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牛男_报纸糊墙 >

第315章

牛男_报纸糊墙-第315章

小说: 牛男_报纸糊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五点四的呢。”他闺女不以为意。
    “老板,有开水没有?”买药的那个家长这时候就问了。她有些不好意思,总共才花了两块钱买了两包感冒药,还管人要开水。
    “有,饮水机在那边,你们自己倒去吧。”药店老板说着指了指饮水机的位置。
    这个母亲走到饮水机那边,开了一包感冒清热颗粒,用一次性杯子泡了,给他儿子喝下去。
    这期间,那个药店老板就一直跟他闺女争论这个视力的问题,听得店里的这个母亲也感觉有几分好笑,当父母的平时太好说话了,关键时候就没权威,平时要是太严厉了,和子女之间又容易生疏。
    吃完了药,他们也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在水牛镇上逗留了小半天,他们家就是永青镇上的,来去一趟倒也还算方便。
    在水牛馆附近的桥头上,有一个卖鸽食的,不少初来咋到的外地人都喜欢从那里买鸽食喂鸽子,于是这个母亲也给她儿子买了一份鸽食,小孩子都挺喜欢喂鸽子,水牛镇上的鸽子也怎么不怕人,有人喂食的时候,也会成群成群地落在小河边的地面上。
    喂完了鸽子,附近又有几个水牛镇上的小孩呼朋唤友喊着说要去吃花生牛奶,一群小孩呼啦啦从他们身边跑过去,她儿子听了,就说自己也要喝花生牛奶,他老妈听了很高兴,今天一早起来的时候还不肯吃饭呢,这会儿倒是爱吃东西了。
    他俩尾随镇上的那群孩子,去了一家名叫何记西点屋的蛋糕店,那些小孩无一例外地,每个人都点了一份花生牛奶,看他们一个个都十分熟络的样子,平时应该就没少过来吃。
    “两份花生牛奶。”初来咋到的,他们也不知道这家店里什么东西好吃,随大流一般都是不会有错的。
    “你好,六块钱。”那个营业员小姑娘利落地从冰柜里给他们打了两份花生牛奶出来,用一个不大不小的瓷碗装着,还有配套的调羹,就这档次,在永青那边没有十块钱根本不用想。
    “两份六块钱啊?”她这时候还有点不敢相信,这都啥年代了,三块钱就能吃这一碗花生牛奶?
    “没错,两份六块钱。”营业员小姑娘笑了笑,对她解释道:“我们店是自己用牛奶分离机提取淡奶油,这个牛奶就是被提取过淡奶油之后的脱脂牛奶,所以比较便宜啦。”
    “……”三块钱一份的花生牛奶,这个不是比较便宜,这个已经是非常非常便宜了,而且还是用的鲜牛奶,而不是炼乳奶粉甚至是奶精之类的东西。
    脱脂过后的水牛奶不如他们自家之前订过的水牛奶口味浓郁,但味道也还算是不错,可能在煮制的过程中还加了些水,喝起来淡淡的透着一些花生香,花生粒也是煮得软糯,虽然分量不是很足。大夏天的喝上这样一碗冷饮,不可谓不享受,要是他们家也住水牛镇上,她肯定天天过来吃。
    吃完花生牛奶,母子俩坐车回家,晚上的时候又让那孩子喝了一包感冒清热颗粒,第二天再看的时候,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胃口也好了,精神头也不错,就是还有点流鼻涕,这个可以让小孩子自己慢慢恢复,顺便锻炼一下抵抗力。
