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牛男_报纸糊墙 >

第316章

牛男_报纸糊墙-第316章

小说: 牛男_报纸糊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在院子里找个阴凉的地方,一家几口或者是几家相熟的人凑在一起,抓些枇杷叶泡在水盆里,然后就坐在水盆边上,拿起盆里的枇杷叶搁在搓衣板上一下一下地刷。老周家这些搓衣板都是特制的,没有纹路,就是一块光溜溜的木板,牛王庄上的长工短工们自个儿做的,咋一看也挺像样子,据说他们这边有些人是对木工活儿上瘾。
    一般对一个成年人来说,一天时间刷三百片枇杷叶那还是很轻松的,但这里头不还有孩子嘛,所以家长们的负担就会相对加重。
    不过别说,这些上牛王庄干活的小孩们也都挺认真,大概也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吧,在干活的时间里,牛王庄上除了那些成群结队的小狗们,没哪个小孩是到处跑着玩的,大伙儿都在干活呢。
    认真归认真,可对于一些年幼的孩子来说,这三百片枇杷叶那是真不好刷啊,这边一个小姑娘数来数去,这都到下午了,她才刷了不到五十片,后来数着数着就急了,哇哇大哭起来。
    “咋了咋了?哭啥呀?”刚好老周这时候从外边回来,一进院子就听到小孩哭,于是他就问了。
    “嗨,没事,刷不到三百片枇杷叶,搁那儿着急呢。”她爹妈都是笑嘻嘻的,自家闺女都快哭成泪人了,那当爸的还拿个手机给她拍照呢。
    “刷不到三百片怕啥,来,叔叔帮你。”老周说着,果然就过去蹲在她那个水盆边上,拿起一片枇杷叶帮她刷了起来。
    “呜……”那丫头抽抽鼻子,果然不哭了。
    “没事,你让她自己刷就行了。”那丫头的母亲说道。
    “反正这会儿也没啥事,我给她刷几片。”老周笑着就说了。
    老周刷枇杷叶的功夫那是很到家的,唰唰唰几下子就能刷出来一片枇杷叶,又快又干净,人家刷一片的功夫,他都能刷三片,三百片枇杷叶要是搁他这儿,最多也就是两个钟头的事儿。
    老周那两只手看起来也是特别灵活,配合有度,他左手无名指戴了一个镶钻的戒指,那戒指上的钻石一个个的虽然不是很大,但是沾了水以后看起来就特别亮。
    “你这戒指不少钱吧?”一旁有人就问了。
    “还行吧,肖树林挑的款式,他戴着比我戴着好看。”老周就说了。
    “肖树林眼光真好。”旁人顺口赞道。
    “为了这个戒指,我俩走了好多地方。”老周说。
    院子里这些人,多是已婚人士,婚戒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话题,各种各样不同的家庭,在婚戒这件事情上,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
    老周当然也没少跟他们说自己和肖树林当初是怎么买的这对戒指,这丫本来就挺会说话,一段简简单单的买戒指的经过,被他编得跟话本似的,听得院子里的人直乐呵。
    “要不我给你拿双手套吧?”见老周这都给他们刷了好些枇杷叶了,也没有要走的意思,那丫头她爸于是就问了。
    “还真打算让我给你们刷够三百片咋的?”老周拒绝戴手套。
    老周坐那儿帮他们刷了一会儿,那丫头看着自己篮子里那些刷好的枇杷叶,没多大会儿功夫,就从小小的一堆变成大大的一堆,都快要从篮子里满出来了,这让她感觉刷枇杷叶好像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一项工作,三百片枇杷叶也不是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会儿老周走了,她自个儿就埋头认真刷洗起来。
    三百片枇杷叶不难完成,但是这一天来牛王庄上刷枇杷叶这些家庭,有些是因为带了不止一个小孩的,有些是因为老人手脚慢的,总有那么几个家庭没能及时完成任务。
    其他那些早早就已经刷完了自己的枇杷叶的家庭,在交了任务以后,也会给动作慢的家庭帮把手。
    “谢谢啊,真是怪不好意思的。”那些受到帮助的家庭自然是很感谢的,不仅是枇杷叶的问题,在这种时候受到别人的帮助,心里也是会感觉到很温暖。
