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双胞胎 >

第51章

双胞胎-第51章

小说: 双胞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雄鹰,即使是牢笼,也是关不住的,它们早晚会飞往高空;是猛虎,即使是铁笼,也是锁不住的,它们早晚会奔往森林;是鲸鱼,即使是浅滩,也是困不住的,它们早晚会游回大海。

    青春,就应该激情四射;青春,就应该我行我素;青春,就应该无所忌惮;青春,就应该随性而动……

 第74章 青春无忌

    此时,黄师傅仍旧赤身挥舞着粗大的胳膊,埋着头使劲铲着煤块,身上的汗水成股地往下涌,仿佛经受了一场暴风雨一般,全身上下都已经湿透了。

    看到眼前的情景,郑少华突然很想请他喝一次酒,让他在酒精的作用下,将内心的苦闷全部倾吐和宣泄出来。

    酒,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了!高兴的时候,它可以让你更加高兴;悲伤的时候,它可以让你忘却悲伤。

    是的,酒精可以麻痹人的思维和意识,可以让人处在一种本能的状态。这种本能,有些是身体的本能,就是**的满足;而有些则是心灵的本能,就是倾诉的欲望。当人的大脑被酒精麻痹之后,人便很容易失去理智,完全听凭身体和心灵行事,故而,很容易干出莽撞粗暴的行为,出现情绪失控的状况。

    看着眼前的黄师傅,少华觉得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是,他也知道,以对方现在这样的状态,很难达成自己的目的,毕竟他们只能算是刚认识,还没有到那种把酒言欢的地步。

    再说,你凭什么请人家喝酒啊,总的有个合适的理由吧。不然,人家怎么会无缘无故地和你喝酒?如果换做是像雷恩泽和蒋大伟这样的好朋友,请喝酒那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但是,对于一个交情并不怎么深,也没有多少来往的人,请喝酒总的说出个像样的理由,要不然对方很可能觉得你不怀好意,自然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或者,干脆先和对方搞好关系,再顺理成章地请对方喝酒。看来,只能一步步来了,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现在,烧成车间的其他工友都已经休息了,惟独只有黄师傅一个人在拼命地干着活,仿佛并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发泄似的。见状,郑少华实在没办法站在一旁看下去了,便快速地走了过去,拿起一把铁铲,像黄师傅一样,将煤块铲入熊熊燃烧的预热器中,没有和黄师傅打招呼,也没有理会他,只顾埋头铲煤块。

    见到郑少华突然走了过来,什么也不说,和他一样铲着煤块,黄师傅没明白是什么意思,傻傻地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只顾瞪大着两只眼睛,一眨也不眨盯着眼前的郑少华,倍感震惊,一下子没有回过神来,不知道这个小伙子到底想干什么。

    黄师傅怔怔地看了郑少华好一会儿,便仍旧埋头干着活。不过,他始终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伙子为什么会在中午休息的时候,突然跑过来帮他干活,而且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拼了命地往预热器里铲煤块,就如同自己的工作状态一样。

    下午上班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工友们见到黄师傅和郑少华两人并肩工作,仿佛都没有弄明白到底怎么回事似的。不过,少华现在的工作安排也是临时性,他可以在任何一个岗位轮岗,换着干活,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就这样,整个下午他们俩都这样一直默默地工作着。不过,少华这样拼命的干活,只是为了和对方搞好关系,希望能够解开对方心中的苦闷和郁结。

    “黄师傅,你家是哪里的啊?”

    看对方仍旧只顾干活,也没有说话的意思,郑少华便开口询问道,希望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孔安村的……”黄师傅机械而生硬地说道。

    孔安村是挨着郑少华所在的横水村的,距离不是太远。虽然两个村子是挨着的,但是所在的方向却是不同的。

    两个村子在村口分岔,横水村往北边走,而孔安村则是往西边走的。西边村子的条件相对北边村子的条件,似乎更加恶劣和艰难一些,毕竟西边那里的道路更加难走,而且基本上是重山环绕,很多村民几乎很少来到镇上,甚至也很少走出那里面的大山。这样算起来,黄师傅每天所走的路,估计比郑少华还远。

