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大国轻工 >

第16章

大国轻工-第16章

小说: 大国轻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嘿嘿,我这不是为了报答你的一饭之恩吗?”杨立民笑了笑,看向了马莹推着的自行车笑道:“不错啊,凤凰牌自行车呢!”

    “哼,谁知道你是不是想去镇上看看让我带路!”马莹见杨立民死皮赖脸的跟着,想着看来是只能一块去市场了,她撇了撇嘴,说道:“自行车是我爸过年的时候买的,怎么样不错吧?”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家里如果有一辆自行车的确是一件值得可以炫耀的事情。

    都说衣食住行,衣服、食物自然不必说,而行大多数人靠的就是两条腿走路。

    自行车的出现无疑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方便,但是高达一百多块钱的价格却把绝大多数的人挡在了门外。

    要知道,就拿爱民厂来说,一名3级技工的工资也就那么四十多块钱,就算是不吃不喝想要买一辆自行车也需要将近四五个月时间。

    换句话来说,想要买一辆自行车扣除了家庭开销的话那么就足足需要足足一年时间。

    对于这种大马扎的三脚架老式自行车杨立民还是见过的。

    在他的记忆中上一世他念小学的时候就曾经骑过,只是好像上了初中以后这种傻大个的笨重自行车就逐渐的消失了,除了在脑海中留下了一点儿印象之外,更多的却是对童年的回忆。

    老实说杨立民虽然骑过这种老式三八杠自行车,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哪怕还残存着一些当时的记忆,这骑车的技术未免也要打几个折扣。

    不过他到底是个男人,自然不肯坐在后座让马莹搭着他,于是对马莹笑道:“马莹,要不我骑车搭你吧?”虽然这样说,他的心还是有些七上八下,好在脸皮够厚即便是心虚马莹也看不出来。

    “那好吧!”马莹没办法只好点了点头,停下车将后座的蛇皮口袋解了下来,然后示意杨立民骑车。

    这下杨立民就有些犯难了。

    看马莹的样子很明显是要上死车,这可是最考验骑车人的技术的。

    骑过车的人都知道,搭乘自行车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所谓的活车,另一种则是死车。

    活车就是自行车在骑车人的行驶中跳跃而上,这种方法因为自行车已经处于行驶阶段,突然接受到重物虽然最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些不好控制,但是如果骑车的人掌握好笼头却是最为简单。

    而死车则不同。

    死车之所以叫做死车就是坐车的人先坐在后座上,然后再由骑车的人开始行驶。因为没有经过准备,再加上没有行驶助力,光是启动就非常困难,还不要说因为刚刚启动时候因为自行车过重而引起的重心倾斜。

    杨立民本就将骑这种三八大杠的技术丢了个七七八八,本着后世骑电瓶车的技术想着怎么着也不会出洋相却不想马莹居然要上死车,他竟然一时间不知道到底是硬撑呢,还是硬撑!

    马莹自然是发现了杨立民脸上的犹豫。

    这年头自行车本就是个新鲜玩意儿,而且能买的起的人也不多。杨立民还只是一个刚毕业参加工作的青工,虽然成为了厂里的小领导,但是在马莹看来凭着杨立民的穿着家里显然是买不起自行车的。

    毕竟培养一个学生上学也是需要一大笔费用的,杨立民能够读书他的家里自然是消耗不小,哪怕是一般的工人家庭也是非常困难。

    纵然在考上了小中专或者大学以后国家会一定的补贴,可那也是考上学之后的事情,而之前的付出必然也需要参加工作以后才能得到回报。

    作为这样一个家庭,本就已经生活困难,又那儿有闲钱去买一辆自行车呢?

    所以马莹觉得杨立民会骑自行车的可能也不是没有,不过应该都是蹭那位家里有钱的同学的自行车学了下,至于技术嘛就不一定有多好了。

    她今天可是被杨立民的死缠烂打给弄的有苦说不出,虽然心底暗暗对杨立民有那么几分好感,可是现在有了机会却也想扳回点儿什么,于是略有深意的对杨立民笑道:“杨科长,难道不会骑车?要是那样的话不如你就坐后座吧,我载你也行!”

 第30章 一切都会好的

    杨立民那儿能让马莹载他,那岂不是丢人丢到姥姥家去了?