    “谢啥,反正刷多了老周也不给工钱。”一个看起来性格十分爽朗的家庭主妇这么说道。
    “给啊,咋不给,一毛钱一片。”老周这时候刚好就在附近的廊下坐着,听到她这么说,扬声就回了一句。
    “那一毛钱你还是自个儿留着吧。”大伙儿纷纷笑了起来。
    这天晚上,肖树林到四合院这边吃晚饭的时候,就看到好多人盯着他手上的戒指瞧。
    瞧啥呢这是?肖树林被他们搞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第328章 
    
    这一天白老头休息,猴娃子不用去水牛馆,上午他跟肖树林一块儿到文化广场练武去了,肖树林希望他能学一点武术防身,老周也是十分支持。
    不过这事倒也并不十分着急,现在就先让他跟着比划比划,也没正经开始练。猴娃子的身体底子毕竟是差了些,别看他比其他差不多岁数的孩子力气都大,动作也灵敏许多,但实际上发育得并不好,都是因为早年在山上和猴子们一起生活,营养方面没跟上的关系。
    下午的时候他们一家三口没啥事,就搁四合院这边看人做水车,百合小队的工作进行得还不错,山上那片荒地都被他们整好了,施上肥料又种上百合,之后只需要注意浇水施肥除草除虫。
    当初老周给他们指的那块坡地其实还不错,挺适合百合生长,就是附近没有泉眼,于是他们就打算自己做几个小水车,从坡下的小溪里运水上去。
    “咱山上有的是泉眼,随便找个水坑,拉条皮管子下来不就行了?”老周搁边上看了半天,也没看出啥名堂来,心道这城里来的小孩就是喜欢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山上的泉眼离那块地都远着呢。”那些小孩一个个的头也不抬。
    “再说那皮管子是不是有点污染环境啊?”另外有个年轻人说道。
    “就一条皮管子,污染个屁环境啊,这叫现代工业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便利。”老周不以为然。
    “我们就做水车。”那些小孩立场坚定。
    “离暑假结束还有一个多月呢,慢慢弄呗。”反正剩下的时间闲着也是闲着,他们这一群人,每天就给那些百合除除草浇浇水的,轻松得很。
    “你这个零件这么做不对,角度不对啊。”肖树林这时候对一个正在用木头做水车零件的年轻人说道。
    “我看看。”
    “你这确实做错了,这头跟这头,你看,这还有个九十度角,你得给它拧过去。”
    “这个废了,重新做吧。”
    一群人凑在一起嘀嘀咕咕,老周原本还想说别糟蹋木头了,但是看看肖树林也挺感兴趣,于是到了嘴边的话又给咽了回去。
    “!”猴娃子蹲在一旁打了个哈欠,手里那捏着俩核桃,有一下没一下地搓着。这家伙是个实用主义,到目前为止他还不知道水车这东西到底有啥作用,所以兴趣也不是很大。
    “咱到村子里逛逛去?”老周伸手拍了一下猴娃子的后背。
    “哦。”猴娃子想也不想就站了起来。
    “我们要去村里,你去不去啊?”老周又问肖树林。
    “你们去吧。”肖树林摆摆手,示意他们自己去。肖树林没那么喜欢到大湾村去闲逛,相对来说,他还是呆在牛王庄上感觉更自在。
    于是老周父子就往村子那边去了,作为农村人,闲逛串门子也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事没事到别人家去唠唠嗑,一来可以增进感情,二来可以获取村子里的最新信息,三来还可以蹭吃蹭喝,何乐而不为啊。
    七月份的太阳晒得很,这会儿还不到下午三点钟,正是一天之中最热的时候,老周父子俩手牵手,打着哈欠往村子里走去。
    他俩还没进村呢,就看到一些村民正各自在自家地头上忙活着,老周父子俩没啥事,就到那边地头上找人聊天去了。
    “今年的早稻熟得挺好啊?”老周问地头上一个正在割稻子的庄稼汉。
    “这两个月天气好,稻子就熟得早。”那人将手里那一大把稻子放到一旁的稻堆上,直起腰来,抹了抹脸上的汗水,笑着对田边这对父子俩说道。
    “这些稻米做成米线,那得卖不少钱吧?”老周笑嘻嘻说道。
    “还成吧,反正我们家也就那几个人,一年到头也就能做那么些米线。”这庄稼汉就是吴占芳的父亲吴洪富了。
    “罗蒙啊,占芳她老姨说想吃牛王庄的西瓜,一会儿我上你那儿买几个啊。”吴占芳的母亲张春草这时候也停下手里的活儿,脱下头上的斗笠斗笠拿在手上扇风。