    对于隔壁村的人来说,相对来说显得更加闭塞,不像郑少华所在的村子,多多少少还是与外界存在一些来往的;而孔安村的人长年累月不会赶集一次,基本上都是自耕自足,最多到村口买一些所需的日常用品就算很不得了。而且,他们生病也很少来镇上就医,一般就在村公所里面的小诊所看看。如果实在没办法了,才会选择到镇上就医。

    “哦,我是横水村的,正好挨着你村……”

    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郑少华高兴地说道,似乎是想借此套近乎似的。

    “是吗?那挺好……”黄师傅随便敷衍道,仍旧不停地劳作着。

    “你每天来厂里上班,早上应该起得比较早吧?”郑少华继续询问道。

    “还好,天一亮就出发。”黄师傅回答道。

    “那你回一趟家,得花多少时间呢?”

    郑少华仍旧一边干着活,一边向拉家常一样,尽量显得随意自在一些。

    “估计接近两个小时吧……”

    “看样子比我家还远些……”

    “那你每天下班回家,岂不是都天黑了?”郑少华想了想,继续询问道。

    “这个也没办法,谁叫水泥厂要七点才下班了……”黄师傅说着,语气中似乎显得有些不满,“当然,如果还要加班的话,估计就更晚了……”

    “也是……那你村里就一个人在这里工作吗?”郑少华感到有些无奈地说道。

    “现在就我一个人……之前还有一个同村的,不过已经离职了……”

    黄师傅停止了手头的活儿,望向旁边的角落说道,眼神中闪过一丝忧伤,很快便转瞬即逝,又继续工作了。

    “你来厂里应该比较久了吧?”郑少华继而关切地询问道。

    “嗯,应该也有七八年了吧!不过,我只能算是一名临时工人而已,并不是每天都来,家里农忙和秋收的时候,估计有一段时间就不能来干活了……”黄师傅略微思考了片刻后说道。

    通过短暂的交谈,郑少华发现黄师傅其实并不难相处,可能是最近受到了什么打击和刺激,才会使得他变得比较偏执和寡言。

    于是,为了进一步打听黄师傅性情大变的原由,郑少华接着询问道:

    “黄师傅,改天有空可以去你家里拜访下吗?”

    “到家里拜访就算了吧,毕竟咱们下班也比较晚,没有时间啊,而且我家也比较远,来回一趟,够折腾的!没有这个必要!再说山咔咔里面,也没什么稀奇的!”黄师傅婉言谢绝道。

    “那今天下班回家,咱们到村口的小饭馆一起吃饭吧,我请客!”郑少华爽快地说道。

    之前已经说过,村口是附近三四个村子的汇集处,也是村民的“商业中心”和“娱乐中心”,而且这里还开了两三家小饭馆,主要作为村民请客吃饭的地方。虽然饭馆比较小,但是平时人还是挺多的,而且价廉物美,味道可口,一点不比镇上的饭馆差。

    既然郑少华和黄师傅分别住在附近的两个村子,下班肯定会经过那里,所以,他决定在这里请客喝酒,这样比较方便些,毕竟那里经常会遇到熟人,即使喝醉了也不用担心回不了家。

    “好吧,既然咱俩的村子挨着不是太远,咱们下班就到村口吃了饭再回家。不过,可不能让你一个刚来的小伙子请客,至少应该由我这个长辈和老工人请客才像话!”黄师傅也豪爽地说道,渐渐变得开朗起来。

    “好,就这么说定了!下班后我们一块走!”

    郑少华喜不自禁地说道,心情也显得比较愉悦,仿佛终于可以和这位黄师傅深入的聊下了。

    “好的,一言为定!”黄师傅说道。

    就这样,通过与黄师傅的初次见面和交谈,郑少华渐渐与对方熟悉起来,并且打算下班回家后,和他好好聊聊,了解下他邻居丁师傅的情况;而且,他还打算什么时候抽空去他们家看看。虽然他们分别在两个不同的村子,但是骑自行车的话,应该用不了多少时间。

