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44章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44章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真利落哎!”
  于良吉也没想到,巴穆这么个半大的少年,竟然这么厉害!
  巴穆一进去,直接就伸手抄起了两只小猪崽儿,一点没用老倪帮忙,拎到了于良吉跟前:“小老爷,这就是里头两只最大的猪崽儿了。”
  “好,出来吧!”于良吉想伸手去接,被巴穆躲开了。
  “别弄脏了您的衣服。”巴穆直接自己又蹦了出来!
  “你这弹跳能力挺好啊!”于良吉看了看自己的长衫,已经弄脏了,只不过不明显而已。
  “以前在家蹦羊圈来着!”巴穆倒是老实,不等人问自己就说了。


第132章 两铲一趟
  “来,这边有称,称一下,记住喽,咱们看看小于举人家的巴穆小子能不能耐!”有人起哄,有人就认真了。
  “好啊!”巴穆当时就答应了,倒是对自己有信心。
  于良吉闲着也是闲着,而且他知道,这些人都是在家闲着无聊的,能有个事儿的话,能让他们乐一天也不错。
  两只小猪分别重一斤八两,一斤五两。
  一般的小猪一斤多就可以卖了,一斤五两就已经够大的了,还有一个一斤八两,的确算是大的了。
  剩下的小猪崽儿也被人买下了,不过每一个过称后,真的没有超过一斤五两的,只有那么两个一斤五两!
  “嘿!巴穆小子厉害啊!”众人纷纷惊奇不已。
  “说好了,以后要是我在外村抓猪什么的,可得把他带着!”还有人立刻就想到了不吃亏的办法。
  “行啊,用一趟,可得给我家巴穆一根麻花填肚子。”于良吉年岁也不比巴穆大多少,说话也以小辈自居,很能讨得这些人的欢心。
  “要是他能抓到好猪崽儿,两根麻花都成啊!”众人哈哈笑着答应了。
  农家油水少,油炸麻花已经是一个很好吃的东西了,一般人家都舍不得吃呢。
  巴穆这小子的确厉害,出来后用腰间的绳子几下就把两只小猪崽儿捆好了,拎在手里头跟在于良吉身后,听大家说笑还腼腆的跟着笑了笑。
  正好老倪家旁边的老高家的狗崽子也大了,于良吉顺手在老高家要了他们家两只狗崽子,自己抱着往家走。
  于良吉抱着狗狗走在前头乐颠颠,身后跟着拎着嗷嗷叫唤的小猪崽子的巴穆,看小老爷高兴了,他也跟着乐呵呵了。
  家里没有羊群,也不需要他去放羊,家里的牛和马都被拉去犁地了,也不需要他照顾。
  铲地不比种地,正经种地的庄户人家讲究“两铲一趟”,铲一遍地必然要用犁杖趟一回,这是给铲薄了的苗子盖盖土,防止越长越大的时候,根儿都露出来,那样一旦热一点,少下点雨的时候,容易晒伤苗根旱死庄稼。
  一夏天共要铲两回。
  等庄稼长成半人多高的时候,还要铲二遍地,这个时候的苗高了,草也长得快了,那个时候也是最热的时候,很多人都是起早去,太阳升起来了就回来歇晌,下午气温降下去了,再去铲地到天擦黑才回家洗漱吃饭和休息,第二天早上还要早早的起来,趁着天气凉快,赶紧干活。
  铲地可是最折磨人的活,铲头遍二遍地的时候,都是一边大太阳晒着,一边弯个腰铲地,果真“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架势,俗话说的“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就是这个意思!
  种一年地就属这会儿最难熬,秋收只是累一点,并不很热,并不比铲地难熬。
  就因为这个,石宏大才死活不让于良吉下田铲地,他自己吃点苦没啥,小于举人可不行!
  在田里的巴图和巴多爷俩儿算是累着了,这么捏着个锄头铲地,比他们俩打一天的猎都累!
  石宏大也看出来了,这爷俩儿真不是能干农活的,只好在他们俩好不容易铲好了一根垄之后,驾着老牛犁地,他亲手教了两遍,因为是用的三铧梨,一次三根垄,快得很,走的还是直线,一个牵牛一个扶梨,正好!
  其实要是石宏大自己,完全可以扶着梨走,老牛都是干习惯了的熟牛,它自己就能走的很好。
  不过是怕这爷俩儿抹不开面子,这才分了个活儿给他们。
  因为他发现这爷俩儿已经有点咬牙切齿的意思了,这脾气倔的老实人,一认真起来,谁不怕啊!