    这年头大多数村民干活的时候都戴草帽,镇上就有卖,几块钱一个,但也有一些村民习惯用斗笠的,这种斗笠是用竹篾和粽叶编的,头顶尖尖的,有些人说戴斗笠比戴草帽感觉透气些。
    “去呗,啥时候去都有。”牛王庄上现在西瓜当产,每天都摘好多呢,价格也比之前降了些。
    “猴娃子,来,这边坐,一会儿你占芳阿姐就该送饭过来了,说是做了凉拌面,等一下你也跟着吃点。”张春草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来歇息,又招呼猴娃子也过去坐。
    “那多不好意思啊,你们吃吧,我俩到村子里去逛逛。”罗蒙连忙推辞说道。
    乡下人农忙的时候,早晨天一亮就下地了,早早的就吃过早饭,等到中午头十点钟十一点钟的时候,肚子就很饿了,所以午饭也吃得早,吃过中午饭,搁家里稍微坐一坐,也不讲究个午休什么的,还得继续下地,两三点钟的时候,很多人家都要往地头上送一顿,等到吃晚饭的时候,那基本上也是天黑以后了。
    老周父子俩这时候刚好就赶上吴占芳要往地头上送饭的时间了,这毕竟是送出来的饭,一般也不会太多,所以这个饭老周是不好意思蹭着吃的,再说他现在也不饿啊。
    “哎呦瞎客气啥,坐坐,我家这个啥啥都好,就是话忒少,就知道埋头干活,跟他一起在地头上割几天稻子,闷都闷死个人了。”张春草连连招呼他们父子俩。
    “他要是多割一点,你也能轻省点不是?”既然对方热情招呼了,老周也不推辞,跟这两口子在田边的阴凉处坐了下来,拖鞋也被他踹到一旁,挽起裤腿把脚丫子踩在田边的青草上,随口跟他们说些农事。
    “今年这天气挺好,不旱不涝的。”
    “其实旱点也不怕,就怕涝了,这一下雨,我们家的米线也就做不成了。”
    “搞个机器烘干嘛。”
    “机器还不得花钱买啊?我家占芳说了,人家城里人就乐意要日晒的,机器烘出来的他们还不爱要。”
    “这么大太阳,在地里头干活也晒得慌。”
    “晒点怕啥,咱种稻子的,一年到头也没下几回地,就整地插秧和割稻子的时候辛苦几天。”
    “除草不累啊?”
    “嗨,那也没几天,这不是想多赚点钱吗,地里头养了泥鳅,就不好再打农药了。”
    “对了,这地里头的泥鳅都捞了?”
    “前些天捞了些,没捞干净,地里头种着稻子呢,想捞干净了那是没可能,就叫它们在泥底下躲着呗,等过阵子蓄上水,它们就该钻出来了,照样活蹦乱跳的。”
    “猴娃子你看看啊,咱地里头这一个洞一个洞的,那下边就有泥鳅。”
    “……”
    “不信你拿这个镰刀挖挖看,挖回去叫你爸给你炖汤。”
    “我不要炖汤。”
    “不要炖汤那就炒着吃嘛。”
    几人坐在田边上说了没一会儿,吴占芳提个篮子就过来了,篮子里有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绿豆汤,还有一大茶缸拌面,面是早上的时候从镇上买回来的新鲜面条,拌面的材料有韭菜有豆芽有香菇丝瘦肉丝,还可以看到一些蛏子肉,看着十分丰盛。
    “罗蒙啊,来来,你也吃一点,我们家最近就爱整这个拌面吃,大夏天的,吃点酸酸辣辣的,开胃。”张春草说着就给老周父子俩递筷子。
    “嗨,你们吃你们吃,我们中午吃得晚,这会儿还不饿。”老周推辞道。
    “还跟咱客气咋的?来,猴娃子,吃拌面。”
    “早知道我多拿两副碗筷出来。”
    “上那边折两根竹棍,一样使。”
    “这大热天的,喝点绿豆汤就是舒服。”
    “别喝太多,寒性。”
    一番推让之后,老周最终还是坐那儿跟他们一起吃了些拌面,又喝了些绿豆汤,碗筷不够用,吴占芳她爸到旁边去折了几根竹枝过来,他跟他媳妇一人打了一碗拌面,用竹枝划拉着吃,老周和猴娃子俩人就抱着那个用来装拌面的大茶缸,你一口我一口吃得还挺香。
    “咋样,猴娃子,我家的拌面好吃吧?”吴占芳问猴娃子道。
    “好吃。”猴娃子回答说。
    她们家的这个拌面跟侯胖子做出来的东西口味不一样,跟镇上那些店里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味道,但也是很好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