    当下杨立民也管不了许多,一拍脑门就道:“不就是一辆自行车吗?就我见过的自行车光是品牌都数不过来!别说你这凤凰牌自行车,就算是上万元的自行车我也骑过!”

    不是杨立民吹牛,事实上上万元的自行车他还真骑过。/全本小说网/https://。/

    不过那都是后世的事情了,这辈子以后肯定也会骑的!

    杨立民说的是无心,马莹却无疑瞪大了眼睛惊讶出声:“一万多元的自行车?我的妈呀,一辆车就是一个万元户了!”

    按照她的想象,一般的小康家庭一年的收入也就一千来元,这还得是双职工家庭才行。

    可即便是这样,双职工家庭除了各种必要的开销剩下来的存款也不会超过五百块。

    然而杨立民却说他骑价值一万元的自行车,这无疑颠覆了她已知的认识。

    毕竟一万元对她来说就已经是一笔不可想象的财富了,那么花一万元买一辆自行车。。。。。这自行车难不成还是金子做的不成?

    然而就在杨立民洋洋得意的时候,马莹却立刻反应了过来。

    中国存在有花一万元买自行车的吗?再说了,国内好像最贵的也就载重牌自行车吧?

    可是载重牌自行车那样的高档货也不会超过两百元。

    想到这儿,马莹没好气的白了杨立民一眼,只当是杨立民在和他开玩笑,于是没好气的道:“杨科长,你就会瞎糊弄我!一万元都能买差不多八十辆凤凰牌自行车了!”

    杨立民不禁一阵无语。

    这个问题他还真没办法反驳,难道给马莹说自己是上辈子骑过的?

    不过他脑子一转,立刻就想到了另一个借口,说道:“怎么就没有了?我告诉你,有一款美国生产的山地自行车就需要一万多元!你只是美欧见过而已。而且就咱们蜀中省也有不低于几千元的自行车,不过都在省城的专卖店里面,你要是有空我带你去看,保准你大开眼界!”

    “真的有一万多元的自行车啊!”

    见杨立民说的如此肯定,马莹也纳闷了?心道,难道还真有这么贵的自行车?

    而且杨立民说的有模有样的,还说就省城就有几千元的自行车,就算是她没有见过,可是杨立民这么说显然是不怕她去证实的。

    这么一想马莹就不禁对杨立民口里美国生产的自行车感兴趣起来。

    杨立民笑了笑,心里暗暗想着总算糊弄过去了,再次肯定道:“自然是有的,而且不仅有自行车还有空调、彩电、电冰箱呢!我给你说,我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他家里就有这些!还有一种可自动煮饭的东西叫做电饭煲,只需要在锅里添上米和水,然后插。入电源,电饭煲就能自动的把饭做出来!”

    听杨立民这么一说,马莹顿时满眼的小星星。

    在他看来这样的生活可不就是实现了是个现代化了吗?

    虽然她并不知道杨立民口里的空调是什么东西,但是洗衣机和彩电还有电饭煲她可是知道的。

    因为其实就在爱民厂的厂工会就有一台彩电,只要是爱民厂的职工或者家属,给上五分钱就可以坐在宽敞的工会研究室里边从晚上八点看到十二点,对于工厂里绝大多数买不起电视机的人家来说一个星期花上五分钱享受一下现代化也是非常愉悦的享受。

    而电饭煲,据说荣华厂的厂长家就有,而且还给老厂长朱红军送了一个,只不过朱红军没有要给退回去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明显带着科技的东西,对马莹无疑有着难以言喻的吸引力。

    “要是我家也有一个电饭煲就好了!”马莹想着想着嘴里就下意识的说道:“要是有了电饭煲我下班回家就先把米放锅里然后就去洗衣服,等衣服洗完饭也好了!”

    说着,她有看向了杨立民,说道:“杨科长,你说咱们什么时候才能用上这些高科技东西啊?”

    “用不了多久的!”杨立民笑着肯定道:“我估计最多五年,咱们家家户户到时候都能用上电饭煲。至于洗衣机和电视机普及估计会晚一点,但是也绝对不会超过十年,到了那个时候咱们全国家家户户都能用上!”