    算一算,他们家儿子这一次感冒,来来去去的,药费加上车费,再加上母子俩在水牛镇上吃的那两碗花生牛奶,总共花了还不到五十块钱,要是到他们家旁边的卫生所或者是永青镇上的医院去,随便输个液,没个三五百的根本下不来,花钱是一方面,他们当家长的也是忧心,小小年纪的往身体里打那么多药水,谁又敢说对身体没坏处?
    “你说这风寒风热的,叫他们给看一看,这个病咋就能那么好治呢?”这天晚上,这两口子就在那里叨咕起了这个事,只要想想这回这个事,再想想他们从前每回都把自家孩子往医院啊卫生所啊那些地方送,也不知道究竟用了多少冤枉药。
    “西医也有好医生。”她丈夫说道。
    “那咱也没碰着啊,每回一去就是让输液。”反正她现在越想,就越是觉得水牛镇上的那些中医比西医靠谱一百倍。
    “你现在就恨自己不是水牛镇上的人吧?”他丈夫笑问道。
    “可不,咱这一来一回的也费不少事,他们镇上的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的,领过去叫那些大夫一看,是个啥毛病,要吃点什么药,多方便啊,也不费多少事,也不吃冤枉药,也不花冤枉钱。”比如说他儿子这回这情况,领过去给人家一看,买两包感冒药,也就两块钱的事儿。
    “哎,昨天我们在水牛馆那里,还看到一个女的,跟咱差不多年纪,扁桃体疼得可厉害了,人家那小大夫就给他开了个《伤寒论》里面的一个什么药,当时吃下去就不疼了,你说神不神?”到现在想起这个事,她还啧啧称奇。
    “这事你都给我说了好几遍了。”她丈夫无奈道。经过了这件事,看来他媳妇以后要变成一个中医粉了。
    “早知道咱早几年就该在水牛镇上买个房子,那时候他们那儿的房价多便宜。”一想到这个事,她又不无惋惜。
    “别想那些没用的了,早点睡吧。”
    “哎,那个花生牛奶真的挺好吃,才三块钱一份,改天咱一起去吃吧。”
    “来去车费都多少了,划算不?”
    “……”
    水牛镇上,这一天上午,罗蒙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就从医馆这边拿了两个饭盒,到桥头去打了两份凉皮,往文化广场那边去了。
    这时候练武的时间已经结束了,不过还是会有一些人找肖树林说话,罗蒙过去的时候,刚好就看到一个高挑靓丽的年轻女子捧着一束火红火红的玫瑰花站在肖树林面前。
    罗蒙也知道他们家肖树林长得好看,尤其是练了这么长时间的武术以后,整个人看起来挺拔俊朗,气质沉静内敛,那确实是很吸引人的,但是再吸引人,他也是名草有主了不是。
    “给,凉皮。”罗蒙走过去,把手里的一份凉皮递给肖树林。
    “哦。”肖树林伸手接过那份凉皮,抱歉地冲那个女子笑了笑,然后就跟罗蒙一起在旁边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吃凉皮去了。
    “一会儿回去找找咱俩的结婚证。”罗蒙又递给肖树林一双筷子,嘴里这么说道。
    “找那个做什么?”总不至于要把他们的结婚证拿给刚刚那女的看吧?那也太幼稚了。
    肖树林说着接过筷子,打开饭盒盖子,往自己嘴里扒拉了一大口凉皮,练了好几个钟头的功夫,这时候嘴里干干的,喝水也不怎么解渴,来几口凉皮刺激一下味蕾那是再好不过了。
    “放大了贴在那边宣传栏。”老周用筷子指了指文化广场上那条长长的宣传栏。
    “咳!咳咳咳!”肖树林一口凉皮汁呛进鼻子里。
    