    就这样决定了!想到这里,郑少华不禁感到浑身轻松,心里一块沉甸甸的石头仿佛也渐渐落地了似的。

 第75章 越渐熟悉

    下午七点,夕阳格外耀眼,斜斜地照射在水泥厂内,将西边的厂房和楼房染得血一样红。

    工人们有的推着自行车,有的步行,三三两两,陆续离开。郑少华和黄师傅也混在人群中,推着各自的自行车,往门口走去。他们俩全身都是灰尘,推着的自行车也都是比较陈旧的二八自行车,仿佛这种老式的自行车是专门为他们这些底层贫困人们特制的似的。

    虽然这种自行车现在看来有些过时,但是对于这些工人来说,却感觉正好合适,不仅耐用,骑起来也比较舒适自在,身体不用总是佝着。对于他们来说,这种二八自行车仿佛带有某种特殊的标识,留有某种特殊的痕迹,象征着他们那个苦难年代走过来的人似的。

    要知道,这种二八自行车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那可是相当稀罕的事物,很少有人能够买得起。如果有一辆这种自行车,那可是一件相当体面、相当光鲜的事情,会让人另眼相看,且格外引人注目的。

    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年代的更替,到了二十一世纪之后,这种自行车便仿佛被看成古董一般,很少在大街上看到,一般只有贫困家庭或者农村家庭的人还会继续使用。虽然快变成古董,但是对于已经骑惯了这种自行车的人来说,却反而将其当成宝贵一样,甚至还有某种特殊的、难以割舍的情感。

    少华的这辆老古董,还是过去他们家比较光鲜的时候,父亲特意在城里花了将近一百块钱买来的,到现在差不多都有十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这辆自行车,虽然显得有些陈旧,不过性能还是不错的,骑起来跑得飞快,很少出现毛病和故障。

    二八式自行车,已经成为老一辈人的一种时代印记和特殊记忆,承载着岁月遗留下的深深烙印。

    少华对其虽然没有像他父亲那样,有着深厚的情感;不过,现在能够有辆自行车骑车上班,不用走路,他就已经感到心满意足了。同样,黄师傅也属于少华父亲那一辈的人,对手中的自行车,自然有着很深厚的情感。

    少华和黄师傅出了水泥厂,骑着车便往镇上赶。之后,又出了镇,往相反的方向骑。一路上,他们一边骑着车,一边聊着一些车间琐事和生活琐事,感觉没过多久就到了村口。

    不过,由于下班时间比较晚,到达村口的时候,也已经八点过了。此时,夜幕逐渐降临,不过仍旧看得见周围的事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

    村口附近有一个小坡,于是他们下了自行车,推着来到最近的一家小饭馆。这家饭馆,其实也算不上什么饭馆,是附近的村民在这里开的。整个饭馆,就一个房间,摆着四张小方桌;屋后就算是厨房了,里面摆放着今日提供的食物。

    这里没有菜单这些,一般都是到里面去点菜。所提供的菜,基本上都是一些家常菜,没有大鱼大肉、高档佳肴之类的。而且,来这里吃饭的,一般也都是附近的村民。所以,显得比较随意,没有像正式的餐馆那样,搞得五花八门。

    小坡上面还有两家小饭馆,也是附近村民开的,里面的设置和构造大同小异,没有多大的区别。三家饭馆,基本上就是附近几个村的村民主要吃饭地方了,也没有什么像模像样的店名,只是以自家姓氏来命名,如老张餐馆,小李饭馆,王妈饭店。现在,少华和黄师傅来到的正是老张餐馆。

    而且,三家餐馆就完全足够了,因为平时大家基本上都在家里吃饭,农村人嘛,哪还有闲工夫来“下馆子”啊!家里吃的也一样。只不过,偶尔遇到亲戚朋友来串门,家里又没有好的伙食招待,才会来这种地方请客吃饭的。可别小看这三家餐馆,平时来吃饭的人还是不少的,毕竟这里是附近四个村子的交汇地带,来购物、吃饭之类的,肯定也不会少的。有时,遇到高峰期,甚至还没有位置了,想吃也没办法吃。

    少华和黄师傅将自行车锁好之后,便走进这家老张餐馆。

    “老张,最近还好吗?……这是隔壁横水村的郑少强,和我一样,也在水泥厂工作。”

    黄师傅进去之后,便向柜台上的一个人招呼道,并且随手递了一支烟给对方。

    这位被称为老张的人,年龄估计和黄师傅一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