  他真怕这爷俩儿着急出个好歹来!
  没看脸都憋红了吗?
  等到了中午,就都收拾一下回了家。
  而早一步回到家里的于良吉,则是趴在后头看自己家新抓回来的鸡鸭鹅狗猪,各个都很活泼可爱,没一个焉了吧唧的,看样子都能养大!
  “小老爷,请回去洗个澡换身衣服吧!”刘宋氏就站在十步远的地方,恭敬严肃的跟于良吉说话。
  “我这挺好的,换衣服做什么?”于良吉还自我感觉良好!
  “您的衣服都脏了,请换一身干净的长衫,这件需要清洗,还有,您出去听说趴了猪圈?”刘宋氏一板一眼:“所以您也要沐浴之后,才能准备享用午膳。”
  于良吉:“……!”
  说得好像挺有道理!
  于是小老爷就只能回去麻烦的洗了个澡,从里到外换了身干净衣服,没挑什么长衫,他挑了一套跟石宏大差不多的短打扮,料子薄薄的透气,领口和袖口绣了兰花草。
  他也洗完澡换完衣服了,石宏大也带人回来了。
  黄厨娘赶紧大碗茶送上,让他们先落座喝口茶歇一歇,那边就立马掀锅盛菜,烧火打汤。
  因着人多,女人们单开一桌,在东厢房吃,男人们就在倒座房门口,二门前的那块地方,摆了五张桌子,暂时用的是学堂里的椅子,二十多个人都能坐下。
  而于良吉和于宝宝就被放到了主屋用饭,单独一桌。
  上来的主食是二米捞饭。
  因着东家守孝,这肉食都是在北边巴家的厨房做的,红烧猪肉,每个桌子上都来了一大盆!
  绝对够吃够实惠!
  一开始买肉的时候,黄大厨还想着,能做个两三顿,谁知道回来后于良吉就说了,全炖上!
  “小老爷,这样太实惠了吧?”没见过谁家帮佣的能吃上这么多肉。
  “咱要是不实惠点,人家该说咱们家抠门了,人给咱们家出大力呢,不吃好点咋成?我这个举人还供得起大家一顿肉,以后午饭必须要有一个硬菜,剩下的你看着办,肉没有了就去买,家里我可是留了三百两银子当花销呢!”于良吉说的可认真了。
  他觉得人家干活没点好吃的,能有力气吗?
  下籽儿的那时候,他都没少花钱给人家吃肉了,这回自己家做了,怎么着,也不能降低水平啊!
  黄大厨也就只好使劲儿的施展自己的厨艺了。
  二十多人的饭,不好做,大锅饭都是最考究厨艺的东西。
  这个时候青菜还差那么点时间,黄大厨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好做了两菜一汤。
  另一个菜就是酱炖豆腐,这个菜是用大锅做的,全家人加上帮工都够吃一顿的了。
  汤是用的小菠菜切段,打了个菠菜鸡蛋汤,还往里头放了一大把虾米,这是于良吉提出来的。
  他是想给大家补补钙,家里那么一大包虾米就是预备着这个时候用的。
  于良吉带着于宝宝是黄大厨单独给做的小灶,一个木耳炒小葱,一个酱炖豆腐,一个清炒绿豆芽,一大碗菠菜鸡蛋汤,还有一个竟然是野菜拼盘!
  遍地的婆婆丁、苣荬菜,这两种菜是很常见的野菜,采回来后蘸酱吃,进嘴稍稍有些苦味,但是据说有撤火的效果,尤其是春天,吃点这东西,正好下下一冬积攒的火气。
  于良吉并不多么讲究的一个人,黄大厨也是看准这一点,才给他们上了这道蘸酱拼盘。
  这个野菜是从大家带回来的柳条筐里的杂草里翻捡出来的,因为不太多,他就没给别人准备,看小老爷他们这边菜太单薄,才给上的这个。
  其实就是一个大盘子,里头放着的都是洗干净了的生菜,婆婆丁,苣荬菜,野山葱,还有自家小菜园里刚能够摘点下来的香菜。
  还有一碗鸡蛋酱,一摞切成了四四方方的干豆腐,用来卷野菜正好。
  于良吉自己先尝尝,味道不错!
  于宝宝也要,于是他给宝宝也卷了个干豆腐卷,没敢多放婆婆丁,就给放了点儿苣荬菜,这个比婆婆丁的苦味儿淡一些。
  宝宝吃的可香了!