    现在是79年,十年之后也就是89年。在杨立民的回忆中,89年正是全国农民。运动会召开的第二年,那个时候好像那位老人已经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还说出了一翻影响了中国今后几十年发展的著名的南巡讲话。

    也正是那一年,中国开启了大起航时代,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作出了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

    “嗯,我相信你!”马莹点了点头,已经陷入了美好的希望之中,她小心翼翼的抱着装着鞋的蛇皮口袋小心翼翼的坐在了杨立民扶着的自行车后座上,随着杨立民脚下一踏,自行车便歪歪斜斜的启动起来。。。。。

    自行车一路上轻快的转动,带着一缕清风,很快就来到了菜市场门口。

    这时候所谓的菜市场其实就是一大块空地,不少当地的农民正拿出家里的蔬菜或者鸡鸭摆着个地摊在售卖。

    当然,之所以有人卖是因为有人需要买,所以除了练摊的卖家之外,更多的还是前来淘货的人。

    在这个购物完全是限量供应的时代,出现了一个可以不需要票据购买物品的地方,无疑让很多人体会到了自由购物的体验。看着来来回回买菜购物的人们,杨立民不禁感叹,市场经济正如前世一样,按着轨迹正在生根发芽!

    “咱们的摊就在这儿!”就在一处买菜的旁边,有一个用破木头搭建而成的建议桌案,马莹示意杨立民停车,说道:“这儿就是咱们厂里的工人师傅们摆摊的地方。而且来这里的人都知道我们是爱民厂的,卖的鞋既经济又实惠,而且质量也不错,所以生意特别好!”

    杨立民看着拿出一块布,然后将一双双鞋整齐的摆放在上面的马莹心里暗暗想到,出厂价一块多钱的鞋只卖几毛钱生意能不好吗?

 第31章 充满机遇的时代

    正如杨立民所知道的情况一样,马莹刚把鞋摆上摊位,很快就有人围了上来,三三两两的几乎是用抢的十来双鞋就卖完一空。全本小说网,HTTPS://。.COm;让杨立民再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供不应求。

    马莹显然早就经历过了这种场面,一边乐呵呵的向买鞋的顾客们打着招呼,手上也没闲着,收钱、找零动作飞快,还没等杨立民感叹完就已经完成了工作。

    “那个。。。杨科长,你要不要买点儿东西回去?”将钱收进衣兜,马莹朝杨立民问道。

    这并不是马莹顺口一说,事实上既然到厂里上班,工厂就相当于工人的第二个家。既然是家,那么各种生活用品就必不可少。

    作为一个从小就生活在工厂里的子弟,马莹深深知道食堂的饭菜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既贵不说,关键是没有什么油水,所以自开锅灶就是必须的事情。

    杨立民刚刚进厂而且又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既然都一起来到了市场,在马莹看来提醒一下杨立民采购一些东西回去显然是应该的。

    更何况在她看来工厂分的宿舍厨房是现成的,只要买上点儿锅碗瓢盆就能立即开火,早一天自己做饭就能多省下几毛钱,一个月下来就是一笔不菲的钱了。

    当然,这里只能够买到一些诸如筲箕、簸箕以及蔬菜、鸡鸭、鱼肉之类的东西,像锅、碗之类就必须要去供销社才行。

    “呵呵,好像这里也没什么可以买的嘛!”杨立民四处看了看,除了马莹卖的鞋勉强能够算是工业制品外其他的几乎全是农产品,说实话他还真没有什么兴趣。

    “怎么会没有买的?”马莹没好气的道:“你看这里有白菜、芹菜、还有辣椒,猪肉也有,买回去就能做菜。而且咱们过来的路口上是专门卖米的地方,卖的都是今年刚兑壳的新米,这些东西买回去就能自个儿开火呢!”

    听马莹这么一说,杨立民这才反应过来。

    还别说食堂的饭菜他还真有些吃不惯。

    不是食堂做出来的饭菜不卫生,也不是因为食堂的饭菜小贵,主要还是他吃惯了大鱼大肉,突然间天天素菜当主打,嘴。巴受不了啊!

    作为一个无肉不欢,嘴还特刁的肉食动物,被马莹一提他立马就唾沫横流了。

    最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的蔬菜和肉类可不是后世那些全靠农药化肥或者饲料催生出来的,而是天然无公害真正的农产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