能够看得清楚长远形势的人。

    他清楚的认识到,李世民时代的中国已经不是隋炀帝时代的中国了。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即使纵观整个中国史也是最为卓越的军事家之一,远不是隋炀帝可以相比的。更何况,现在的唐朝名臣良将如云,边患基本被扫平,高句丽此时要是再继续桀骜不驯,那么全中国在隋代伐高句丽时累积的怒火就将会一古脑降临在高句丽的头上,那时再后悔就晚了。

    所以高建武一边暗渡陈仓,一边却将姿态放的极低。一面修建“长城”作军备,一面加紧联合百济进攻新罗,意图将唐朝在朝鲜半岛上的盟国扫平,以解后顾之忧,一面又在频繁地遣使朝贡,并且和唐朝互相遣返国人,摆出一幅友好的姿态,更是献上封域图,听说还有派太子入大唐为质的打算。让大唐虽然有心发兵,但是却找不到什么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