    第327章 
    
    老周这话还真不是说说,当天晚上睡觉前,他就拉开自家房间里的衣橱抽屉找结婚证了,打算明天一早拿到四合院那边的办公室去放大一份。
    不过这事他终究还是没干成,被肖树林给镇压了,至于镇压过程,大家可以自行想象。
    随着暑假的到来,上牛王庄干活的人也比平时多很多,山上那两个吊脚楼现在都已经住满了人,相对于四合院这边热火朝天的劳动气氛来说,山上那些采花的人明显就要悠闲一些,很多人就是冲着那个悠闲劲才来的,毕竟也不是人人都受得了高强度劳作。
    最近彤城论坛上就有不少人开贴,询问牛王庄这边有没有轻省一点的工作,种地那活儿太累,他们干不了。
    “不爱干活就在水牛镇上玩玩嘛。”有坛友这样回复说。
    “吃不消啊哥儿们,现在水牛镇上一个房间都要七十往上,再加上一日三餐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花销,一家三口过去,一天至少就得二三百,随便待个三五天就得一两千了。”某位楼主给大伙儿算了一笔账。
    “也是,咱坛子里也不是个个都是土豪啊,像我跟我媳妇,每个月工资加起来还不到六千,又是房贷又是小孩学费的,还有老人要照顾,那真是一毛钱恨不得掰成两瓣花。”某些坛友表示深有同感。
    “两个人加起来不到六千?”
    “很奇怪吗?”
    “楼上上的,少给老子装13,咱彤城的平均工资才多少。”
    “老周那里的活儿确实是累,就采花行轻松点,不过现在山上那俩吊脚楼早都住满了,人家好多外地人,一两个月以前就开始预订了。”
    “唉,平时上班本来就很累。”
    “像我本来就是在工地上上班的,去了老周那里,那是真不想下地。”
    “老周那儿就是一农庄,人家也不搞农家乐,不想下地他要你干啥?”
    “我儿子倒是挺喜欢下地,这两天老催着我带他上牛王庄,小兔崽子,都不知道老子有多累。”
    “上水牛镇玩几天,千儿八百的,倒也还承担得起,可我们家那丫头偏就乐意上牛王庄。”
    “其实我也乐意上牛王庄。”
    “就乐意上牛王庄被老周当驴使。”
    “哈哈!”
    “牛王庄上的西瓜熟咯。”
    “最近几乎每天都开西瓜。”
    “老周呢?老周最近都不上论坛啊?”
    “老周最近大概都在忙他那个水牛馆的事情呢。”
    “那家医馆现在整得可好了。”
    “咱以后生病了,也上水牛馆去看。”
    “就是人多了点。”
    “听说现在还有个义诊台,一般小毛病上那儿看看,都不收诊金。”
    “药费也不贵。”
    “一般就给开一两种药,药这玩意儿不在量多,只要对症,药的品质有保证,一般吃个两三回的也就好了。”
    “实话说,要看个对症就没那么容易,小孩子还好一点,大人的身体有时候很复杂,很容易看走眼。”
    “水牛馆那几个坐馆大夫都可厉害了。”
    “我也打算抽空过去一趟,这身体也该调理调理了。”
    “要调理得趁早,等再过些时候,水牛馆的名声更响了,到时候挂号大概就难了。”
    “像那个白老大夫的号,现在都已经挂到一两个月以后了。”
    “一两个月啊,那有些急症咋整呢?”
    “急症能给插号,不过得先给服务台那边的小大夫们看过了,确实是需要插号的情况,然后才会给安排。”
    “这楼歪得厉害,话说牛王庄上到底有啥轻省活儿没有啊?”
    “这事得问老周啊。”
    “现在有个活儿,比下地轻松点。”某天晚上,老周终于冒泡了。
    “啥活儿啊?”好多人都问。
    “刷枇杷叶,每人每天刷三百张枇杷叶,就能抵食宿费。”老周说道。
    “三百张枇杷叶,那也不好刷啊。”刷枇杷叶这活儿很多坛友都知道,牛王庄上不是有做枇杷膏嘛,那枇杷叶在用来熬水之前,先得把叶子反面的绒毛给刷干净了,牛王庄上的枇杷叶不知道是长得特别好还是怎么回事,那绒毛也都旺得很,刷起来没那么容易。
    “一张枇杷叶一分钟,五个钟头就搞定了。”老周说道。
    “坑爹啊,先不说一分钟能不能刷得完一张枇杷叶,谁还能五个钟头不间断工作吗,都不用停下来喘口气啊?”坛友们表示这种算法太坑。
    “我们四合院这边的熟练工,刷一张枇杷叶根本不需要一分钟。”老周表示自己这种算法其实已经很厚道了。
    “老周啊,那三百张的枇杷叶熬成枇杷膏,你打算卖多少钱嘛?”又有人问。
    “虽然不给工资,但饭菜也是要钱的啊。”老周表示成本也不低的。
    抱怨归抱怨,之后几天时间里,上牛王庄刷枇杷叶的人还是不少。
    牛王庄上,前阵子来了一群果树论坛的坛友,帮老周把他山上那些枇杷树杨梅树都给收拾了一遍,杨梅树的枝叶剪下来没啥用,直接丢沼气池里头去了,枇杷叶就没舍得丢,都在冷库里藏着呢,每天拿个几筐出来给院子里的人们刷洗干净了,作为熬煮枇杷膏的原材料。
    这些上牛王庄来刷枇杷叶的,老周每个人发给他们一个盆一块搓衣板一把刷子再加一双橡胶手套,自个儿找地方慢慢刷去吧,枇杷叶反正是要多少有多少。
    最近天气热了,咳嗽上火的人也不少,他们家的枇杷膏还挺好卖,不过等冷库里面的那些枇杷叶都用完了,老周就打算稍微停一停,他担心剪太多枇杷叶会伤着枇杷树。
    牛王庄上一切工作照旧,就是院子里多出来一群刷枇杷叶的,因为刷枇杷叶的活儿轻省,这回彤城论坛里的坛友都是拖家带口过来的,甚至还有把家里的老人也给一起带过来的。
    这些人在院子里找个阴凉的地方,一家几口或者是几家相熟的人凑在一起,抓些枇杷叶泡在水盆里,然后就坐在水盆边上,拿起盆里的枇杷叶搁在搓衣板上一下一下地刷。老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