  “不错不错,明天这个再来一份。”于良吉笑呵呵的看着小侄子吃饭。
  “您觉得好吃就行!”一直守在一边看着的黄大厨终于放心了。
  “别忘了女眷那屋也要一份肉,可不能厚此薄彼。”于良吉想到这个年代依然有着男尊女卑的意思,不禁担心自己家的几个女士受委屈。
  但是他又不能过去,自从宋氏母女来了之后,家里越来越重视这个男女之别了。
  轻易他都不敢出现在宋氏母女面前!
  因为石宏大跟他说过,宋氏母女就是因为上一个主家的人,对她们起了觊觎之心,才不得不远走他乡,从江南来了北荒。
  要是哪怕有一丝可能,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没,您放心,我婆娘是带着一小盆红烧肉过去吃饭的。”黄大厨不仅佩服自己婆娘有先见之明。
  其实他还真没想到给女眷那边加肉,毕竟女眷在家啥都没干,这就吃肉了?
  他怕老爷会有想法,结果他媳妇儿说了,小老爷跟他们原来伺候的那家不一样,这盆肉肯定要端过去。
  他犹犹豫豫的答应了,结果小老爷还真问起来了!
  “这就好,以后大家都吃一样的,除了我这儿。”于良吉终于觉得,这个大厨也不错了。
  黄大厨乐呵呵的告辞出去了,出去后还抹了把汗,看了看东厢房那儿,一伙大姑娘小媳妇的吃的偶尔有笑声传来。
  他摇了摇头,赶紧出了二门,随便挤了一张桌子,就开吃上了,他这一上午可没闲着,光想着怎么给他们做饭了。
  中午吃完饭歇了大概一个小时后,一伙人又出去上工了,黄大厨接着带三口人在厨房忙晚饭。
  还有明天的早饭也得提前预备上料。
  于良吉在于宝宝睡完午觉醒了之后,将孩子交给刘宋氏带着,和另三个小朋友一起玩耍,自己去了前头的学堂。
  一进门就看到两个文武先生都在,林先生在整理书籍,这是要开学的时候用到的东西;洪先生在立木头桩子,这是要给孩子们练武用的靶子,还有几个矮小的站桩。
  “两位先生。”于良吉先拱手为礼。
  他早早的就让人送了米面油过来,甚至割肉的时候,也让人给两家各自送了五斤肉,还有好几只小母鸡和一只大公鸡,算是给他们下蛋吃的。
  “于举人。”林先生拱手为礼,洪先生抱拳为礼。
  “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吧?”于良吉笑眯眯的打招呼,然后看他们俩准备的好像没什么可缺的了。
  “是差不多了,只是这学堂的名字,还有规矩,还没定呢!”林秀才提醒小于举人:“这可是要山长你来负责的事情。”


第133章 十八学堂
  于良吉这才想到,自己还真是有责任!
  学堂的名字我都想好了,规矩的话,我回去想想。”于良吉觉得这是个严肃的问题。
  回去一路上都在想,到家之后就在书房里写写画画。
  最后于良吉给自己的学堂起名“十八学堂”。
  这是我们十八里铺自己的学堂,我希望以咱们村子的名字来命名。”他是这么跟老村长解释的,而且这个名字会让很多孩子有一种归属感。
  还有大人们也会认同自家村子的学堂,不会觉得没有张家村那个公立学堂好。
  实际上,根据原主的记忆,张家村的学堂,教学质量,还真不怎么样!
  又定制了校规十八条,其实就是照着前世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来的,不过是组成十八条,用来迎合学堂的名字。
  下午黄大厨出去了一趟,回来就带着好几条大草鱼,原来今天车达为了给车姥姥和车爷爷补身体,在前头的河里撒了个网,是那种大眼的网,捞大鱼,小鱼顺着眼儿就走了,大鱼搂上来一看,好么,个顶个五六斤啊!
  恰好让黄大厨给看到了,赶紧跟人套近乎,买下了他手里的五条大鱼,回来就泡上了粉条和干蘑菇。
  晚饭的菜是油炸花生米,鱼锅乱炖!
  这个菜依然是在东边刘家的厨房做的,草鱼个头大,刺儿也粗,这么大个头的鱼不怕扎到人,炖上粉条和干蘑菇,那味道鲜美的,要不是于良吉他们吃不得荤腥,石宏大都想让他们尝一尝了。
  汤是紫虾米汤,也很鲜美,还放了些香油进去。
  主食是苞米面贴饼子,里头放了些鹅蛋,带着一丝丝的甜味儿,吃起来那叫一个香!
  于良吉和于宝宝同样单吃,黄大厨给做了蒜蓉小油菜,清炒小白菜,以及一个油炸黄生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